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Kylin与RISC-V的MindSpore AI项目实践

2024-03-06 04:36

本文主要是介绍基于openKylin与RISC-V的MindSpore AI项目实践,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项目目标

  • openKylin系统上安装和配置MindSpore框架。
  • 开发一个简单的图像分类模型,并在RISC-V平台上进行训练和推理。
  • 根据RISC-V的特性,对MindSpore框架进行必要的优化。

目录

项目目标:

训练模型

编写训练代码,设置优化器、损失函数等,并开始训练模型。

模型推理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推理,即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图像进行分类。首先,我们需要加载训练好的模型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加载到我们的模型中。

针对RISC-V优化

部署与测试

 总结:



步骤一:安装MindSpore

  • 首先,我们需要在openKylin系统上安装MindSpore
    • 请参照MindSpore官方文档,根据openKylin系统的特性进行安装。--MindSpore官方文档

步骤二:准备数据集

  • 选择一个适合图像分类的数据集,如MNIST或CIFAR-10。下载数据集,并将其预处理为MindSpore可以识别的格式。

 (没有的开发者们可以找我哦)


步骤三:编写模型代码

  • 使用MindSpore编写一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用于图像分类。

 

import mindspore.nn as nn  
from mindspore import Tensor  
from mindspore.ops import operations as P  class SimpleCNN(nn.Cell):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10):  super(SimpleCNN,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3, 32, 3, pad_mode='same')  self.relu1 = nn.ReLU()  self.max_pool1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self.conv2 = nn.Conv2d(32, 64, 3, pad_mode='same')  self.relu2 = nn.ReLU()  self.max_pool2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self.flatten = nn.Flatten()  self.fc1 = nn.Dense(64 * 7 * 7, 128)  self.relu3 = nn.ReLU()  self.fc2 = nn.Dense(128, num_classes)  def construct(self, x):  x = self.conv1(x)  x = self.relu1(x)  x = self.max_pool1(x)  x = self.conv2(x)  x = self.relu2(x)  x = self.max_pool2(x)  x = self.flatten(x)  x = self.fc1(x)  x = self.relu3(x)  x = self.fc2(x)  return x  # 实例化模型  
model = SimpleCNN()

  • 训练模型

  • 编写训练代码,设置优化器、损失函数等,并开始训练模型。
from mindspore import context  
from mindspore.train.callback import ModelCheckpoint, CheckpointConfig, LossMonitor  
from mindspore.train.loss_scale_manager import FixedLossScaleManager  
from mindspore import Tensor  
from mindspore.nn import SoftmaxCrossEntropyWithLogits  
from mindspore.train import Model  # 设置上下文环境  
context.set_context(mode=context.GRAPH_MODE, device_target="CPU")  # 创建数据加载器  
# ...  # 创建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criterion = SoftmaxCrossEntropyWithLogits(sparse=True, reduction="mean")  
optimizer = nn.Momentum(model.trainable_params(), learning_rate=0.01, momentum=0.9)  # 配置模型保存  
config_ck = CheckpointConfig(save_checkpoint_steps=1000, keep_checkpoint_max=10)  
ckpoint_cb = ModelCheckpoint(prefix="checkpoint_simplecnn", directory="./", config=config_ck)  # 开始训练  
model = Model(model, criterion, optimizer, metrics={"Accuracy": nn.Accuracy()},  loss_scale_manager=FixedLossScaleManager())  
model.train(epoch_num, train_dataset, callbacks=[ckpoint_cb, LossMonitor(100)], dataset_sink_mode=True)

  • 模型推理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推理,即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图像进行分类。首先,我们需要加载训练好的模型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加载到我们的模型中。
# 加载模型参数  
param_dict = load_checkpoint("./checkpoint_simplecnn-1_1000.ckpt")  
load_param_into_net(model, param_dict)  # 设置输入图像  
# 假设我们有一个预处理后的图像tensor,名为'input_tensor',大小为[1, 3, 32, 32]  
# input_tensor = ...  # 使用模型进行推理  
output = model(input_tensor)  # 输出预测结果  
predicted_class = output.asnumpy().argmax()  
print(f"Predicted class: {predicted_class}")

  • 针对RISC-V优化

  • RISC-V架构的优化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算法层面的优化、框架层面的优化以及硬件层面的优化。这里,我们主要关注框架层面的优化。
  • 算法优化:针对RISC-V的特点,如整数运算性能高、内存访问延迟大等,可以优化模型中的算法,减少浮点运算,利用RISC-V的整数运算优势。
  • 内存访问优化RISC-V的内存访问延迟可能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内存访问次数、优化内存访问模式(如使用缓存友好的数据结构)来减少延迟。
  • 模型剪枝与量化:通过模型剪枝减少模型复杂度,通过量化减少模型大小并加速推理。
  • 部署与测试

  • openKylin系统上部署优化后的AI应用,并进行实际测试,确保应用能够稳定运行,并且性能达到预期。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展示了如何在openKylin系统上基于MindSpore框架开发并优化一个图像分类AI应用,并部署在RISC-V平台上进行推理。这个过程涉及了模型的构建、训练、推理以及针对特定硬件架构的优化,是AI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篇关于基于openKylin与RISC-V的MindSpore AI项目实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78854

相关文章

三频BE12000国补到手2549元! ROG 魔盒Pro WIFI7电竞AI路由器上架

《三频BE12000国补到手2549元!ROG魔盒ProWIFI7电竞AI路由器上架》近日,华硕带来了ROG魔盒ProWIFI7电竞AI路由器(ROGSTRIXGR7Pro),目前新... 华硕推出了ROG 魔盒Pro WIFI7电竞AI路由器(ROG STRIX GR7 Phttp://www.cppcn

MySQL 迁移至 Doris 最佳实践方案(最新整理)

《MySQL迁移至Doris最佳实践方案(最新整理)》本文将深入剖析三种经过实践验证的MySQL迁移至Doris的最佳方案,涵盖全量迁移、增量同步、混合迁移以及基于CDC(ChangeData... 目录一、China编程JDBC Catalog 联邦查询方案(适合跨库实时查询)1. 方案概述2. 环境要求3.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Linux支持进程绑定至特定CPU核心,通过sched_setaffinity系统调用和taskset工具实现,优化缓存效率与上下文切换,提升多核计算性能,适... 目录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计算概念1.1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1.2 并行计算的含义及重要性1.3 并

IntelliJ IDEA2025创建SpringBoot项目的实现步骤

《IntelliJIDEA2025创建SpringBoot项目的实现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IntelliJIDEA2025创建SpringBoot项目的实现步骤,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 目录一、创建 Spring Boot 项目1. 新建项目2. 基础配置3. 选择依赖4. 生成项目5.

全面掌握 SQL 中的 DATEDIFF函数及用法最佳实践

《全面掌握SQL中的DATEDIFF函数及用法最佳实践》本文解析DATEDIFF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差异,强调其边界计算原理,探讨应用场景及陷阱,推荐根据需求选择TIMESTAMPDIFF或inte... 目录1. 核心概念:DATEDIFF 究竟在计算什么?2. 主流数据库中的 DATEDIFF 实现2.1

Spring WebFlux 与 WebClient 使用指南及最佳实践

《SpringWebFlux与WebClient使用指南及最佳实践》WebClient是SpringWebFlux模块提供的非阻塞、响应式HTTP客户端,基于ProjectReactor实现,... 目录Spring WebFlux 与 WebClient 使用指南1. WebClient 概述2. 核心依

MyBatis-Plus 中 nested() 与 and() 方法详解(最佳实践场景)

《MyBatis-Plus中nested()与and()方法详解(最佳实践场景)》在MyBatis-Plus的条件构造器中,nested()和and()都是用于构建复杂查询条件的关键方法,但... 目录MyBATis-Plus 中nested()与and()方法详解一、核心区别对比二、方法详解1.and()

Spring Boot @RestControllerAdvice全局异常处理最佳实践

《SpringBoot@RestControllerAdvice全局异常处理最佳实践》本文详解SpringBoot中通过@RestControllerAdvice实现全局异常处理,强调代码复用、统... 目录前言一、为什么要使用全局异常处理?二、核心注解解析1. @RestControllerAdvice2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最佳实践

《Spring事务传播机制最佳实践》Spring的事务传播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优雅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带您深入理解这一机制,掌握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1. 什么是事务传播行为2. Spring支持的七种事务传播行为2.1 REQUIRED(默认)2.2 SUPPORTS2

深度解析Java项目中包和包之间的联系

《深度解析Java项目中包和包之间的联系》文章浏览阅读850次,点赞13次,收藏8次。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分层架构中的几个关键包:DTO、Controller、Service和Mapper。_jav... 目录前言一、各大包1.DTO1.1、DTO的核心用途1.2. DTO与实体类(Entity)的区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