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说:小米VR为代表的,中国VR领先世界?

2023-10-28 14:10

本文主要是介绍歪果仁说:小米VR为代表的,中国VR领先世界?,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据591ARVR了解到,美国著名的专家迪伦去年受邀来华,并且有机会接触到了中国VR产业发展的相关讯息,在此期间他认为中国在VR领域的发展将走在世界前列,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去年秋天,我受清华大学邀请,给他们的学生设计一系列新课程。在这期间接触到了小米VR,这款设备格外有希望促进VR硬件设备的普及,因为它是一个拥有极佳质量和亲民价格的类Google Cardboard设备。Mi VR装载9轴的惯性运动控制器,可以提供类似Daydream设备的体验。这说明中国的公司可以加速提供与欧美相似的产品特点。

      而且,一款便宜的中档设备里有这样的控制方式整体上对VR的未来非常有帮助,这表明它会比我们当前的产品有更复杂的交互,现在的产品只有有限的用户交互和带来相对简单的体验。

      VR的发展不仅是硬件层面,对于游戏机和手机来说,内容才是王道。目前,Mi VR与超过200家虚拟现实工作室合作,生产500个全景视频,开发30款应用软件。

歪果仁说:小米VR为代表的,中国VR领先世界?

理由一:VR公司激增

      中国有上百家VR硬件软件公司。当我参观孵化器MadNet时,大约10%的创业项目都是VR相关。全球只有四家的HTC Vive的 X加速器,有两家落户中国的北京和深圳。

      这部分是由于国外谷歌和Oculus的缺席引来大量玩家想要弥补这个市场空缺。数不清的纸板VR和头显设备涌现而出,特别是在制造业发达的深圳。举例来说,单单暴风这一个品牌,就在3月内销售了超过100万个六款头显设备,而中国市场还有许多这样的品牌。

理由二:投资热潮

      TechNode一篇文章写道,“2015年和2016年的VR总投资达到40亿元(5.93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的投资数额达到顶峰,同比增长20%。”最近,光在深圳,就有15亿元资金投入VR领域。

      有人担心这是一轮VR的泡沫,因为按Gartner公司说的炒作周期来看,现在的现象是置于通胀预期的顶峰。

      让人振奋的是,许多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通过投入专项资金和组建虚拟现实风险投资联盟(VRVCA),结合资本和虚拟现实的不断专业化,来推动产业的成熟和结构化。中国相对欧美的比较优势在于他们创造的速度、数量和大幅资金投入。

理由三:VR线下体验店

      我观察到许多大龄女性在超市里试用VR装备,并玩得很开心,这说明中国在VR的大众化上做得比欧洲要成功。在欧洲,VR大部分还只是极客的私人爱好。

      中国VR公司通过在购物中心等地设立超过3000所VR体验专柜,使VR技术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成百上千的消费者在购物之余来到这些展位,花20到70元可以体验很长时间。这些展位因为大量布置特别座椅和交通工具的复制品,极其吸引人。单这一个因素就可以解释在90年代VR兴起的失败之后为何又有了第二波浪潮,而这次很可能会有突破。

理由四:国家机构的支持

      中国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来推动传统商业和产业的变革,通过数字化和新科技的助力来加速它们的扩张。官员对VR和AR抱有极大希望。这解释了为什么我去过的大部分VR相关的活动和实际场所,都有中国政府支持的标识。

      政府如此频繁提及VR,相对我所观察的许多欧美国家是领先的,在欧美,很少能听到关于VR的术语。VR不仅得到官方支持,被中国政府正式认可为“十三五计划”的一部分,新华社也于2016年5月开设VR/AR频道。

理由五:新奇项目

      通常,当一个科技浪潮势头强劲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出现大胆的新奇项目,这就是中国VR市场的当下。中国福建的ARVR云设计,力图将虚拟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包括服务、保健、教育和娱乐。

      有些项目只是将一些所谓获得虚拟体验实际无关的项目与流行词VR挂钩。不过,我们仍然确信其中几个项目将会进一步刺激行业发展。

      对于VR市场来说这些真是值得高兴地好消息。随着中国的VR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中国在VR硬件和软件上超越欧美,领先世界相信不会太遥远。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aishang215/p/6548621.html

这篇关于歪果仁说:小米VR为代表的,中国VR领先世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93734

相关文章

百度/小米/滴滴/京东,中台架构比较

小米中台建设实践 01 小米的三大中台建设:业务+数据+技术 业务中台--从业务说起 在中台建设中,需要规范化的服务接口、一致整合化的数据、容器化的技术组件以及弹性的基础设施。并结合业务情况,判定是否真的需要中台。 小米参考了业界优秀的案例包括移动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等,再结合其业务发展历程及业务现状,整理了中台架构的核心方法论,一是企业如何共享服务,二是如何为业务提供便利。

跨国公司撤出在华研发中心的启示:中国IT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近日,IBM中国宣布撤出在华的两大研发中心,这一决定在IT行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撤出,不仅对众多IT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IT产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思。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应如何看待跨国公司的决策?中国IT人才又该如何应对?中国IT产业将何去何从?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跨国公司撤出的背景与

揭秘世界上那些同时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我们在《世界人口过亿的一级行政区分布》盘点全球是那些人口过亿的一级行政区。 现在我们介绍五个横跨两州的国家,并整理七大洲和这些国家的KML矢量数据分析分享给大家,如果你需要这些数据,请在文末查看领取方式。 世界上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地球被分为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七大洲示意图 其中,南极洲是无人居住的大陆,而其他六个大洲则孕育了众多国家和

从戴尔公司中国大饭店DTF大会,看科技外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

【科技明说 | 科技热点关注】 2024戴尔科技峰会在8月如期举行,虽然因事未能抵达现场参加,我只是观看了网上在线直播,也未能采访到DTF现场重要与会者,但是通过数十年对戴尔的跟踪与观察,我觉得2024戴尔科技峰会给业界传递了6大重要信号。不妨简单聊聊:从戴尔公司中国大饭店DTF大会,看科技外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 1)退出中国的谣言不攻自破。 之前有不良媒体宣扬戴尔将退出中国的谣言,随着2

安卓玩机工具------小米工具箱扩展工具 小米机型功能拓展

小米工具箱扩展版                     小米工具箱扩展版 iO_Box_Mi_Ext是由@晨钟酱开发的一款适用于小米(MIUI)、多亲(2、2Pro)、多看(多看电纸书)的多功能工具箱。该工具所有功能均可以免root实现,使用前,请打开开发者选项中的“USB调试”  功能特点 【小米工具箱】 1:冻结MIUI全家桶,隐藏状态栏图标,修改下拉通知栏图块数量;冻结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3)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1)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2) 一维的加速度世界 这个世界,小明只能控制自己的加速度,并且只能对加速度进行如下三种操作:增加1、减少1、或者不变。所以行动空间为: { u 1 = − 1 , u 2 = 0 , u 3 = 1 } \{u_1=-1, u_2=0, u_3=1\} {u1​=−1,u2​=0,u3​=1}

简单的Q-learning|小明的一维世界(2)

上篇介绍了小明的一维世界模型 、Q-learning的状态空间、行动空间、奖励函数、Q-table、Q table更新公式、以及从Q值导出策略的公式等。最后给出最简单的一维位置世界的Q-learning例子,从给出其状态空间、行动空间、以及稠密与稀疏两种奖励函数的设置方式。下面将继续深入,GO! 一维的速度世界 这个世界,小明只能控制自己的速度,并且只能对速度进行如下三种操作:增加1、减

【Linux】萌新看过来!一篇文章带你走进Linux世界

🚀个人主页:奋斗的小羊 🚀所属专栏:Linux 很荣幸您能阅读我的文章,诚请评论指点,欢迎欢迎 ~ 目录 前言💥1、初识Linux💥1.1 什么是操作系统?💥1.2 各种操作系统对比💥1.3 现代Linux应用💥1.4 Linux常用版本 💥2、Linux 和 Windows 目录结构对比💥2.1 文件系统组织方式💥2.2

Elasticsearch:无状态世界中的数据安全

作者:来自 Elastic Henning Andersen 在最近的博客文章中,我们宣布了支持 Elastic Cloud Serverless 产品的无状态架构。通过将持久性保证和复制卸载到对象存储(例如 Amazon S3),我们获得了许多优势和简化。 从历史上看,Elasticsearch 依靠本地磁盘持久性来确保数据安全并处理陈旧或孤立的节点。在本博客中,我们将讨论无状态的数据持

【AI大模型应用开发】2.1 Function Calling连接外部世界 - 入门与实战(1)

Function Calling是大模型连接外部世界的通道,目前出现的插件(Plugins )、OpenAI的Actions、各个大模型平台中出现的tools工具集,其实都是Function Calling的范畴。时下大火的OpenAI的GPTs,原理就是使用了Function Calling,例如联网检索、code interpreter。 本文带大家了解下Function calling,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