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老老实实学WCF] 第四篇 初探通信--ChannelFactory,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老老实实学WCF
第四篇 初探通信--ChannelFactory
通过前几篇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WCF的服务端-客户端模型,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WCF通信程序,并且可以把我们的服务寄宿在IIS中了。我们不禁感叹WCF模型的简单,寥寥数行代码和配置,就可以把通信建立起来。然而,仔细品味一下,这里面仍有许多疑点:服务器是如何建起服务的?我们在客户端调用一个操作后发生了什么?元数据到底是什么东西?等等。我们现在对WCF的理解应该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会觉得有许多这样的谜团了。
虽然我们生活在WCF为我们构建的美好的应用层空间中,但是对于任何一项技术,我们都应力求做到知其所以然,对于底层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上层应用,因此在刚开始学习入门的时候,慢一点、细一点,我觉得是很有好处的。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件最基本的事情,客户端和服务器是要进行通信的。那么这个通信是如何发生的呢?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从实际操作上看,我们在服务端定义好协定和实现,配置好公开的终结点,打开元数据交换,在客户端添加服务引用,然后就直接new出来一个叫做XXXClient 的对象,这个对象拥有服务协定里的所有方法,直接调用就可以了。仔细想想?天哪,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服务端定义协定和实现并公开终结点,这看上去没什么问题,虽然我们对底层的实现不了解,但总归是合乎逻辑的,而客户端怎么就通过一个添加服务引用就搞定一切了呢?似乎秘密在这个添加的服务引用中。
打开第二篇中我们建立的客户端(如果你为第三篇的IIS服务建立了客户端,打开这个也行,我用的就是这个),看看服务引用里面有什么。
1. 服务引用初探
在解决方案浏览器中点击上方的"显示所有文件"按钮,然后展开服务引用。
这么一大堆,有一些xsd文件我们可能知道是框架描述的文档,那wsdl什么的是什么,还有disco(迪斯科?)是什么,一头雾水。
其中有一个cs文件,这个想必我们应该看得懂,打开来看看
//------------------------------------------------------------------------------ // <auto-generated> // 此代码由工具生成。 // 运行时版本:4.0.30319.261 // // 对此文件的更改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行为,并且如果 // 重新生成代码,这些更改将会丢失。 // </auto-generated> //------------------------------------------------------------------------------ namespace ConsoleClient.LearnWCF { [System.CodeDom.Compiler.GeneratedCodeAttribute("System.ServiceModel", "4.0.0.0")] [System.ServiceModel.ServiceContractAttribute(ConfigurationName="LearnWCF.IHelloWCF")] public interface IHelloWCF { [System.ServiceModel.OperationContractAttribute(Action="http://tempuri.org/IHelloWCF/HelloWCF", ReplyAction="http://tempuri.org/IHelloWCF/HelloWCFResponse")] string HelloWCF(); } [System.CodeDom.Compiler.GeneratedCodeAttribute("System.ServiceModel", "4.0.0.0")] public interface IHelloWCFChannel : ConsoleClient.LearnWCF.IHelloWCF, System.ServiceModel.IClientChannel { } [System.Diagnostics.DebuggerStepThroughAttribute()] [System.CodeDom.Compiler.
这篇关于[老老实实学WCF] 第四篇 初探通信--ChannelFactory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