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1015 德才论

2024-02-03 03:58
文章标签 德才 pta1015

本文主要是介绍PTA1015 德才论,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题目: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 L 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考虑录取;H(<100),为优先录取线——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此线的被定义为“才德全尽”,此类考生按德才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才分不到但德分到线的一类考生属于“德胜才”,也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一类考生之后;德才分均低于 H,但是德分不低于才分的考生属于“才德兼亡”但尚有“德胜才”者,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二类考生之后;其他达到最低线 L 的考生也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三类考生之后。

随后 N 行,每行给出一位考生的信息,包括:准考证号 德分 才分,其中准考证号为 8 位整数,德才分为区间 [0, 100] 内的整数。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输出第一行首先给出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人数 M,随后 M 行,每行按照输入格式输出一位考生的信息,考生按输入中说明的规则从高到低排序。当某类考生中有多人总分相同时,按其德分降序排列;若德分也并列,则按准考证号的升序输出。

输入样例:

14 60 80
10000001 64 90
10000002 90 60
10000011 85 80
10000003 85 80
10000004 80 85
10000005 82 77
10000006 83 76
10000007 90 78
10000008 75 79
10000009 59 90
10000010 88 45
10000012 80 100
10000013 90 99
10000014 66 60

输出样例:

12
10000013 90 99
10000012 80 100
10000003 85 80
10000011 85 80
10000004 80 85
10000007 90 78
10000006 83 76
10000005 82 77
10000002 90 60
10000014 66 60
10000008 75 79
10000001 64 90

简单排序问题..

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int no;

int de;

int cai;

}stu[100005],stu1[100005],stu2[100005],stu3[100005],stu4[100005];

int n,l,h;

bool cmp(const node &a,const node &b)

{

if(a.de+a.cai!=b.de+b.cai)

return a.de+a.cai>b.de+b.cai;

else

{

if(a.de!=b.de)

return a.de>b.de;

else

return a.no<b.no;

}

}

int main()

{

scanf("%d %d %d",&n,&l,&h);

int ans=0,a,b,c;

for(int i=0;i<n;i++)

{

scanf("%d %d %d",&a,&b,&c);

if(b>=l&&c>=l)

{

stu[ans].no=a;

stu[ans].de=b;

stu[ans++].cai=c;

}

}

int ans1,ans2,ans3,ans4;

ans1=ans2=ans3=ans4=0;

for(int i=0;i<ans;i++)

{

if(stu[i].de>=h&&stu[i].cai>=h)

{

stu1[ans1].no=stu[i].no;

stu1[ans1].de=stu[i].de;

stu1[ans1++].cai=stu[i].cai;

}

if(stu[i].de>=h&&stu[i].cai<h)

{

stu2[ans2].no=stu[i].no;

stu2[ans2].de=stu[i].de;

stu2[ans2++].cai=stu[i].cai;

}

if(stu[i].de<h&&stu[i].cai<h&&stu[i].de>=stu[i].cai)

{

stu3[ans3].no=stu[i].no;

stu3[ans3].de=stu[i].de;

stu3[ans3++].cai=stu[i].cai;

}

if(stu[i].de<h&&stu[i].de<stu[i].cai)

{

stu4[ans4].no=stu[i].no;

stu4[ans4].de=stu[i].de;

stu4[ans4++].cai=stu[i].cai;

}

}

sort(stu1,stu1+ans1,cmp);

sort(stu2,stu2+ans2,cmp);

sort(stu3,stu3+ans3,cmp);

sort(stu4,stu4+ans4,cmp);

printf("%d\n",ans);

for(int i=0;i<ans1;i++)

printf("%d %d %d\n",stu1[i].no,stu1[i].de,stu1[i].cai);

for(int i=0;i<ans2;i++)

printf("%d %d %d\n",stu2[i].no,stu2[i].de,stu2[i].cai);

for(int i=0;i<ans3;i++)

printf("%d %d %d\n",stu3[i].no,stu3[i].de,stu3[i].cai);

for(int i=0;i<ans4;i++)

printf("%d %d %d\n",stu4[i].no,stu4[i].de,stu4[i].cai);

return 0;

}

 

这篇关于PTA1015 德才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72922

相关文章

pat 之德才论问题

题目描述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描述: 输入第1行给出3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

精通DirectX.3D图形与动画程序设计(王德才 杨关胜 孙玉萍/编著,2007年5月出版)读书摘要(2008.8.4至今)

 ——谨以此篇日志,纪念本人进入游戏行业7周年 chap5光照和材质 使用光照效果能够有效地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光照处理和顶点坐标变换一起构成了Direct3D图形显示的第一阶段:顶点坐标变换和光照流水线。 5.1光照计算模型 Direct3D光照计算模型包括4种:环境光、漫反射光、镜面反射光和自发光。它们的结合能灵活高效地解决三维图形程序中的光照问题。当然,程序员也完

PAT(BASIC)1015. 德才论 (25)

//用cout老是运行超时,改用c风格的printf就可以了 #include<iostream>#include<string>#include<vector>#include<algorithm>#include<cstdio>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data{unsigned id;unsigned de;unsigned cai;unsigned

(乙)1015 德才论 (25 分)

题目: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

PAT 1015 德才论(满分版)

1.出现超时的情况,使用了一个快速排序,一个冒泡排序,来尽力下降时间,不过还是会超,当然这种情况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思路。不过很明显这个题,应该是要使用其他的方法,不然超时确实难以改善,我想着全部用快排解决,但错误增加,时间没减,只能选择放弃快排解决一切。先给出这个常规思路但超时的代码。待完善后再附上之后代码。 2.年前去了外婆家待了些时间,一直未更。 3.对于这个题,需用到库函数中的一个sort函

PAT(Basic Level) 1015 德才论 (25)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格式: 输入第1行给出3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L

9.2 德才论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 L 的考生才

005 德才论

/*题目描述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输入描述:输入第1行给出3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L

PAT乙级1015德才论

首先呢这个题目我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关键是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超时; 我用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思路;只是输入输出的形式不一样; 我就是把这四种人放在4个不同的容器里;然后用快排分别对他们进行排序;如果使用其他的冒泡或者选择排序的话这样做也会超时的;如果使用C++的话,不关闭输入输出流,这个也会超时的;但是使用C语言的scanf和printf,这样就不会超时了; 这个题思路很明确:也

PTA 1015 德才论(Python版)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 L 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