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入门之十一:Spark数据处理常用的那几招

2024-02-14 11:18

本文主要是介绍Spark 入门之十一:Spark数据处理常用的那几招,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最近看完了《Spark 大数据处理》一数,收益非浅,又结合平时工作中用到的一些开发实践,用Python实现了Spark编程过程中经常用到且比较基础的编程模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有不足还请补充。
《Spark 大数据处理》 一书中也有相关的例子,但是是用Scala实现的,个人觉得还是Python API的语法还是更加简洁清晰,所以选择了用Python来实现,语言都是浮云,主要还是看思路,由于篇幅限制,只列出部分核心代码。 

  • 第一招:wordcount
    • 介绍:对于大数据编程领域的经典例子,是肯定要第一招学会的,其实wordcount并不只是个wordcount,它还有很用应用的场景,例如统计过去一段时间网站中各个商品的浏览量,最近一段时间相同查询的数量等
    • 代码逻辑
      实现该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步
      • 将文件内容转换成RDD
      • 对文件的行按照特定字符分割
      • 将每个提取到的数据转换成(element,1)的格式
      • 把所有的(element,1)的数据使用reduceBy进行element的叠加统计
    • 实现代码
      完整功能的核心代码加上打印只需要两行
      data_file=sc.textFile("hdfs://10.5.24.137:9990/temp/2016052512/tf_00000000")
      result=data_file.map(lambda x:x.split("\t")[0]).map(lambda x:(x,1)).reduceByKey(lambda x,y:x+y)
      result.foreach(print)

  • 第二招:TopK
    • 介绍
      TopK也是进行大数据编程的经典案例。改编程模型主要用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登录系统最多的IP,文章/商品浏览排行TopN”等应用场景
    • 代码逻辑
      代码逻辑比wordcount多了一个TopN的特性,考虑到数据量可能很大,如果将数据从各个节点传到单一节点进行排序的话,在网络上损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大,这里采用了先在各个分区上选出TopN,再对每个分区的TopN结果再进行一次TopN的处理,从而减少的数据的传输。在单个分区上选择TopN的代码中使用了heap作为底层的数据结构
    • 实现代码
      data_file=sc.textFile("hdfs://10.5.24.137:9990/temp/2016052512/tf_00000000")
      #先算出全部的wordcount
      result=data_file.map(lambda x:x.split("\t")[0]).map(lambda x:(x,1)).reduceByKey(lambda x,y:x+y)
      topn=10
      #使用heapq.nlarges方法算出每个分区的topn,排序的key使用e[1]
      par_topk=result.mapPartitions(lambda elements:heapq.nlargest(topn,elements,key=lambda e:e[1]))
      #汇总每个分区的topn,并对所有分区的topn结果再次取topn,排序的key使用e[1]
      final_result=heapq.nlargest(topn,par_topk.collect(),key=lambda e:e[1])
      print final_result

  • 第三招:中位数
    • 介绍
      首先说一下啥叫中位数:
      百度的定义为:中位数(又称中值,英语:Median),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说白了,就是一个有序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对比前面两招,这一招似乎不是那么的出名,其实这一招的应用场景也很广,比如对于海量的数据需要统计某一列数据的中位数,从而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 代码逻辑
      1,将整体的数据分为K个桶,统计每个桶内的数据量,然后统计整个数据量
      2,根据桶的数量和总的数据量,可以判断数据落在哪个桶里,以及中位数的偏移量
      3,取出这个中位数

      对于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使用上面的逻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有在海量数据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上面算法的威力

    • 实现代码
      #对排序数组进行分组,分组的数量和数据量相关
      group_element=sorted_array.map(lambda e:(e/10,e)).sortByKey()
      #统计每个分组的元素个数
      group_element_count=sorted_array.map(lambda e:(e/10,1)).reduceByKey(lambda x,y:x+y).sortByKey()
      group_element_count_map=group_element_count.collectAsMap()
      #算出总的元素个数
      element_count=group_element_count.map(lambda (k,v):v).sum()temp=0
      index=0
      mid=0
      temp2=0
      if element_count%2!=0:mid=element_count/2+1
      else:mid=element_count/2
      pcount=group_element_count.count()
      for i in range(pcount):temp+=group_element_count_map[i]temp2=temp-group_element_count_map[i]if temp>=mid:#得到中位的indexindex=ibreak
      offset=mid-temp2
      result=group_element.filter(lambda (k,v):k==index).takeOrdered(offset)


  • 第四招:Count Once
    • 介绍
      如果原始数组中所有的元素理论上都应该出现偶数次,该程序可以方便的找到出现奇数次的数,此招主要的应用场景为海量数据块损坏检测,例如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副本,有一个数据块损坏,要从海量的元数据信息中找出损坏的那个块
    • 代码逻辑
      1,对RDD中每个分区的数据进行异或操作
      2,对步骤1的结果再次进行异或操作
      3,当一个数字进行偶数次异或时,结果等于0,否则等于该数本身,由此得到出现奇数次的那个数
    • 实现代码
      base_array=range(10000000)*4
      base_array.append(1883)
      odd_rdd=sc.parallelize(base_array)
      #异或函数
      odd_func=lambda x,y:x^y
      #对每个分区进行处理的函数
      def odd(chain):result=reduce(odd_func,chain)yield (1,result)
      par_rdd=odd_rdd.mapPartitions(odd).cache()
      par_result=par_rdd.collect()
      #对每个分区的结果再次进行异或操作,最后的结果就是奇数次出现的那个数
      final_result=par_rdd.reduceByKey(lambda x,y:x^y).collect()[0][1]


  • 第五招:数据倾斜
    • 介绍
      此招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际数据分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执行一个RDD的操作时,有没有发现有个别的task会拖慢整个job的情况?有的话就要注意了,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数据分区不均匀导致,具体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是分区的key本身在业务上可能就存在倾斜,或是数据本身就有倾斜
    • 代码逻辑
      1,先对rdd进行采样,假设只有一个key倾斜,获取倾斜率最大的key
      2,根据步骤1得到的max_count_key,将原rdd进行拆分,一部分只包括max_count_key,另外一部分不包括max_count_key,然后分别与normal_rdd进行join,最后将结果union
    • 实现代码
      #存在数据倾斜的列表
      skew_list=[('a',random.randint(1,1000)) for i in range(1000000)]
      skew_list.append(('b',10))
      skew_list.append(('c',8))
      #正常的数据列表
      normal_list=[('a',9),('b',3),('c',8)]skew_rdd=sc.parallelize(skew_list)
      normal_rdd=sc.parallelize(normal_list)#进行倾斜处理
      #1,先对skew_rdd进行采样,假设只有一个key倾斜,获取倾斜率最大的key
      skew_sample=skew_rdd.sample(False,0.3,9).groupByKey()
      skew_sample.cache()
      skew_sample_count_map=skew_sample.map(lambda (k,v):(len(v),k))
      skew_sample_count_map.cache()
      max_count=skew_sample_count_map.reduce(lambda x,y:max(x[0],y[0]))[0]
      max_count_key=skew_sample_count_map.filter(lambda x:x[0]==max_count).collect()[0][1]#2,根据步骤1得到的max_count_key,将skew_rdd进行拆分,一部分只包括max_count_key,另外一部分不包括max_count_key,然后分别与normal_rdd进行join,最后将结果unionmax_key_rdd=skew_rdd.filter(lambda x:x[0]==max_count_key)
      other_key_rdd=skew_rdd.filter(lambda x:x[0]!=max_count_key)
      result1=max_key_rdd.join(normal_rdd) 
      result2=other_key_rdd.join(normal_rdd) 
      print result1.union(result2).count()



这篇关于Spark 入门之十一:Spark数据处理常用的那几招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08344

相关文章

springboot项目中常用的工具类和api详解

《springboot项目中常用的工具类和api详解》在SpringBoot项目中,开发者通常会依赖一些工具类和API来简化开发、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类及其典型应用场景,涵盖Spring原生... 目录1. Spring Framework 自带工具类(1) StringUtils(2) Coll

Java String字符串的常用使用方法

《JavaString字符串的常用使用方法》String是JDK提供的一个类,是引用类型,并不是基本的数据类型,String用于字符串操作,在之前学习c语言的时候,对于一些字符串,会初始化字符数组表... 目录一、什么是String二、如何定义一个String1. 用双引号定义2. 通过构造函数定义三、St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高效开发实战从入门到进阶优化(推荐)

《SpringBoot+MyBatisPlus高效开发实战从入门到进阶优化(推荐)》本文将详细介绍SpringBoot+MyBatisPlus的完整开发流程,并深入剖析分页查询、批量操作、动... 目录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高效开发实战:从入门到进阶优化1. MyBatis

Linux上设置Ollama服务配置(常用环境变量)

《Linux上设置Ollama服务配置(常用环境变量)》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上设置Ollama服务配置(常用环境变量),Ollama提供了多种环境变量供配置,如调试模式、模型目录等,下面就来介绍一... 目录在 linux 上设置环境变量配置 OllamPOgxSRJfa手动安装安装特定版本查看日志在

Java常用注解扩展对比举例详解

《Java常用注解扩展对比举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Java常用注解扩展对比的相关资料,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示例,并总结了最佳实践建议,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注解,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Controller 与 @RestController 对比二、使用 @Data 与 不使用 @Dat

Mysql中深分页的五种常用方法整理

《Mysql中深分页的五种常用方法整理》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深分页查询则变得很常见,这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5个常用的方法,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目录方案一:延迟关联 (Deferred Join)方案二:有序唯一键分页 (Cursor-based Paginatio

Python实现常用文本内容提取

《Python实现常用文本内容提取》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从PDF、Word文档中提取文本,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编写一个文本内容提取工具,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下... 目录一、引言二、文本内容提取的原理三、文本内容提取的设计四、文本内容提取的实现五、完整代码示例一、引言在日常工作和学

Redis中的常用的五种数据类型详解

《Redis中的常用的五种数据类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Redis中的常用的五种数据类型详解,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Redis常用的五种数据类型一、字符串(String)简介常用命令应用场景二、哈希(Hash)简介常用命令应用场景三、列表(L

python中time模块的常用方法及应用详解

《python中time模块的常用方法及应用详解》在Python开发中,时间处理是绕不开的刚需场景,从性能计时到定时任务,从日志记录到数据同步,时间模块始终是开发者最得力的工具之一,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 目录一、时间基石:time.time()典型场景:程序性能分析进阶技巧:结合上下文管理器实现自动计时

Python FastAPI入门安装使用

《PythonFastAPI入门安装使用》FastAPI是一个现代、快速的PythonWeb框架,用于构建API,它基于Python3.6+的类型提示特性,使得代码更加简洁且易于绶护,这篇文章主要介... 目录第一节:FastAPI入门一、FastAPI框架介绍什么是ASGI服务(WSGI)二、Fas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