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系列专题之三:3.2 数据链路层Ack/Nak机制解析

2024-03-15 00:30

本文主要是介绍PCIe系列专题之三:3.2 数据链路层Ack/Nak机制解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故事前传

前面的文章针对PCIe的一部分内容已经做了解析。

较为详细解释请见之前的文章:

1. PCIe技术概述;

2.0~2.8 PCIe Transaction layer事务层详细解析;

3.0 PCIe数据链路层概述;

3.1 PCIe数据链路层DLLP结构与类型介绍;

二、Ack/Nak机制

在上一篇文章"DLLP结构与类型"中,我们有说到,数据链路层会产生多个DLLP。其中有两个DLLP分别是Ack DLLP和Nak DLLP。这两个DLLP均是由接收端传至发送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反馈机制。

Ack DLLP: 表示接收端收到了来自发送端的正确的TLP报文;

Nak DLLP: 表示接收端有来自发送端的TLP报文没有被正确接收,需要发送端重新发送。

我们通过下面这张图,先来大致了解一下Ack/Nak的工作机制:

  1. 发送端数据链路层传送一个TLP(Sequence+TLP+LCRC),通过Link,到达接收端。

  2. 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发送端数据链路层的TLP报文之后,先检验LCRC,在检验Sequence ID。

  3. 当Sequence ID和LCRC检验均正确时,接收端返回Ack DLLP告知发送端:"您发送的TLP,我方已正确接收,请知悉!"。

  4. 当Sequence ID或者LCRC检验中,发现哪怕一个错误,接收端都会返回Nak DLLP告知发送端:"对不起,您发送的TLP没有被正确接收,请您再发送一下"。

现在大概知道Ack/Nak的工作机制了吧?继续往下看,再来一张图。

是不是有点晕?小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晕~

上面这幅图是数据链路层Ack/Nak机制详细的结构图,理解了上面这幅图就基本掌握了Ack/Nak机制。

 不要被上面这幅图吓到,我们下面就一步一步地解析:

1. 从发送端事务层传送的TLP达到数据链路层

如下图红色圈内所示。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Retry buffer是满的或者正在执行重新发送TLP的状态,数据链路层将会锁定TLP传送,不再接收。

2. 为TLP分配Sequence ID

当TLP到达数据链路层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被分配Sequence ID。也可以理解为给TLP一个身份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检验工作。

这里还要提一个参数:NEXT_TRANSMIT_SEQ, 简称NTS,是一个12位的Sequence ID计数器,初始值为0,最大取值为4095。一个TLP被分配Sequence ID之后,NTS会加1,然后把累加后的数值再赋值给下一个TLP。

3. 为TLP增加LCRC

TLP分配Sequence ID之后,下一步就是生成LCRC。

LCRC为32位,基于事务层传送的TLP和数据链路层分配的Sequence ID生成。

4. 将TLP在Retry Buffer备份

TLP在加上前缀Sequence ID和后缀LCRC之后,会在Retry Buffer里面完整备份。

  • 单个TLP最大占用的Retry Buffer大小为:4122 Bytes ( 2 bytes Sequence ID + 16 bytes Header + 4096 bytes Data + 4 bytes ECRC +  4 bytes LCRC ).

  • PCIe Spec中并没有规定Retry Buffer大小,不同的设计采用的大小不同,但是必须保证在TLP传输的过程中不能遇到瓶颈.

5. 接收端对接收的TLP进行LCRC检查

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传来的TLP后会先根据Sequence ID, Header, Data, ECRC计算LCRC,然后再跟传进来的LCRC对比,检查是否一致。

6. LCRC检查fail

当LCRC检查fail时,会舍弃刚才传进来的TLP,并将NAK_SCHEDULED标志位置起来,给发送端回报NAK DLLP。此外将期望接收到

7. LCRC检查OK,检查Sequence ID。

当TLP的LCRC检查OK之后,接收端继续检查Sequence ID。这里出现了新的参数:NEXT_RSV_SEQ,简称NRS,用于追踪下一个期望获得的TLP的Sequence ID,NRS有12位,取值范围0~4095。

检查Sequence ID时分为三个情况:

  • Sequence ID=NRS, 代表是TLP接收正确;

  • Sequence ID<NRS, 代表是TLP是重复的;

  • Sequence ID>NRS, 代表是TLP有发生丢失的情况;

(1) 当Sequence ID=NRS时,

这个情况下,正确接收TLP,并将TLP传送至上次事务层。同时NRS要加1,准备接收下一个TLP。另外还要给发送端回报Ack DLLP告知发送端已正确接收TLP。

(2) 当Sequence ID<NRS时,

这个情况下,代表接收端收到了重复的TLP。当下收到的这个TLP会被舍弃,此时NRS保持原有数值,并给发送端回报上一个有效TLP的Ack DLLP。

(3) 当Sequence ID>NRS时,

这个情况下,代表当下Sequence ID之前的TLP丢失。当下收到的这个TLP会被舍弃,此时NRS保持原有数值,NAK_SCHEDULED标志位被置起,并给发送端回报上一个有效TLP的Ack DLLP。

8. Ack/Nak Latency Timer

接收端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Ack/Nak Latency Timer。延迟时间不是固定的,与Link Width, Max Payload有关。

Latency timer超时,Ack/Nak生成器会给发送端发送Ack DLLP。发送Ack DLLP之后,Latency Timer会重置。

9. 发送端检查接收端返回的DLLPs

当发送端收到接收端返回Ack/Nak DLLPs之后,会先检查其CRC,如下图红色圈内所示。

发送端会根据Ack/Nak DLLPs的Byte0~3计算CRC,并与传进来的CRC作对比,验证是否一致。

(1) CRC检查 fail

只要CRC检查fail, 当下的Ack/Nak DLLPs就会被舍弃。

(2) CRC检查OK之后,继续后续步骤

10. 发送端检查AS参数

这里有一个新的参数:Acknowledged Sequence Numbers, 简化标记为AckD_SEQ, 缩写为AS。AckD_SEQ是一个12位的计数器,用于记载最近收到的Ack/Nak DLLP中的Sequence ID。

当发送端收到的Ack/Nak DLLP中的Sequence ID大于AS时,代表TLPs传输正在进行中。

11. 接收到Nak DLLP,TLP retry

当发送端接收到一个Nak DLLP时,代表前面传送的TLP有问题,需要重新发送。此时会有两种情况:

(1) 如果Nak DLLP的Sequence ID=AS:

这个情况下,说明没有新的TLP传输。此时需要将Retry buffer中所有的TLPs重新发送,并且更新Relay_NUM加1.

(2) 如果Nak DLLP的Sequence ID>AS:

这个情况下,说明有新的TLP传输。此时需要将Retry buffer中Nak DLLP中Sequence ID之前的TLP全部清空,并将当下的TLP重新发送。与此同时,将Replay_TIMER以及Replay_NUM重置,并且Replay_NUM重置后加1.

12. NTS-AS>=2048?

发送端在接收到Ack/Nak DLLPs最后一步要检验NTS-AS差值,NTS-AS差值最小为2048. 

  • 如果NTS-AS>=2048不成立,则说明数据链路层有协议错误。

  • 如果NTS-AS>=2048成立,则数据链路层继续传输TLPs。

看完上面的理论之后是不是还有点晕晕的~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加深一下理解。

例1: TLPs丢失

(1) 下图中,Device A要给Device B传输5个TLPs, Sequence ID分别是4094,4095,0,1,2.

(2) TLP 4094第一个被成功接收,返回Ack DLLP给Device A, 同时Next_RCV_SEQ加1(也就是=4095)。

(3) TLP 4095第二个被成功接收,返回Ack DLLP给Device A, 同时Next_RCV_SEQ加1(也就是=0,因为4095+1超过了Next_RCV_SEQ的最大取值4095,从0开始记)。

(4) TLP 4094第三个被成功接收,返回Ack DLLP给Device A, 同时Next_RCV_SEQ加1(也就是=1)。

(5) 在TLP 0被成功接收之后,AckNak_LATENCY_TIMER超时,重新发送Sequence ID=0对应的Ack DLLP。

(6) TLP1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比如物理层的Error)丢失,TLP 2继续传输。但是在Device B端在等待TLP 1。比较Sequen ID (=2)与NRS(=1)发现,Sequence ID>NRS, Device B端才知道有TLP丢失。此时将TLP 2丢弃,并回报 NRS-1( 1-1=0)对应的Nak,也就是Nak 0.

(7) Device A端接收到Sequence ID=0对应的Ack DLLP之后,重新发送TLP 1和TLP2,并且将Sequence ID=0之前的TLPs(4094,4095,0)全部从Retry Buffer里面清除。

例2: Nak DLLP错误

(1) 下图中,Device A要给Device B传输5个TLPs, Sequence ID分别是4094,4095,0,1,2.

(2) TLP 4094,4095, 0被依次成功接收,此时Next_RCV_SEQ=1。

(3) 在TLP 1到达Device B端,检查32-bit LCRC fail. 此时,返回NRS-1对应的Nak DLLP,也就是Nak 0。

(4) Nak 0到达Device A端,检查16-bit CRC fail,Nak 0则被丢弃。

(5) Nak 0被丢弃后,Device B不会再发送任何Ack或者Nak。由于长时间没有收到Device B的反馈(Ack/Nak),Replay_TIMER超时,Device A将Retry buffer中所有的TLPs重新发送。

(6) TLP 4094,4095,0重新发送后在Device B端会被识别到时重复的TLPs, 然后被丢弃。TLP1,2继续正确传输。

这篇关于PCIe系列专题之三:3.2 数据链路层Ack/Nak机制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10219

相关文章

Springboot @Autowired和@Resource的区别解析

《Springboot@Autowired和@Resource的区别解析》@Resource是JDK提供的注解,只是Spring在实现上提供了这个注解的功能支持,本文给大家介绍Springboot@... 目录【一】定义【1】@Autowired【2】@Resource【二】区别【1】包含的属性不同【2】@

SpringCloud动态配置注解@RefreshScope与@Component的深度解析

《SpringCloud动态配置注解@RefreshScope与@Component的深度解析》在现代微服务架构中,动态配置管理是一个关键需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SpringCloud中相关的注解@Re... 目录引言1. @RefreshScope 的作用与原理1.1 什么是 @RefreshScope1.

Java并发编程必备之Synchronized关键字深入解析

《Java并发编程必备之Synchronized关键字深入解析》本文我们深入探索了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包括其互斥性和可重入性的特性,文章详细介绍了Synchronized的三种... 目录一、前言二、Synchronized关键字2.1 Synchronized的特性1. 互斥2.

Java利用JSONPath操作JSON数据的技术指南

《Java利用JSONPath操作JSON数据的技术指南》JSONPath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查询和操作JSON数据,类似于SQL的语法,它为处理复杂的JSON数据结构提供了简单且高效... 目录1、简述2、什么是 jsONPath?3、Java 示例3.1 基本查询3.2 过滤查询3.3 递归搜索3.4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java中反射(Reflection)机制举例详解

《java中反射(Reflection)机制举例详解》Java中的反射机制是指Java程序在运行期间可以获取到一个对象的全部信息,: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反射(Reflection)机制的相关资料... 目录一、什么是反射?二、反射的用途三、获取Class对象四、Class类型的对象使用场景1五、Class

MySQL大表数据的分区与分库分表的实现

《MySQL大表数据的分区与分库分表的实现》数据库的分区和分库分表是两种常用的技术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大表数据的分区与分库分表的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 目录1. mysql大表数据的分区1.1 什么是分区?1.2 分区的类型1.3 分区的优点1.4 分

Mysql删除几亿条数据表中的部分数据的方法实现

《Mysql删除几亿条数据表中的部分数据的方法实现》在MySQL中删除一个大表中的数据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性能和对系统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删除几亿条数据表中的部分数据的方法实现,具有一定... 目录1、需求2、方案1. 使用 DELETE 语句分批删除2. 使用 INPLACE ALTER T

Python 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

《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在Python编程世界里,异步和同步的概念是理解程序执行流程和性能优化的关键,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它们的差异,以及阻塞和非阻塞的特性,同时通过实际... 目录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与实践异步与同步的定义异步同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阻塞非阻塞同步

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

《Python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记录》Python的PlotlyDash库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强大的方式来构建和展示互动式数据仪表板,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Dash设计一... 目录python Dash框架在数据可视化仪表板中的应用与实践1. 什么是Plotly Dash?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