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红色通信史(四):永不消逝的电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年龄稍大一点的读者,相信对下面这张剧照并不会感到陌生。
没错,这张经典的剧照,来自曾经家喻户晓的一部红色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部电影上映于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孙道临、袁霞主演。
电影讲述的是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建立秘密电台,与敌人周旋斗争,最终不幸被捕牺牲的故事。
今天这篇文章,小枣君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影片主角李侠真实历史原型的故事。
这个历史原型,就是中共上海地下党联络员,无产阶级革命者,李白。
李白
李白出生于1910年5月1日,原名李华初,湖南浏阳人。
他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
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他被分配到红五军团,担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在长征途中,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这也成为他本人的终生座右铭。
1937年,抗战爆发,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筹备建设秘密电台。
当时的上海,日寇与汪伪军警特务密集盘踞,环境极其险恶。李白与战友涂作潮以福声无线电公司账房先生和老板的身份作掩护,积极自制电台,希望早日与延安建立通联。
当时,无线电台和零件都是受到管控的战略物资,李白只能从头学习电台安装和修理技术。他和涂作潮一起,将一台收音机改装成收报机(他们自制了线圈,装在收音机上就能收报),加上发报机,东拼西凑组装起一部电台。
1938年1月,李白的秘密电台终于成功与延安进行通联。这个秘密电台的级别很高,只限于为数不多的中央领导直接掌握。当时,在延安的收报员是秦岩,她是红军无线电通信创始人王诤的夫人。据她回忆,第一次收到李白电台信号的时候,“(延安)大家都沸腾了,因为这太重要了”。
1939年,党组织安排纺织女工出身的裘慧英,以假扮夫妻的名义,配合李白工作。后来,经过朝夕相处,两人渐生情愫。1940年底,经过党组织批准,裘慧英和李白终于结成了革命伴侣。
李白与家人
1942年9月,日军在对上海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在酷刑之下,李白坚称自己是私人电台。
电影剧照:《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3年5月,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李白夫妇成功获释。
出狱后,党组织将李白夫妇调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
他化名李静安,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利用国民党的电台,为党中央秘密传送日伪和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
1945年的一天,李白带着电台乘船到达淳安时,他藏在箩筐里的收发报机被国民党查获,他第二次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他又一次脱离虎口。
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夫妇二人继续从事上海地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
电影剧照:《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8年底,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上海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国民党反动派预感到末日将临,通过分区停电、暗中抄收信号等方式,竭尽手段来侦测我党地下秘密电台。
此时的李白,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仍然坚持发报。
随着渡江战役的临近,李白的发报工作量越来越大,危机也不可避免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电台通讯的过程中,李白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不幸被捕。
李白被捕前使用的发报机
图源:书籍《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烈士的故事》
后来,李白之子李恒胜回忆道:
“父亲被捕的经过,母亲曾多次对我提起过。那是1948年12月30日凌晨2时左右,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当时我已入睡,母亲听到外面有动静,料知事情不妙,就立即告知父亲。父亲很快地拆除了发报机,母亲帮着他整理天线,收拾完毕,就把我抱下楼寄睡在邻居家里。父母重又上床,佯作入睡模样,静待敌人的到来。不出所料,匪特多人果然破门而入,露出狰狞面目,破壁翻箱,四处搜寻。不幸,藏在壁柜里的收报机终被发现,机内热气还未消散。匪特既得真凭实据,为讨好邀功,怎肯轻易放过,立即将父亲挟持出门。父亲临去黯然,竟未有一语而别。父亲离去,匪特数十人向母亲包围恐吓,追根究底。母亲为保守秘密,闭口不言。”
“第二天早晨,母亲也被匪特带去审问,并带母亲去看已被刑讯过数次的父亲。时值隆冬,北风凛冽,母亲目睹父亲身上衣服都被剥光,用绳子捆缚在老虎凳上,神情显得十分疲惫。匪特要母亲劝说父亲,供出底蕴。母亲对着父亲只作会意的默视。母亲曾向匪特们说:‘同是人类,这样的大冷天,为什么不给他衣服穿?’经此一说,他们就将父亲放下老虎凳。当母亲给父亲穿衣服时,他的手、腿已动弹不得。匪特因对母亲无计可施,也就将她释放了。”
2021年,国家安全部首度解密了一份绝密档案——中央情报部电台《逐日工作报告表》。通过这份档案,我们得以了解更多细节:
1948年12月30日零点——“他说我们声音小,我们的另一份报正在发,忽然听到他急促的出来拍,叫等一等,随着就拍出‘再见··· —·—’,时间是1:50,后来再也没出来了。”
记录显示,当天零点到2点20分,西柏坡共抄收4份电报,发出1份电报。
报告表“值班人”一栏,写着“将安”两个字。据考证,其中“将”字代表的是当晚西柏坡电台的值守人员——李康将,“安”则是当时的实习报务员。
李康将
身在西柏坡的李康将,并不知道位于上海的“峰台”发生了什么,只能如实地记录下当天对方失联的情况。
此后的23天里,根据中央情报部的指示,李康将在每天的零点至1点15分,坚持在电波里寻找“峰台”的消息,但始终杳无音讯。
在连续写下20多个“未听到”后,关于“峰台”的记录停在了1月23日这天,联络表上最后的记录是——“停止守听”。
联络记录
后来,党中央收到潘汉年情报系统密电:李白夫妇被捕,“峰台”被破。
“再见”,是李康将收到“峰台”的最后两个字,也成为了李白留给历史的真实绝笔。
被捕后,李白遭受了酷刑的逼供,敌人还用高官厚禄诱惑他,但他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抗敌,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除了李白,我们还有多名同志相继被捕。
1949年3月17日深夜,我党设在秦鸿钧寓所的电台因渡江战役前传递情报的频次多、数量大、时间长,被敌人侦破,秦鸿钧在撤离时不幸被捕。3月19日,张困斋按约定到达秦宅联络时,被埋伏的国民党特务逮捕。
左:张困斋,右:秦鸿钧
1949年4月初,国共和谈的气氛渐渐浓厚起来,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伪装和平的情况下,对李白一家稍稍和缓。裘慧英收到了李白从狱中托人带出的信件。
信件内容
1949年5月7日上午,裘慧英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蓬莱路监狱,站在附近老百姓家的阳台上,与李白隔墙相望。
蓬莱路监狱
这时李白已经无法站立,他被狱中的同志扶着,对裘慧英说:
“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我能回来是最好的,万一不能回来,你和孩子,一定会和全国人民一样,过幸福自由的生活。”
就在同一天,特务头子毛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决定将李白秘密杀害。
1949年5月7日夜,包括“电台三烈士”李白、秦鸿钧、张困斋在内的12名革命志士,在浦东戚家庙英勇就义。此时距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
1949年5月30日,上海解放第三天,刚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接到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发来的电报,内容是“帮忙查找1937年党中央派到上海的李静安(李白)同志”。
陈毅市长旋即以军管会名义,向上海市公安局发出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
为此,上海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专案小组。1949年6月20日,经过专案组人员的努力,终于在浦东戚家庙后面挖掘出了12具烈士遗体,个个五花大绑,浑身弹痕累累,惨不忍睹,其中就有李白。
烈士殉难处
陈毅接到报告后,给李克农回电并在电文最后写道:“血债要用血来还!残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们定要向他们讨还这笔血债!”
1950年9月18日,曾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北平电监科科长、中校督察官的叶丹秋被捕。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他交代了由其主持破坏李白、秦鸿钧秘密电台的罪行。1951年1月13日,叶丹秋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电台三烈士追悼大会
群众纪念活动
李克农得知李白牺牲后,非常难过,亲自赶到虹桥公墓祭扫李白烈士之墓。
李克农(右一)等在上海虹桥公墓祭扫李白烈士墓
1958年,李克农向党中央提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李白事迹为原型,参考秦鸿钧烈士、张困斋烈士的事迹,拍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播出后,李白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他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1987年,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白烈士故居开馆。开馆30多年来,这里迎来了数十万参观者。
李白烈士故居
2009年9月,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在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里,至今还矗立着李白同志的雕像。
位于北邮的李白同志雕像
雕像石碑上刻着邓颖超的一段话:
“象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已的生命。这些同志值得我们怀念。”
红色电波永不逝,浩然正气常留存!
—— 全文完 ——
本文根据以下文献整理而成:
1、“国家安全部解密73年前绝密档案,公布“永不消逝电波”的收报人”,长安剑;
2、李白词条,百度百科;
3、“电波不消逝 精神永流传”,人民邮电报;
4、“电台三烈士”李白在上海战斗的十二年,钱立富,IT时报;
这篇关于红色通信史(四):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