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也爱偷懒

2023-11-06 12:59
文章标签 大脑 偷懒

本文主要是介绍大脑也爱偷懒,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想想你有哪些偷懒的经历,看一会儿书就要从口袋里面掏出手机玩一下?明天就要考英语,你的单词到现在都还没有背几个?集体劳动的时候,你找了个借口提前溜走了?甚至,你现在都懒得去想这些经历。事实上,不仅你爱偷懒,你的大脑也爱偷懒。当大脑全速运转的时候,它既要思考语数英,又要保持你的身体平衡,控制你的呼吸,还得操纵你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这么多事情都要“大脑”独自做,岂不是要把它累死。所以只要有可能,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偷懒。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把大脑这种试图偷懒的思维模型叫做启发式思维,也就是当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人们不会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而是依靠直觉和惯性思维去考虑问题的几个关键点,一旦觉得差不多了就停止思考并得出结论。可偷懒毕竟是偷懒,就像你偷懒不背单词,英语就会考砸;你偷懒不参加集体劳动,就会被同学孤立一样,大脑要是偷懒的话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概括而言,大脑常用来“偷懒”的方式以及随之而犯的低级错误有以下三种。

大脑喜欢以偏概全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如果历史老师问你下面两个情境哪一个更有可能发生,你会如何作答?

A:美国和俄罗斯在未来将爆发一场核战争。

B:美国和俄罗斯在未来将爆发一场核战争。但一开始双方都不想动用自己的核武器,只是在卷入一场局部战争之后,如伊拉克、利比亚、以色列或者巴基斯坦等国的战争,才被迫动用核武器。

这实际上是一道简单的数学概率题,美国和俄罗斯爆发核战争是一个独立事件,而它们在卷入一场核战争之后才动用核武器是另一个独立事件。数学上讲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要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独立事件单独发生的概率。显而易见A才更容易发生,但我们更可能选择B。这是因为B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它详细地描绘了核战争爆发的前因后果,这种具体、生动又有逻辑性的事情符合人们的常识,与我们头脑中固定的思维模式相一致。因此,我们的大脑不愿用复杂的数学思维去深思其中蕴藏的概率问题,而仅仅是依赖过去的成见,直觉地认为B更可能发生。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大脑偷懒方式,这种偷懒依赖已形成定性的思维模式,使大脑不费吹灰之力,就非常简单直接地得到了思考结果。

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就是大脑依赖固定思维模式、不愿深入思考的结果。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出现在夜色中,我们就感觉他是一个坏人;看起来痞痞的男同学,在学习成绩上通常不被别人看好。几年前,在台湾,有两起小孩当众撒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第一起撒尿事件是大陆游客的小孩所为,然而第二天在同一个地方又发生了一起小孩撒尿事件。这一次,台湾民众想都没有想就一致认定又是大陆游客所为,甚至有媒体以《没公德心,又见陆童桌边尿尿》这样的标题大肆报道。前一个事件已经将大陆游客和尿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使得“大陆”这一名词在不文明行为中的代表性显著提高。当相似的不文明事件再次发生时,台湾民众根本不愿动脑筋去想想其它可能性,直接就认为这是大陆小孩所为。

 

大脑偏爱容易想到的事

假设你要坐飞机去大学,你爸爸开车送你到机场。上飞机前,你爸爸千叮万嘱要注意安全,下了飞机务必要报个平安,好像飞机很可能就要掉下来一样。实际上你爸爸没必要祝你一路顺风,相反你倒是要提醒冒着“生命危险”来送你的他小心一些。因为汽车的事故率是飞机的三倍以上。

乘坐飞机比汽车更安全,可人们却不这么认为。那是因为一旦出现空难,各大媒体都会竞相报道,你很容易就得知哪里发生了一起空难,例如前段时间的马航MH370、乌克兰MH17以及台湾复兴航空等事故莫不如此。同时飞机一旦出事往往都是机毁人亡、无一生还,这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经过媒体的放大,会让人们对飞机失事印象深刻,一旦需要很容易就会被大脑提取出来,以至于某次大空难在过了好几年后还是会轻而易举地进入你的大脑。与此相对,汽车事故的伤亡人数只是电视上一串串丝毫不引人注意的数字。正是因为飞机事故相较于汽车事故而言更容易被大脑提取出来,我们才高估了乘坐飞机的风险。

这说明大脑常用事情在脑海中浮现的难易程度来估算其发生的可能性,而不会确切计算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因为这太复杂了,需要了解很多知识才能做到。

不仅是飞机,人们还认为每年死于谋杀的人数要高于糖尿病的,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要高于胃癌的,可实际上糖尿病和胃癌的致死人数分别是谋杀和交通事故的两倍。

 

大脑需要一个“锚定”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个转盘,转盘上面有一些数字,你转动转盘,指针落在65上。接下来主持人问你非洲国家的数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是大于65%还是小于65%。你回答小于65%。之后主持人又问你非洲国家所占的具体比例是多少。经过一番思考后,你给出的答案是45%。现在,另一个人转动转盘得到数字10而不是65。在转盘停止后,主持人相继问了他和你类似的问题:非洲国家的数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是大于10%还是小于10%?且具体比例是多少?结果,他的回答和你截然不同,他给出了仅有25%的回答。

事实上,上面的描述正是心理学家卡尼曼在1974年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受到数字65“锚定”的人会比受到数字10“锚定”的人给出一个更高的概率判断。仅仅是在开始看见了一个无关的数字,也会影响人们接下来有关非洲国家数量的判断,要知道转盘上面的数字可是和非洲国家数量的比例没有丝毫关系。这就是大脑偷懒的一个技巧,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有一个“锚定”。(个体的判断是以一个初始值,或者说是“锚”为依据,然后会进行并不充分的上下调整。)

老师们的大脑也常常偷这个“懒”。在语文改卷上,前面单选和阅读做得好的同学在后面的作文上也容易拿高分。语文老师会这么想,既然前面的语文基础就不错,那后面的作文肯定也不会差吧。而那些成绩一向不好的同学可就遭殃了,就算他们在高三时文笔大有长进,受到“锚定”影响的老师们会很难给出一个符合他们真实写作水平的分数。卡尼曼就发现,如果他给某学生的第一份论文打了高分,之后就倾向于给这个学生的第二份论文也打高分。他认为一个学生能将第一份论文写好的话,就应该不会在第二份论文中犯低级错误。可见大脑如果没有一个“锚”来引导自己的思维,它就不知所措了。

大脑偷懒,情有可原

原来大脑有这么多偷懒的方法,可是它为什么要偷懒呢?

心理学认为人有两个大脑,一个是依赖直觉判断、经常出错、在无意识中运行的直觉大脑,另一个是依赖逻辑推理、比较准确、在意识层面运行的逻辑大脑。当我们说起“本能”、“不小心”、“下意识”这些词语时,实际上运行的就是直觉大脑。而一旦以“我”开头,例如“我认为”、“我想怎么样”,则运行的是逻辑大脑。人们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你分到一件事情上的注意力越多,那么能用在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则相对较少。运行逻辑大脑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假如逻辑大脑是一台机器,那么认知资源就是燃料。如果时时刻刻都将机器开足马力,那么燃料很快就会耗尽,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再也不能生产任何东西了。所以在有些情况下,要让逻辑大脑这台机器休息一下,代之以不费燃料的人工继续生产。而这些情况也就是我们的大脑在偷懒。

除此之外,大脑偷懒还有进化上的意义。人类拥有自然界中最强的大脑,这是有成本的:大脑越发达,需要的消耗也越多。只占身体重量2%~3%的大脑,耗氧量却达到全身耗氧量的25%,除此之外还要消耗全身25%的葡萄糖和20%的能量。大家都有过体验,上一上午的课或是看一上午的书,等到了中午的时候会感觉非常饿。这是因为上课、看书这些高强度的用脑活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食物充足的今天,我们可以随时补充食物来满足高强度运转的大脑的需求。可是在原始时期,祖先们往往是吃了上顿就没下顿,短缺的食物负担不起一个时时刻刻都在运转的大脑。更何况,原始人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下去,他们很少有坐下来思考的机会。拖着一个能耗巨大的大脑,肯定不利于生存。因此进化赋予了他们大脑偷懒的能力。当你遇到另一个部落的人时,你只需知道那个部落的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毫不费力地判断出这个人是友好还是敌对。被蜘蛛咬了一次,只要印象深刻你就能远离蜘蛛可能带来的一切风险。这些都是大脑偷懒所独有的进化意义。

事实上,大脑偶尔偷偷懒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蛮有效的,它只需要很少的脑力就能得到一个和深思熟虑差不多的结果,上面列举的低级错误只在某些场合下才会出现。偷懒既然是被进化选择出来的大脑特性,它就不可能是低效的;相反,它还有助于人类生存。只是人类在近500年间才脱离食物短缺的环境,而大脑的变化又赶不上环境的变化,才造成现代人拖着一个古代大脑的局面,让“偷懒”看起来是这么多余。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ike-mei/p/11180151.html

这篇关于大脑也爱偷懒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56784

相关文章

大脑模拟主条目:控制论和计算神经科学

目录 1. 大脑模拟的背景和意义 2. 控制论:反馈和调节 2.1 反馈机制 2.2 控制论在大脑中的应用 3. 计算神经科学:从神经元到网络 3.1 单个神经元模型 3.2 神经网络模型 3.3 信息处理和学习 3.4 神经动力学 4. 大脑模拟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4.1 神经疾病研究 4.2 神经工程和脑机接口(BCI) 4.3 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 4.4 计算资源和

王立铭脑科学50讲:先天和后天,大脑功能到底如何造就

王立铭脑科学50讲:先天和后天,大脑功能到底如何造就 自己的学习笔记 1、大脑受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塑造。 人类心智活动的所有参数,从智商到性格,从意识形态到生活观念,不管他听起来有多依赖后天经验,其实先天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记住,人一出生不是一张白板,后天想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人出生时已经预装了操作系统,只是如何用这个操作系统,还需要配套的APP。 每个人从大脑到身

焦虑相关症状与错误相关大脑活动的机器学习研究

摘要 焦虑症状可能会影响大脑对错误的加工方式。然而,许多研究报告的结果相互矛盾且不可再现,因此大脑对错误的反应(即错误相关负波[ERN];错误相关正波[Pe])与特定焦虑症状的对应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收集了171名被试的16个焦虑维度自述评分,并采集了他们的EEG信号。然后,使用机器学习(1)识别与ERN/Pe增大有关的主要症状;(2)评估传统统计方法的泛化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ERN的振幅以及

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理解大脑的新维度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发展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大模型的驱动下,研究者们发现AI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工具,它还能够揭示人类大脑的某些机制。这种新型的跨学科合作,称为“神经系统理解”(Neural Systems Understanding),正逐渐成为探索大脑奥秘的重要方法。 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经科学主要依靠动物实验和生物成像技术

Storage:Keeping memories in the brain(存储:把记忆保存在大脑中)

Once you’ve encoded information, you now need to store it. Unfortunately, forgetting is a major part of how our brains work.Most of us can’t remember what we had for dinner Tuesday, three weeks ago.Ho

文献阅读:单细胞分辨率下小鼠大脑衰老的分子和空间特征

文献介绍 文献题目: Molecular and spatial signatures of mouse brain aging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研究团队: 庄小威(美国哈佛大学)、Catherine Dulac(美国哈佛大学) 发表时间: 2022-12-28 发表期刊: Cell 影响因子: 66.8(2022年) DOI: 10.1016

嬴图 | 从数据到智能,解密物流业的“智慧大脑”——图数据库的颠覆性力量

前言 早在3000年前,古埃及、希腊、罗马就开始利用航运系统开启了物资运输和分配,并形成了奥斯提亚、亚历山大港等古代超级物流中心;而在古中国和古印加,完善的驿站系统又将物资、人员、供给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支持,从制度方面保障了长途运输上的速度和效率。 进入21世纪,在现代物流世界中,对速度和效率上的追求仍是关键,无论是从工厂到仓库,还是从仓库到客户手中,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比如像亚马逊这种超级电子

研究称手机蓝光影响睡眠 但能给大脑提神

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最近得到了一个坏名声,那就是影响睡眠。然而近日披露的一项研究表明,蓝光也有一些优点,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里使用,可以使大脑更加清醒。 瑞典中部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咖啡因和蓝光对大脑的影响,发现它们都有积极的作用。有趣的是,人们暴露在蓝光下,大脑功能的测试表现得更为出色。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更多咖啡因的测试人员则表现不佳。 报道称,科学家证明蓝光对人体无害,并且可以触

智能仓储的“大脑”,HSWMS开启仓储新纪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882.9亿元增至2023年的153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测2024年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市场规模可达1760.5亿元。这表明智能仓储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仓储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储管理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正经历

Nature | 解锁大脑运动控制机理!哈佛大学与DeepMind实现「AI大脑」控制虚拟老鼠

近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谷歌DeepMind AI 实验室合作,开发出了一种虚拟大鼠模型,以研究大脑如何控制真实老鼠的运动。这个创新的模型准确地模拟了在真实大鼠身上观察到的神经活动,可以用于探讨大脑是如何控制动物的运动行为。 该重磅研究《A virtual rodent predicts the structure of neural activity across behaviors》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