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首个业内DNA存储技术规范发布,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DNA数据存储的检索过程中,采用了三个输入对应一个输出逻辑实现的算法模式来生成数据表示的模式。这一算法模式的设计是为了有效编码和解码存储在DNA分子上的信息。
其中提到的“扰动比例”δ(n)是一个关键概念,它衡量的是在总的细胞数目(此处为128×128=16,384个细胞,这里的细胞可能指的是数据位或者代表DNA序列的位点)中发生了初始状态改变(比如从0变为1或从1变为0)的细胞数量占比。这种扰动可能源于DNA合成、存储或测序过程中的误差。
为了验证DNA数据存储系统中数据检索的可行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他们通过分析算法模式中的特征参数,提取出表征数据的关键特征。实验涉及对含有扰动的DNA序列进行处理,观察在不同程度扰动下(如δ=0表示没有扰动,而δ≠0则表示存在扰动)模式的差异性,并对比扰动前后的信息位和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变化。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即使在存在一定程度扰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从扰动的DNA序列中准确恢复原始信息的可能性。此外,实验还通过构建带有探针链的双链结构,以及对仅略有差异的单链进行测序,并根据不同的噪声规则绘制标准偏差图等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了DNA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优化DNA数据存储系统的检索算法和提高数据恢复成功率至关重要。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生物计算领域的进步,DNA存储技术正逐步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实际应用阶段。它有望在未来大数据洪流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持久、安全且环保的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然而,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科学家们还需继续攻克相关技术难题,才能真正让DNA存储技术引领我们步入“生物比特”时代。
近期,DNA数据存储联盟发布了其首个DNA存储规格,旨在标准化存储供应商信息和编解码器(CODECs),从而为推动DNA存储成为一种可行的数据存储形式奠定了基础。尽管DNA存储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DNA数据存储联盟成员推出的两项新规格,标志着首个有望得到全行业广泛接受的标准诞生。
DNA作为存储介质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本质是用来存储遗传信息而非人类创造的数据,如图片和视频。正如DNA数据存储联盟所述,“DNA不具备固定的物理结构、内置控制器,也无法线性寻址至媒体的不同区域”。为此,联盟提出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启动DNA以供存储用途的方法。
联盟制定了两项标准来规范DNA存储中的供应商数据存储和内部使用的CODEC:Sector Zero和Sector One。其中,Sector Zero包含了识别DNA制造商及其采用何种CODEC(负责将DNA数据与数字数据相互转换的方法)编码Sector One的信息。而Sector One则包含元数据,旨在支持读取实际存储在DNA中的数据。
通过建立一套适用于非遗传数据存储的标准化编码方案和读写机制,使得DNA能够有效、可靠地承载和检索人工生成的数据。这两项规格可能是关于如何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DNA碱基序列、如何确保数据写入和读取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如何在DNA分子层面实现类似传统存储设备寻址功能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DNA数据存储联盟期望能够克服DNA存储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推进其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应用。
尽管DNA存储技术已经存在,并且理论上可以花费1100美元购买到1KB的DNA存储空间,但DNA数据存储联盟承诺的则是标准化,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DNA存储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一套统一的读写DNA数据的标准格式理论上能够防止行业碎片化到阻碍DNA存储技术普及的程度。
DNA不仅被实验用于存储,而且具备被用作处理器的可能性。一项提交给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的研究论文表明,DNA可用于制造类似CPU的处理器。另一项实验则成功创造出集存储与处理功能于一体的DNA处理器。这些研究和发展揭示了DNA在数据存储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其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小编每日撰文不易,如果您看完有所受益,欢迎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关注”并点击“分享”、“在看”,非常感谢!
精彩推荐:
-
如何突破SSD容量提升的瓶颈?
-
固态存储是未来|浅析SSD架构的演进与创新技术
-
论文解读:NAND闪存中读电压和LDPC纠错码的高效设计
-
华为新发布磁电存储“王炸”,到底是什么?
-
关于SSD LDPC纠错能力的基础探究
-
存储系统如何规避数据静默错误?
-
PCIe P2P DMA全景解读
-
深度解读NVMe计算存储协议
-
对于超低延迟SSD,IO调度器已经过时了吗?
-
浅析CXL P2P DMA加速数据传输的原理
-
HDD回暖于2024,与SSD决战于2028
-
SSD固态硬盘的黄金原则:抱最高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
PCIe 6.0生态业内进展分析总结
-
为什么QLC NAND才是ZNS SSD最大的赢家?
-
SSD在AI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高速缓存到数据湖
-
浅析不同NAND架构的差异与影响
-
SSD基础架构与NAND IO并发问题探讨
-
字节跳动ZNS SSD应用案例解析
-
SSD数据在写入NAND之前为何要随机化?
-
深度剖析:DMA对PCIe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
-
NAND Vpass对读干扰和IO性能有什么影响?
-
HDD与QLC SSD深度对比:功耗与存储密度的终极较量
-
NVMe SSD:ZNS与FDP对决,你选谁?
-
如何通过优化Read-Retry机制降低SSD读延迟?
-
实战篇|浅析MPS对PCIe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浅析PCI配置空间
-
浅析PCIe系统性能
-
存储随笔《NVMe专题》大合集及PDF版正式发布!
如果您也想针对存储行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诚挚欢迎您的大作。
投稿邮箱:Memory_logger@163.com (投稿就有惊喜哦~)
《存储随笔》自媒体矩阵
更多存储随笔科普视频讲解,请移步B站账号:
如您有任何的建议与指正,敬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感谢您不吝指教!如有相关合作意向,请后台私信,小编会尽快给您取得联系,谢谢!
这篇关于首个业内DNA存储技术规范发布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