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简述从浏览器发出请求到数据返回的全过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下面是我结合经验概述的从浏览器发出请求到数据返回的全过程。
一、用户请求
1、用户在浏览器输入URL,或通过功能发起请求;
2、解析URL,提取协议(http,https等),IP,端口,域名,路径等信息;
3、如果该URL含域名,将请求DNS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得到服务器IP地址或cdn节点地址。可能涉及DNS轮询,或智能DNS解析策略,将请求转发到位置最佳的服务器地址,比如异地多活多机房部署的情况。
DNS域名解析,会先请求本地DNS服务器缓存,如果未找到,逐级向上查找到根域名服务器,最后得到IP地址。
二、负载均衡
1、DNS可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或者将域名配置的IP地址设置为负载均衡服务器地址,DNS域名解析后,将请求发送到负载均衡服务器;
负载均衡服务器,可对服务器做健康检查,配置负载均衡策略,如平均分配、权重分配(性能相对弱的服务器配置低权重)、按地域分配、或根据具体业务信息如用户ID分配,选择合适的后端服务器集群发送请求;
2、如果是http(https)请求,会在负载均衡服务器和选定的后端服务器之间建立tcp连接,并进行SSL/TLS握手;
三、静态资源解析与缓存
1、对于静态资源,服务器会根据配置解析请求并定位到对应的文件路径;
2、服务器会先看从缓存中能否获取(内存缓存、浏览器缓存,cdn缓存),从缓存中获取到,将直接返回,否则从服务器获取;比如我们请求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此页面信息可能已经缓存在了我们浏览中。配置合理的过期时间,可减少网络请求和对后端的压力;
四、异地多活
为了保证服务高可用,在机房部署时可能采用异地多活、多机房部署。每个数据中心都具备完全的数据处理能力,且通过多主复制、消息队列等方式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异地多活的场景下,负载均衡器根据特定策略将流量分发到不同城市的机房,确保服务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若静态资源分散在多个数据中心,可以通过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保证各数据中心资源版本的一致性。
五、数据返回和页面渲染
无论数据从缓存或是服务器获取,最终都会通过http请求发回客户端。
客户端对返回数据解析并渲染页面或处理相应的业务逻辑。
总结
以上就是浏览器发出请求到接受到数据返回过程的简述,整体上分为用户请求、负载均衡、异地多活、数据返回5部分。不同的业务场景或不同规模在流程上可能有删减,视情况而定。
本文着重介绍全流程,涉及到网络连接,发送http请求等未详细介绍,但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关于网络攻击的拦截(来自百度):
针对网络攻击的地址拦截,通常可以在多个层面进行:
1. 网络层(防火墙):
在网络边界上部署防火墙,可以基于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信息设置规则,对恶意流量或来自黑名单IP的请求进行拦截。防火墙可实时监控并阻止不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包进出。
2. 传输层(负载均衡器):
如果使用了负载均衡器,可以在其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根据源IP地址或其他识别特征阻止恶意请求到达后端服务器。
3. 应用层(Web服务器/应用程序):
在Web服务器(如Nginx、Apache等)中配置访问控制模块,通过规则来过滤和拒绝特定来源的HTTP请求。
对于API服务,可以在网关层(API Gateway)添加过滤器,检查请求头部中的X-Forwarded-For字段(用于识别客户端真实IP地址,特别是当有代理服务器时),并依据此信息进行拦截。
4. 操作系统级别:
可以在操作系统内核中设置iptables或者Windows防火墙规则,阻止来自特定IP地址范围的连接。
5. 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功能:
如果您的服务部署在云平台上,比如阿里云,可以利用云服务商提供的DDoS防护、网络安全组等功能,实现针对攻击IP的自动拦截和清洗。
6. 内容分发网络(CDN)与分布式防御系统:
利用CDN服务的DDoS防护能力,在边缘节点就对异常流量进行识别和拦截。
7. 安全设备和软件:
使用专门的安全设备或软件,例如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护系统(IPS)等,它们能够检测到异常行为并采取措施,包括阻断攻击源。
综合以上各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构建多层防御体系,确保网络攻击得到有效的拦截。同时,结合日志分析、态势感知等手段,持续更新和优化安全策略。
这篇关于简述从浏览器发出请求到数据返回的全过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