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挖了一个洞,出口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人跳进洞中,请问他会怎样运动?

2024-01-21 06:10

本文主要是介绍如果地球上挖了一个洞,出口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人跳进洞中,请问他会怎样运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49993

作者:Mandelbrot

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讨论吧。

最简单的情况是这样的:
1. 这个洞从北极通向南极,和地球的自转轴重合。这样,我们可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2. 洞内部是真空。当然,洞的两端应该加上盖子。这样,我们就不用考虑空气阻力了。
3. 洞壁完全隔热,不然,当你到达地核时,6000度的洞壁放出的辐射能量也足以把你烤焦了。
4. 地球是密度均匀的球体。


现在,假设这个理想的洞已经挖好了,小明同学带上氧气瓶,义无反顾地从北极跳了下去。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1g(约9.8/2)。当这小明逐渐深入,他受到的引力逐渐变小,也意味着他的加速度逐渐变小,但是同时他的下落速度仍然在增加。在地球中心,他受到的引力为0。但是,这时候他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可以让他冲过地心,飞向位于南极的洞口。越过地心后,他受到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引力,让他减速。随着他远离地心,引力逐渐增大。当他到达南极的洞口时,速度减低到0。引力让他重新下落,飞向北极的洞口。这样,小明就在这个洞中做周而复始的飞行。如果没有人把他拉上去或者抓住把手自己爬上去,他应该会耗尽氧气窒息或者饿死。

   从北极到南极,小明所花的时间大约是42分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连接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洞,如果你从一端跳下去,从另一端出来需要的时间都是42分钟。这里假设没有摩擦力。更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只与星球的密度有关,而和大小无关。根据这个概念,人们设想了一种非常节省能量的引力火车,可以作为未来的交通工具。这种火车所需要的能量只要足够补偿摩擦力的损失就行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受到的引力和离地心的距离成正比。所以,引力可以简单的表示为:F = k r。其中r是小明到地心的距离,而k=4Gπmρ/3。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小明的质量,ρ是地球的密度。这些都是常数,所以,我们可以把k也作为常数处理。不难看出,这样的引力和弹簧产生的力具有相同的性质。在这种力的驱动下产生的运动也和弹簧振子产生的运动一样,是一种简谐振动。整个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势能-动能转化过程。

 

下面我们放弃第一条假设。如果这个洞从赤道的一端通向赤道的另一端,那么地球的自转就不能忽略了。


这个洞在赤道面上,所以整个洞跟着地球自转。从上图可以看出,洞的不同部分转动的线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小明从洞口跳下的时候,他的水平方向速度(自转线速度)是464米/秒。在他下落的过程中,他的水平方向速度会逐渐超过洞壁的速度。他会看见洞壁向他靠近。然后,小明不可避免的撞到洞壁上。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况下,小明会被弹向另一侧洞壁,然后弹回来,在这个乒乒乓乓的过程中继续他的旅程。

然而考虑到小明是一个人,弹性应该不大。在几次碰撞之后,他就会贴在洞壁上(上图中右侧的洞壁)往下滑。从小明的角度来看,洞壁始终在向他做加速运动,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有一个虚拟的力,把小明推向洞壁。越过地心以后,洞壁继续相对于小明做水平方向的加速运动,所以,对小明来说,这个虚拟的力仍然存在。在整个过程中,小明的感觉和坐下图中滑梯差不多,只不过坡度要大得多。



这种现象在地球表面也能观察到。在不同纬度上运动的气流都会因为这个原因发生偏转。我们把这个虚拟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它在地球的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洞壁和小明之间的摩擦力会很快消耗掉小明的下落的动能,把简谐振动变成阻尼振动,让小明的振幅越来越小,最后漂浮在地心。如果我们希望小明能够一直往下掉,不会碰到洞壁,那么洞的路径就必须和小明下落的路径一致。现在来看看什么样的洞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由于小明带着比较大的自转线速度下落,不久后他就会偏离直径AC方向,但是他受到的引力仍然具有相同的特性:

1)指向地心;

2)大小和与地心的距离成正比。

这种在二维平面上的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产生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椭圆的中心就是地心。椭圆的长轴等于地球的直径,即12742公里;短轴等于748公里(这里的计算可以在newtonian mechanics找到)。开始,小明从A点跳下去。当他达到B点时,他距离地心374公里。42分钟后,小明沿着路径ABC来到C点,他会沿着椭圆轨迹的另一侧CDA重新下落。这样周而复始地在椭圆上运动。然而,千万不要认为在地球上挖一个这样的椭圆形的洞就能让小明永远漂流下去了。不要忘记,地球在转动。椭圆长轴上的两端A和C,是两个对踬点。小明从A点来到C点需要42分钟,所以,当小明穿过地球的时候,原来的C点已经向前走了1169(464 x 42 x 60)公里。所以,洞的另一端,C‘ 点,应该比A的对踬点落后1169公里。同时,洞的路径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你希望小明还能从C‘点再落回去的话,另一头的洞口A’应该比A点落后2338公里。


这样,小明每循环一次,就会出现在比上一次出发点落后2338公里的地方。这样的路径不会形成闭合的形状,所以,你没有办法给小明挖出一个洞,让他可以永远在地球内部往返运动。如果你觉得这样已经够复杂了,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因素没有考虑。不过,以下这些因素已经不在这篇回答的范(能)围(力)之内了。地球并不是一个密度均匀的球体,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密度都不一样。在下落过程中的引力变化自然也不能像上面那样简单处理了。


上图中的蓝线显示了地球内部真实的重力加速度变化情况。对于这种不能用函数表达的数据,应该怎么算呢?要是洞里有空气,空气的阻力肯定会消耗掉下落的动能。如果要计算的话,我们必须知道在不同高度的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我们感受的大气压力实际上是我们头顶的空气的重量,那么从地心开始算的话,一根6000多公里高的空气柱能产生多大的压力呢?会不会让地心附近的空气变成液态呢?这样小明可能会一头扎进水里,根本不会出现在地球的另一面。还有,如果洞壁不能隔热,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会对气压和空气阻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你有办法的话,不妨算一算。






这篇关于如果地球上挖了一个洞,出口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人跳进洞中,请问他会怎样运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628585

相关文章

Unity3D 运动之Move函数和translate

CharacterController.Move 移动 function Move (motion : Vector3) : CollisionFlags Description描述 A more complex move function taking absolute movement deltas. 一个更加复杂的运动函数,每次都绝对运动。 Attempts to

LabVIEW程序员是怎样成长为大佬

成为一名LabVIEW编程领域的“大佬”需要时间、实践、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尽管LabVIEW作为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在初期可能相对容易上手,但要真正成为精通者,需要在多个层面上深入理解。以下是LabVIEW程序员如何逐步成长为“大佬”的路径: 1. 打好基础 LabVIEW的大佬们通常在初期会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理解LabVIEW编程的核心概念,包括: 数据流编程模型:Lab

十四、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子用例与扩展用例

用例模型作为UML中4+1视图中非常重要的一员,非常集中地体现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思想。用例模型将现实世界中连续的一个一个业务流程,按照场景划分到了一个一个的用例中。由于场景的出现,使得用例中的业务流程存在着高度的内聚性,从而成为了日后各种对象的雏形。同时,在用例分析中,又将那些存在于各个用例中的,相同或相近的业务操作提取出来,形成一个一个的子用例或扩展用例,又体现了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复用性。现在

十三、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查询报表分析

在我以往的用例分析中,使用这样格式的用例模式,对于大多数业务操作流程来说是得心应手的,但对于有些功能来说总感觉不对劲。感觉不对劲的,就是那些查询、汇总与报表功能。对于这部分功能,需要我们描述的不是什么操作流程,而更重要的是那些数据项、数据来源、报表格式、数据链接,以及使用者、使用频率的说明。而这些,在以往的用例说明格式中统统都没有,怎么办呢?俗话说“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把我们的用例格式改改吧。

九、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功能角色分析与用例图

在我们进行一系列需求调研工作的同时,我们的需求分析工作也开始启动了。需求调研与需求分析工作应当是相辅相伴共同进行的。每次参加完需求调研回到公司,我们就应当对需求调研的成果进行一次需求分析。当下一次开始进行需求调研时,我们应当首先将上次需求分析的结果与客户进行确认,同时对需求分析中提出的疑问交给客户予以解答。这就是一个需求捕获->需求整理->需求验证->再需求捕获的过程。  但是,当我们经

八、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捕获(下)

前面我们讨论了,需求分析工作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求捕获->需求整理->需求验证->再需求捕获······需求捕获是这个迭代过程的开始,也是整个需求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捕获哪来后面的整理与验证工作?但是,非常遗憾,按照我以往的经验,需求捕获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前面我提到的许许多多项目开发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需求分析的问题,而许许多多需求分析的问题又都可以归结为需求捕获不完整的问题。需求捕获是整

七、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捕获(上)

前面我们讨论了,需求分析工作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求捕获->需求整理->需求验证->再需求捕获······需求捕获是这个迭代过程的开始,也是整个需求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捕获哪来后面的整理与验证工作?但是,非常遗憾,按照我以往的经验,需求捕获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前面我提到的许许多多项目开发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需求分析的问题,而许许多多需求分析的问题又都可以归结为需求捕获不完整的问题。需求捕获是整

六、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迭代

前面我一直在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需求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它将从第一次需求分析开始,一直持续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在第一次的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在一段时期内需要与客户进行反复地讨论,这个过程往往是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需求捕获->需求整理->需求验证->再需求捕获••••••  需求捕获,就是我们与客户在一起开研讨会

五、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研讨

前面我们探讨了业务研讨会应当怎样组织,下面我们再具体讨论一下我们应当怎样与客户讨论业务需求。如果说组织业务研讨会是项目经理的功底,那么讨论业务需求就是需求分析人员的功底。  以往我们常常认为,需求分析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客户说他们需要做一个什么软件,有些什么功能,我们照着做就可以了,所谓的需求分析员就是需求的记录员。我要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许多失败的软件项目,或者说软件项目中的需求问

面试官:synchronized的锁升级过程是怎样的?

大家好,我是大明哥,一个专注「死磕 Java」系列创作的硬核程序员。 回答 在 JDK 1.6之前,synchronized 是一个重量级、效率比较低下的锁,但是在JDK 1.6后,JVM 为了提高锁的获取与释放效,,对 synchronized 进行了优化,引入了偏向锁和轻量级锁,至此,锁的状态有四种,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无锁、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 锁升级就是无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