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input python 验证int_黑板派【Python】程序优化案例:暑假计划统计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由一题练习引发的案例
下面是自编的python教程中第八课的实例,计算的是小明一家游览迪士尼所需支付的票价:
print('请输入年龄,再输出身高,系统会自动计算您的票价')pj=399 #设定基础票价,暂时忽略浮动票价因素n=0 #设定计数n,0为起点allcost=[] #新建空列表while n<4: a=int(input('请输入您的年龄:')) b=float(input('请输入您的身高:(米)')) if (a>=3 and a <=11 or a>65) or (b>=1 and b<=1.4): cost=pj*0.75 elif a<3 or b<1: cost=0 else: cost=pj n+=1 print('您的票价为%d'%cost) allcost.append(cost)print(allcost)
根据暑期计划表,出示了相应课后作业:
有同学根据自己的暑期计划表完成了作业:
a=int(input("请问你拉小提琴事需要多少分钟"))A=int(input("请问你第一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b=int(input("请问你写硬笔事需要多少分钟"))B=int(input("请问你第二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c=int(input("请问你做阅读理解需要多少分钟"))C=int(input("请问你第三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d=int(input("请问你做英语听力需要多少分钟"))D=int(input("请问你第四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E=int(input("请问你看电视需要多少分钟"))f=int(input("请问你写毛笔需要多少分钟"))F=int(input("请问你第五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g=int(input("请问你编程需要多少分钟"))G=int(input("请问你第六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h=int(input("请问你做计算题需要多少分钟"))H=int(input("请问你第七次休息需要多少分钟"))print("今天你一共学习了" ,a+b+c+d+f+g+h,"分钟。一共休息了",A+B+C+D+E+F+G+H,"分钟")
程序优化
如果是第一次编写程序,那这样写很棒,没有问题。
如果是第二次编写程序,那这样写也可以,说明是经过了思考。
用到了不同变量来进行指代不同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最后的print语句中也知道用“,”号分隔,用"+"号进行变量相加。
但是第八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字符串格式化,学习了while循环以及控制循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了程序优化。
什么是程序优化呢?
在第八课开始我们就学习了百度百科上的定义内容,通过整课的学习,了解了优化程序的一些方法:1.查找程序中有重复格式的代码,用循环来进行简化(优化)。2.利用字符串格式化,将变量用占位符进行代替。
程序优化的作用:1.通过循环等结构简化程序语句,提高可读性。 2.提高程序运行速度。3.通过字符串格式化减少变量占用内存量......
下面是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利用while循环所做的程序优化,剔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询问语句(挑重点,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
n=0 #初始化计数次数study=[] #新建学习时间空列表rest=[] #新建休息时间空列表n1=input('你今天学习几次?') #假设休息次数和学习次数相等while n<int(n1): s=input('你第%d次学习内容是:'%(n+1)) s1=int(input('你第%d次学习时间是:'%(n+1))) r1=int(input('你第%d次休息时间是:'%(n+1))) study.append(s1) rest.append(r1) n+=1print('今天一共学习了%d分钟,休息了%d分钟'%(sum(study),sum(rest)))你今天学习几次?4你第1次学习内容是:英语你第1次学习时间是:30你第1次休息时间是:10你第2次学习内容是:阅读你第2次学习时间是:40你第2次休息时间是:10你第3次学习内容是:编程你第3次学习时间是:60你第3次休息时间是:20你第4次学习内容是:足球你第4次学习时间是:60你第4次休息时间是:20今天一共学习了190分钟,休息了60分钟
结合数据统计,怎么来对我们的暑期计划表做一个简单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分析呢?且看利用多个列表和for ... in ...进行遍历查找,但是前提需要做好一个简单的学习内容库(当然后面你还可以用jieba库将学习内容拆分来进行词频分析)这里用到的是for循环,当然你也可以改写成while循环,方法可以参考上一段程序。 study=[] #新建学习时间空列表rest=[] #新建休息时间空列表studyzk=[] #新建学习主课时间空列表studykw=[] #新建课外学习时间空列表zk=['英语','阅读','计算题'] #主课学习列表kw=['硬笔','毛笔','小提琴','编程','足球'] #课外学习列表nzk=0 #统计主课学习次数nkw=0 #统计课外学习次数n=input('你今天学习几次?') #假设休息次数和学习次数相等for i in range(int(n)): s=input('你第%d次学习内容是:'%(i+1)) s1=int(input('你第%d次学习时间是:'%(i+1))) if s in zk: #如果输入的学习内容在主课学习列表中 studyzk.append(s1) nzk+=1 #主课学习次数+1 if s in kw: studykw.append(s1) nkw+=1 r1=int(input('你第%d次休息时间是:'%(i+1))) study.append(s1) rest.append(r1)print('今天一共学习了%d分钟,休息了%d分钟'%(sum(study),sum(rest)))print('其中主课学习次数为%d次,共计%d分钟;课外学习次数为%d次,共计%d分钟'%(nzk,sum(studyzk),nkw,sum(studykw)))
行文至此,下面请你利用学习到的内容进行程序改编:
试试统计一下你暑期学习计划中
1.每天主课学习时间为多少?2.课外学习时间为多少?3.休息时间为多少?4.通过程序看看你的学习休息时间比为多少(学习时间除以休息时间)?
作业分析
1.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数据的来源。都说Python是可以用来做大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哪里来?在小学中体会数据的来源,慢慢了解用数据分析,用数据来“说话”。发现自己的暑期计划表是否合理?有改进的地方吗?
2.通过程序优化,理解计算机善于做的事:完成有固定模式的工作。目前人工智能的背后也是基于大型知识图谱的搜索博弈结果,未来走向何方?是不是有更新的程序算法来突破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乃至超越人的智能?
3.程序的编写也是一个计算思维学习的过程:将一个个问题进行分解,完成程序设计;将生活中的实际内容通过变量进行抽象去计算;下次碰到类似问题,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模式去设计解决;通过合理的算法将问题进行求解。而程序并不只有一种,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多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简介
肖斌 上海市嘉定区朱桥学校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新城实验教育集团、南苑学区小学信息科技片长,上海市小学人工智能项目组成员。
「黑板派」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教育自媒体。愿“社员”老师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板前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关于派森社
Python教师社群,关注人工智能教育。于2019首届Python教学研讨会期间发起,“社员”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逾1700人。定期举办出版社/作者赠书、讲座直播/线上分享、硬件漂流、线下培训、论坛研讨和专项赛事等多彩活动。合作《爱上机器人》杂志社的Python专栏和联合电子工业、人民邮电和清华大学等出版社的“燎原”丛书计划向有意发表文章和编写图书的“社员”约稿和提供支持!
一群人走的更远,期待您的加入!长按/扫码登记,幸运“社员”有赠书哦!
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在看”写下你的想法
这篇关于input python 验证int_黑板派【Python】程序优化案例:暑假计划统计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