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详解 Flink 中的 WaterMark

2024-01-28 03:04
文章标签 数据 详解 flink watermark

本文主要是介绍【大数据】详解 Flink 中的 WaterMark,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详解 Flink 中的 WaterMark

  • 1.基础概念
    • 1.1 流处理
    • 1.2 乱序
    • 1.3 窗口及其生命周期
    • 1.4 Keyed vs Non-Keyed
    • 1.5 Flink 中的时间
  • 2.Watermark
    • 2.1 案例一
    • 2.2 案例二
    • 2.3 如何设置最大乱序时间
    • 2.4 延迟数据重定向
  • 3.在 DDL 中的定义
    • 3.1 事件时间
    • 3.2 处理时间

1.基础概念

1.1 流处理

流处理,最本质的是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接受一条处理一条数据。

批处理,则是累积数据到一定程度在处理。这是他们本质的区别。

在设计上 Flink 认为数据是流式的,批处理只是流处理的特例。同时对数据分为有界数据和无界数据。

  • 有界数据对应批处理,API 对应 DateSet
  • 无界数据对应流处理,API 对应 DataStream

1.2 乱序

什么是乱序呢?

可以理解为数据到达的顺序和其实际产生时间的排序不一致。导致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延迟,消息积压,重试等等。

我们知道,流处理从事件产生,到流经 source,再到 operator,中间是有一个过程和时间的。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流到 operator 的数据都是按照事件产生的时间顺序来的,但是也不排除由于网络、背压等原因,导致乱序的产生(out-of-order 或者说 late element)。

✅ 某数据源中的某些数据由于某种原因(如:网络原因,外部存储自身原因)会有 5 秒的延时,也就是在实际时间的第 1 秒产生的数据有可能在第 5 秒中产生的数据之后到来(比如到 Window 处理节点)。例如,有 1 ~ 10 个事件,乱序到达的序列是:2, 3, 4, 5, 1, 6, 3, 8, 9, 10, 7。

1.3 窗口及其生命周期

对于 Flink,如果来一条消息计算一条,这样是可以的,但是这样计算是非常频繁而且消耗资源,如果想做一些统计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 Spark 和 Flink 都产生了窗口计算。

比如,因为我们想看到过去一分钟或过去半小时的访问数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窗口。

  • Window:Window 是处理无界流的关键,Window 将流拆分为一个个有限大小的 buckets,可以在每一个 buckets 中进行计算。
  • 当 Window 是时间窗口的时候,每个 Window 都会有一个开始时间(start_time)和结束时间(end_time)(左闭右开),这个时间是系统时间。

简而言之,只要属于此窗口的第一个元素到达,就会创建一个窗口,当时间(事件或处理时间)超过其结束时间戳加上用户指定的允许延迟时,窗口将被完全删除。

窗口有如下组件:

  • Window Assigner:用来决定某个元素被分配到哪个或哪些窗口中去。
  • Trigger:触发器。决定了一个窗口何时能够被计算或清除。触发策略可能类似于 “当窗口中的元素数量大于 4” 时,或 “当水位线通过窗口结束时”。
  • Evictor:驱逐器。Evictor 提供了在使用 WindowFunction 之前或者之后从窗口中删除元素的能力。

窗口还拥有函数,比如 ProcessWindowFunctionReduceFunctionAggregateFunctionFoldFunction。该函数将包含要应用于窗口内容的计算,而触发器指定窗口被认为准备好应用该函数的条件。

1.4 Keyed vs Non-Keyed

在定义窗口之前,要指定的第一件事是流是否需要 Keyed,使用 keyBy(...) 将无界流分成逻辑的 keyed stream。如果未调用 keyBy(...),则表示流不是 keyed stream

  • 对于 Keyed 流,可以将传入事件的任何属性用作 key。拥有 keyed stream 将允许窗口计算由多个任务并行执行,因为每个逻辑 Keyed 流可以独立于其余任务进行处理。相同 Key 的所有元素将被发送到同一个任务。
  • 在 Non-Keyed 流的情况下,原始流将不会被分成多个逻辑流,并且所有窗口逻辑将由单个任务执行,即并行性为 1。

1.5 Flink 中的时间

Flink 在流处理程序支持不同的时间概念。分别为是 事件时间Event Time)、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提取时间Ingestion Time)。

从时间序列角度来说,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事件时间提取时间处理时间

  • Event Time 是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时间,它通常由事件中的时间戳描述。
  • Ingestion Time 是数据进入 Apache Flink 流处理系统的时间,也就是 Flink 读取数据源时间。
  • Processing Time 是数据流入到具体某个算子 (消息被计算处理) 时候相应的系统时间。也就是 Flink 程序处理该事件时当前系统时间。

2.Watermark

Watermark 是 Apache Flink 为了处理 EventTime 窗口计算提出的一种机制,本质上也是一种时间戳。Watermark 是用于处理乱序事件或延迟数据的,这通常用 Watermark 机制结合 Window 来实现(Watermarks 用来触发 Window 窗口计算)。

2.1 案例一

public class BoundedOutOfOrdernessGenerator implements AssignerWithPeriodicWatermarks<MyEvent> {private final long maxOutOfOrderness = 3000; // 3.0 secondsprivate long currentMaxTimestamp;@Overridepublic long extractTimestamp(MyEvent element, long previousElementTimestamp) {long timestamp = element.getCreationTime();currentMaxTimestamp = Math.max(timestamp, currentMaxTimestamp);return timestamp;}@Overridepublic Watermark getCurrentWatermark() {// return the watermark as current highest timestamp minus the out-of-orderness bound// 生成 watermarkreturn new Watermark(currentMaxTimestamp - maxOutOfOrderness);}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是一个 10s 大小的窗口,1000020000 为一个窗口。当 EventTime 为 23000 的数据到来,生成的 WaterMark 的时间戳为 20000,大于等于 window_end_time,会触发窗口计算。

2.2 案例二

public class TimeLagWatermarkGenerator implements AssignerWithPeriodicWatermarks<MyEvent> {private final long maxTimeLag = 3000; // 3 seconds@Overridepublic long extractTimestamp(MyEvent element, long previousElementTimestamp) {return element.getCreationTime();}@Overridepublic Watermark getCurrentWatermark() {// return the watermark as current time minus the maximum time lagreturn new Watermark(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maxTimeLag);}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只是简单的用当前系统时间减去最大延迟时间生成 Watermark ,当 WaterMark 为 20000 时,大于等于窗口的结束时间,会触发 1000020000 窗口计算。再当 EventTime 为 19500 的数据到来,它本应该是属于窗口 1000020000 窗口的,但这个窗口已经触发计算了,所以此数据会被丢弃。

2.3 如何设置最大乱序时间

虽说水位线表明着早于它的事件不应该再出现,接收到水位线以前的的消息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所谓的 迟到事件。实际上迟到事件是乱序事件的特例,和一般乱序事件不同的是它们的乱序程度超出了水位线的预计,导致窗口在它们到达之前已经关闭。

迟到事件出现时窗口已经关闭并产出了计算结果,因此处理的方法有 3 种:

  • 重新激活已经关闭的窗口并重新计算以修正结果。将迟到事件收集起来另外处理。将迟到事件视为错误消息并丢弃。Flink 默认的处理方式是直接丢弃,其他两种方式分别使用 Side OutputAllowed Lateness
  • Side Output 机制 可以将迟到事件单独放入一个数据流分支,这会作为 Window 计算结果的副产品,以便用户获取并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 Allowed Lateness 机制 允许用户设置一个允许的最大迟到时长。Flink 会在窗口关闭后一直保存窗口的状态直至超过允许迟到时长,这期间迟到的事件不会被丢弃,而是默认会触发窗口重新计算。因为保存窗口状态需要额外内存,并且如果窗口计算使用了 ProcessWindowFunction API 还可能使得每个迟到事件触发一次窗口的全量计算,代价比较大,所以允许迟到时长不宜设得太长,迟到事件也不宜过多,否则应该考虑降低水位线提高的速度或者调整算法。

这里总结机制为:

  • 窗口 Window 的作用是为了周期性的获取数据。
  • WaterMark 的作用是防止数据出现乱序(经常),事件时间内获取不到指定的全部数据,而做的一种保险方法。
  • allowLateNess 是将窗口关闭时间再延迟一段时间。
  • sideOutPut 是最后兜底操作,所有过期延迟数据,指定窗口已经彻底关闭了,就会把数据放到侧输出流。
public class TumblingEventWindow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EventTime);env.setParallelism(1);
//        env.getConfig().setAutoWatermarkInterval(100);DataStream<String> socketStream = env.socketTextStream("localhost", 9999);DataStream<Tuple2<String, Long>> resultStream = socketStream.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new BoundedOutOfOrdernessTimestampExtractor<String>(Time.seconds(3)) {@Overridepublic long extractTimestamp(String element) {long eventTime = Long.parseLong(element.split(" ")[0]);System.out.println(eventTime);return eventTime;}}).map(new MapFunction<String, Tuple2<String, Long>>() {@Override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map(String value)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Tuple2.of(value.split(" ")[1], 1L);}}).keyBy(0).window(TumblingEvent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allowedLateness(Time.seconds(2)) // 允许延迟处理2秒.reduce(new ReduceFunction<Tuple2<String, Long>>() {@Override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reduce(Tuple2<String, Long> value1, Tuple2<String, Long> value2)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new Tuple2<>(value1.f0, value1.f1 + value2.f1);}});resultStream.print();env.execut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atermark 为 21000 时,触发了 [10000, 20000) 窗口计算,由于设置了 allowedLateness(Time.seconds(2)),即允许两秒延迟处理,watermark < window_end_time + lateTime 公式得到满足,因此随后 10000 和 12000 进入窗口时,依然能触发窗口计算;随后 watermark 增加到 22000,watermark < window_end_time + lateTime 不再满足,因此 11000 再次进入窗口时,窗口不再进行计算。

2.4 延迟数据重定向

流的返回值必须是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其是 DataStream 的子类。通过 getSideOutput 方法获取延迟数据。可以将延迟数据重定向到其他流或者进行输出。

public class TumblingEventWindow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EventTime);env.setParallelism(1);DataStream<String> socketStream = env.socketTextStream("localhost", 9999);//保存被丢弃的数据OutputTag<Tuple2<String, Long>> outputTag = new OutputTag<Tuple2<String, Long>>("late-data"){};//注意,由于getSideOutput方法是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子类中的特有方法,所以这里的类型,不能使用它的父类dataStream。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Tuple2<String, Long>> resultStream = socketStream// Time.seconds(3)有序的情况修改为0.assignTimestampsAndWatermarks(new BoundedOutOfOrdernessTimestampExtractor<String>(Time.seconds(3)) {@Overridepublic long extractTimestamp(String element) {long eventTime = Long.parseLong(element.split(" ")[0]);System.out.println(eventTime);return eventTime;}}).map(new MapFunction<String, Tuple2<String, Long>>() {@Override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map(String value)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Tuple2.of(value.split(" ")[1], 1L);}}).keyBy(0).window(TumblingEventTimeWindows.of(Time.seconds(10))).sideOutputLateData(outputTag) // 收集延迟大于2s的数据.allowedLateness(Time.seconds(2)) //允许2s延迟.reduce(new ReduceFunction<Tuple2<String, Long>>() {@Override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reduce(Tuple2<String, Long> value1, Tuple2<String, Long> value2)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new Tuple2<>(value1.f0, value1.f1 + value2.f1);}});resultStream.print();//把迟到的数据暂时打印到控制台,实际中可以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中DataStream<Tuple2<String, Long>> sideOutput = resultStream.getSideOutput(outputTag);sideOutput.print();env.execute();}
}

3.在 DDL 中的定义

3.1 事件时间

事件时间属性是通过 CREATE TABLE DDL 语句中的 WATERMARK 语句定义的。水印语句在现有事件时间字段上定义 水印生成表达式,将事件时间字段标记为事件时间属性。

Flink SQL 支持在 TIMESTAMPTIMESTAMP_LTZ 列上定义事件时间属性。如果源中的时间戳数据以 年-月-日-时-分-秒 表示,通常是不含时区信息的字符串值,例如 2020-04-15 20:13:40.564,建议将事件-时间属性定义为 TIMESTAMP 列。

CREATE TABLE user_actions (user_name STRING,data STRING,user_action_time TIMESTAMP(3),-- Declare the user_action_time column as an event-time attribute-- and use a 5-seconds-delayed watermark strategy.WATERMARK FOR user_action_time AS user_action_time - INTERVAL '5' SECOND
) WITH (...
);SELECT TUMBLE_START(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COUNT(DISTINCT user_name)
FROM user_actions
GROUP BY TUMBLE(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如果数据源中的时间戳数据以纪元时间表示,通常是一个长值,例如 1618989564564,建议将事件时间属性定义为 TIMESTAMP_LTZ 列。

CREATE TABLE user_actions (user_name STRING,data STRING,ts BIGINT,time_ltz AS TO_TIMESTAMP_LTZ(ts, 3),-- Declare the time_ltz column as an event-time attribute-- and use a 5-seconds-delayed watermark strategy.WATERMARK FOR time_ltz AS time_ltz - INTERVAL '5' SECOND
) WITH (...
);SELECT TUMBLE_START(time_ltz, INTERVAL '10' MINUTE), COUNT(DISTINCT user_name)
FROM user_actions
GROUP BY TUMBLE(time_ltz, INTERVAL '10' MINUTE);

3.2 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能让表格程序根据本地机器的时间产生结果。这是最简单的时间概念,但会产生非确定性结果。处理时间不需要提取时间戳或生成水印。

CREATE TABLE DDL 语句中,使用系统 PROCTIME() 函数将处理时间属性定义为计算列。函数返回类型为 TIMESTAMP_LTZ

CREATE TABLE user_actions (user_name STRING,data STRING,-- Declare an additional field as a processing-time attribute.user_action_time AS PROCTIME()
) WITH (...
);SELECT TUMBLE_START(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COUNT(DISTINCT user_name)
FROM user_actions
GROUP BY TUMBLE(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这篇关于【大数据】详解 Flink 中的 WaterMark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52273

相关文章

详谈redis跟数据库的数据同步问题

《详谈redis跟数据库的数据同步问题》文章讨论了在Redis和数据库数据一致性问题上的解决方案,主要比较了先更新Redis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和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Redis缓存两种方案,文章指出,删除R... 目录一、Redis 数据库数据一致性的解决方案1.1、更新Redis缓存、删除Redis缓存的区别二

Redis事务与数据持久化方式

《Redis事务与数据持久化方式》该文档主要介绍了Redis事务和持久化机制,事务通过将多个命令打包执行,而持久化则通过快照(RDB)和追加式文件(AOF)两种方式将内存数据保存到磁盘,以防止数据丢失... 目录一、Redis 事务1.1 事务本质1.2 数据库事务与redis事务1.2.1 数据库事务1.

Mysql 中的多表连接和连接类型详解

《Mysql中的多表连接和连接类型详解》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MySQL中的多表连接及其各种类型,包括内连接、左连接、右连接、全外连接、自连接和交叉连接,通过这些连接方式,可以将分散在不同表中的相关数据... 目录什么是多表连接?1. 内连接(INNER JOIN)2. 左连接(LEFT JOIN 或 LEFT

Java中switch-case结构的使用方法举例详解

《Java中switch-case结构的使用方法举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switch-case结构使用的相关资料,switch-case结构是Java中处理多个分支条件的一种有效方式,它... 目录前言一、switch-case结构的基本语法二、使用示例三、注意事项四、总结前言对于Java初学者

Linux内核之内核裁剪详解

《Linux内核之内核裁剪详解》Linux内核裁剪是通过移除不必要的功能和模块,调整配置参数来优化内核,以满足特定需求,裁剪的方法包括使用配置选项、模块化设计和优化配置参数,图形裁剪工具如makeme... 目录简介一、 裁剪的原因二、裁剪的方法三、图形裁剪工具四、操作说明五、make menuconfig

Oracle Expdp按条件导出指定表数据的方法实例

《OracleExpdp按条件导出指定表数据的方法实例》:本文主要介绍Oracle的expdp数据泵方式导出特定机构和时间范围的数据,并通过parfile文件进行条件限制和配置,文中通过代码介绍... 目录1.场景描述 2.方案分析3.实验验证 3.1 parfile文件3.2 expdp命令导出4.总结

更改docker默认数据目录的方法步骤

《更改docker默认数据目录的方法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更改docker默认数据目录的方法步骤,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 目录1.查看docker是否存在并停止该服务2.挂载镜像并安装rsync便于备份3.取消挂载备份和迁

详解Java中的敏感信息处理

《详解Java中的敏感信息处理》平时开发中常常会遇到像用户的手机号、姓名、身份证等敏感信息需要处理,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前后端传输AES 对称加密RSA 非对称加密混合加密数据库加密MD5 + Salt/SHA + SaltAES 加密平时开发中遇到像用户的

不删数据还能合并磁盘? 让电脑C盘D盘合并并保留数据的技巧

《不删数据还能合并磁盘?让电脑C盘D盘合并并保留数据的技巧》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合并C盘和D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尤其是当你不希望删除其中的数据时,幸运的是,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且在... 在电脑生产时,制造商常为C盘分配较小的磁盘空间,以确保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但在

Springboot使用RabbitMQ实现关闭超时订单(示例详解)

《Springboot使用RabbitMQ实现关闭超时订单(示例详解)》介绍了如何在SpringBoot项目中使用RabbitMQ实现订单的延时处理和超时关闭,通过配置RabbitMQ的交换机、队列和... 目录1.maven中引入rabbitmq的依赖:2.application.yml中进行rab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