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京东“白拿”业务复兴:新旧交替下的合规与风险探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撰稿 | 多客
来源 | 贝多财经
七年前,京东金融的“白拿”业务因合规性问题而黯然退市,留给市场无尽的遐想。如今,随着这一模式的重新推出,其在新的监管环境与市场条件下的表现,再次成为公众和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尽管一些消费者对于以极低成本获得实物商品感到兴奋,但另一些人则开始担心这种过度促销手段是否掩盖了京东金融产品本身的风险。人们开始质疑京东金融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担忧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在参与这一金融产品时保障自己的权益?一分钱兑换商品到底划算不?是否存在隐形的理财陷阱?
一、京东“白拿”时隔七年再上线
京东“白拿”业务,是允许消费者通过支付极低的价格,比如1分钱,购买到一款商品,同时绑定购买特定的金融产品。现在在京东APP和京东金融APP页面比较隐蔽,需要“重重闯关”,穿过多个子页面才能找到 “1分白拿”的页面。
其中可以通过“1分钱“置换的产品种类颇多,上到荣耀X50手机、一加12哈苏全焦手机、贵州茅台等高价位产品,下到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琳琅满目,可供消费者尽情“薅羊毛”。
单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购买了理财产品,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商品而提前拿到了“收益”,这个“黑盒”的过程像是“白拿”了商品。
以标价2929元的贵州茅台飞天53度500ml单瓶酒就为例,想要获得这瓶白酒,需要买入一款中信建投稳祥A产品244万900元,其中,该产品属于债券型-可转债持有30天赎回0费率,风险范畴为中低风险。其中,合约签订同京东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超过30天费率为0.3%。
合同明确指出:如果消费者通过京东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持有本基金的整段投资期内,机构将最高向基金管理人收取管理费的50%作为客户维护费,即客户维护费为0.15%。即以一年为例,京东“白拿”项目,如果参与1分钱兑换茅台项目,其中,京东金融将通过京东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收取客户维护费用收取金额3661元,高于茅台官方售价。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20日,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百控股。
通过京东“白拿”活动购买基金,销售服务费上,基金A类基金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C类基金份额的销售服务费年费率为0.25%。本基金销售服务费按前一日C类基金份额的基金资产净值的0.25%年费率计提。
实际上,这也是基金公司获客的方式。与之前不同,此次合作多与证券公司合作,目前多以中信建投合作,销售的基金形式也多以A类基金为主。
目前中信建投基金是全市场比较全的代销基金公司。如果在中信建投渠道购买稳祥A产品,则基金A类份额,100万以下收取0.60%认购费,申购费为0.60%,持有期限<7天,收取1.50%赎回费率。100万至500万投资者认购费率再打五折,即认购费率为0.30%,申购费率为0.30%,持有期限大于7天,小于一个月,赎回费率为0.10%。买C类基金份额的话,认购费为0,收取年费0.25%。
对比来看,如果购买A类份额,则根据持有时间长短来判断,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选择中信建投平台上购买基金划算,投资时间短的话,去京东白拿活动划算。由于京东多收一个客户维护费,投资时间长的话,会产生不少费用。
规则显示:活动参与时间从2023年12月5日00:00:00-2024年12月7日23:59:59。通过京东财富1分白拿活动规则可知:活动期间,受邀用户通过京东APP或金融APP等入口访问活动页面,完成理财任务(养老金开户或基金购买等)即可获得0.01元购买指定商品的资格。不同任务的完成时间,即用户参与后获得0.01元购买资格的时间不同,具体时间以参与活动时页面展示为准。
目前,想要参与到“白拿”活动并不容易。客服介绍,目前,该活动属于受邀活动,活动每日将邀请客户不同,如果没有刷到页面,说明当前尚未成为受邀用户。
想要进入到“京东白拿”页面并不简单,需要经过多个子页面进入。第一步,从APP我的进入,选择京东财富;第二步,从福利专区,点击详情;第三部,往下滑,找到从更多福利等你拿窗口,选择其他即可进入。
规则提到,如出现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灾害事件、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或调整的、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或因系统故障需要暂停举办的),京东有权暂停或取消本次活动,并可依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张免责。
二、有待商榷的营销方式
在这一模式下,消费者事实上是通过参与理财的客户维护费用来“支付”商品成本,但商品表面上像是作为理财产品的一种“福利”或“奖品”提供给消费者。从营销方式,这种模式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种模式涉及到了理财产品销售以及商品交易等多个环节。其中,理财产品是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发行,消费者通过购买“白拿”商品,并以理财产品的收益偿还客户维护费用。即通过极低的价格(如1分钱)出售商品(如手机)来吸引客户进行更大额的金融产品购买的策略。
然而,近年来股市市场并不乐观,况且债券型基金并非稳赚不赔,同样存在风险,理财赔了就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在金融市场上,监管部门通常对此类营销手段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任何涉及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促销活动都必须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并且不得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对于“白拿”业务而言,问题可能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规性方面,监管机构可能会对这种模式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现行金融法规。关键的考量点是这种模式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可能,尤其是在宣传和营销手段上是否夸大了理财产品的收益。
税务方面,商品若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如1分钱)销售,势必会引发税务计算上的困惑。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可能触犯税务规避的法律红线,因为这显然不能反映商品的真实交易价值。账务处理上,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合理地反映这类交易成为一个难题。如果按照象征性的1分钱来记录,那么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商品的价值和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的会计处理可能会违反公认会计原则。
是否会存在关联交易问题,如果理财产品的销售与商品销售之间存在关联性,则需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关联交易可能涉及内部利益输送问题,需要严格披露并按照公平市场价格进行。
金融营销看起来“花样百出”,通过营销策略在监管灰色地带操作用来吸引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必要的,但在创新的同时也必须确保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三、七年前“白拿”被下架
七年前的京东白拿产品下线,主要是因为监管机构对于这种金融创新的合规性提出了质疑。从未经核准公开发行证券,到可能存在的误导性宣传,京东“白拿”业务触及了监管的多个红线。当时,监管机构的介入,使得京东不得不暂停了这一业务。
七年前,根据媒体曝光的监管函件内容,京东“白拿”业务及其关联机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未经核准擅自公开发行证券;
2. 涉嫌误导欺诈和商品交易误导宣传;
3. 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未充分揭示风险。
当消费者注意到购买理财产品的“温馨提示”时将明晰:“白拿”商品的同时时,将为消费者申请一笔消费信托贷款;该笔贷款将在信托公司放款后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理财的部分到期收益将用于偿还信托贷款。
京东“白拿”将三笔金融交易与一笔商品交易捆绑为一个交易组合,业务实质为:消费者在京东金融平台上购买理财产品,消费者通过信托贷款购买白拿商品,以理财收益偿还信托贷款。
消费者通常会认为这是“存款即赠商品”,但现实却是投资者把资金真金白银到投入理财产品后,仍然需要额外申请贷款。
为什么会有这种别扭的行为呢?
首先,京东白拿商品来自京东商城,但并非赠与,而是通过消费者以消费贷款购买商品的形式,表面上是一种买卖行为,这样京东商城就没有了自融嫌疑,但是贷款还是消费者负直接责任。其次,消费者支付的款项并不直接给京东,而是通过购买持牌第三方金融机构发行/管理的理财产品实现,京东则退居于金融产品网销平台的角色。
交易结构分为商品买卖和投资两部分。商品买卖在交易初期完成,投资部分则贯穿整个理财产品存续期,投资者通过京东支付将资金交付给理财产品发行方,本金和收益的返还在理财到期时完成。
所以当时总结京东白拿的行为可以说是:借钱“白拿”,强制理财,到期还本,收益还债。下架“白拿”业务也是为行业敲响警钟:任何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并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
7年前,从监管角度看,这些问题涉及到《证券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尤其是公开发行证券需符合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未经核准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证券法》第10条明确规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如果京东“白拿”中的理财产品被认定为公开发行证券,则必须满足相关法律规定。然而,根据监管函件指出的情况,该产品可能未经批准即进行了发行,且可能通过拆分份额化方式规避监管。
此外,如果在销售过程中未能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或存在误导性宣传,则可能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这不仅对消费者权益构成威胁,也会对京东金融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产品下架后,京东白拿针对已经购买“白拿”产品的用户,京东金融表示用户可以继续持有产品,收益和赎回不受影响。在此类金融创新产品面前,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
七年过去了,此次“白拿“重新复出,也是京东金融将合作方从私募改为合法的公募基金合作。然而,如何确保消费者在明确知情的前提下作出投资决策,是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为“白拿”业务提供了重新审视的机会。当前,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运行。特别是在公开发行证券、风险揭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京东需要展现出其对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的坚定承诺。
四、金融创新与监管平衡思考
互联网快速发展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壁垒,使得更多的人群可以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度与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新兴的金融模式可能存在监管漏洞和法律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边缘金融产品,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监管手段和法规的滞后性。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也可能滋生出一些非法和欺诈行为,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损害金融市场的信誉和稳定性。京东“白拿”业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品。
“白拿”业务是否能够重新上线并持续运营,将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法合规创新。
监管机构需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金融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可能意味着制定更为灵活的监管框架,以适应金融创新的步伐,同时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不受损害。
在当前监管环境下,只有真正做到合法合规,才能保障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应鼓励和指导企业探索合规的创新道路。
这篇关于京东“白拿”业务复兴:新旧交替下的合规与风险探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