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你是如何逐渐对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的?,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你是如何逐渐对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的?
大多数人往往喜欢选择性接受那些证实自己观点的信息(证实性偏见),以至于很少反思也很难改变原有的观点和立场。
我希望大家能来分享一些相反的经历。
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各个方面百废待兴,广大底层百姓,会学习的通过高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纷纷步入各种政府机关单位,大国企工作。
他们刚参加工作,就面对一些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领导,甩开肩膀干十年就开始担任各个岗位的中层领导,二三十年后该升迁的都也完成了升迁,一般毕业进入省地市级单位的,人到中年都能混一个处长级别的职位。
就算是农村出来的,上了一个地方大学的,毕业后也能通过分配,回到自己家乡省份的四五线城市当个公务员,面临的是一样的情况,一群二十岁的年轻大学生和四五十岁的领导,中间是断层的。最后人到中年成为了这个小城市的少有的有产阶级,可以很滋润地活在小城市里安度晚年。
对,我说的就是广大的60后和小部分年龄最大的70后,因为他们那个时代所受的高等教育无论按照高考录取率还是就业市场需求度,都是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我们看,许多后来很成功的商人,刚毕业时也都是分配到了政府部委或者大国企,比如冯仑在国家部委,丁磊在邮电局。
广大70后学子毕业后虽然面临着大学不再包分配的窘境,但是大部分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是可以通过应聘和考试,比较轻松地进入国家单位或大国企工作,因为这个时候60后已经升上了中层职位,基层需要人。
即使去不了老百姓认为的国家单位拿铁饭碗,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各种企业茁壮成长,求贤若渴。这一批扩招前的大学生纷纷进入了新兴企业,比如九十年代成立,现在的各种巨无霸企业。
说到这里有人会习惯性地开喷了,说扩招前和扩招后的大学生能一样吗?是不一样,看你怎么定义大学生了,如果按照录取比例来说,中国十所前三的大学肯定相当于扩招前的一本了,甚至都会有点overqualify,即使这样,你上了一个TOP3,还是会很艰难才能应聘到一个巨无霸企业的基层岗位,并且一抬头发现上面的全是只比你大五岁的同年龄段的人,升迁无望。
国家部委公务员职位更是因为公平因素,清华北大招聘不会再占一点便宜,你要知道国考普及以前的招聘,扛着清华北大校友的旗号,至少能通吃许多地方单位的招聘。
================================
那些没上大学的呢,也不用我说太多,八十年代的投机倒把的各种倒爷,有批文的赚批文生意,没批文的赚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的生意,通过简单的倒买倒卖都赚到了大钱。比如王石的著名的用车皮倒玉米,华为倒卖低端通讯器材,联想倒卖电器。
进入九十年代,更是配合着许多新兴产业的进入,许多新的领域的低端配套产品还要靠进口,敢于尝鲜的人们都通过摘取low-hanging-fruit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这些最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就是现在各种较大的工业品生产企业,他们现在口口声声喊的转型升级,只不过是想制造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而不得而已。他们想完成有技术含量的产品的研发都还很费劲呢,年轻的创业者擅自进入这个领域,肯定是九死一生。所以年轻人都用互联网包装,去卖各种无技术门槛的产品去了。
================================
耐着性子看到这里的人都会问,你扯这么多跟这个问题有半毛钱关系吗?
下面就开始说有啥关系,成长于这个年代的人,无论是成功如王石马云丁磊,还是没那么成功的你们的当处长,经理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三十年的经历,深信不疑,只要敢于闯,敢于干,遍地都是机会,人人都能完成阶级跃迁。
换成通俗的话讲,就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像他们一样,即使做不了马云,也能在一线城市拥有两套以上的房产,拿到知乎定义的中产阶级的收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因为即使他们是生活在小城市,他们还是会用自己小时候从农村,通过读书,走向了小城市,最后在这个城市立足的经历告诉你,正常的人生都要实现阶级跃迁,如果你没做到,那一定是你不努力,不够优秀。
而涉世未深的你,在步入社会前一直都会这么认为,觉得留在大城市,拿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是理所当然的,是每一个人通过奋斗都能达到的,如果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你再不幸喝了好几桶鸡汤的话,那么你会对这种观念更加深信不疑。读着马云传记
那个时代,俞敏洪
一个人的选择,忽略了对历史的行程的研究,注定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就像我,读大学时,还有许多人本科毕业虽然不能留本校,还能去个很像样子的普通一本当老师,等我毕业时,就必须得有硕士学历了,于是我就读研了,我刚读研,硕士也说只能去地方院校了,我就转博,等到博士毕业,就变成青年千人才行了。
于是我彻底参透了历史的行程,放弃海外博后混资历,因为我坚信等我混完资历,青年千人就会把部分用处不大的学科给剔除了。
说到这里又得拿我的师妹说事儿,她就是家里的独生女,成长于中国普通的五线小城市,父母都是公务员,对她报以了极大的期望,因为用他们上大学时的标准,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能考上顶级大学就是钦定中央部委了,博士毕业的话更是不得了啊。
可是最后一线城市都留不下来,要问天问大地,问历史的命运。事实上,在阶层初步开始固化的今天,父辈们用自己一辈子奋斗历程所建立的深信不疑的奋斗哲学已经作废了。
具体参见: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被这种作废的理念指导一步步求学,走上社会的85-95年龄段的子女们,都终将在人生二十多岁的年纪上经历一次深夜怀疑人生式的痛哭。
22 人已赞赏
这篇关于你是如何逐渐对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的?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