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软信天成:一文详解拥有可观测性能力的数据目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近年来,数据治理和数据可观测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采用。现代数据系统为用户提供多项功能和精准服务,允许用户以不同形式自由存储和查询相关数据,但随着功能增加以及系统间快速产生的海量、可变化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漂移、数据模式更改、数据延迟等情况发生,最终致使系统难以正常运行。因此,企业拥有可观测性能力的数据目录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您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数据可观测性,通过收集系统中数据的运行状况,实时地监控、检测和解决数据问题,确保数据产品和业务决策的数据质量、可靠性和可用性。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可观测性提供了预测数据行为和异常阈值发送警报的额外优势,便于组织更及时、准确地了解系统运行的真实状态。
可观测性的四大支柱
数据可观测性是运行并改善数据健康的关键特性的总和,而软信数据目录具备原生的数据可观测性的能力,如下:
1. 元数据:数据的外部特征
元数据通常被定义为“关于数据的数据”,但在软信天成看来,元数据更是“关于独立于数据本身之外的数据”,其拥有数据量(行数)、数据结构(模式)和数据及时性(新鲜度)等属性。
优势:便于用户了解数据的结构,对于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减少数据宕机时间至关重要。同时元数据与数据的内部指标可用于识别数据质量问题,为组织内部提供正确的数据信息。
2. 血缘: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数据世界中,主要的内部交互是将一个数据集从另一个数据集中派生出来,上游数据派生下游数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血缘关系;其详尽描述了系统之间、表之间、表中的列之间以及列中的值之间的复杂数据加工逻辑。
优势:通过数据血缘,能全面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数据质量问题的上游根本原因和下游影响。
3. 指标:数据的内部特征
数据内部特征则是反映所存储的数据的本体特征属性,包括数据模式分布汇总、数据平均值、标准差、偏度、敏感特性等。
优势:通过计算完整性、是否包括敏感信息和准确性等指标来描述数据本身,这使得基于指标而实时监测异常情况,使得及时进行告警成为可能,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数据损坏。
4. 日志:数据与用户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描述数据内部状态的指标、描述其外部阶段的元数据以及描述数据间的血缘关系外,我们进一步描述数据如何与外部世界的用户进行交互。我们将这些交互分解为机器-数据的交互、数据-用户交互。
优势:
- 机器-数据交互:包括移动和转换,可以通过ELT工具、dbt作业来进行。
- 数据-用户交互:通过类似数据工程团队创建新模型,利益相关者使用决策面板,或者数据工程师创建机器学习模型,让用户更了解并使用数据,以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上,我们通过描述数据外部特征的元数据、描述数据之间依赖关系的数据血缘、描述数据内部特征的指标以及描述数据与用户建立联系的日志,便能够完全掌握数据在任何时间点的状态。
这篇关于软信天成:一文详解拥有可观测性能力的数据目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