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逻辑为基、数企赋能(NO.16)—精准表达(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陈南峰
基于MECE原则,是分析与表达的基础。在表达时,我们还需要做到准确地传递信息,避免产生歧义、且理由令人信服。
1 准确表达避免歧义
在《逻辑为基、数企赋能(NO.3)—逻辑定律》一文中已讲到了四个逻辑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要求我们的表达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明确性、陈述理由的可信性。
同时我们的表达还需要精准、明确,避免出现理解的歧义,以SMART原则为例说明如下:
S——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M——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A——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R——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T——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在我们表达时,据实际场景,SMART各要素不一定要表达完整,但至少已表达的内容要表达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a)案例1
如图16-1中的,某学员所做案例:
【语句1】 “我们分厂质量很差”——不符合“S”,“质量”所指不具体,听者不明白是指“什么方面的质量”,产生理解歧义。
【语句2】 问题同语句1。
【语句3】 “视情况”——不符合“M”,“情况”状态无标准难判定,听者对“情况”的严重程度理解标准不一致。
图16-1 歧义表达举例
b)案例2
我们已经下达了任务,要求各部门在近期组织人员编制出自已部门的线下体系文件(整合AOS,GJB 9000等体系,及合规、安全、环保等要素),让企业的线下运营体系保持唯一,并确保与上线运营的ZOS数字化运营系统保持一致;同时,我们的新园区也要开始建设。
【思考1】能满足SMART原则中的“A”、和“T”吗?
【思考2】新园区建设与分号前的那句话相关(“R”) 吗?
2 假设检验让理由可信
科学假说是对自然奥秘的有根据的猜测,它是人类洞察自然的能力和智慧的高度表现。任何“假说”的提出都以一定的相关事实作为支持它的证据,或用一定的相关原理作为论证它的理论前提。“假说”作为一种猜想,它是在科学知识的土壤里生长的。
a)“假设”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使用“假设”去表达某种愿望或可能性等。如:假设今天天气晴朗,我现在这个时间段应该在湖边锻炼身体。
在我们的职场工作时,常常会表达观点或做工作汇报,其间通过表达理由,去支撑结论时,需要符合“充分理由律”;为了加强结论(或理由)的可信度,又会用到“假设”,去除人们对不确定性及风险的疑虑。
例1:通过调查比对分析,我认为应该选择B供应商(结论),因为(理由)B供应商供货的价格适中、质量满足要求、交付及时;选择它的唯一风险是15天的供货周期在他们的7~9月销售旺季无法保证,可能会延长至20天,但我认为这不会成为障碍,我们可提前下单订货,即使供货期延长至30天(假设),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
例2:如图16-2所示,为了开展自动化需要做好工业标准化;为了加强这个理由,通过使用“假设”提出反问:
1)假设工艺标准化没做好,怎么能实现自动化呢?
2)假设推进不了自动化,靠什么手段去提升质量呢?这个“假设”是用对了,但无法提升质量是否太绝对了?
图16-2 加入假设来支撑说服性较弱的理由
b)“假设”的时间
1)事前“假设”:若在下周与C公司的样机实操PK中,再出现这样的异常噪声,估计PK就要失败了,一定要找到原因将它排除。
说明:此时“出现这样的异常噪声”并非事实,而是一种“可能”。
2)事后“假设”:若在昨天与C公司的样机实操PK中,假如不出现这样的异常噪声,估计PK就可能成功了,回去后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说明:此时“出现这样的异常噪声”已成事实,“假设”对此次事件本身已无意义,只能在未来再防范。
c)常见问题
1)用“假设”去检视已成事实的理由
例:我认为在下周与C公司的样机实操PK中,我们胜出的概率较大,因为在测试精度、控制响应速度、运行噪声这三项指标上我们有优势,其它指标都不会有影响到PK结果的差异。但是,若PK时再出现这样的异常噪声,我们胜出的概率就小了;还有,假如控制响应速度不及预期,也会降低胜出概率。
【思考1】 运营噪声控制究竟有无优势?我们胜出的概率是“大”还是“小”?
【思考2】 控制响应速度不及预期的可能原因?发生概率?
2)用假设直接检视结论
如图16-2所示,开展工艺标准化工作已列入我公司重大专项计划,假如不能按期完成,我们部门的组织绩效考核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必须大力推进。
【思考1】 已形成组织决定必须推进后,理由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已成为解释组织决定的理由了?
【思考2】我们作业练习中要求运用“假设”的目的是检视理由的可信度是吧?用假设直接去检视“结论”,是我们的作业任务吗?
3)“假设”本身不成立
例:假设环保局同意的话,我建议在我们园区自已建个镀锌车间,免得每次送出去那么远。
【思考】环保局的政策短期会改变吗?该“假设”有可能会成立吗?若不能成立,则该段话有用吗?
注:在书面正式语言表达中要严谨, 但平常口头语言闲聊表达时,没有明显逻辑问题就别太较真了,不然会成为“杠精”的。
3 反面思考检视漏洞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在持有不同观点,无法形成共识时便会引发讨论或争论;为了加强自身观点,需让理由变得更加充分,除了运用上述的“假设”,我们应通过反面思考尽量去检视存在的漏洞。
a) 正反辩论逻辑
如图16-3,针对是否承揽××××电动汽车试验台项目,正方观点认为应该承揽,并给出了三条理由;但反方提出了反对意见,也给出了相应理由。双方为了说服对方,便会展开辩论。
我们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及理由,换位站到反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即反面思考,进行自我批判,检视漏洞,加固理由,让人难以辩驳。
【思考1】 加强合作、技术储备、开发难度低是不是我们“应该承揽”的关键理由?
【思考2】 辩论逻辑正确吗?你说“有利于加强合作”,我反驳说“利润太低”...... ,正、反方辩论时针对对方的观点,相互有回应吗?
【思考3】 正论对还是反论对?为什么?辩论是否充分?就凭这几条理由就决定支持正方,那能否让反方信服?
图16-3 反面思考
b)正反辩论前提
如图16-4,针对是否应该在××园区建设表处理车间展开的正反面思考,您觉得有没有问题呢?
【思考】 前提是环保局会同意吗?不同意的话,辩论有用吗?
图16-4 反面思考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微信号:cnfeng2453
这篇关于逻辑为基、数企赋能(NO.16)—精准表达(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