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AI设计不能为了短期商业利益,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上图为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
“将AI(人工智能)放在人眼不那么容易看到的地方,不是让大家时时刻刻意识到AI的存在,而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渗透方式,这是我们未来所遵从的理念。”这是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以下称“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在2018年7月14日长江商学院大讲堂“未来生活探索与社会创新”上所表达的观点。
正如长江商学院项兵院长指出,当今世界存在“集体短视”问题,眼前成效和短期利益被过度看重。原研哉在本次长江商学院大讲堂之前与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交流时表示:“设计不是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而是要有长期的教育价值。”参加本次长江大讲堂对话环节的华贸中心创始人、现任华贸集团董事长、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委员会主任、长江商学院DBA同学房超则认为:“MUJI根本上成功的原因是设计生活方式。”而MUJI的第一个北京店就开在了北京华贸。
MUJI品牌诞生于1980年的日本,当时是日本泡沫经济顶峰期,日本全国都处于非常浮躁的状态。在那个时候,日本著名的设计师田中一光认为,要摒弃一切烦琐的设计、摒弃一切不要的环节,由此开创了MUJI的新简约风格。而今天的人工智能也处于一个浮躁时期,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往往脱离了实际而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原研哉认为,不管网络如何进化,人的心不会抽象化、人的行动也不会抽象化,因此AI设计要更加直观,不用特别夸张的表现AI。
7500款产品的设计观
(上图为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周立)
今天,不论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展会设计还是现在的智能手机的UI设计,都正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简约。提到简约,就不由得想到日本以及MUJI。作为MUJI的艺术总监,原研哉曾提到过,MUJI的设计不仅仅在于简约,而是具备更加包容的态度,原研哉将其称之为“空”(Emptiness),这也就是MUJI开始的新简约风格。
MUJI在一开始的时候有40多种产品,最初的产品有非常简单的白信封、有裂纹的干蘑菇等处于自然状态的商品,MUJI把它们集中起来以较便宜价格销售,形成了最早MUJI风格。到了原研哉时代,MUJI产品已经达到约7500多种产品了,甚至还包括房子等的产品。但这些包罗万象的产品,都遵循着同一个设计观念。
实际上,日本文化最早来源于中国的唐文化、宋文化、明文化,特别是明宋文化极其简约、耐人寻味的风格,直到清朝以后受到欧洲文化影响开始变得繁琐。此外,日本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影响,包括俄罗斯和印度等各地文化都传到日本,日本作为各种文化的受影响者,融合了各种文化及其美学观点,在15世纪日本银阁寺建造中开始蕴含了“空”的思考和理念。
原研哉介绍,“简约”实际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观念,而“空”则具有悠久的东方历史。从银阁寺后,日本审美开始向“空”转变,“虽然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是在其中通过我们的想象,又仿佛蕴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原研哉进一步解释“空”:“我们把自己的物品拿给客人,客人能够非常愉快地享受物品的功能,这种快乐同时也会感染到我们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一种新的体现。单纯说到‘简约’,它非常容易被模仿。而我们要从简约当中进行创新、创造,产生出新的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空”,也就是房超所提及的“生活方式”。
包容的MUJI,世界的MUJI
(上图为华贸中心创始人、现任华贸集团董事长、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委员会主任、长江商学院DBA同学房超)
从最开始的40多种产品到如今的7500余种产品,MUJI把新简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以“空”为核心思想的新简约设计,其实体现的是包容性和多元化。MUJI让消费者在使用每一款MUJI的产品时,可以自由地、自然地选择这些产品的用途:喝水的杯子也可以当作刷牙杯、宽大的圆形盘既可以盛菜也可以摆放瓜果,洁白的床垫可以直接铺在地上或者铺在床上,而不去过于限制消费者选择产品用途的权力。MUJI的这种包容性和多元化产品设计理念,让消费者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与问题,从而激发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前,原研哉曾经把“空”形容为一种“容器”,比如两个手掌合拢即为一种“容器”、一个建有环岛而无需红绿灯指挥的十字路口也是一种“容器”,“容器”的概念就代表了可能性,也就代表了包容性。较早将这一感悟用在科技产品设计上的便是iPhone。房超在与原研哉对话时表示:“我很多次研究了乔布斯先生,我知道乔布斯的转折点来源于日本。他在受到挫折以后,到日本去修禅,后来一直有一个禅师陪伴他,他修禅感悟了很多,他的美学理念变成了今天的iPhone理念,现在全世界都接受了iPhone。”
创造一款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产品,包容性和多元化一定是首要的设计原则。“这7500种产品,我们如何做到极致?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做世界的MUJI,而不是强调把MUJI传播到全世界。如果MUJI来到中国,应该是怎样的MUJI?如果MUJI去到印度,又是怎样的?去到波兰又怎样?我们是这样思考的。”因此,MUJI在新简约的基础上,并不单纯强调日式风格,而是吸收各地多元文化的美学之后,再融入自身对产品的理解,由此产生了世界的MUJI。
在创造世界的MUJI方面,原研哉认为国际化固然重要,但是国际化也要体现在本地化或者区域化当中。“假如画一条线,上面是国际化,下面是区域化或者本地化,这两个概念统一到一起,才是一个真正比较均衡的、合理的国际文化形式,我个人觉得本地化非常重要。”
“如何能够融入当地非常本地的文化,这是我们思考的原点。”原研哉强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十多年前MUJI在杭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门店,现在中国已经有200多家MUJI门店。目前日本国内有500多家MUJI门店,原研哉预计再过几年,MUJI中国门店的数量一定会超过日本。而MUJI在中国市场本地化的成功,就根植于中国消费者内心对于简约的喜爱、对于“空白”的喜好,这种喜好本身就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人工智能设计的思考
今天,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商业时代的初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正逐渐展开。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报告认为,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在2018年装载量将达5.495亿,同比增长26.8%,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智能音箱和视频娱乐产品,预期将占据71%的智能家居设备销量。
除了对智能家居的影响外,人工智能也开始进入智慧家庭、智能酒店等场景中。然而,房超却强调他已经“下死命令”,再做文华东方、卡尔顿这类档次的酒店时绝对不会引入智能。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客户也就住一天,进房间后却要研究怎么开房间的智能灯和各种智能功能,一个智能窗帘就得研究两个小时,刚研究明白就走了,所以“科技生活一定是恰当的”。
在研究未来生活、科技时,一定要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幸福。这也就是MUJI思想中,人与人通过“空”的交互,非常愉快地享受物品的功能,从而创造人与人的新关系。当下很多人工智能设计,为了体现人工智能而忽视用户体验,生硬把人工智能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人工智能不仅没有为人们创造方便,反而成为了生活和工作的障碍。在这一点,MUJI就能给人工智能的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其次,原研哉将MUJI的产品称为“容器”,而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的发展,也是作为新技术、新应用的“容器”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这些智能容器中可以实现的功能,人工智能也应该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这些容器之中。在人工智能时代,东方可以掌控的“容器”就是家庭房屋。原研哉认为,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美国已经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基石,也就是操作系统;那么东方就应该掌握人工智能的另一个基石,原研哉感兴趣的就是房屋,这就是因为房屋是人心灵和身体放置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换言之,房屋就是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场所,一个类似iPhone的新“容器”。
原研哉发起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将思考回归到人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家”。该项大展即将于今年9月落地北京,以“NEW GRAVITY”为主题,意喻当今中国关于生存环境要素的思考,具有如同改变“重力”一般的划时代意义,应以产业跨界、科技融合、社会创新等角度探寻未来社区和居住方式的理想型。而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也将在本次大展中得以体现和体验。
第三,就是人工智能设计要体现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别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本地化的融合。这一点,在微软的产品中有着深刻的体验。微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让微软处于最佳状态,这是微软产品的核心理念。过去体现包容性和多元化的产品是Windows,现在是云计算平台Azure,未来就是人工智能。如何设计出兼具包容性和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地化相结合和相平衡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与平台,这是每一个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正如房超所强调,设计是每一个人的事,每个人的生活需要自己设计,当设计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然后再努力去实现,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对美好生活的体验过程。而人工智能就恰恰给予了人人参与设计的机会,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设计就是需要人人参与、人人互动,通过共享大数据才能不断优化人工智能服务。
归根结底,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设计,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而是为了长期的教育价值,而这个教育价值就体现在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追求。“生活方式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这既是MUJI的理念,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理念。(文/宁川)
这篇关于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AI设计不能为了短期商业利益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