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园区已有20家以上工业设计相关企业,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圈。”上周日,《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研究报告》三期项目在顺德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正式发布。报告采用时下最热门的“大数据”方式,勾勒出中国工业设计园区最新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本次调研覆盖了全国20个地区、18个典型的工业设计聚集城市,数百家工业设计和其它设计门类的企业和公司。并结合前两年的研究成果,用“大数据”的方式,较好地反映园区及其入驻企业的现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度和对于本地产业环境的支持情况、提振当地企业设计创新能力。
三成以上园区年产值超10亿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利用工业设计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创新能力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区产业特色和竞争能力,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因此,“园区经济贡献力”是一个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目前被调查的大部分园区的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到5000万元占22.73%,5000万元到2亿元之间占18.18%,22.73%的园区年产值在2亿到10亿之间,还有32.7%的园区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园区对于地方经济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不过,由于规模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园区年产值差别很大,加上入驻企业的多样性和不同类型企业的收益差别巨大,单独考察园区年产值并不能客观反映园区的经济贡献度。
“但一个园区中设计产值相对能够体现园区的创新能力及对其它行业的连接和支撑作用。”上述负责人说,目前园区中的设计产值占比平均值大概在50%左右,一半以上的园区设计产值占比超过了园区总产值30%,3家园区的设计产值占比超过50%甚至达到80%。同时,和去年相比,园区产学研机构数量有明显提高,25家园区中产学研机构数量平均在10家左右,较去年优势地区的平均6家有明显上升。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还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园区资源整合,可以引入更多的产学研机构和相应的研究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往年,民营形式的园区设计产值占比和国有控股形式的园区在设计占比趋于相同。“和前两年相比,民营园区和共建园区仍然是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的主力军,总数占到全部的四分之三左右。其中,相当部分的民营园区运营者之前都有涉足园区经营和创意产业的经验。”尽管他们不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但都看到了设计产业大发展的契机,因而自主投资开展运营。“上述负责人表示。
“园区服务力是指园区利用当地以及外来资源进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能力是衡量设计园区是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
在被调查的25家设计园区当中,所有园区都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园区成立时间越长,对公共服务平台投入的比重就越大。”上述负责人说,这逐渐成为设计园区为区内企业提供有吸引力的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与往年资料相比,园区在投入资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上,国有园区略高于民营所有制园区,建设成效也比较显著。
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园区都采用孵化器的形式来吸引处于成长初期的设计公司的入驻,并提供优惠政策来帮助他们成长发展,为园区增添新鲜血液和活力。从数据上来看,创立之初的园区平均企业数量大多在10-20家之间,但是经历3-5年的发展,只有1家特色园区的企业数量还保持在10家以内,大多数园区的入驻企业数量在100家左右甚至超过200家。
上述负责人指出,从数据可以看出,园区平均会有20家左右的工业设计相关企业,相对于园区50-100家的入驻企业总量,大部分园区有20%-50%的工业设计公司。但是,也有不少园区特别是一些特色园区和大型开发区辖内园区,其中的工业设计相关公司相对比较固定,已经和园区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关系。
而从3年的数据对比来看,如果园区已有20家以上的工业设计相关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圈,数据也比较稳定。如果园区中工业设计相关企业数量在10家左右摇摆,经常会因为财务状况或者大环境影响而不能形成稳定的客户关系和园区合作关系,因而园区中设计公司数量波动较大。
“园区发展力”是衡量园区是否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报告显示,目前,所有园区的规划面积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而10万平方米则是一个分界点,各有一半园区处于分界两侧,因此可用该数据来区分小型园区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园区。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实际走访发现,许多园区并不是纯粹的设计园区,更不是单纯的工业设计公司聚集,而是依托本地产业特点进行了重新的构建。比如北京一个大型园区,辖区内包含了服装、影视、家装等好几个产业模块,单个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和占地面积甚至超过其它地区整个园区规模。同时,也有一些实际规模并不大的特色园区,如青岛创意100园区和南京模范路园区,就是围绕本地的产业特色打造以设计和旅游资源为主的品牌创意和辐射型园区。
在从业人数上,其规模和组织形式差异很大。目前园区从业人员平均在1000人左右。被调研园区中的95.45%都采用了投资方管理的组织模式,只有4.5%的园区采用了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的方式。整个设计园区的人员配置比大致分布为:工业设计人员占比45%,工程技术人员占比20%,市场营销人员占比25%,管理人员占比10%。上述负责人说,比较过去两年的统计,很多园区精简了人员配置,这其中包括正常的公司人员更替和入驻公司的改变,同时还包含一些园区对于运营部门进行了有效整合,比如将招商和行政部门精简,加大对于园区孵化服务和平台建设的人员和资源等。
在地方政府资源获取能力上,研究显示,全部省市的园区都基本能够享受到省政府对于园区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与去年相比,全国除辽宁、河南、四川,其他各省各方面的支持已经相对均衡,且差别种类不是十分之大。
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广东省支持政策类型最为多样化,但是并不是所有园区都可以享受本省政府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对此现象,从调研中了解到,广东省园区管理机构针对本园区情况通过不同口径,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专项政策外,争取到很多优惠政策。使之各园区间享受政策条目类别不均衡。这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建立一条便于汇总相关资源的平台路径,便于园区管理机构享受到更多优惠福利,另一方面广东省园区通过多路径去争取到不同领域资源的方法可以被广泛借鉴和学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市场经济具有典型的“候鸟”特征,哪里的环境好,客商、资本就往哪里“飞”。一个成功的、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设计园区不是指其占地面积多大,而是其自身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和一流的创业环境能够吸引相关企业争相入驻,能够把“候鸟”变成“留鸟”,能够在这个行业群体中取得广泛的认可。
今年报告将设计公司的数量,国际设计公司,园区所在地产业状况三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本地区产业情况较好的地区,设计公司中国际设计公司数量会相对多。数据同时也反映,同一个地区的园区所获得的地方产业情况资源有所不同,这也说明园区管理者在处理园区运行和当地产业依托关系上还是存在差距。
上述负责人表示,设计交流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园区内设计企业之间、园区内外各类企业园区入驻企业和本地行业相互依托关系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有利于入驻企业相关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报告通过园区组织和参加设计交流活动次数的对比,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不同园区在对企业服务平台搭建方面所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水平。2013年园区组织和参加设计交流活动次数中可以明显看到全国的园区在设计活动的组织上明显增多,平均每年组织超过100次的活动,远高于去年平均不到60次的数量。
观察
推动设计产业发展
从“数据”开始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业设计是提升制造业的重要“利器”。
伴随中国制造进入转型期,工业设计开始以新兴产业的姿态独立出现在中国产业经济的版图之中,各地工业设计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推动传统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更衍生出各种新产品甚至新产业。
但与30多年累积的制造业经济相比,工业设计产业的产值依然比较小,加上各地设计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因此工业设计并没有以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统计视野,因而也容易让各界产生诸多“误读”,无法准确又清晰地反映工业设计在转型时期的重要作用,更遑论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推动这一产业继续向前发展。
反观发达国家,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工业设计强国已开始着手建立本国的工业设计DNA数据库,并将其作为衡量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甚至成为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如何建立工业设计的统计标准和数据采集方案,进而形成一个可以量化归档的工业设计发展评价体系,对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化意义重大。尽管不是国内成立最早也不是投资最大,但作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高地”,广东工业设计城最早意识到这一问题,在3年前就开始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进行“”中国工业设计基础数据统计研究“,并且一干就是3年。
在学界的努力下,这项工作已逐渐抽炼出与工业设计园区健康发展相关的若干核心指标,今年又开始朝着“指数”方向发展,逐渐勾勒出中国设计产业的概况。更可喜的是,这个研究将被用来评估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示范单位的主要参考标准,意味着研究成果开始获得业界认可,进入应用阶段,转化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新推动力。
而随着互联网等工具日益成熟,人类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从这一点看,广东工业设计城所支持的这一项研究是极富远见的,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头。
华南和华东地区部分工业设计园区数据一览
| 经济贡献力 | 发展力 | 服务力 | 园区魅力 |
广东工业设计城 | 14.34 | 17.46 | 17.64 | 21.11 |
深圳设计产业园 | 11.27 | 18.74 | 17.54 | 15.72 |
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 | 10.2 | 16.7 | 15.62 | 14.33 |
宁波和丰创意广场 | 13.19 | 14.93 | 16.64 | 17.67 |
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 | 8.85 | 21.6 | 21.82 | 21.83 |
南通家纺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 0.82 | 15.87 | 19.33 | 16.61 |
说明:“工业设计园区发展指数”作为报告研究成果之一,将被用于评估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示范单位的主要参考标准。
相关
广东工业设计城拟建工业设计博物馆,专家建议:
借鉴国际经验让设计师“发声”
作为“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的重头戏,“2013年中国工业设计北滘论坛”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登场。据悉,广东工业设计城正准备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博物馆,给公众提供一个全方位认知工业设计的渠道,同时为国内外工业设计师和企业搭建产品展示与交流平台,打造广东设计的文化品牌。
为此,本届论坛把如何筹建广东工业设计博物馆作为主题,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内外专家,共同研讨设计博物馆的宗旨、意义、机构、模式和内容。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柳冠中说,要参照国外工业设计博物馆,但重在收集沉淀在人民大众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工业设计产品,让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活方式发声,而不应该仅收集时尚的、设计大师的、模仿的产品,应历史地、真实地反映生活的脉络,以提供给政府、学者、企业、设计师、社会各界人士、民众乃至中小学生们。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汤重熹则表示,博物馆将注重收藏广东工业发展各时期代表性作品,展示广东工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瑞士Vitra设计博物馆馆长Marc Zehntner在主题演讲中建议,博物馆要多设置与观众互动的部门,让教育中心能专门对公众进行历史知识教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设计博物馆资深设计师Jo Pritchard则表示,博物馆要多投入建设数字标签等现代科技,使公众及时、便捷、全面地获得展品相关信息。
以史观今“旧”产品也能启示当代产业
“将历史资源通过再设计变成当代产业的竞争力,是工业设计博物馆的宗旨。”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秘书长沈榆说,追溯中国工业设计历史不是怀旧,而是以史观今,通过考察“旧”产品的制造要素,丰富与发展当代工业设计方式。
身为上海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发起人,沈榆认为,工业产品是时代的烙印,建设工业设计博物馆,能方便工业设计师把握时代发展脉络,通过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当今的设计理念注入历史养分,探索工业设计的未来。
“比如,一般国外的双镜头相机,上下两个镜头是分开的;而国产的海鸥牌双镜头反光相机,两个镜头就被连起来了。这是因为,欧洲人善于条理分明的形式逻辑思维。他们在日常饮食中,刀、叉、勺子都是分开的;而我们中国人,一双筷子能应对几乎所有食物,形式和逻辑是模糊的。”
沈榆说,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很多定位清晰的德国车如家用款、公务款,在中国市场卖得并不好,反而定位模糊的会卖得非常好。“这启示设计师们,必须依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消费习惯来设计产品。”
立足本地收藏广东各时代工业发展“代表作”
“广东是经济大省,但也常被认为是文化沙漠。”汤重熹说,这观点并不正确,广东其实是文化海洋,在工业设计方面就有相当多的历史文物。
他介绍,上世纪20年代,广东的民族工业就赢得发展机遇,出现了均和安、广百隆等机器厂,批量生产锅炉、蒸汽机等产品。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照相机等民用工业产品广受欢迎。改革开放后,国内更有“喝珠江水,吃广东粮,骑羊城车,用广东电器”的说法,广东电器“远看是洋货,近看是广货”。在经济大发展的当代,广东产生了更多的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尤其在顺德,不少工业设计产品都相当有科技含量。
“但是,这些产品鲜少受到重视与集中保护,难以为大众所熟知。”汤重熹说,其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未能很好地开发,未能发挥对当代工业设计的启示作用,因而急需一个博物馆,将广东传统工业品纳入收藏体系,不然很可能发生“本国文化国外行”的尴尬局面。他说,很多大跃进、除四害时期的陶瓷工业品,目前都收藏于阿尔伯特的博物馆,中国人研究陶瓷史要专门去到那里,“真是挺悲剧的。”
汤重熹说,通过博物馆展示广东工业发展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这势必对未来工业设计发展有极佳的参考价值,希望政府和企业家对博物馆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
借鉴国际以民用工业品丰富中国设计史
“芬兰的设计博物馆,展示的是上世纪30年代儿童书包里的文具,40年代妇女包包里的化妆品,50年代超市里的百货……”柳冠中说,国外很多优秀的工业设计博物馆,都侧重收藏民用的、平凡的传统工业品,以揭示真实而具体的历史,这值得我们借鉴。
维多利亚设计博物馆资深设计师Jo Pritchard介绍,维多利亚设计博物馆正举办澳大利亚原住民展览,从策划到展出历时5年,展览展出表现原住民生活习俗的器具、饰品、工艺品、图腾、节日庆典用具等,参展设计师还提取澳洲传统雕刻作品的图案,从墨尔本的标志性植物中提取色彩,在木板上制作设计品,意图表现原住民真实的一面,而非对书本的资料进行简单复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柳冠中强调,学习西方的博物馆,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他们的馆藏标准。有的博物馆侧重于展现宗教、历史、民族大事记,有的博物馆侧重于展现民生百态与生活变迁,广东工业设计博物馆应与维多利亚博物馆相似。
他说,即使微小如一个火柴盒,一把木梳,一个热水壶,都能“从一粒沙子看世界”。民用工业设计品能生动而详尽地展现老百姓的平凡历史,植根于世俗大众柴米油盐的生活,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挖掘它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同时,民用工业设计品能让设计师充分发声,最能启发工业设计思维。
“让微观细节丰富中国工业设计的历史,这是工业设计博物馆的灵魂。”沈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