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数据可信流通,从运维信任到技术信任,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信任
共同观点:
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
- 身份可确认
- 利益可依赖
- 能力有预期
- 行为有后果
数据流通中的不可信风险
- 内循环:数据持有方在自己的运维安全域内对自己的额数据使用和安全拥有全责
- 外循环:数据要素在离开持有方安全域后,持有方依然拥有管控需求和责任
外循环
遭受到破坏
- 责任主体不清
- 利益诉求不一致
- 能力参差不齐
- 责任链路难追溯
可信数字应用身份:证明你是你
CA整数:验证机构实体
- 基于公钥体系
- 权威欸机构注册
远程验证:验证数字应用实体
-
基于硬件芯片可信根(TPM/TCM)与可信计算体系
已经是等级保护标准的关键组成部分 -
验证网路上某节点运行的是指定的软件和硬件
甚至不需知道它在哪里,是谁 -
能够远程验证 数字应用的身份,并对执行环境做度量,是技术信任的根基
使用权跨域管控
数据对持有者在数据离开其运维安全域后,依然能够对数据如何加工使用进行决策,防泄露防滥用,对齐上下游利益诉求
- 对运维人员的限制
- 对数据研发过程的管控
- 对全链路可信审计的保障
能力预期与不可能三角
全链路审计,闭环完整的数据可信流通体系
- 控制面:以可信计算和区块链为核心支撑技术构建数据流通管控层,包括跨域管控与全链路审计
- 数据面:以隐私计算为核心支撑技术构建密态数联网,包括密态枢纽与密态管道
- 数据流通全链路审计:需要覆盖从原始数据到衍生数据的端到端的全过程
- 密态流通可以破解网络安全保险中风险闭环的两大难题(定责和定损)
密码学是数据密态本源技术
- 将访问控制边界从运维人员管控的网络物理边界,扩展成密钥管控的虚拟数字空间边界
- 将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从存储和传输的静态安全,扩展到计算和研发过程中的动态安全
- 与可信芯片和机密计算技术协同保障,从而大幅度降低密态计算的成本,实现低成本密态计算
总结:数据要素可信流通,重构技术信任体系
这篇关于数据可信流通,从运维信任到技术信任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