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储能选址定容

2024-03-21 04:04

本文主要是介绍Matlab|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储能选址定容,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一、主要内容

二、主要流程

三、部分程序

四、程序结果

五、程序链接


一、主要内容

程序是对文章《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储能选址定容》的方法复现,具体内容如下:

以系统节点电压水平(电网脆弱性)、网络损耗以及储能系统总容量为目标建立了储能选址定容优化模型。求解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improve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IMOPSO)。该算法根据粒子与种群最优粒子的距离来指导惯性权重的取值,使得各粒子的惯性权重可以自适应调整,并在二者距离较小时引入交叉变异操作,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同时采用动态密集距离排序来更新非劣解集并指导种群全局最优解的选取,在保持解集规模的同时使解的分布更均匀。为避免决策者偏好对最终结果的影响,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序数偏好法从最优Pareto解集中选取储能的最优接入方案。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能选址定容问题求解中具有很好的收敛性以及全局搜索能力。

二、主要流程

储能选址定容在智能算法中的实现过程不难,刚开始变量定义部分,主要是涉及储能选址的位置、容量和储能出力,以这两部分变量作为优化变量,通过设置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变量上下限范围。

下一步的关键点就是约束处理部分,对于储能soc约束,在单目标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罚函数的表达方式,但是在多目标求解过程中最好是采用绝对约束表达方式,因为多目标的帕累托解集有可能将不满足约束条件的目标值也筛选进入解集中,就会导致解集的不准确。

最后就是设置目标值,对于配电网节点系统,要注意潮流计算方式的选择和储能出力对系统影响,然后设置不同的目标值。

上述都设置清楚后,采用智能算法进行求解就简单了,多目标算法要注意采用拥挤距离识别方法保证解集分布的合理性(ps:之前有同学付费要解决解集分布不合理问题,被我拒绝了,直接发给他这个程序参考一下完美解决,这种方法已经很成熟,也有很多的参考,很容易解决,没必要花冤枉钱)。

三、部分程序

%% ***************导入网络参数******************%
 
FH1=[2084,1933,1782,1657,1564,1612,1982,2189,2412,2729,2905,3096,3189,3073,3000,2917,3149,3355,3526,3620,3715,3276,2911,2309];
 
% plot(FH1)%输入全天的负荷数据
 
WT1=[201,191,193,201,205,210,204,180,139,110,94,88,76,79,82,86,90,95,105,117,129,141,158,187];   %输入全天的风电数据
 
% plot(WT1)
 
PV1=[0,0,0,0,0,0,0,14,29,76,121,154,193,205,193,174,122,69,45,11,0,0,0,0];   %输入全天的光伏数据
 
% plot(PV1)
 
Generator=xlsread('GEN.xlsx','A2:U8');   %输入发电机矩阵参数,其中20,14接风电;9,30接光伏
 
Bus=xlsread('BUS.xlsx','A2:M34');    %输入负荷矩阵参数,matpower数据格式,第3列和第4列为有功和无功负荷所占总有功和无功负荷比例
 
FH=FH1/1000;   %将kw化为mw,调整渗透率
 
WT=2*WT1/1000;
 
PV=2*PV1/1000;
 
FHBus=Bus;
 
T=24;
 
for t=1:T
 
    FHP(:,t)=FH(1,t)*Bus(:,3);      %求各个时间段的有功负荷
 
    FHQ(:,t)=FH(1,t)*2.3/3.715*Bus(:,4);   %求各个时间段的无功负荷【常数什么意思】
 
end
 
% *******************导入结束********************%
 
%% ****************决策空间的设置1**************%
 
maxFun=3;                    %三个目标函数
 
 fff=[0,1;0.05,0.4;0.2,2]; %各个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绝对正理想解和绝对负理想解,可分别设单目标求解
 
%fff=[0,0.4;30,100;10000,20000];  
 
n = 50;                         % 初始种群个数
 
d = 52;                          % 空间维数,即决策变量(各设备控制量)个数
 
maxIterations = 50;            % 最大迭代次数
 
wmax=0.9;          %maximum of inertia factor,最大惯性系数
 
wmin=0.4;          %minimum of inertia factor,最小惯性系数
 
c1=1.4962;              %1.4962; %learning factor1,自我学习因子
 
c2=1.4962;              %1.4962; %learning factor2,群体学习因子
 
soc=0.5;
 
 
 
X1limit = [2, 33];              % 设置选址参数限制
 
%X2limit = [0.2, 2.5];              % 设置容量参数限制,统一化成MW
 
X2limit = [1, 2];              % 设置容量参数限制,统一化成MW
 
V1limit = [-31, 31];               % 设置速度限制
 
%V2limit = [-2.3, 2.3];              % 设置速度限制
 
V2limit = [-1.8, 1.8];
 
Xmax=[X1limit(1,2),X1limit(1,2),X2limit(1,2),X2limit(1,2)];
 
Xmin=[X1limit(1,1),X1limit(1,1),X2limit(1,1),X2limit(1,1)];
 
dX=Xmax-Xmin;
 
Vmax=dX;
 
%***********决策空间设置1结束**********%
 
 
 
%% ******种群位置与速度初始化*******%    
 
X1 = round(X1limit(1, 1) + (X1limit(1, 2) - X1limit(1, 1)) * rand(n, 2));        %初始种群的位置(节点位置)四舍五入取整
 
X2 = X2limit(1, 1)+(X2limit(1, 2)-X2limit(1, 1)) * rand(n, 2);       %初始种群的位置(容量大小)
 
X = [X1,X2];                %初始种群的位置
 
 
 
V1 = V1limit(1, 2) * (2*rand(n, 2)-1);     %初始种群的速度
 
V2 = V2limit(1, 2) * (2*rand(n, 2)-1);     %初始种群的速度
 
V=[V1,V2];                      % 初始种群的速度
 
%*****24小时储能出力变量初始化*********%
 
E1=zeros(n,T+1);   %储能1各时段的剩余容量,即SOC
 
E2=zeros(n,T+1);   %储能2各时段的容量
 
E1(:,1)=0.5*X(:,3);   %初始容量设为50%总容量【拟采用40%】
 
E2(:,1)=0.5*X(:,4);
 
x1limit = [-0.5, 0.5];              % 设置储能有功出力约束
 
xmax=[Xmax,x1limit(1,2)*ones(1,48)];
 
xmin=[Xmin,x1limit(1,1)*ones(1,48)];
 
dx=xmax-xmin;
 
v1limit = [-1, 1];                % 设置储能有功出力约束
 
vmax=dx;
 
%******变量维数(总共52维)解释:位置1,位置2,额定容量1,额定容量2,储能1的24小时出力,储能2的24小时出力
 
x=[X,bsxfun(@times,x1limit(1,2)*ones(1,48),(2*rand(n, 48)-1))];
 
v=[V,bsxfun(@times,v1limit(1,2)*ones(1,48),(2*rand(n, 48)-1))];

四、程序结果

五、程序链接

 

这篇关于Matlab|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储能选址定容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31707

相关文章

不懂推荐算法也能设计推荐系统

本文以商业化应用推荐为例,告诉我们不懂推荐算法的产品,也能从产品侧出发, 设计出一款不错的推荐系统。 相信很多新手产品,看到算法二字,多是懵圈的。 什么排序算法、最短路径等都是相对传统的算法(注:传统是指科班出身的产品都会接触过)。但对于推荐算法,多数产品对着网上搜到的资源,都会无从下手。特别当某些推荐算法 和 “AI”扯上关系后,更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但,不了解推荐算法,就无法做推荐系

康拓展开(hash算法中会用到)

康拓展开是一个全排列到一个自然数的双射(也就是某个全排列与某个自然数一一对应) 公式: X=a[n]*(n-1)!+a[n-1]*(n-2)!+...+a[i]*(i-1)!+...+a[1]*0! 其中,a[i]为整数,并且0<=a[i]<i,1<=i<=n。(a[i]在不同应用中的含义不同); 典型应用: 计算当前排列在所有由小到大全排列中的顺序,也就是说求当前排列是第

csu 1446 Problem J Modified LCS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简单应用)

这是一道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简单应用题,这题是在湖南多校训练赛中队友ac的一道题,在比赛之后请教了队友,然后自己把它a掉 这也是自己独自做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题目 题意:把题意转变下就变成了:求d1*x - d2*y = f2 - f1的解,很明显用exgcd来解 下面介绍一下exgcd的一些知识点:求ax + by = c的解 一、首先求ax + by = gcd(a,b)的解 这个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LntonAIServer视频监控汇聚抖动检测算法优势

LntonAIServer视频质量诊断功能中的抖动检测是一个专门针对视频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功能。抖动通常是指视频帧之间的不必要运动,这种运动可能是由于摄像机的移动、传输中的错误或编解码问题导致的。抖动检测对于确保视频内容的平滑性和观看体验至关重要。 优势 1. 提高图像质量 - 清晰度提升:减少抖动,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使得监控画面更加真实可信。 - 细节增强:在低光条件下,抖

【数据结构】——原来排序算法搞懂这些就行,轻松拿捏

前言:快速排序的实现最重要的是找基准值,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如何实现找基准值 基准值的注释:在快排的过程中,每一次我们要取一个元素作为枢纽值,以这个数字来将序列划分为两部分。 在此我们采用三数取中法,也就是取左端、中间、右端三个数,然后进行排序,将中间数作为枢纽值。 快速排序实现主框架: //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

poj 3974 and hdu 3068 最长回文串的O(n)解法(Manacher算法)

求一段字符串中的最长回文串。 因为数据量比较大,用原来的O(n^2)会爆。 小白上的O(n^2)解法代码:TLE啦~ #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const int Maxn = 1000000;char s[Maxn];int main(){char e[] = {"END"};while(scanf("%s", s) != EO

烟火目标检测数据集 7800张 烟火检测 带标注 voc yolo

一个包含7800张带标注图像的数据集,专门用于烟火目标检测,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尤其对于那些致力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和烟花表演监控等领域的人士而言。下面是对此数据集的一个详细介绍: 数据集名称:烟火目标检测数据集 数据集规模: 图片数量:7800张类别:主要包含烟火类目标,可能还包括其他相关类别,如烟火发射装置、背景等。格式:图像文件通常为JPEG或PNG格式;标注文件可能为X

秋招最新大模型算法面试,熬夜都要肝完它

💥大家在面试大模型LLM这个板块的时候,不知道面试完会不会复盘、总结,做笔记的习惯,这份大模型算法岗面试八股笔记也帮助不少人拿到过offer ✨对于面试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会有一定的帮助,都附有完整答案,熬夜也要看完,祝大家一臂之力 这份《大模型算法工程师面试题》已经上传CSDN,还有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dp算法练习题【8】

不同二叉搜索树 96. 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给你一个整数 n ,求恰由 n 个节点组成且节点值从 1 到 n 互不相同的 二叉搜索树 有多少种?返回满足题意的二叉搜索树的种数。 示例 1: 输入:n = 3输出:5 示例 2: 输入:n = 1输出:1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numTrees(int n) {int[] dp = new int

Codeforces Round #240 (Div. 2) E分治算法探究1

Codeforces Round #240 (Div. 2) E  http://codeforces.com/contest/415/problem/E 2^n个数,每次操作将其分成2^q份,对于每一份内部的数进行翻转(逆序),每次操作完后输出操作后新序列的逆序对数。 图一:  划分子问题。 图二: 分而治之,=>  合并 。 图三: 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