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ra 机器学习(by Andrew Ng)课程学习笔记 Week 7——支持向量机

2024-01-31 15:58

本文主要是介绍Coursera 机器学习(by Andrew Ng)课程学习笔记 Week 7——支持向量机,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此系列为 Coursera 网站机器学习课程个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
课程网址:https://www.coursera.org/learn/machine-learning
参考资料:http://blog.csdn.net/scut_arucee/article/details/50419229


一、支持向量机的引入

1.1 从逻辑回归引入SVM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个广泛应于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分类算法。与逻辑回归和神经网络相比,它在学习非线性复杂方程上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晰、更加有效的思路。这一部分我们就来介绍这一算法。

为了描述支持向量机,我们会先从逻辑回归开始讲起,再一点一点修正得到最后的支持向量机。

在逻辑回归中,我们已经熟悉了如下所示的假设函数 hθ(x) 和逻辑函数曲线:

在逻辑回归中,如果 y=1 ,我们希望 hθ(x)1 ,即 θTx0 ;如果 y=0 ,我们则希望 hθ(x)0 ,即 θTx0

逻辑回归中,单个样本(x,y)代价为:

我们对上面的式子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① 如果 y=1 ,上式中只有第一项起作用,第二项为 0 。此时,画出函数图像:

结合此图也可以看出对于正样本(即 y=1),为了使代价 log11+ez 最小,我们将尽可能将 z=θTx 设置得比较大,此时代价接近于 0

在支持向量机中这种情况可以用两条线段作为新的代价函数 cost1(z),如下图桃红色部分:

② 如果 y=0 ,上式中只有第二项起作用,第一项为 0 ,此时代价随 z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此时,我们也可以用两条线段代替如上曲线,作为新的代价函数 cost0(z) ,如下图桃红色部分:

我们接下来就通过 cost1(z) cost0(z) 构建支持向量机。


1.2 SVM的优化目标

对于逻辑回归,优化目标为:

可能看起来与以前的式子稍有不同,是因为我们将负号移到了括号里面。

接下来我们将 cost1(z) cost0(z) 替换进去:

由于无论是否有 1m 都不会影响最小化的结果,在使用支持向量机时,我们常常忽略 1m

对于逻辑回归正则化代价函数,我们可以用 A+λB 来表示,其中 A 表示训练样本的代价,B 表示正则化项,通过设置 λ 的值来控制 A B之间的平衡 ,使拟合效果更好。

而支持向量机则采用另一个参数 C 来控制 A B之间的平衡,优化目标为: CA+B

所以,支持向量机(SVM)的优化目标为:


二、最大间距分类器

2.1 SVM的决策边界

有时,人们会将支持向量机称为最大间距分类器,这一部分会给大家解释其中原因,这样我们对SVM的假设得到一个更直观的理解。

上面的式子是SVM的优化目标(代价函数),中间左图是 cost1(z) 的图像,右侧是 cost1(z) 的图像。

我们来看怎样使得上面的代价函数最小:
① 对于一个正样本( y=1 ),要使 cost1(z)=0 ,我们希望 z=θTx1
② 对于一个负样本( y=0 ),要使 cost0(z)=0 ,我们希望 z=θTx<1

接下来,我们考虑一个特例
如果 C 设置的非常大,例如:100000,在最小化优化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使 A=0 (中括号部分)的最优解。这就要求当 y=1 θTx1 ;当 y=0 θTx<1

现在再来考虑我们的优化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参数使得 A=0 ,SVM的优化目标就转化为:

SVM的这个要求会对决策边界有什么影响呢?

以一个线性可分数据集为例,有多条直线可以把正样本与负样本分开,如下图:

SVM会趋于以黑色决策边界来分离正、负样本,因为黑色线与训练样本之间有更大的最短距离,在分离正负样本上的表现会更好。而粉色线和绿色线离样本比较近,在分离样本时表现就会比较差。SVM总是努力用最大间距(margin)来分离样本,这也是它为什么被称为大间距分类器,同时这也是SVM具有鲁棒性的原因。

事实上,SVM比大间距分类器表现得更成熟,比如异常点的影响,如图:

参数 C 控制着对误分类的训练样本的惩罚,当我们将参数 C 设置的较大时,优化过程会努力使所有训练数据被正确分类,这会导致仅仅因为一个异常点决策边界就能从黑色线变成粉色线,这是不明智的。SVM可以通过将参数 C 设置得不太大而忽略掉一些异常的影响,这样以来,对于这个例子,我们仍然会得到黑线代表的决策边界。即使训练样本不是如上图那样线性可分,SVM也能将它们恰当地分开。这里,C 的作用类似于 1λ


2.2 SVM背后的数学原理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向量内积部分的知识,可以自行复习一下。

这是我们之前提到的SVM的优化目标:

为了简化,方便下面画示意图,令 θ0=0 ,特征数 n=2 ,那么上面的式子就可以改写为:

minθ12nj=1θ2j=minθ12(θ21+θ22)=minθ12(θ21+θ22)2=minθ12θ2

其中, θ 为向量 θ 的长度或称为 θ 的范数。

如果将 θTx(i) 看成是经过原点的两个向量相乘,如下图:

θTx(i) 等价于向量 x(i) 在向量 θ 上的投影 p(i) θ 的范数 θ 相乘,即:

θTx(i)=p(i)θ=θ1x(i)1+θ2x(i)2

故SVM的优化目标就变为:

我们来看对于下面的数据集,SVM会选择哪种决策边界(假设 θ0=0 )。

小间距决策边界
如图,绿色直线为决策边界,这个决策边界离样本的距离很近。根据前面所说,SVM不会选择小间距决策边界,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由于 θ0=0 ,所以向量 θ 过原点,又知道,向量 θ 的斜率为 θ2θ1 ,决策边界为 θTx=0 ,即 θ1x+θ2x=0 ,斜率为 θ1θ2 ,也就是说向量 θ 过原点且与决策边界垂直(如上图蓝色直线所示)。,

取上图中最贴近决策边界的一个正样本(红叉)点 x(1) ,因为正样本点 y(1)=1 ,故要求 p(1)θ1 。但事实是这种小间距决策边界, x(1) 在向量 θ 上的投影 p(1) 非常小,这就要求 θ 很大,显然这与优化目标 minθ12nj=1θ2j=minθ12θ2 不符。

同理,上图中最贴近决策边界的一个负样本(蓝圈)点 x(2) ,因为负样本点 y(2)=0 ,故要求 p(1)θ1 x(2) 在向量 θ 上的投影 p(2)<0 |p(2)| 也非常小,这也要求 θ 很大。

由于这种小间距决策边界的选择与SVM的优化目标不符,故SVM不会选择这种决策边界。

大间距决策边界
如果选用下图绿色线作为决策边界:

同样的,决策边界也是和向量 θ 垂直的。不同的是,对于正样本点 x(1) ,它在 θ 上的投影 p(1) 比小间距分类那里的要长多了;对于负样本点 x(2) ,它在 θ 上的投影 p(2) 的长度比小间距分类那里也要长很多。在满足SVM优化目标的要求时, θ 可以变小而不必很大。

反过来看,通过在优化目标里让 θ 不断变小,SVM就可以选择出上图所示的大间距决策边界。这也是SVM可以产生大间距分类器的原因。

以上我们都是假设 θ0=0 ,这会让决策边界通过原点,幸运的是即使 θ00 ,SVM会产生大间距分类仍然是成立的,但这里我们不做证明。


三、核函数(Kernels)

SVM利用核函数可以构造出复杂的非线性分类器。如下图:

3.1 SVM的假设函数

注意这里是假设函数, θTx0,hθ(x)=1 ,而前面的 θTx1,, if y=1 是优化目标,不要搞混。


3.2 非线性决策边界特征变量的定义

例如假设函数:

f 为定义的特征变量,我们可以定义特征项 f1=x1,f2=x2,f3=x1x2,f4=x21,

之前在多项式回归中也提到,加入这些高阶项,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特征变量,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高阶项是否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在计算机视觉中,输入是很多像素,如果用这些高阶项作为特征变量,运算量将会变得非常大。那么,对于SVM,有没有比这些高阶项更好的特征项?


3.3 高斯核函数

给定 x ,我们可以提前手动选取一些标记点,然后根据与这些标记点的接近程度来计算新的特征项。如下图手动选择了3个标记点 l(1)l(2)l(3),如下图:

定义:

f1=similarity(x,l(1))=exp(xl(1)22σ2)
f2=similarity(x,l(2))=exp(xl(2)22σ2)
f3=similarity(x,l(3))=exp(xl(3)22σ2)

这种相似度,用数学术语来说,就是核函数(Kernels)。核函数有不同的种类,其中常用的就是我们上述这种高斯核函数

我们可以将上式改写为:

f1=similarity(x,l(1))=exp(xl(1)22σ2)=exp(nj=1(xjl(1)j)22σ2)

如果 x 的位置接近于 l(1) ,即 xl(1) ,则:

f1exp(022σ2)1

相反,如果 x 的位置远离于 l(1) ,则:

f1exp((largenumber)22σ2)0

我们之前定义了三个标记点 l(1)l(2)l(3) ,从每个标记点可以根据上面的式子定义一个新的特征变量,也就是说,给定一个样本 x ,我们可以计算出三个特征变量 f1,f2,f3

我们假设现在有两个特征, x1 x2 ,第一个标记点 l(1)=[35] ,我们设置不同的 σ 的值并画出 f1 的图像:

中间一行为 f1 的3D图,纵轴高度为 f1 ,水平两个轴分别为 x1 x2 ,下面一行为对应的等高线图。

x=[35] 时,即 x=l(1) f1=1 位于最高点。而当 x 远离 [35]时,如下图的边缘位置,则 f10

f 的值在 0 1 之间,具体取决于 x 与标记点 l 的接近程度。

第一列为 σ2=1 的情况,观察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当改变核函数中 σ2 的大小,如减小到 σ2=0.5 ,可看到突起变窄了,等高线图也收缩了,说明从 1 降到低处的速度变得更快,同样的,如果增大 σ2 的值,例如 σ2=3 ,则突起会变宽,新的特征值从大减小的速度会变慢。


3.4 通过核函数和标记点构造复杂的非线性边界

假设只考虑3个标记点,根据SVM假设函数的定义,若 θ0+θ1f1+θ2f2+θ3f30 ,则预测 y=1
假设我们已经得到 θ0=0.5,θ1=1,θ2=1,θ3=0 ,标记点和训练样本的位置如下图:

对于粉色样本点,根据前面定义的新特征项的图像, f11f20f20 ,所以, θ0+θ1f1+θ2f2+θ3f3=0.5>0 ,预测 y=1

对于蓝绿色样本点,根据前面定义的新特征项的图像, f10f20f20 ,所以, θ0+θ1f1+θ2f2+θ3f3=0.5<0 ,预测 y=0

综上可以发现,对于接近标记点 l(1) l(1) 的点,预测结果为 y=1 ,而对于那些远离标记点 l(1) l(2) 的点,预测结果为 y=0

故,最终的决策边界会是非线性的,在边界内部预测 y=1 ,在边界外部预测 y=0 ,如下图:


3.5 标记点的选择及特征向量的构造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这些标记点 l(1),l(2),l(3), 是机器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

给定 m 个训练样本 (x(1),y(1)),(x(2),y(2)),(x(3),y(3)),,(x(m),y(m)),可以选择 l(1)=x(1),l(2)=x(2),l(3)=x(3),,l(m)=x(m) ,即选择与样本点重合的位置作为标记点。

给定一个样本x(可属于训练集,交叉验证集或测试集),则:

f1=similarity(x,l(1))=similarity(x,x(1))
f2=similarity(x,l(2))=similarity(x,x(2))
fm=similarity(x,l(m))=similarity(x,x(m))

还可添加一个额外的特征 f0=1 ,得到特征向量:

f=f0f1f2fm

假设有一个训练样本 (x(i),y(i)) ,可以得到它的特征向量:

f=f(i)0=1f(i)1=sim(x(1),l(1))f(i)2=sim(x(2),l(2))f(i)i=sim(x(i),l(i))=1fm

四、SVM总结

4.1 假设函数及优化目标

在实现中,最后一项 12mj=1θ2j θ0 不进行正则化)不用 θTθ 表示,而是用 θTMθ M 是一个矩阵,具体取决于核数,这样可以提高运行效率。


4.2 SVM的参数选择

参考上一讲的方差与偏差部分:

前面提到参数 C 相当于逻辑回归中的 1λ ,那么参数 C 对方差和偏差的影响如下:
C 太大,相当于 λ 太小,会产生高方差,低偏差;
C 太小,相当于λ λ 太大,会产生高偏差,低方差。

同时,参数 σ2 也会对方差和偏差产生影响:
σ2 大,则特征 f(i) 变化较缓慢,可能会产生高偏差,低方差;
σ2 小,则特征 f(i) 变化不平滑,可能会产生高方差,低偏差。


4.3 使用SVM

在具体实现时,我们不需要自己编写代码来最优化参数 θ ,而是使用SVM软件包(如:liblinear,libsvm等)来最优化参数 θ
当然了,在使用这些软件包时,我们需要自己选择参数 C 以及选择使用哪种核函数。

例如:选用线性核函数(即,没有使用核函数),若 θ0+θ1f1+θ2f2+θ3f30,则 hθ(x)=1 。最终这会产生一个线性分类器。liblinear就是使用线性核函数。

如果特征数 n 很大,而训练样本数 m 很小,使用线性核函数产生一个线性分类器就较为适合,不容易过拟合。
如果特征数 n 很小,而训练样本数 m 很大,就适合用一个核函数去实现一个非线性分类器,高斯核函数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使用的是高斯核函数: fi=exp(xl(i)22σ2) ,其中 l(i)=x(i) ,则还需要选择参数 σ2
在写代码实现高斯核函数时,可以参考下列形式:

核函数还有一些其他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相似度函数都是有效的核函数,要成为有效的核函数,需要满足默塞尔定理(Mercer’s Theorem)这个技术条件。

还有一些其他核函数如:多项式核函数,字符串核函数、卡方核函数等等,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用的还是高斯核函数。


4.4 用SVM解决多类别分类问题

对于 K 类分类问题,可以使用已经内置了多类别分类函数的SVM软件包,也可以用一对多(one-vs-all)的方法训练K 个SVM分类器,把 y=i(i=1,2,,K) 的类同其他类区别开来,得到 K 个参数向量 θ(1),θ(2),,θ(K)

对于输入的 x ,选择 (θ(i))Tx 最大的那个类别 i 作为识别结果。


4.5 SVM和逻辑回归的选择

我们如何选择使用SVM还是逻辑回归来解决分类问题?

①如果特征数 n 相对于训练样本数 m 来说很大:
则应该使用逻辑回归或者线性核函数(无核)的SVM。 m 较小时,使用线性分类器效果就挺不错了,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数据去拟合出复杂的非线性分类器。

②如果特征数 n 很小,训练样本数 m 中等大小:
则应该使用高斯核函数SVM。

③如果特征数 n 很小,训练样本数 m 很大:则高斯核函数的SVM运行会很慢。这时候应该创建更多的特征变量,然后再使用逻辑回归或者线性核函数(无核)的SVM。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神经网络很可能做得很好,但是训练会比较慢。实际上SVM的优化问题是一种凸优化问题,好的SVM优化软件包总是能找到全局最小值或者是接近全局最小的值。


附课后测试题答案

答案:C


答案:BD


答案:BD

这篇关于Coursera 机器学习(by Andrew Ng)课程学习笔记 Week 7——支持向量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64310

相关文章

HarmonyOS学习(七)——UI(五)常用布局总结

自适应布局 1.1、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通过线性容器Row和Column实现线性布局。Column容器内的子组件按照垂直方向排列,Row组件中的子组件按照水平方向排列。 属性说明space通过space参数设置主轴上子组件的间距,达到各子组件在排列上的等间距效果alignItems设置子组件在交叉轴上的对齐方式,且在各类尺寸屏幕上表现一致,其中交叉轴为垂直时,取值为Vert

Ilya-AI分享的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提示工程技巧

Ilya(不是本人,claude AI)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在OpenAI学习到的15个Prompt撰写技巧。 以下是详细的内容: 提示精确化:在编写提示时,力求表达清晰准确。清楚地阐述任务需求和概念定义至关重要。例:不用"分析文本",而用"判断这段话的情感倾向: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快速迭代:善于快速连续调整提示。熟练的提示工程师能够灵活地进行多轮优化。例:从"总结文章"到"用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学习hash总结

2014/1/29/   最近刚开始学hash,名字很陌生,但是hash的思想却很熟悉,以前早就做过此类的题,但是不知道这就是hash思想而已,说白了hash就是一个映射,往往灵活利用数组的下标来实现算法,hash的作用:1、判重;2、统计次数;

【Prometheus】PromQL向量匹配实现不同标签的向量数据进行运算

✨✨ 欢迎大家来到景天科技苑✨✨ 🎈🎈 养成好习惯,先赞后看哦~🎈🎈 🏆 作者简介:景天科技苑 🏆《头衔》:大厂架构师,华为云开发者社区专家博主,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专家博主,CSDN全栈领域优质创作者,掘金优秀博主,51CTO博客专家等。 🏆《博客》:Python全栈,前后端开发,小程序开发,人工智能,js逆向,App逆向,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分析,Django,fastapi

零基础学习Redis(10) -- zset类型命令使用

zset是有序集合,内部除了存储元素外,还会存储一个score,存储在zset中的元素会按照score的大小升序排列,不同元素的score可以重复,score相同的元素会按照元素的字典序排列。 1. zset常用命令 1.1 zadd  zadd key [NX | XX] [GT | LT]   [CH] [INCR]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

【机器学习】高斯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在python中的实例

引言 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简称GP)是一种概率模型,用于描述一组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其中任何一个有限维度的子集都具有高斯分布 文章目录 引言一、高斯过程1.1 基本定义1.1.1 随机过程1.1.2 高斯分布 1.2 高斯过程的特性1.2.1 联合高斯性1.2.2 均值函数1.2.3 协方差函数(或核函数) 1.3 核函数1.4 高斯过程回归(Gauss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15 人工神经网络(1)sklearn

系列文章目录 监督学习:参数方法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4 线性回归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SAheart.csv)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6 多项逻辑回归 【学习笔记 及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7 判别分析 【学

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笔记第三篇——架构设计高级知识(20)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本章知识考点:         第20课时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根据新版考试大纲,本课时知识点会涉及案例分析题(25分),而在历年考试中,案例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并不多,虽在综合知识选择题目中经常考查,但分值也不高。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点多来源于教材内的基础网络设备、网络架构和教材外最新时事热点技术。本课时知识

线性代数|机器学习-P36在图中找聚类

文章目录 1. 常见图结构2. 谱聚类 感觉后面几节课的内容跨越太大,需要补充太多的知识点,教授讲得内容跨越较大,一般一节课的内容是书本上的一章节内容,所以看视频比较吃力,需要先预习课本内容后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授讲解的知识点。 1. 常见图结构 假设我们有如下图结构: Adjacency Matrix:行和列表示的是节点的位置,A[i,j]表示的第 i 个节点和第 j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