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编程操作UR10协作机器人的记录

2023-11-01 13:50

本文主要是介绍第一次编程操作UR10协作机器人的记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第一次编程操作UR10协作机器人的记录

1 引言

UR机器人参考:丹麦优傲机器人 中文网页
alt
项目需要借来了一台UR10协作机器臂,用自带的触摸屏控制试验了一下,又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基于C#的程序,大概读了一下,并用VS2015用C实现了对机械臂的控制,以下纪录。
注:这里只是工作记录,没深究内部原理和协议规定。

2 连接和端口

计算机与UR机器人的连接通过网络,通信采用了TCP/IP协议,在机械臂中可以设置自己的IP,如我工作时设置的192.168.0.77,计算机IP设置为与机器人在同一个IP网段,然后根据设置的IP和端口进行访问。
本文中机器人操作时用了两个连接端口

  1. 控制端口:即UR机器人设置的通信端口,30003;
  2. 状态端口:同一个IP的502端口,MODBUS端口。

控制端口可以在软件启动后就建立连接,然后与该端口通信就可以了,软件退出前关闭连接;
但这个MODBUS端口有一点要注意,需要随时读取随时建立连接,即建立的连接只有马上使用才可以,过一会就会被自动断开,分析应该是状态端口不允许被某一程序长时间占用,或者这个是UDP端口?(有机会测试一下)

3 通信协议

与机器人的控制和状态读取,都不需要提前握手,只要在需要时发送命令就可以了。

3.1 机器人状态读取

首先说状态的读取,即通过MODBUS端口读取机器人的当前状态,实际上就是读取机器人相应地址的寄存器数据。
需要读取状态寄存器时,向MODBUS端口发送命令,命令一般为一个12个字节的命令包,格式如下:

字节顺序含义备注
0-1字节读取数据方标识这里取0x00 0x01;
2-3字节协议ID这里取0x00 0x00;
4-5字节后面还有多少字节的信息高位在前(以下多字节数据均为高位在前,即与计算机字节顺序相反)
6字节未用保持0x00;
7字节功能码读取为0x03;
8-9字节要读取寄存器的起始地址
10-11字节读取寄存器数目

构造好以上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状态端口(如上所述,发送前建立连接,发送接收数据完成后立即关闭连接)
发出命令包后等待接收返回数据
返回的数据的前9个字节为信息头,我这里为0x00 0x01 0x00 0x00 0x00 0x09 0x00 0x03 0x06,这里暂忽略其具体含义。
之后即为返回的需要的寄存器的值,数目为需要的寄存器数目,每个寄存器数据占两个字节,同样高位在前。
下表为我用到的寄存器地址及其含义

寄存器起始地址数量和含义备注
260 (0x0104)状态:是否开机是否紧急停机等260+0 是否开机;260+1 安全停机;260+2 紧急停机;260+3 显示模式
270 (0x010e)关节角度值,六个返回值的六个值均需除以1000,为弧度值;
400 (0x0190)坐标值,六个返回值的前三个为XYZ位置值,需要除以10000,单位为米;返回值的后三个为UVW,需要除以1000,为弧度值;

3.2 机器人运动控制

远程控制机器人运动,就是通过TCP向机器人发送运动控制的脚本字符串,我用到的运动控制指令主要有三个,实际上只要使用前两个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机器人运动了。
注意:指令中,位置单位均为m,角度单位均为弧度,速度单位为m/s,加速度单位为m/s2。另外,指令后面必须加回车换行,即"\r\n"。

1. 停止指令

命令格式:stopl(1)
例:

	char* cmd = "stopl(1)\r\n";SendCommand(cmd,strlen(cmd));
2. MOVEL移动指令

命令格式:movel(p[x, y, z, u, v, w], a = avalue, v = vvalue)
其中x y z为三个轴的目标位置坐标,单位为米
u v w为旋转向量,单位为弧度
avalue与vvalue分别为移动时的加速度和速度
例:

	char cmd[1024];sprintf_s(cmd,"movel(p[""%lf, %lf, %lf, %lf, %lf, %lf""], a = %lf, v = %lf)\r\n",x,y,z,u,v,w,a,v);SendCommand(cmd,strlen(cmd));
3. MOVEJ移动指令

命令格式:movej(p[g1, g2, g3, g4, g5, g6], a = avalue, v = vvalue)
与movel指令格式一样,但参数是关节角度,未进行深入研究,这里仅试验了一下,具体关节含义待后续研究,这里略。
例:

	char cmd[1024];sprintf_s(cmd,"movej([""%lf, %lf, %lf, %lf, %lf, %lf""], a = %lf, v = %lf)\r\n",g1,g2,g3,g4,g5,g6,a,v);SendCommand(cmd,strlen(cmd));

这篇关于第一次编程操作UR10协作机器人的记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23431

相关文章

Python实现对阿里云OSS对象存储的操作详解

《Python实现对阿里云OSS对象存储的操作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Python实现对阿里云OSS对象存储的操作相关知识,包括连接,上传,下载,列举等功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一、直接使用代码二、详细使用1. 环境准备2. 初始化配置3. bucket配置创建4. 文件上传到os

mysql表操作与查询功能详解

《mysql表操作与查询功能详解》本文系统讲解MySQL表操作与查询,涵盖创建、修改、复制表语法,基本查询结构及WHERE、GROUPBY等子句,本文结合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感兴趣的朋友跟随... 目录01.表的操作1.1表操作概览1.2创建表1.3修改表1.4复制表02.基本查询操作2.1 SE

Go语言数据库编程GORM 的基本使用详解

《Go语言数据库编程GORM的基本使用详解》GORM是Go语言流行的ORM框架,封装database/sql,支持自动迁移、关联、事务等,提供CRUD、条件查询、钩子函数、日志等功能,简化数据库操作... 目录一、安装与初始化1. 安装 GORM 及数据库驱动2. 建立数据库连接二、定义模型结构体三、自动迁

在Spring Boot中集成RabbitMQ的实战记录

《在SpringBoot中集成RabbitMQ的实战记录》本文介绍SpringBoot集成RabbitMQ的步骤,涵盖配置连接、消息发送与接收,并对比两种定义Exchange与队列的方式:手动声明(... 目录前言准备工作1. 安装 RabbitMQ2. 消息发送者(Producer)配置1. 创建 Spr

c++中的set容器介绍及操作大全

《c++中的set容器介绍及操作大全》:本文主要介绍c++中的set容器介绍及操作大全,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一、核心特性​​️ ​​二、基本操作​​​​1. 初始化与赋值​​​​2. 增删查操作​​​​3. 遍历方

MySQL追踪数据库表更新操作来源的全面指南

《MySQL追踪数据库表更新操作来源的全面指南》本文将以一个具体问题为例,如何监测哪个IP来源对数据库表statistics_test进行了UPDATE操作,文内探讨了多种方法,并提供了详细的代码... 目录引言1. 为什么需要监控数据库更新操作2. 方法1:启用数据库审计日志(1)mysql/mariad

springboot如何通过http动态操作xxl-job任务

《springboot如何通过http动态操作xxl-job任务》:本文主要介绍springboot如何通过http动态操作xxl-job任务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 目录springboot通过http动态操作xxl-job任务一、maven依赖二、配置文件三、xxl-

Oracle 数据库数据操作如何精通 INSERT, UPDATE, DELETE

《Oracle数据库数据操作如何精通INSERT,UPDATE,DELETE》在Oracle数据库中,对表内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是通过数据操作语言来完成的,下面给大家介绍Oracle数... 目录思维导图一、插入数据 (INSERT)1.1 插入单行数据,指定所有列的值语法:1.2 插入单行数据,指

k8s上运行的mysql、mariadb数据库的备份记录(支持x86和arm两种架构)

《k8s上运行的mysql、mariadb数据库的备份记录(支持x86和arm两种架构)》本文记录在K8s上运行的MySQL/MariaDB备份方案,通过工具容器执行mysqldump,结合定时任务实... 目录前言一、获取需要备份的数据库的信息二、备份步骤1.准备工作(X86)1.准备工作(arm)2.手

SpringBoot3应用中集成和使用Spring Retry的实践记录

《SpringBoot3应用中集成和使用SpringRetry的实践记录》SpringRetry为SpringBoot3提供重试机制,支持注解和编程式两种方式,可配置重试策略与监听器,适用于临时性故... 目录1. 简介2. 环境准备3. 使用方式3.1 注解方式 基础使用自定义重试策略失败恢复机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