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从“成本”出发重构价值观,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今天看到润总更新的文章——《你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创业没能成功》,其中有条评论是这么说的:“你为什么跳不出自己?因为不愿意放弃部分眼前的安全感。有时其实知道该如何跳出自己,就是因为害怕失去眼前的既得利益。”作者的回复说到了沉没成本。提到这个词语,我突然有好多话要说,今天就说个痛快吧!^_^
对于“沉没成本”,最早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教我《金融学概论》的熊老师提到的,为了更好理解这个词语,他当时给同学举的例子是这样的,像往常一样你在公交站台等公交去上班,可是今天很不幸的是下雨了,公交车很久都没来,这时候你突然想着要不要打的去公司,可是想了想,你都等了这么久了,公交车应该快来了吧,所以,你怀着这种心态继续等公交。这种“等了这么久,车应该快来了吧”的心理,就是沉没成本。
大学的时候,以为这也算是一种成本,对啊,我都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了,我肯定不能那么轻易的舍弃它,如果放弃的话,成本就太大了。最典型的莫过于男女的恋爱之中——“我那么的爱你,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先不说每逢节假日,隔三差五给你做好吃的,送你礼物吧,为了你,我把80%的精力都放在感情上了,你怎能说分手就分手呢!”其实,走到这种地步的情侣,多半是在这很久之前就出现了感情的隔阂,但是那个时候都抱着“再试试”的心态而坚持,因为人们都有一种难以接受失去的心态,进而一错再错,非得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才肯罢休,而且最要命的是,有些男孩女孩凡事都要个结果,要个说法,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我,曾经就是这么一个男孩纸,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还自我怜悯的想要博得同情,最后的结局就是自己躲在角落里舔伤口!
直到今年听了北大薛老师讲的经济学课,重新对“成本“和”沉没成本”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薛老师刷新了我对“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定义,更新了脑子的概念,进而纠正了价值观,并且重新指导我的生活方式,下面结合我的经验,分享一下读书心得。
首先,薛老师对成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资源,它有若干选项,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它的成本是那些所有落选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简单说,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有个朋友开了一家采石场,专门采石头,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位朋友在采石场的旁边买了一块空地,这一块空地他啥都不做,就让它空着。这位朋友的解释是:旁边的这块空地始终会吸引开发商,如果地产开发商买下来把它修成民宅,那么居民肯定会抱怨采石场发出来的噪音,这时候会对采石场的生意造成影响。这位朋友,为了让自己生意稳定的进行,所以把这块空地买下来,什么也不开发。
但是,这块空地真的是这位朋友买的吗?再问你一句:你真觉得这块地是这位朋友买的吗?!!
其实,你要想,这位朋友为什么愿意生产石头。他也不是无端端要开采石头,而是有人愿意买石头,对吗?
他买这块地,表面上是自己付的钱,实际上,之所以愿意花这个钱,是因为他深信有人会替他付这个钱,那就是买石头的人。再进一步想,买石头为什么愿意买石头,可能这个人买石头用来修博物馆,他为什么修博物馆,因为他相信有人愿意掏钱去参观博物馆。
这样一层一层推倒下去,你会发现,看得见的只不过是这位朋友掏出真金白银买这块地,看不见的,是最终有消费者愿意为石头买单!
其实,这位朋友在猜有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他的经营活动买单。如果猜对了,他已经得到奖励,那就是他赚的钱,猜错了,他不需要承认错误,因为他已经亏损,亏损就是恰当的惩罚。
回到这块空地上,这块空地买下来,这位朋友什么都不干,闲置着,就是为了能够稳定持续的开采石头,可以说,这块空地是朋友愿意出价买下来作为生产石头的一种材料,一种资源。
其实,这块空地也可以拿来建房子,做居民区,也就是说,这块空地,对于这位朋友来说,要么拿来当居民区,要么拿来开采石头。最后哪一种用途获胜,取决于两种用途谁的出价高。
这两种用途,可以说是两种需求,一种居住需求,一种参观需求,人们要在这两种需求做一个取舍,一个权衡。这时候成本的概念就出来了,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这块空地,拿来当作采石头的材料,就不能盖房子了,采石头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房子;同样,如果拿来盖房子,就不能开采石头了,盖房子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采石生意。
听薛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打心里”哇“的一声,这就是地道的经济学思维。
那么,从我个人角度,应该如何应用呢!俗话说,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很幸运,这一年除了订阅薛老师的《经济学课》,我还订阅了润总的《五分钟商学院》,他教我让自己活成一家公司;还有李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他告诉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结合这三个大咖的思想,我重新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首先,作为个体,作为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我没有地位,没有身份,没有钱,只不过是众多追求财富小青年中的一颗尘埃,时间本质不属于我,我只可以把它当朋友,况且,为了生存,我还得出售我的时间给老板。那么,我拥有最高贵的财富是什么,注意力。
想想吧,除了工作,留给你的时间真的很少,这些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增长能力的,用来成长的,以便将来有一天可以把它转化为金钱的唯一资源,你用它来干嘛了?打王者荣耀,发发呆,刷刷抖音,煲煲剧........一天下来,被这些大大小小的”乐趣“消磨殆尽所有的注意力,能够有所收获都做不到,最后只能在一些节假日啊,生日啊发条朋友圈”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希望自己越来越美丽“这样天马行空的希望。
再结合薛老师说的成本,你的时间,用来打王者荣耀了,就不能用来学习,增长能力了,打王者荣耀的成本,是放弃了将来能够转化为财富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用来刷抖音了,就不能用来成长了,刷抖音的成本,是放弃了的能够有所收获的注意力。这些注意力,这些大把大把的时间,本来可以用在成长上,用在学习上!不是吗?!
分析到这里,我害怕而又庆幸。想想两年前的自己,浪费了多少的注意力,一到休息日就说无聊,整天做着毫无成长性的事情。然后期待着年终的时候有多少年终奖,什么时候涨工资!!!哇,太可怕了!!!把自己的财富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在时间的积累上,这是对自己多么的不负责啊!
对,没错,我被洗脑了。因为概念的重新定义,让我重构价值观,进而影响我的思考,最后决定我的选择和行动。从那之后,我开始慢慢戒掉了王者荣耀,点点滴滴的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放在自己的能力积累上。
后来,润总告诉我,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作为一家公司,当然追求利润最大化,用最低的成本投到产出率最高的事情上。好了,那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擅长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短板。想象一下啊,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艘停留在大海上的船,那么这个船得有个船锚扔到水里面吧,这个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它是固定在海底,不会移动的。而性格呢,就是连接船锚和你的链条,而这个船的本身则是在水上面能被我们观察到,看的到的,则是我们的行为和习惯;而这个大海的洋流,有时候往左有时候往右,这是不同的社会情境。
那么想象一下,今天我们的船往一个方向动,这是为什么呢,有可能是因为社会的潮流往这方向动,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人有主观意向,这个船开动发动机往这方面走,但是呢,这个船不会走得太远,就是这个行动不会太出格,因为这个谁下面有一个船锚在绑定着它,范围是这个链条所决定的,如果你的行为和气质比较接近,也就是说,你的船的位置和你的锚的位置比较近,这个时候那个链条不就比较放松吗,这个时候呢,就说你的性格比较舒展,比较舒服,做事情呢也就比较自然而然;但是你的行为跟你的气质差得很远,你发现那个链条就会绷得很紧,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性格不是那么的适合,你要花一部分精力在控制你的链条上,有点内耗。所以每个人都有一套天生的,自然而然的链条很舒展行为方式,这种状态下面的,你的效率最高,你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船上面,每个人都有一套做事情的方式,这就是行为的倾向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的外显。
也就是说,每个人应该寻找最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做,你这家公司的投入产出比才是最高的。
有了这个价值观,我又从自身出发,开始探寻自己最擅长的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找到了自己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润总《五商》的第三大模块,找到模式)
为了做一个决策,我又回顾万老师解读的所有关于决策的书籍——《决断: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混乱》,《利益攸关》,《破除成功学的迷信》,《原则:生活和工作》,《超越曲棍球杆的战略》,最后,我坚决的选择了自己的决断!
这周就写到这里吧!本周是持续写作的第一周!为未来有机会以单份时间出售多次做好准备!
这篇关于从“成本”出发重构价值观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