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u 数字电路 实验2.3 4位行波加法器

2023-11-05 08:40

本文主要是介绍hnu 数字电路 实验2.3 4位行波加法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3.用VHDL语言设计一个4位行波加法器
① 理解要求,需要完成一个一一进位的四位行波加法器。初步计划:设计一个半加器->利用半加器完成全加器的设计->设计四位行波加法器。
② 原理图:
半加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加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打开QuartusII,新建工程,工程命名为adder_4,开始编写源代码。
④ 写好源代码,保存文件。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half_adder isport(x,y:in std_logic;s,c:out std_logic);
end half_adder;architecture dataflow_3 of half_adder isbegins <= x xor y;c <= x and y;
end dataflow_3;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full_adder isport(x,y,z:in std_logic;s,c:out std_logic);
end full_adder;architecture struc_dataflow_3 of full_adder iscomponent half_adderport(x,y:in std_logic;s,c: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signal hs,hc,tc:std_logic;beginHA1:half_adderport map(x,y,hs,hc);HA2:half_adderport map(hs,z,s,tc);c <= tc or hc;
end struc_dataflow_3;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adder_4 isport(B,A: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0:in std_logic;S: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C4:out std_logic);
end adder_4;architecture structural_4 of adder_4 iscomponent full_adderport(x,y,z:in std_logic;s,c: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signal C:std_logic_vector(4 downto 0);beginBit0:full_adderport map(B(0),A(0),C(0),S(0),C(1));Bit1:full_adderport map(B(1),A(1),C(1),S(1),C(2));Bit2:full_adderport map(B(2),A(2),C(2),S(2),C(3));Bit3:full_adderport map(B(3),A(3),C(3),S(3),C(4));C(0) <= C0;C4 <= C(4);
end structural_4;

(如图为源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编译与调试。确保顶层实现的命名和工程名一致。编译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查看RTL视图。
四位全加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加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半加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⑦ 结果分析及结论。
如RTL图所示,该4位全加器分层构建而成,每一层的RTL视图和原理图相符。
⑧ 功能仿真的波形及验证。
a.新建波形文件,将对应的16种输入存储在波形文件adder_4.vwf中。
b.生成网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进行功能仿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波形图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结果分析及结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⑨ 实现时序仿真。
a.仿真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时序仿真波形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结果分析及结论(为方便说明以及观测,A,B,S向量表示的二进制数用在分析过程中统一用十进制数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编译【classic timing analysis】-在compilation report中选择【timing analysis】-【tpd】(引脚到引脚的延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B1到S3耗时最长,为10.410ns,从C0到S0耗时最短,为8.141ns,可结果由耗时最长的那个决定,故整体耗时为10.410ns。

这篇关于hnu 数字电路 实验2.3 4位行波加法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48653

相关文章

STM32(十一):ADC数模转换器实验

AD单通道: 1.RCC开启GPIO和ADC时钟。配置ADCCLK分频器。 2.配置GPIO,把GPIO配置成模拟输入的模式。 3.配置多路开关,把左面通道接入到右面规则组列表里。 4.配置ADC转换器, 包括AD转换器和AD数据寄存器。单次转换,连续转换;扫描、非扫描;有几个通道,触发源是什么,数据对齐是左对齐还是右对齐。 5.ADC_CMD 开启ADC。 void RCC_AD

HNU-2023电路与电子学-实验3

写在前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易模型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3.分析模型机的功能,设计 8 重 2-1 多路复用器。 4.分析模型机的工作原理,设计模型机控制信号产生逻辑。 二、实验内容 1.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3-1 多路复用器; 2.用 VERILOG 语言设计模型机的 8 重 2-1 多

2.3多任务编程示例1

1.CUBEMAX配置  2.CODE void StartTask1(void const * argument){/* USER CODE BEGIN StartTask1 */TickType_t pxPreviousWakeTime=xTaskGetTickCount();/* Infinite loop */for(;;){LED1_Turn();// vTaskDelay

61.以太网数据回环实验(4)以太网数据收发器发送模块

(1)状态转移图: (2)IP数据包格式: (3)UDP数据包格式: (4)以太网发送模块代码: module udp_tx(input wire gmii_txc ,input wire reset_n ,input wire tx_start_en , //以太网开始发送信

数字电路专题:verilog 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

verilog 阻塞赋值 和 非阻塞赋值 “=”阻塞赋值, ”<=”非阻塞赋值。阻塞赋值为执行完一条赋值语句,再执行下一条,可理解为顺序执行,而且赋值是立即执行; 非阻塞赋值可理解为并行执行,不考虑顺序,在 always 块语句执行完成后,才进行赋值。 如下面的阻塞赋值: //代码如下:module top(din,a,b,c,clk);input din;input clk;out

LTspice模拟CCM和DCM模式的BUCK电路实验及参数计算

关于BUCK电路的原理可以参考硬件工程师炼成之路写的《 手撕Buck!Buck公式推导过程》.实验内容是将12V~5V的Buck电路仿真,要求纹波电压小于15mv. CCM和DCM的区别: CCM: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 DCM: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到0. CCM模式Buck电路仿真: 在用LTspice模拟CCM电路时,MOS管驱动信号频率为100Khz,负载为10R(可自

HCIA--实验十:路由的递归特性

递归路由的理解 一、实验内容 1.需求/要求: 使用4台路由器,在AR1和AR4上分别配置一个LOOPBACK接口,根据路由的递归特性,写一系列的静态路由实现让1.1.1.1和4.4.4.4的双向通信。 二、实验过程 1.拓扑图: 2.步骤: (下列命令行可以直接复制在ensp) 1.如拓扑图所示,配置各路由器的基本信息: 各接口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给AR1和AR4分别配置

OpenGL/GLUT实践:流体模拟——数值解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二维流体(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图形与动画Ⅱ实验)

源码见GitHub:A-UESTCer-s-Code 文章目录 1 实现效果2 实现过程2.1 流体模拟实现2.1.1 网格结构2.1.2 数据结构2.1.3 程序结构1) 更新速度场2) 更新密度值 2.1.4 实现效果 2.2 颜色设置2.2.1 颜色绘制2.2.2 颜色交互2.2.3 实现效果 2.3 障碍设置2.3.1 障碍定义2.3.2 障碍边界条件判定2.3.3 障碍实现2.3.

pta-2024年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一-java

文章申明:作者也为初学者,解答仅供参考,不一定是最优解; 一:7-1 sdut-sel-2 汽车超速罚款(选择结构) 答案: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

如何校准实验中振镜频率的漂移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共振扫描振镜(如Cambridge Technology的8kHz振镜)时,频率漂移是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在温度变化或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校准措施。本文将介绍如何监测、调节和校准振镜频率,以减少漂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 温度管理和稳定性控制 振镜的频率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机械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振镜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