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详细分析RAM RRAM DRAM 的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 前言
- 1. 基本知识
- 2. 差异之处
前言
此知识点常出现在408或者是软考中,对该知识点详细补充
1. 基本知识
-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用于临时存储数据以供CPU快速访问的存储设备
是计算机中的主要内存,用于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易失性存储器,这意味着当电源关闭时,其中的数据会被清除
-
RRAM(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阻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
基于电阻变化,通过调整材料中的电阻状态来存储数据
RRAM相比于传统的闪存技术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潜在候选者之一 -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一种常见的RAM类型,使用一种称为电容的存储单元来存储数据
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的有效性,因为电容会逐渐失去电荷
这种刷新操作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且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性能损失
2. 差异之处
以下是这三种存储器的一些基本差异:
特征 |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 RRAM(阻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
易失性 | 是 | 否 | 是 |
读写速度 | 一般 | 通常较快 | 一般 |
能耗 | 一般 | 通常较低 | 一般 |
数据稳定性 | 不稳定 | 稳定 | 不稳定 |
刷新需求 | 不适用 | 不适用 | 需要定期刷新 |
制造成本 | 一般 | 可能较高 | 一般 |
主要用途 | 主内存、缓存 | 下一代存储技术 | 主内存 |
补充另外的一些方面:
- 可靠性:在工作环境中,RAM和DRAM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电压波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RRAM通常更能抵抗这些外部干扰,因此在一些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可能更受青睐
- 技术发展:虽然DRAM是目前主流的内存技术,但RRAM等新型存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这些新型存储技术可能会在未来取代传统的DRAM,成为主流的内存类型
- 存储密度:RRAM通常具有更高的存储密度,这意味着相同的物理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这对于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 功耗:由于RRAM通常具有更低的能耗,因此在移动设备和电池供电设备中可能更具吸引力,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
- 数据保持时间:RRAM通常具有更长的数据保持时间,意味着它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存储的数据而不需要刷新操作,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存储数据的应用非常重要
这篇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详细分析RAM RRAM DRAM 的基本知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