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叠加定理

2023-11-10 06:30

本文主要是介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叠加定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叠加定理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 2011的基本用法;
2、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验证电路叠加定理;;
3、 学会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
4、 学会分析计算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放置电路元件及测量仪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根据图1.1中给定参数计算理论值,填入表1.1中。
3、打开仪器仿真开关进行仿真。
4、测量下列3种情况下的各电流和电压值(注意数字万用表的表笔极性于实验电路中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对应)。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1.1中。

(1)U1、U2共同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U1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U2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1(mA)I2(mA)I3(mA)U1(V)U2(V)
计算实测计算实测计算实测计算实测计算实测
Us1Us2共同作用28.22834.13462.3622.822.8226.826.822
Us1=6V Us2不作用42.743-8.669-8.66933.99344.274.266-1.7338-1.734
Us2=10V Us1不作用-14.4-1442.74328.328-1.44-1.4458.5408.555
误差Er1.58%0.59%0.49%0.194%0.042%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对于同时闭合俩个电源和单独闭合一个电压源可以看出俩个的共同作用 只是有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以验证叠加定理。

  2. U1单独作用i1电流43mA u2单独作用电流14mA 当他们共同作用是28mA 误差的产生是在范围之内,在电压表电流表本身就有自己的误差,理想情况下才是无穷大电阻

思考题
用电流实测值及电阻标称值计算R1、R2、R3上消耗的功率,以实例说明功率能否叠加?
叠加原理不能用于计算功率,功率是电压电流的乘积而非电压电流的一次函数。 以本实验中I1为例,只使用US1时 计算功率得Pa=183.438w,只使用US2时 计算得动率为Pb=20.23w,Pa+Pb=203.668w,而实测值P=79.016,所以不能验证。
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定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允许忽略,实验将如何进行?
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定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允许忽略,将这个内阻看成定值电阻,在叠加的过程中,看成两个电阻叠加。

四、讨论,心得

  1. 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元件的正负极连接,要细心观察是否连接跟图纸是否一致,还有元件的参数。
  2. 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

这篇关于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叠加定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80933

相关文章

STM32(十一):ADC数模转换器实验

AD单通道: 1.RCC开启GPIO和ADC时钟。配置ADCCLK分频器。 2.配置GPIO,把GPIO配置成模拟输入的模式。 3.配置多路开关,把左面通道接入到右面规则组列表里。 4.配置ADC转换器, 包括AD转换器和AD数据寄存器。单次转换,连续转换;扫描、非扫描;有几个通道,触发源是什么,数据对齐是左对齐还是右对齐。 5.ADC_CMD 开启ADC。 void RCC_AD

HNU-2023电路与电子学-实验3

写在前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易模型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3.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2-1 多路复用器。 4.分析模型机的工作原理,设计模型机控制信号产生逻辑。 二、实验内容 1.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2.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2-1 多

61.以太网数据回环实验(4)以太网数据收发器发送模块

(1)状态转移图: (2)IP数据包格式: (3)UDP数据包格式: (4)以太网发送模块代码: module udp_tx(input wire gmii_txc ,input wire reset_n ,input wire tx_start_en , //以太网开始发送信

数字电路专题:verilog 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

verilog 阻塞赋值 和 非阻塞赋值 “=”阻塞赋值, ”<=”非阻塞赋值。阻塞赋值为执行完一条赋值语句,再执行下一条,可理解为顺序执行,而且赋值是立即执行; 非阻塞赋值可理解为并行执行,不考虑顺序,在 always 块语句执行完成后,才进行赋值。 如下面的阻塞赋值: //代码如下:module top(din,a,b,c,clk);input din;input clk;out

LTspice模拟CCM和DCM模式的BUCK电路实验及参数计算

关于BUCK电路的原理可以参考硬件工程师炼成之路写的《 手撕Buck!Buck公式推导过程》.实验内容是将12V~5V的Buck电路仿真,要求纹波电压小于15mv. CCM和DCM的区别: CCM: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 DCM: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到0. CCM模式Buck电路仿真: 在用LTspice模拟CCM电路时,MOS管驱动信号频率为100Khz,负载为10R(可自

HCIA--实验十:路由的递归特性

递归路由的理解 一、实验内容 1.需求/要求: 使用4台路由器,在AR1和AR4上分别配置一个LOOPBACK接口,根据路由的递归特性,写一系列的静态路由实现让1.1.1.1和4.4.4.4的双向通信。 二、实验过程 1.拓扑图: 2.步骤: (下列命令行可以直接复制在ensp) 1.如拓扑图所示,配置各路由器的基本信息: 各接口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给AR1和AR4分别配置

OpenGL/GLUT实践:流体模拟——数值解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二维流体(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图形与动画Ⅱ实验)

源码见GitHub:A-UESTCer-s-Code 文章目录 1 实现效果2 实现过程2.1 流体模拟实现2.1.1 网格结构2.1.2 数据结构2.1.3 程序结构1) 更新速度场2) 更新密度值 2.1.4 实现效果 2.2 颜色设置2.2.1 颜色绘制2.2.2 颜色交互2.2.3 实现效果 2.3 障碍设置2.3.1 障碍定义2.3.2 障碍边界条件判定2.3.3 障碍实现2.3.

pta-2024年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一-java

文章申明:作者也为初学者,解答仅供参考,不一定是最优解; 一:7-1 sdut-sel-2 汽车超速罚款(选择结构) 答案: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

如何校准实验中振镜频率的漂移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共振扫描振镜(如Cambridge Technology的8kHz振镜)时,频率漂移是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在温度变化或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校准措施。本文将介绍如何监测、调节和校准振镜频率,以减少漂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 温度管理和稳定性控制 振镜的频率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机械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振镜的共

实验C语言“union”的最基础语法

目标 最近在看Rust的“菜鸟教程”,看到 Rust 枚举类 时我发现它所定义的“枚举类”虽然也能像C语言枚举类那样使用,但是多了些功能:对于某个枚举的成员,还可以附带独特的数据,这让我想起了C语言中的union。 而我事实上对union没有使用经验,我自己写程序的时候不用它,看其他的项目的程序时印象里也没见过它。所以我对union的设计意图理解不深(可能只是为了节省内存?)。本篇的目标是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