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智能优化算法_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FO

2023-11-08 23:40

本文主要是介绍【Matlab】智能优化算法_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FO,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Matlab】智能优化算法_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FO

  • 1.背景介绍
  • 2.数学模型
  • 3.文件结构
  • 4.详细代码及注释
    • 4.1 func_plot.m
    • 4.2 Get_Functions_details.m
    • 4.3 initialization.m
    • 4.4 main.m
    • 4.5 MFO.m
  • 5.运行结果
  • 6.参考文献

1.背景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蛾是一种奇特的昆虫,与蝴蝶科非常相似。基本上,自然界中有超过160000种这种昆虫。它们一生中有两个主要的里程碑:幼虫和成虫。幼虫在茧中变成蛾子。

关于飞蛾最有趣的事实是它们在夜间的特殊导航方法。它们已经进化成可以利用月光在夜间飞行。他们利用一种称为横向定向的机制进行导航。在这种方法中,飞蛾通过相对于月球保持固定角度飞行,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直线长距离飞行机制。图1显示了横向方向的概念模型。由于月亮离飞蛾很远,所以这种机制可以保证直线飞行。同样的导航方法也可以由人类完成。假设月亮在天空的南边,一个人想去东方。若他走路时把月亮放在左边,他就能沿着一条直线向东移动。

尽管横向定向很有效,但我们通常观察到蛾类在灯光周围盘旋飞行。事实上,飞蛾被人造光欺骗,并表现出这种行为。这是由于横向定向的低效性,其中只有当光源非常远时,横向定向才有助于沿直线移动。当飞蛾看到人造光时,它们会试图和光保持相似的角度,以直线飞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而,由于与月球相比,这种光线非常接近,因此与光源保持相似的角度会导致蛾类无用或致命的螺旋飞行路径。这种行为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在图2中可以观察到,蛾最终会向光会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数学模型

在所提出的MFO算法中,假设候选解是蛾,并且问题的变量是蛾在空间中的位置。因此,蛾类可以通过改变其位置向量在一维、二维、三维或超维空间中飞行。由于MFO算法是基于种群的算法,因此蛾的集合在矩阵中表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n是蛾的数量,d是变量的数量(维度)。

对于所有蛾,我们还假设有一个数组用于存储相应的适应度值,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n是蛾的数量。

注意,适应度值是每个蛾的适应度(目标)函数的返回值。每个蛾的位置矢量(例如矩阵M中的第一行)被传递给适应度函数,并且适应度函数的输出被分配给相应的蛾作为其适应度值(例如矩阵OM中的OM1)。

该算法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火焰。类似于蛾类基质的基质被认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n是蛾的数量,d是变量的数量(维度)。

从等式(3.3)中可以看出M和F阵列的尺寸相等。对于火焰,还假设有一个用于存储相应适应度值的数组,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n是蛾的数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飞蛾和火焰都是解决方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我们在每次迭代中处理和更新它们的方式。飞蛾是在搜索空间中移动的实际搜索代理,而火焰是迄今为止飞蛾获得的最佳位置。换句话说,火焰可以被认为是飞蛾在搜索空间时掉落的旗帜或大头针。因此,每只蛾都会在旗帜(火焰)周围搜索并更新,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有了这种机制,飞蛾永远不会失去最佳解决方案。

MFO算法是近似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的三元组,并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是一个生成蛾类随机种群和相应适应度值的函数。该功能的系统模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函数是主要函数,它在搜索空间中移动飞蛾。该函数接收M的矩阵,并最终返回更新后的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满足终止标准,则T函数返回true,如果不满足终止标准则返回fal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I、P、T,MFO算法的一般框架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函数I必须生成初始解并计算目标函数值。任何随机分布都可以用于此函数。默认情况下使用以下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还有另外两个数组称为ub和lb。这些矩阵定义了变量的上界和下界,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ubi表示第i个变量的上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lbi表示第i个变量的下界。

在初始化之后,迭代地运行P函数,直到T函数返回true。P函数是在搜索空间中移动飞蛾的主要函数。如上所述,该算法的灵感来源于横向方向。为了对这种行为进行数学建模,使用以下方程更新每个蛾相对于火焰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Mi表示第i个蛾,Fj表示第j个火焰,S是螺旋函数。

本文选择对数螺旋作为蛾类的主要更新机制。然而,在以下条件下,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螺旋:

  • 螺旋的起始点应该从飞蛾开始。
  • 螺旋的最后一点应该是火焰的位置。
  • 螺旋线的波动范围不应超过搜索空间。

考虑到这些点,MFO算法的对数螺旋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Di表示第j个火焰的第i个蛾的距离,b是用于定义对数螺旋形状的常数,t是[1,1]中的随机数。D的计算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Mi表示第i个蛾,Fj表示第j个火焰,Di表示第j火焰的第i个蛾子的距离。

方程(3.12)是模拟飞蛾螺旋飞行路径的地方。从这个方程中可以看出,蛾的下一个位置是相对于火焰定义的。螺旋方程中的t参数定义了蛾的下一个位置应该在多大程度上靠近火焰(t=-1是最靠近火焰的位置,而t=1表示最远)。因此,可以在火焰周围的所有方向上假设一个超椭圆,蛾的下一个位置将在这个空间内。螺旋运动是所提出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决定了飞蛾如何更新它们在火焰周围的位置。螺旋方程允许飞蛾“绕”火焰飞行,而不一定在它们之间的空间内。因此,搜索空间的探索和开发是有保证的。对数螺旋、火焰周围的空间以及考虑曲线上不同t的位置如图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显示了飞蛾在火焰周围位置更新的概念模型。注意,纵轴只显示一个维度(给定问题的1个变量/参数),但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改变问题的所有变量。在图4中,可以选择作为蛾在火焰(绿色水平线)周围的下一个位置(蓝色水平线)的可能位置(黑色虚线)清楚地表明,蛾可以在一维上探索和利用火焰周围的搜索空间。当下一个位置在飞蛾和h火焰之间的空间外时,就会发生探索,如1、3和4所示。当下一个位置位于蛾和火焰之间的空间内时,就会发生利用,如2所示的箭头所示。这个模型有一些有趣的观察结果如下:

  • 蛾可以通过改变t收敛到火焰附近的任何点。
  • t越低,离火焰的距离就越近。
  • 随着飞蛾越来越靠近火焰,火焰两侧的位置更新频率增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提出的位置更新程序可以保证火焰周围的开发。为了提高找到更好解的概率,将迄今为止获得的最佳解视为火焰。因此,方程(3.3)中的矩阵F总是包括迄今为止获得的n个最近的最佳解。蛾需要在优化期间更新它们相对于该矩阵的位置。为了进一步强调利用,假设t是[r,1]中的一个随机数,其中r在迭代过程中从1to2线性减小。注意,r被命名为收敛常数。使用这种方法,飞蛾倾向于更准确地利用与迭代次数成比例的相应火焰。

这里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方程(3.12)中的位置更新。只需要蛾向火焰移动,但它会导致MFO算法迅速陷入局部最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每个蛾都必须只使用等式(3.12)中的一个火焰来更新其位置。每次迭代,在更新火焰列表后,根据其适应度值对火焰进行排序。然后,飞蛾更新它们相对于相应火焰的位置。第一个飞蛾总是更新其相对于列表中最佳火焰的位置,而最后一个飞蛾则更新其相对于最差火焰的位置。图5显示了如何将每个飞蛾分配给火焰列表中的一个火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该注意的是,这一假设是为了设计MFO算法而做的,而可能不是自然界中飞蛾的实际行为。然而,横向定向仍然是由人工蛾完成的。为每个蛾指定特定火焰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局部最佳停滞。如果所有的飞蛾都被一个火焰吸引,那么它们都会聚集在搜索空间中的一个点上,因为它们只能朝着火焰飞行,而不能向外飞行。然而,要求它们在不同的火焰周围移动,会导致搜索空间的探索更高,局部最优停滞的概率更低。

因此,由于以下原因,该方法保证了对迄今为止获得的最佳位置周围搜索空间的探索:

  • 蛾类围绕迄今为止获得的最佳解决方案更新它们在超球体中的位置。
  • 火焰的顺序基于每次迭代中的最佳解决方案而改变,并且蛾需要更新它们相对于更新的火焰的位置。因此,蛾类的位置更新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火焰周围,这是一种导致蛾类在搜索空间中突然移动并促进探索的机制。

这里的另一个问题是,蛾相对于搜索空间中的n个不同位置的位置更新可能会降低对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的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火焰数量的自适应机制。图6显示了如何在迭代过程中自适应地减少火焰的数量。在这方面使用了以下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l是当前迭代次数,N是火焰的最大数量,T表示迭代的最大数量。

图6显示了在迭代的初始步骤中有N个火焰。然而,飞蛾仅在迭代的最后步骤中相对于最佳火焰更新它们的位置。火焰数量的逐渐减少平衡了搜索空间的探索和开发。毕竟,P函数的一般步骤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所述,执行P函数直到T函数返回true。在终止P函数之后,返回最佳蛾作为最佳的最佳获得的近似。

3.文件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unc_plot.m						% 绘制的基准函数
Get_Functions_details.m			% 基准的全部信息和实现
initialization.m				% 初始化
main.m							% 主函数
MFO.m							% 飞蛾扑火优化算法

4.详细代码及注释

4.1 func_plot.m

function func_plot(func_name)[lb,ub,dim,fobj]=Get_Functions_details(func_name);switch func_name case 'F1' x=-100:2:100; y=x; %[-100,100]case 'F2' x=-100:2:100; y=x; %[-10,10]case 'F3' x=-100:2:100; y=x; %[-100,100]case 'F4' x=-100:2:100; y=x; %[-100,100]case 'F5' x=-200:2:200; y=x; %[-5,5]case 'F6' x=-100:2:100; y=x; %[-100,100]case 'F7' x=-1:0.03:1;  y=x;  %[-1,1]case 'F8' x=-500:10:500;y=x; %[-500,500]case 'F9' x=-5:0.1:5;   y=x; %[-5,5]    case 'F10' x=-20:0.5:20; y=x;%[-500,500]case 'F11' x=-500:10:500; y=x;%[-0.5,0.5]case 'F12' x=-10:0.1:10; y=x;%[-pi,pi]case 'F13' x=-5:0.08:5; y=x;%[-3,1]case 'F14' x=-100:2:100; y=x;%[-100,100]case 'F15' x=-5:0.1:5; y=x;%[-5,5]case 'F16' x=-1:0.01:1; y=x;%[-5,5]case 'F17' x=-5:0.1:5; y=x;%[-5,5]case 'F18' x=-5:0.06:5; y=x;%[-5,5]case 'F19' x=-5:0.1:5; y=x;%[-5,5]case 'F20' x=-5:0.1:5; y=x;%[-5,5]        case 'F21' x=-5:0.1:5; y=x;%[-5,5]case 'F22' x=-5:0.1:5; y=x;%[-5,5]     case 'F23' x=-5:0.1:5; y=x;%[-5,5]  
end    L=length(x);
f=[];for i=1:Lfor j=1:Lif strcmp(func_name,'F15')==0 && strcmp(func_name,'F19')==0 && strcmp(func_name,'F20')==0 && strcmp(func_name,'F21')==0 && strcmp(func_name,'F22')==0 && strcmp(func_name,'F23')==0f(i,j)=fobj([x(i),y(j)]);endif strcmp(func_name,'F15')==1f(i,j)=fobj([x(i),y(j),0,0]);endif strcmp(func_name,'F19')==1f(i,j)=fobj([x(i),y(j),0]);endif strcmp(func_name,'F20')==1f(i,j)=fobj([x(i),y(j),0,0,0,0]);end       if strcmp(func_name,'F21')==1 || strcmp(func_name,'F22')==1 ||strcmp(func_name,'F23')==1f(i,j)=fobj([x(i),y(j),0,0]);end          end
endsurfc(x,y,f,'LineStyle','none');end

4.2 Get_Functions_details.m

function [lb,ub,dim,fobj] = Get_Functions_details(F)switch Fcase 'F1'fobj = @F1;lb=-100;ub=100;dim=10;case 'F2'fobj = @F2;lb=-10;ub=10;dim=10;case 'F3'fobj = @F3;lb=-100;ub=100;dim=10;case 'F4'fobj = @F4;lb=-100;ub=100;dim=10;case 'F5'fobj = @F5;lb=-30;ub=30;dim=10;case 'F6'fobj = @F6;lb=-100;ub=100;dim=10;case 'F7'fobj = @F7;lb=-1.28;ub=1.28;dim=10;case 'F8'fobj = @F8;lb=-500;ub=500;dim=10;case 'F9'fobj = @F9;lb=-5.12;ub=5.12;dim=10;case 'F10'fobj = @F10;lb=-32;ub=32;dim=10;case 'F11'fobj = @F11;lb=-600;ub=600;dim=10;case 'F12'fobj = @F12;lb=-50;ub=50;dim=10;case 'F13'fobj = @F13;lb=-50;ub=50;dim=10;case 'F14'fobj = @F14;lb=-65.536;ub=65.536;dim=2;case 'F15'fobj = @F15;lb=-5;ub=5;dim=4;case 'F16'fobj = @F16;lb=-5;ub=5;dim=2;case 'F17'fobj = @F17;lb=[-5,0];ub=[10,15];dim=2;case 'F18'fobj = @F18;lb=-2;ub=2;dim=2;case 'F19'fobj = @F19;lb=0;ub=1;dim=3;case 'F20'fobj = @F20;lb=0;ub=1;dim=6;     case 'F21'fobj = @F21;lb=0;ub=10;dim=4;    case 'F22'fobj = @F22;lb=0;ub=10;dim=4;    case 'F23'fobj = @F23;lb=0;ub=10;dim=4;            
endend% F1function o = F1(x)
o=sum(x.^2);
end% F2function o = F2(x)
o=sum(abs(x))+prod(abs(x));
end% F3function o = F3(x)
dim=size(x,2);
o=0;
for i=1:dimo=o+sum(x(1:i))^2;
end
end% F4function o = F4(x)
o=max(abs(x));
end% F5function o = F5(x)
dim=size(x,2);
o=sum(100*(x(2:dim)-(x(1:dim-1).^2)).^2+(x(1:dim-1)-1).^2);
end% F6function o = F6(x)
o=sum(abs((x+.5)).^2);
end% F7function o = F7(x)
dim=size(x,2);
o=sum([1:dim].*(x.^4))+rand;
end% F8function o = F8(x)
o=sum(-x.*sin(sqrt(abs(x))));
end% F9function o = F9(x)
dim=size(x,2);
o=sum(x.^2-10*cos(2*pi.*x))+10*dim;
end% F10function o = F10(x)
dim=size(x,2);
o=-20*exp(-.2*sqrt(sum(x.^2)/dim))-exp(sum(cos(2*pi.*x))/dim)+20+exp(1);
end% F11function o = F11(x)
dim=size(x,2);
o=sum(x.^2)/4000-prod(cos(x./sqrt([1:dim])))+1;
end% F12function o = F12(x)
dim=size(x,2);
o=(pi/dim)*(10*((sin(pi*(1+(x(1)+1)/4)))^2)+sum((((x(1:dim-1)+1)./4).^2).*...
(1+10.*((sin(pi.*(1+(x(2:dim)+1)./4)))).^2))+((x(dim)+1)/4)^2)+sum(Ufun(x,10,100,4));
end% F13function o = F13(x)
dim=size(x,2);
o=.1*((sin(3*pi*x(1)))^2+sum((x(1:dim-1)-1).^2.*(1+(sin(3.*pi.*x(2:dim))).^2))+...
((x(dim)-1)^2)*(1+(sin(2*pi*x(dim)))^2))+sum(Ufun(x,5,100,4));
end% F14function o = F14(x)
aS=[-32 -16 0 16 32 -32 -16 0 16 32 -32 -16 0 16 32 -32 -16 0 16 32 -32 -16 0 16 32;,...
-32 -32 -32 -32 -32 -16 -16 -16 -16 -16 0 0 0 0 0 16 16 16 16 16 32 32 32 32 32];for j=1:25bS(j)=sum((x'-aS(:,j)).^6);
end
o=(1/500+sum(1./([1:25]+bS))).^(-1);
end% F15function o = F15(x)
aK=[.1957 .1947 .1735 .16 .0844 .0627 .0456 .0342 .0323 .0235 .0246];
bK=[.25 .5 1 2 4 6 8 10 12 14 16];bK=1./bK;
o=sum((aK-((x(1).*(bK.^2+x(2).*bK))./(bK.^2+x(3).*bK+x(4)))).^2);
end% F16function o = F16(x)
o=4*(x(1)^2)-2.1*(x(1)^4)+(x(1)^6)/3+x(1)*x(2)-4*(x(2)^2)+4*(x(2)^4);
end% F17function o = F17(x)
o=(x(2)-(x(1)^2)*5.1/(4*(pi^2))+5/pi*x(1)-6)^2+10*(1-1/(8*pi))*cos(x(1))+10;
end% F18function o = F18(x)
o=(1+(x(1)+x(2)+1)^2*(19-14*x(1)+3*(x(1)^2)-14*x(2)+6*x(1)*x(2)+3*x(2)^2))*...(30+(2*x(1)-3*x(2))^2*(18-32*x(1)+12*(x(1)^2)+48*x(2)-36*x(1)*x(2)+27*(x(2)^2)));
end% F19function o = F19(x)
aH=[3 10 30;.1 10 35;3 10 30;.1 10 35];cH=[1 1.2 3 3.2];
pH=[.3689 .117 .2673;.4699 .4387 .747;.1091 .8732 .5547;.03815 .5743 .8828];
o=0;
for i=1:4o=o-cH(i)*exp(-(sum(aH(i,:).*((x-pH(i,:)).^2))));
end
end% F20function o = F20(x)
aH=[10 3 17 3.5 1.7 8;.05 10 17 .1 8 14;3 3.5 1.7 10 17 8;17 8 .05 10 .1 14];
cH=[1 1.2 3 3.2];
pH=[.1312 .1696 .5569 .0124 .8283 .5886;.2329 .4135 .8307 .3736 .1004 .9991;...
.2348 .1415 .3522 .2883 .3047 .6650;.4047 .8828 .8732 .5743 .1091 .0381];
o=0;
for i=1:4o=o-cH(i)*exp(-(sum(aH(i,:).*((x-pH(i,:)).^2))));
end
end% F21function o = F21(x)
aSH=[4 4 4 4;1 1 1 1;8 8 8 8;6 6 6 6;3 7 3 7;2 9 2 9;5 5 3 3;8 1 8 1;6 2 6 2;7 3.6 7 3.6];
cSH=[.1 .2 .2 .4 .4 .6 .3 .7 .5 .5];o=0;
for i=1:5o=o-((x-aSH(i,:))*(x-aSH(i,:))'+cSH(i))^(-1);
end
end% F22function o = F22(x)
aSH=[4 4 4 4;1 1 1 1;8 8 8 8;6 6 6 6;3 7 3 7;2 9 2 9;5 5 3 3;8 1 8 1;6 2 6 2;7 3.6 7 3.6];
cSH=[.1 .2 .2 .4 .4 .6 .3 .7 .5 .5];o=0;
for i=1:7o=o-((x-aSH(i,:))*(x-aSH(i,:))'+cSH(i))^(-1);
end
end% F23function o = F23(x)
aSH=[4 4 4 4;1 1 1 1;8 8 8 8;6 6 6 6;3 7 3 7;2 9 2 9;5 5 3 3;8 1 8 1;6 2 6 2;7 3.6 7 3.6];
cSH=[.1 .2 .2 .4 .4 .6 .3 .7 .5 .5];o=0;
for i=1:10o=o-((x-aSH(i,:))*(x-aSH(i,:))'+cSH(i))^(-1);
end
endfunction o=Ufun(x,a,k,m)
o=k.*((x-a).^m).*(x>a)+k.*((-x-a).^m).*(x<(-a));
end

4.3 initialization.m

function X=initialization(SearchAgents_no,dim,ub,lb)Boundary_no= size(ub,2); % numnber of boundaries% If the boundaries of all variables are equal and user enter a signle
% number for both ub and lb
if Boundary_no==1X=rand(SearchAgents_no,dim).*(ub-lb)+lb;
end% If each variable has a different lb and ub
if Boundary_no>1for i=1:dimub_i=ub(i);lb_i=lb(i);X(:,i)=rand(SearchAgents_no,1).*(ub_i-lb_i)+lb_i;end
end

4.4 main.m

clear all 
clcSearchAgents_no=30; % Number of search agentsFunction_name='F1'; % Name of the test function that can be from F1 to F23 (Table 1,2,3 in the paper)Max_iteration=1000; % Maximum numbef of iterations% Load details of the selected benchmark function
[lb,ub,dim,fobj]=Get_Functions_details(Function_name);[Best_score,Best_pos,cg_curve]=MFO(SearchAgents_no,Max_iteration,lb,ub,dim,fobj);figure('Position',[284   214   660   290])
%Draw search space
subplot(1,2,1);
func_plot(Function_name);
title('Test function')
xlabel('x_1');
ylabel('x_2');
zlabel([Function_name,'( x_1 , x_2 )'])
grid off%Draw objective space
subplot(1,2,2);
semilogy(cg_curve,'Color','b')
title('Convergence curve')
xlabel('Iteration');
ylabel('Best flame (score) obtained so far');axis tight
grid off
box on
legend('MFO')display(['The best solution obtained by MFO is : ', num2str(Best_pos)]);
display(['The best optimal value of the objective funciton found by MFO is : ', num2str(Best_score)]);

4.5 MFO.m

function [Best_flame_score,Best_flame_pos,Convergence_curve]=MFO(N,Max_iteration,lb,ub,dim,fobj)display('MFO is optimizing your problem');%Initialize the positions of moths
Moth_pos=initialization(N,dim,ub,lb);Convergence_curve=zeros(1,Max_iteration);Iteration=1;% Main loop
while Iteration<Max_iteration+1% Number of flames Eq. (3.14) in the paperFlame_no=round(N-Iteration*((N-1)/Max_iteration));for i=1:size(Moth_pos,1)% Check if moths go out of the search spaceand bring it backFlag4ub=Moth_pos(i,:)>ub;Flag4lb=Moth_pos(i,:)<lb;Moth_pos(i,:)=(Moth_pos(i,:).*(~(Flag4ub+Flag4lb)))+ub.*Flag4ub+lb.*Flag4lb;  % Calculate the fitness of mothsMoth_fitness(1,i)=fobj(Moth_pos(i,:));  endif Iteration==1% Sort the first population of moths[fitness_sorted I]=sort(Moth_fitness);sorted_population=Moth_pos(I,:);% Update the flamesbest_flames=sorted_population;best_flame_fitness=fitness_sorted;else% Sort the mothsdouble_population=[previous_population;best_flames];double_fitness=[previous_fitness best_flame_fitness];[double_fitness_sorted I]=sort(double_fitness);double_sorted_population=double_population(I,:);fitness_sorted=double_fitness_sorted(1:N);sorted_population=double_sorted_population(1:N,:);% Update the flamesbest_flames=sorted_population;best_flame_fitness=fitness_sorted;end% Update the position best flame obtained so farBest_flame_score=fitness_sorted(1);Best_flame_pos=sorted_population(1,:);previous_population=Moth_pos;previous_fitness=Moth_fitness;% a linearly dicreases from -1 to -2 to calculate t in Eq. (3.12)a=-1+Iteration*((-1)/Max_iteration);for i=1:size(Moth_pos,1)for j=1:size(Moth_pos,2)if i<=Flame_no % Update the position of the moth with respect to its corresponsing flame% D in Eq. (3.13)distance_to_flame=abs(sorted_population(i,j)-Moth_pos(i,j));b=1;t=(a-1)*rand+1;% Eq. (3.12)Moth_pos(i,j)=distance_to_flame*exp(b.*t).*cos(t.*2*pi)+sorted_population(i,j);endif i>Flame_no % Upaate the position of the moth with respct to one flame% Eq. (3.13)distance_to_flame=abs(sorted_population(i,j)-Moth_pos(i,j));b=1;t=(a-1)*rand+1;% Eq. (3.12)Moth_pos(i,j)=distance_to_flame*exp(b.*t).*cos(t.*2*pi)+sorted_population(Flame_no,j);endendendConvergence_curve(Iteration)=Best_flame_score;% Display the iteration and best optimum obtained so farif mod(Iteration,50)==0display(['At iteration ', num2str(Iteration), ' the best fitness is ', num2str(Best_flame_score)]);endIteration=Iteration+1; 
end

5.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参考文献

[1]Seyedali Mirjalili. Moth-fla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 novel nature-inspired heuristic paradigm[J].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5,89.

这篇关于【Matlab】智能优化算法_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FO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73088

相关文章

Oracle查询优化之高效实现仅查询前10条记录的方法与实践

《Oracle查询优化之高效实现仅查询前10条记录的方法与实践》:本文主要介绍Oracle查询优化之高效实现仅查询前10条记录的相关资料,包括使用ROWNUM、ROW_NUMBER()函数、FET... 目录1. 使用 ROWNUM 查询2. 使用 ROW_NUMBER() 函数3. 使用 FETCH FI

C#使用HttpClient进行Post请求出现超时问题的解决及优化

《C#使用HttpClient进行Post请求出现超时问题的解决及优化》最近我的控制台程序发现有时候总是出现请求超时等问题,通常好几分钟最多只有3-4个请求,在使用apipost发现并发10个5分钟也... 目录优化结论单例HttpClient连接池耗尽和并发并发异步最终优化后优化结论我直接上优化结论吧,

Java内存泄漏问题的排查、优化与最佳实践

《Java内存泄漏问题的排查、优化与最佳实践》在Java开发中,内存泄漏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头疼的问题,内存泄漏指的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已经不再使用的对象没有被及时释放,从而导致内存占用不断增加,最终... 目录引言1. 什么是内存泄漏?常见的内存泄漏情况2. 如何排查 Java 中的内存泄漏?2.1 使用 J

Python中的随机森林算法与实战

《Python中的随机森林算法与实战》本文详细介绍了随机森林算法,包括其原理、实现步骤、分类和回归案例,并讨论了其优点和缺点,通过面向对象编程实现了一个简单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应用于鸢尾花分类和波士顿房... 目录1、随机森林算法概述2、随机森林的原理3、实现步骤4、分类案例:使用随机森林预测鸢尾花品种4.1

MySQL不使用子查询的原因及优化案例

《MySQL不使用子查询的原因及优化案例》对于mysql,不推荐使用子查询,效率太差,执行子查询时,MYSQL需要创建临时表,查询完毕后再删除这些临时表,所以,子查询的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给大家... 目录不推荐使用子查询和JOIN的原因解决方案优化案例案例1:查询所有有库存的商品信息案例2:使用EX

MySQL中my.ini文件的基础配置和优化配置方式

《MySQL中my.ini文件的基础配置和优化配置方式》文章讨论了数据库异步同步的优化思路,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幂等性、时序和延迟,作者还分享了MySQL配置文件的优化经验,并鼓励读者提供支持... 目录mysql my.ini文件的配置和优化配置优化思路MySQL配置文件优化总结MySQL my.ini文件

正则表达式高级应用与性能优化记录

《正则表达式高级应用与性能优化记录》本文介绍了正则表达式的高级应用和性能优化技巧,包括文本拆分、合并、XML/HTML解析、数据分析、以及性能优化方法,通过这些技巧,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复杂... 目录第6章:正则表达式的高级应用6.1 模式匹配与文本处理6.1.1 文本拆分6.1.2 文本合并6

Vue3 的 shallowRef 和 shallowReactive:优化性能

大家对 Vue3 的 ref 和 reactive 都很熟悉,那么对 shallowRef 和 shallowReactive 是否了解呢? 在编程和数据结构中,“shallow”(浅层)通常指对数据结构的最外层进行操作,而不递归地处理其内部或嵌套的数据。这种处理方式关注的是数据结构的第一层属性或元素,而忽略更深层次的嵌套内容。 1. 浅层与深层的对比 1.1 浅层(Shallow) 定义

不懂推荐算法也能设计推荐系统

本文以商业化应用推荐为例,告诉我们不懂推荐算法的产品,也能从产品侧出发, 设计出一款不错的推荐系统。 相信很多新手产品,看到算法二字,多是懵圈的。 什么排序算法、最短路径等都是相对传统的算法(注:传统是指科班出身的产品都会接触过)。但对于推荐算法,多数产品对着网上搜到的资源,都会无从下手。特别当某些推荐算法 和 “AI”扯上关系后,更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但,不了解推荐算法,就无法做推荐系

HDFS—存储优化(纠删码)

纠删码原理 HDFS 默认情况下,一个文件有3个副本,这样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但也带来了2倍的冗余开销。 Hadoop3.x 引入了纠删码,采用计算的方式,可以节省约50%左右的存储空间。 此种方式节约了空间,但是会增加 cpu 的计算。 纠删码策略是给具体一个路径设置。所有往此路径下存储的文件,都会执行此策略。 默认只开启对 RS-6-3-102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