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垃圾渗滤液深度除氨氮树脂T-42H、末端脱氮工艺原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卫生填埋一直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有70%左右的城市垃圾使用填埋法处理。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雨水对垃圾的浸泡和垃圾场内地表径流的作用,垃圾填埋场在使用期直至报废以后都会产生大量的深红棕色或黑色有强烈腐臭味的液体,即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最主要的环境危害因素,是一种污染性很强的高浓度废水,其污染物质的浓度变化较大,不同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以及浓度不同。
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化学需氧量)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从60~45000mg/L,氨氮可达300ppm以上,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其有害物浓度是一般生活污水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非常难处理,是世界上公认的污染威胁大、性质复 杂、难于处理的高浓度废水。
垃圾渗滤液若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空气,并可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危害人们的健康。渗滤液的产生和治理一直是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关键。因此,垃圾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已迫在眉睫。
02
垃圾渗滤液传统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目前,业内普遍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膜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其中,生化处理一般采用硝化-反硝化+膜生物反应处理(MBR),以保证脱氨效果。由于反硝化时的活性污优势菌为异养菌,反硝化过程需要消耗有机质,因此,需要保证原水中有足够的有机碳源。然而,垃圾填埋区通常为整体封闭的厌氧环境,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垃圾渗滤液中有机质厌氧发酵转化为甲烷,导致部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出现了碳氮比失调问题。
03
膜后出水氨氮深度处理解决方案
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出现的碳氮比失调问题,科海思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基于T-42H特种除氨氮树脂的特性,与现有膜处理工艺完美结合,提出了膜后出水氨氮深度处理解决方案。
在双级DTRO或RO膜后采用T-42H特种除氨氮树脂,在保证出水效果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将氨氮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远远低于国家出水指标要求,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由于树脂的浓缩倍数极大,因此树脂浓水产量极少,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浓水减量化,添补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艺缺陷。
这篇关于垃圾渗滤液深度除氨氮树脂T-42H、末端脱氮工艺原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