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SpringBoot中用于解决跨域的@CrossOrigin注解是如何工作的(源码解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注:文中斜体字部分为非正文内容,可略过。
一、引言
- 场景:前端项目运行在8081端口,在页面内向8080端口的SpringBoot服务请求数据,这属于“跨域”情形。此时,我们需要在SpringBoot中配置响应头(等),否则浏览器会禁止前端页面获取响应数据。
- 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在Controller类或其方法上直接加
@CrossOrigin
注解,跨域问题就可以被悄无声息地解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看一下它在源码中的实现原理。
二、结论
江湖规矩:先说结论,再谈细节。
不必说,SpringBoot(MVC)的核心必然围绕着DispatcherServlet
展开,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它的doDispatch()
方法来说明结论——
- 第一阶段:如下图所示,在
getHandler()
方法内部,SpringBoot(MVC)
为我们在底层添加了一个类型为CorsInterceptor
的拦截器对象。 - 第二阶段:
applyPreHandle()
内部,调用了该CorsInterceptor
对象的preHandle()
方法,以完成对响应头属性"headers"的配置,从而解决跨域问题。 - 所以:当我们使用
@CrossOrigin
注解时,程序在底层添加了一个拦截器来修改response的headers属性,从而解决跨域问题。
那么让我们进入这两个断点的内部一探究竟。
三、解析源码(按代码执行顺序)
首先,“展示”一下我的Controller
。乏善可陈,只是加了一个@CrossOrigin
注解。
- 接下来开始debug:
在前端页面触发请求,请求路径为localhost:8080/test
。我们直接进入(第一阶段)第一个断点内部:
这篇关于SpringBoot中用于解决跨域的@CrossOrigin注解是如何工作的(源码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