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阶数据结构之---堆的应用(堆排序和topk问题)

2024-03-12 23:36

本文主要是介绍初阶数据结构之---堆的应用(堆排序和topk问题),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引言

上篇博客讲到了堆是什么,以及堆的基本创建和实现,这次我们再来对堆这个数据结构更进一步的深入,将讲到的内容包括:向下调整建堆,建堆的复杂度计算,堆排序和topk问题。话不多说,开启我们今天的内容吧。

堆排序

在讲堆排序之前,我想讲讲建堆的问题。在上篇博客中,我们建堆的时候是存在一个数组(数组中存储着我们建堆所需要的元素),通过一个个取出数组中的元素并插入新的堆中达到建堆目的。这时我们可以想,如果需要直接在存储元素的数组上建堆,应该怎么处理呢?

向上调整建堆

如果你学会了向上调整,你应该不难想到可以这样写:

//这里是在原数组的基础上建立大堆
void Swap(int* x, int* y)
{int tmp = *x;*x = *y;*y = tmp;
}void AdjustUp(int* a, int child)
{int parent = (child - 1) / 2;while (child > 0) {if (a[parent] < a[child]) {Swap(&a[parent], &a[child]);child = parent;parent = (child - 1) / 2;}else break;}
}int main()
{int arr[] = { 6,5,4,3,2,1,8,7,5,4,2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AdjustUp(arr, i);}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printf("%d ", arr[i]);}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即对堆中每一个元素经行向上调整,最后我们就能成功的得到一个大堆

向下调整建堆

其实有一种比向上调整建堆时间复杂度更优的方式,那就是向下调整建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向下调整的使用条件:根节点的左右子树都得是堆。数组中的元素开始是无序的,想要向下调整建堆,就需要从下往上建。由于二叉树最后一层不需要向下调整,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倒数第二层开始向下调。倒数第二层的末尾元素就是(size - 1 - 1)/ 2

代码实现向下调整建堆就是这样:

//这里是在原数组的基础上建立大堆
void Swap(int* x, int* y)
{int tmp = *x;*x = *y;*y = tmp;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int child = parent * 2 + 1;while (child < n)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child++;if (a[child] > a[parent]) {Swap(&a[child], &a[parent]);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 * 2 + 1;}else break;}
}int main()
{int arr[] = { 6,5,4,3,2,1,8,7,5,4,2 };int size = sizeof(arr) / sizeof(arr[0]);for (int i = (size-1-1)/2; i >= 0; i--) {AdjustDown(arr, size, i);}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printf("%d ", arr[i]);}return 0;
}

打印结果和向上调整建堆相同

图解分析此过程:

时间复杂度分析

为什么说向下调整建堆的复杂度更低呢?这确实可以用正规的方式来推一下,证明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结论。

堆是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此处为了简化用直接满二叉树来计算建堆的复杂度(这里实际上多几个结点并不影响,时间复杂度实际计算中计算的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1.向上调整时间复杂度计算

需要移动结点的总步数为:

F(h) = 2^0 * 0 + 2^1 * 1 + 2^2 * 2 +……+ 2^(h-1) * (h - 1)

会发现这是一个等差乘等比的差比数列前n项之和,大家高中应该学过错位相减吧,这里我们用错位相减求和就可以。

1式: 2 * F(h) = 2^1 * 0 + 2^2 * 1 + 2^3 * 2 +……+ 2^h * (h - 1)

2式:F(h) = 2^0 * 0 + 2^1 * 1 + 2^2 * 2 +……+ 2^(h-1) * (h - 1)

1式 - 2式

F(h) = -2^1 - 2^2 - 2^3 -……-2^(h-1) + 2^h * (h - 1)

上式的加粗部分是一个等比数列,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即可得:

F(h) =  2^h * (h - 2) + 2

而我们又可以导出节点数N和树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

N = 2^h-1 ---> h = log(N+1)

带入F(h)中可得

F(N) = (N+1)*[ log(N+1)-2 ] + 2

时间复杂度即为:O(N*logN)

2.向下调整时间复杂度的计算

则需要移动的步数为:

F(h) = 2^0 * (h-1) + 2^1 * (h-2) + …… + 2^(h-3) * 2 + 2^(h-2) * 1

这里也是一个差比数列,列两个式子:
1式:F(h) = 2^0 * (h-1) + 2^1 * (h-2) + …… + 2^(h-3) * 2 + 2^(h-2) * 1

2式:2 * F(h) = 2^1 * (h-1) + 2^2 * (h-2) + …… + 2^(h-2) * 2 + 2^(h-1) * 1

1式 - 2式

F(h) = 1 - h + 2^1 + 2^2 + 2^3 + 2^4 +……+ 2^(h-2) + 2^(h-1)

等比数列公式一套一化简:

F(h) = 2^h - 1 - h

我们已知N和h之间的关系:N = 2^h-1 ---> h = log(N+1)

最终可得:

F(N) = N -log(N+1)

时间复杂度即为:O(N)

 算到这里,就可以非常轻松的比较出两个方式建堆复杂度的优劣了(向下调整建堆更优)。

堆排序的实现

先放上堆排序代码,再来进行讲解

//堆排序
//交换两个变量
void Swap(int* x, int* y)
{int tmp = *x;*x = *y;*y = tmp;
}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int child = parent * 2 + 1;while (child < n)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child++;if (a[child] > a[parent]) {Swap(&a[child], &a[parent]);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 * 2 + 1;}else break;}
}
//堆排序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向下调整建堆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AdjustDown(a, n, i);}//每次选出一个最大值int end = n - 1;while (end > 0) {Swap(&a[0], &a[end]);AdjustDown(a, end, 0);--end;}
}
//使用堆排序
int main()
{int arr[] = { 6,5,4,3,2,1,8,7,5,4,2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printf("%d ", arr[i]);}printf("\n");HeapSort(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printf("%d ", arr[i]);}printf("\n");return 0;
}

 可以运行一下看看结果:

你可能会问,代码中建立的是大堆,是怎么排出了由小到大的效果呢?其实这个过程和堆的删除过程是及其相似的

  1. 堆顶存储的是整个堆中最大的元素,当与堆末尾的元素交换之后,最大的元素就成功放到数组的末尾
  2. 通过向下调整之后,堆顶存放的便是堆中第二大的元素
  3. 每次交换堆底都减1(排好的元素不再参与向下调整的过程),这时堆底(新的堆底)和堆顶再次交换,回到步骤1

堆排序的过程其实就是这样(图解):

这里再次总结,堆排序即利用堆的思想来进行排序,总共分为两个步骤:

1. 建堆

        * 升序:建大堆

        * 降序:建小堆

2. 利用删除思想来进行排序

TOP-K问题

TOP-K问题:即求数据结合中前K个最大的元素或者最小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数据量都比较大。

比如: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上亿个数字中找到最大的前K个数字。

对于Top-K问题,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排序,但是: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排序就不太可取了(你甚至无法将数据放入数组)。最佳的方式就是用来解决,基本思路如下:

1. 用数据集合中前k个来建堆

        * 要找最大的前k个元素,建小堆

        * 要找最小的前k个元素,建大堆

2. 用剩余的N - K个元素依次与栈顶元素来比较,不满足则替换堆顶元素向下调整

将剩余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比完之后,堆中剩余的K个元素就是所求的前K个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本topk示例代码中计算的是最大的前K个)。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文件操作的方式来试一试,我们先来写一个造数据的函数。

void CreateNDate()
{// 造数据int n = 10000;srand(time(0));const char* file = "data.txt";FILE* fin = fopen(file, "w");if (fin == NULL){perror("fopen error");return;}for (size_t i = 0; i < n; ++i){int x = rand() % 1000000;fprintf(fin, "%d\n", x);}fclose(fin);
}

这里将造出来的数据写入到 data.txt 文件中,运行完此函数后,当前目录下会多一个data.txt文件

打开此文本文件:

通过此函数,我们已经成功造出了10000个数据了

接下来就是topk代码的实现:

#include<time.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x, int* y)
{int tmp = *x;*x = *y;*y = tmp;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n, int parent)
{int child = parent * 2 + 1;while (child < n)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1] < a[child])child++;if (a[child] < a[parent]) {Swap(&a[child], &a[parent]);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 * 2 + 1;}else break;}
}//topk代码
void PrintTopK(int k) //这里的k是选出最大的前k个数
{//打开需要查找前K大数据的文件---data.txtFILE* file = fopen("data.txt", "r");if (file == NULL) {perror("fopen fail:");exit(1);}//创建存放堆数据的空间int* arr = (int*)malloc(sizeof(int) * (k + 1));if (arr == NULL) {perror("malloc fail:");exit(1);}//输入文件中前k个数据for (int i = 0; i < k; i++) {fscanf(file, "%d", &arr[i]);}//将放入的前k个数字调整建堆for (int i = (k - 1 - 1) / 2; i >= 0; i--) {AdjustDown(arr, k, i);}//这里是topk的重点,遍历K - N的数字,将符合的数字插入堆中for (int i = k; i < 10000; i++) {int tmp = 0;fscanf(file, "%d", &tmp);//如果tmp比堆顶的数据大,则放入堆顶向下调整if (tmp > arr[0]) {arr[0] = tmp;AdjustDown(arr, k, 0);}}//打印前K个最大的数字for (int i = 0; i < k; i++) {printf("%d ", arr[i]);}
}int main()
{//输入选前多少大数字int digit = 10;scanf("%d", &digit);PrintTopK(digit);return 0;
}

这里,程序成功选出了文件中前100大的数字,如果觉得这样不够严谨,你也可以添加几个位数较高的数据到文件中,看看你的程序能否选出你写入文件的几个特殊的大数字即可。相信在这些测试过后你可以成功感受到topk算法的魅力。

结语

到这里,基本上就是二叉树顺序结构的全部内容了,本篇博客带大家学习了解了堆排序,计算了向上调整建堆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最后还说到了topk算法。这些内容其实并不难,只要肯下功夫,肯动手,一定能学下来。后面博主还会带大家了解关于二叉树链式结构的内容,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我,比心-♥

这篇关于初阶数据结构之---堆的应用(堆排序和topk问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02948

相关文章

java实现延迟/超时/定时问题

《java实现延迟/超时/定时问题》:本文主要介绍java实现延迟/超时/定时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Java实现延迟/超时/定时java 每间隔5秒执行一次,一共执行5次然后结束scheduleAtFixedRate 和 schedu

C语言函数递归实际应用举例详解

《C语言函数递归实际应用举例详解》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递归做为一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C语言函数递归实际应用举例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 目录前言一、递归的概念与思想二、递归的限制条件 三、递归的实际应用举例(一)求 n 的阶乘(二)顺序打印

如何解决mmcv无法安装或安装之后报错问题

《如何解决mmcv无法安装或安装之后报错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解决mmcv无法安装或安装之后报错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mmcv无法安装或安装之后报错问题1.当我们运行YOwww.chinasem.cnLO时遇到2.找到下图所示这里3.

浅谈配置MMCV环境,解决报错,版本不匹配问题

《浅谈配置MMCV环境,解决报错,版本不匹配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浅谈配置MMCV环境,解决报错,版本不匹配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配置MMCV环境,解决报错,版本不匹配错误示例正确示例总结配置MMCV环境,解决报错,版本不匹配在col

Vue3使用router,params传参为空问题

《Vue3使用router,params传参为空问题》:本文主要介绍Vue3使用router,params传参为空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 目录vue3使用China编程router,params传参为空1.使用query方式传参2.使用 Histo

SpringBoot首笔交易慢问题排查与优化方案

《SpringBoot首笔交易慢问题排查与优化方案》在我们的微服务项目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应用启动后,第一笔交易响应耗时高达4、5秒,而后续请求均能在毫秒级完成,这不仅触发监控告警,也极大影响了用户体... 目录问题背景排查步骤1. 日志分析2. 性能工具定位优化方案:提前预热各种资源1. Flowable

springboot循环依赖问题案例代码及解决办法

《springboot循环依赖问题案例代码及解决办法》在SpringBoot中,如果两个或多个Bean之间存在循环依赖(即BeanA依赖BeanB,而BeanB又依赖BeanA),会导致Spring的... 目录1. 什么是循环依赖?2. 循环依赖的场景案例3. 解决循环依赖的常见方法方法 1:使用 @La

C#数据结构之字符串(string)详解

《C#数据结构之字符串(string)详解》:本文主要介绍C#数据结构之字符串(string),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转义字符序列字符串的创建字符串的声明null字符串与空字符串重复单字符字符串的构造字符串的属性和常用方法属性常用方法总结摘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SpringBoot启动报错的11个高频问题排查与解决终极指南

《SpringBoot启动报错的11个高频问题排查与解决终极指南》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启动报错的11个高频问题的排查与解决,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 目录1. 依赖冲突:NoSuchMethodError 的终极解法2. Bean注入失败:No 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