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绿之韵重视人员沟通,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跟人说人话,跟鬼说鬼话。”绿之韵在这里提到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绿之韵看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这似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要接受的“人际关系教育”。但是, 绿之韵相信依然有很多人未必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这是如何说的呢?且看绿之韵接下来的分析。
大部分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恐怕都会停留在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的水平上, 其实, 这只是表面上的意思, 这句话真正高深的地方根本不在于此, 而在于“有些话, 根据对象不同, 别人能说, 你却未必能说”, 或者再引申一下, 在于 “有些事儿, 根据对象不同, 别人能做, 你却未必能做”上面。不了解这层意思, 你就很难把握住这句话的精髓, 会在生活中不停地吃亏碰钉子。
举一个我公司的小例子。小陈为人干练, 说一不二, 在公司里属于典型的少壮派,行动派。但是他一直以来都有一块心病,就是怎么也处理不好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其实,小陈的个性还是不错的,热情,开朗,没什么心眼儿,甚至有时还有点儿缺心眼儿。 但要命就要命在了他这个缺心眼儿上。
由于他为人直爽, 说话总是直来直去,因此没少得罪人。久而久之, 他发现了一个异常郁闷的现象:同样的事儿, 如果别人求, 他的同事们总会立马漂亮地办完,但是只要他开口,即便那些同事也能满口答应,但这效率却令人不敢恭维,总是能拖就拖,能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让他头大不已。这还不算完,事后无论他怎么与同事们交涉,甚至反映到领导那里, 都无济于事, 因为他的同事们总是会找出一大堆特 “正当” 的理由把事儿搪塞过去。说白了, 他的同事们根本就没把他的事当事儿, 整个儿就是应付他。
这点他心里也清楚,但就是无计可施。不仅如此, 当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有问题, 并开始努力纠正这种情况的时候,小陈又遇到了新的尴尬。他发现, 同样的语气, 同样的笑话, 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能活跃气氛, 但只要从他嘴里蹦出来,准让大家冷场;同样的嘘寒问暖、聊家常、套近乎, 别人使起来总是顺风顺水, 只要他模仿一下, 准会弄个“热脸贴冷屁股” 的结局收场。
金庸先生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公司和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公司是江湖,而家不是。所以,在公司和在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家你可以完全以自然态的方式存在想干啥干啥, 想说啥说啥; 而在公司则不同,你不可能以自然态的状态存在,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戴上个面具或套上件儿马甲才成。
这就是现实,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你没有做好适应它的准备,或根本不愿意适应它,就只有一个办法可行了一一待在家里。
所以,对于小陈来说,无论他心里有多别扭,多委屈,他唯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向现实低头,然后迅速寻找打开局面的办法。首先,应该意识到“以差别化的行为,应对差别化的待遇”的重要性。既然自己已经受到了同事们某种程度的“差别化对待”,甚至是“歧视”,只要不太过分,还是自己承受得了的范围,他就要大胆地承认这一现实,并迅速地付诸实施。
就是说,他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方式,主动地和一般同事的言行风格“拉开一点儿距离”,相信这种谨言慎行,识时务的表现,会让他得到同事们的好感,假以时日,局面一定会有所改观的。
其次,还应该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和其他同事享受同等待遇,必须从今天开始就高度重视“积累",实践“积累”。俗话说,“时间能解决一切”,“日久见人心”,只要他坚持不懈地积累三五个月,他在同事们心中的形象必定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家会慢慢地把他看成“自己人",慢慢地接受他的。
当然,在我的耐心讲解和劝导下,小陈最后都打开了心结,直到现在依然活跃在公司业务的第一线上。其实,“跟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最本质意义,在于一定要弄清楚对方和自己在形象,位置,立场和心理感受方面的异同,把握不好这些要素,你就会不停地犯“跟人说鬼话, 跟鬼说人话” 的错误, 从而把白己搞得被动、 尴尬, 狼狈不堪。
是的。绿之韵也非常同意一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绿之韵眼中,既然已经身不由己, 就别死抱着自己那点儿做人原则的大腿不放了。因为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 你的那点儿原则在江湖的规矩面前, 是不堪一击的。但与此同时,绿之韵也并不说要让大家毫无底线,毫无坚守,绿之韵真正要表达的是可以在原则和随机应变这两者间做好平衡。这一点,还请大家不要遗漏忘却。
这篇关于绿之韵重视人员沟通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