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018:计算机网络(2信息技术发展—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2.1.2计算机网络)

本文主要是介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018:计算机网络(2信息技术发展—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2.1.2计算机网络),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2.1.2 计算机网络
    • 1.网络标准协议
    • 2.软件定义网络
    • 3.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 记忆要点总结

2.1.2 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均可称为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将网络类别划分为个人局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1.网络标准协议

  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语义、语法和时序。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含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的动作以及做出什么样的响应: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人们形象地将这三个要素描述为: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1)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
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OSI),其目的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连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从下到上共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广域网协议是在OSI参考模型的最下面三层操作,定义了在不同的广域网介质上的通信。
广域网协议主要包括:PPP点对点协议、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xDSL(DSL数字用户线路的统称:HDSL、SDSL、MVL、ADSL)、DDN数字专线、x.25、FR帧中继、ATM异步传输模式。

  2)IEEE 802协议族

  IEEE 802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光缆、双绞线、无线等),以及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的途径。遵循IEEE802标准的产品包括网卡、桥接器、路由器以及其他一些用来建立局域网络的组件。IEEE802规范包括:802.1(802协议概论)、802.2(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协议)、802.3(以太网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802.4(令牌总线Token Bus协议)、802.5(令牌环Token Ring协议)、802.6(城域网MAN协议)、802.7(FDDI宽带技术协议)、802.8(光纤技术协议)、802.9(局域网上的语音/数据集成规范)、802.10(局域网安全互操作标准)、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协议)。

  3)TCP/IP

  Internet是一个包括成千上万相互协作的组织和网络的集合体。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TCP/IP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OSI,它将OSI的七层简化为四层:①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三个层次提供的服务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TCPP中,它们被合并为应用层一个层次。②由于传输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TCP/IP中它们被作为独立的两个层次。③因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相差不多,所以在TCPP中它们被归并在网络接口层一个层次里。

  在应用层中,定义了很多面向应用的协议,应用程序通过本层协议利用网络完成数据交互的任务。这些协议主要有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等。

  传输层主要有两个传输协议,分别是TCP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这些协议负责提供流量控制、错误校验和排序服务。

  网络层中的协议主要有IP、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网际组管理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等,这些协议处理信息的路由和主机地址解析。

  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2.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可通过软件编程的形式定义和控制网络,其通过将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变得更加智能,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利用分层的思想,SDN将数据与控制相分离。在控制层,包括具有逻辑中心化和可编程的控制器,可掌握全局网络信息,方便运营商和科研人员管理配置网络和部署新协议等。在数据层,包括哑交换机(与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不同,专指用于转发数据的设备),仅提供简单的数据转发功能,可以快速处理匹配的数据包,适应流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两层之间采用开放的统一接口(如OpenFlow等)进行交互。控制器通过标准接口向交换机下发统一标准规则,交换机仅需按照这些规则执行相应的动作即可。SDN打破了传统网络设备的封闭性。此外,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开放接口及可编程性,也使得网络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动态和灵活。

  SDN的整体架构由下到上(由南到北)分为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应用平面,具体如
图2-1所示。其中,数据平面由交换机等网络通用硬件组成,各个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不同规则形成的SDN数据通路连接:控制平面包含了逻辑上为中心的SDN控制器,它掌握着全局网络信息,负责各种转发规则的控制:应用平面包含着各种基于SDN的网络应用,用户无须关心底层细节就可以编程、部署新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之间通过SDN控制数据平面接口(Control-Data-Plane Interface,CDPI)进行通信,它具有统一的通信标准,主要负责将控制器中的转发规则下发至转发设备,最主要应用的是OpenFlow协议。控制平面与应用平面之间通过SDN北向接口(NorthBound Interface, NBI)进行通信,而NBI并非统一标准,它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开发各种网络管理应用。

  SDN中的接口具有开放性,以控制器为逻辑中心,南向接口负责与数据平面进行通信,北向接口负责与应用平面进行通信,东西向接口负责多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最主流的南向接口CDPI采用的是OpenFlow协议。OpenFlow最基本的特点是基于流(Flow)的概念来匹配转发规则,每一个交换机都维护一个流表(Flow Table),依据流表中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而流表的建立、维护和下发都是由控制器完成的。针对北向接口,应用程序通过北向接口编程来调用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实现对网络的快速配置和部署。东西向接口使控制器具有可扩展性,为负载均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3.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八大指标,与4G的对比如表2-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G国际技术标准重点满足灵活多样的物联网需要。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和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基础技术上,5G为支持三大应用场景,采用了灵活的全新系统设计。在频段方面,与4G支持中低频不同,考虑到中低频资源有限,5G同时支持中低频和高频频段,其中中低频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高频满足在热点区域提升容量的需求,5G针对中低频和高频设计了统一的技术方案,并支持百MHz的基础带宽。为了支持高速率传输和更优覆盖,5G采用LDPC(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分组纠错码)、Polr(一种基于信道极化理论的线性分组码)新型信道编码方案、性能更强的大规模天线技术等。为了支持低时延、高可靠,5G采用短帧、快速反馈、多层/多站数据重传等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TC)。增强移动宽带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记忆要点总结

  (1)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从下到上共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可通过软件编程的形式定义和控制网络,其通过将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

  (3)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这篇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018:计算机网络(2信息技术发展—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2.1.2计算机网络)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25262

相关文章

2.1/5.1和7.1声道系统有什么区别? 音频声道的专业知识科普

《2.1/5.1和7.1声道系统有什么区别?音频声道的专业知识科普》当设置环绕声系统时,会遇到2.1、5.1、7.1、7.1.2、9.1等数字,当一遍又一遍地看到它们时,可能想知道它们是什... 想要把智能电视自带的音响升级成专业级的家庭影院系统吗?那么你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使用 2.1、5.1 还是

从戴尔公司中国大饭店DTF大会,看科技外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

【科技明说 | 科技热点关注】 2024戴尔科技峰会在8月如期举行,虽然因事未能抵达现场参加,我只是观看了网上在线直播,也未能采访到DTF现场重要与会者,但是通过数十年对戴尔的跟踪与观察,我觉得2024戴尔科技峰会给业界传递了6大重要信号。不妨简单聊聊:从戴尔公司中国大饭店DTF大会,看科技外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 1)退出中国的谣言不攻自破。 之前有不良媒体宣扬戴尔将退出中国的谣言,随着2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交换机、路由器、网关、TBOX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前言一、VLAN是什么?二 、交换机三、路由器四、网关五、TBOXTelematics BOX,简称车载T-BOX,车联网系统包含四部分,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及后台系统。主机主要用于车内的影音娱乐,以及车辆信息显示;车载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实现手机APP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

【2.1 深度学习中的感知机是什么】

2.1 深度学习中的感知机是什么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模拟人脑的工作方式来处理数据,尤其是通过神经网络的结构来自动提取数据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回归或其他复杂的任务。在深度学习的早期发展中,许多基础概念和模型为后续的复杂网络奠定了基础。其中,**感知机(Perceptro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模型,它实际上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前身之一。 感知机的基本概念 感知机是一种二分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C类会议和期刊为研究者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下是对所有C类会议和期刊的总结,包括全称、出版社、dblp文献网址以及所属领域。 目录 CCF推荐C类会议和期刊总结(计算机网络领域) C类期刊 1. Ad Hoc Networks 2. CC 3. TNSM 4. IET Com

【IT】软件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希望的广度

我说一下我对程序应用的一个看法就是 我其实个人不太建议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因为这个东西它说到底还是什么那么一点安全隐患 ,虽然我们平常考虑用同时实行各种各样的高级的自动作用, 但是自动驾驶可能是个特例,其实我个人觉得程序可以在以下方面发展 1.医学(包括诊断 治疗 手术等)因为现在也有很多的疾病是医学还没有能力去解决的 ,2.国防 有的时候因为国家安全真的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

【信创建设】信息系统信创建设整体技方案(word原件完整版)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我国自主信息产业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旨在通过对IT硬件、软件等各个环节的重构,基于我国自有IT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可掌控、可研究、可发展、可生产。信创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功能。信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软件全套资料部分文档清单: 工作安排任

【AI大模型应用开发】2.1 Function Calling连接外部世界 - 入门与实战(1)

Function Calling是大模型连接外部世界的通道,目前出现的插件(Plugins )、OpenAI的Actions、各个大模型平台中出现的tools工具集,其实都是Function Calling的范畴。时下大火的OpenAI的GPTs,原理就是使用了Function Calling,例如联网检索、code interpreter。 本文带大家了解下Function calling,看

系统架构的发展历程之模块化与组件化

模块化开发方法 模块化开发方法是指把一个待开发的软件分解成若干个小的而且简单的部分,采用对复杂事物分而治之的经典原则。模块化开发方法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模块设计的规则,即系统如何分解成模块。而每一模块都可独立开发与测试,最后再组装成一个完整软件。对一个规约进行分解,以得到模块系统结构的方法有数据结构设计法、功能分解法、数据流设计和面向对象的设计等。将系统分解成模块时,应该遵循以下规则: (1)最高模

[计算机网络]-计网学习笔记-计网知识点总结(附完整笔记)

本笔记是跟着 b站 湖科大教书匠 视频做的笔记,其中图片为视频中的 PPT,加上了自己的注释。         这是原视频链接。大家可以参照着笔记看原视频。视频中的 PPT 做的非常好。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有字幕无背景音乐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4411d7jb?vd_source=1146b07cc2d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