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事故容积确定方法

2023-10-23 14:30

本文主要是介绍环境风险评价事故容积确定方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前言

一、GB50483-2009规定的事故池容积计算方法

二、Q/SY 1190-2013规定的事故池容积计算方法

三 、GB50483-2009规定的初期雨水量计算方法

四、SH3015-2003规定的初期雨水量计算方法 


前言

各标准中事故水池容积的不同计算方法。适用不同场景。


一、GB50483-2009规定的事故池容积计算方法

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国家标准GB50483-2009条文说明6.6规定的计算方法:

应急事故废水池容量 = 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 - 装置或罐区围堤内净空容量 - 事故废水管道容量,可用下式表示:

V1+V2+V雨)max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3);

V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3);

V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可根据GB50016-2014、GB50160-2008、GB50074-2014等有关规定确定;

V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2014有关规定按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消防历时2~6h,建议根据安全评价结论指标确定);

V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3)之和。

二、Q/SY 1190-2013规定的事故池容积计算方法

对石油化工项目、装置、储罐等,事故池容积应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 1190-2013)计算:

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m3)。
V1为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3),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
中间储罐计;

V2为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2=Σ(Q消×t消),其中,Q消为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消为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按GB50160-2008、GB50074-2014、GB50351-2014等有关规定确定(6~10h,应根据安全评价结论指标确定!!);

V3为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例如,非
可燃性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物质的储罐应设置围堰或事故存液池、备用罐等,其有效容积均不宜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V4为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V雨=10×q×F,q为降雨强度(mm/d),按平均日降雨量计算(q=qa/n,qa为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mm,n为年平均降雨日数d),F为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2)。

三 、GB50483-2009规定的初期雨水量计算方法

GB50483-2009之2.0.11规定:“初期雨水,指刚下的雨水,一次降雨过程的前10~20min的降水量”。

对需要收集受污染雨水的建设项目,其初期雨水池的容积应依据雨水设计流量确定,按下式计算:

V雨水池为初期雨水池的计算最大容积(m3);t为降雨历时(min);ψ为径流系数,可根据GB50014-2014的推荐值选取,如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可取0.85~0.95;F为汇水面积(hm2);q为设计暴雨强度(L/S·hm2),按下式计算:

式中:A1,C,b,n为参数,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短历时暴雨量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P为设计重现期(a)。

雨水设计流量QS=qψF(L/s),当有生产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时,还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四、SH3015-2003规定的初期雨水量计算方法 

对石油化工项目,《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之5.3.4规定:“一次降雨污染雨水总量宜按污染区面积与其15mm~30mm降水深度的乘积计算”。

该规范经对全国几十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分析,绝大部分城市的5min降水量都在15mm~30mm之间,只有极个别城市稍有出入,因此设计可按15mm~30mm降水深度或5min的降雨量计算。

污染雨水设计流量应根据一次降雨污染雨水总量和调节设施的调节能力确定。

可见:GB50014方法是基于当地短历时暴雨量用拟合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能够体现不同地域、不同降雨强度的差异。SH3015方法则是直接依据统计数据取经验值,按15mm~30mm降水深度过于强调统一性,但对各地降水强度和深度差异未能充分考虑。GB50483将一次降雨过程的前10~20min的降水量作为需要考虑的初期雨水量,而SH3015则是按5min的降雨量考虑,建议应与GB50483-2009的规定相一致。

 


这篇关于环境风险评价事故容积确定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68459

相关文章

Nginx安全防护的多种方法

《Nginx安全防护的多种方法》在生产环境中,需要隐藏Nginx的版本号,以避免泄漏Nginx的版本,使攻击者不能针对特定版本进行攻击,下面就来介绍一下Nginx安全防护的方法,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核心安全配置1.编译安装 Nginx2.隐藏版本号3.限制危险请求方法4.请求限制(CC攻击防御)

python生成随机唯一id的几种实现方法

《python生成随机唯一id的几种实现方法》在Python中生成随机唯一ID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场景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 目录方法 1:使用 UUID 模块(推荐)方法 2:使用 Secrets 模块(安全敏感场景)方法

Windows环境下解决Matplotlib中文字体显示问题的详细教程

《Windows环境下解决Matplotlib中文字体显示问题的详细教程》本文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下解决Matplotlib中文显示问题的方法,包括安装字体、更新缓存、配置文件设置及编码調整,并... 目录引言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详解1. 检查系统已安装字体2. 手动添加中文字体(以SimHei为例)步骤

MyBatis-Plus通用中等、大量数据分批查询和处理方法

《MyBatis-Plus通用中等、大量数据分批查询和处理方法》文章介绍MyBatis-Plus分页查询处理,通过函数式接口与Lambda表达式实现通用逻辑,方法抽象但功能强大,建议扩展分批处理及流式... 目录函数式接口获取分页数据接口数据处理接口通用逻辑工具类使用方法简单查询自定义查询方法总结函数式接口

MySQL深分页进行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

《MySQL深分页进行性能优化的常见方法》在Web应用中,分页查询是数据库操作中的常见需求,然而,在面对大型数据集时,深分页(deeppagination)却成为了性能优化的一个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 目录引言:深分页,真的只是“翻页慢”那么简单吗?一、背景介绍二、深分页的性能问题三、业务场景分析四、

JAVA中安装多个JDK的方法

《JAVA中安装多个JDK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在Windows系统上安装多个JDK版本的方法,包括下载、安装路径修改、环境变量配置(JAVA_HOME和Path),并说明如何通过调整JAVA_HOME在... 首先去oracle官网下载好两个版本不同的jdk(需要登录Oracle账号,没有可以免费注册)下载完

Java JDK1.8 安装和环境配置教程详解

《JavaJDK1.8安装和环境配置教程详解》文章简要介绍了JDK1.8的安装流程,包括官网下载对应系统版本、安装时选择非系统盘路径、配置JAVA_HOME、CLASSPATH和Path环境变量,... 目录1.下载JDK2.安装JDK3.配置环境变量4.检验JDK官网下载地址:Java Downloads

Java中读取YAML文件配置信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ava中读取YAML文件配置信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读取YAML文件配置信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 目录1 使用Spring Boot的@ConfigurationProperties2. 使用@Valu

Java 方法重载Overload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

《Java方法重载Overload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Java方法重载允许同一类中同名方法通过参数类型、数量、顺序差异实现功能扩展,提升代码灵活性,核心条件为参数列表不同,不涉及返回类型、访问修饰符... 目录Java 方法重载(Overload)详解一、方法重载的核心条件二、构成方法重载的具体情况三、不构

SQL中如何添加数据(常见方法及示例)

《SQL中如何添加数据(常见方法及示例)》SQL全称为StructuredQuery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数据库的标准编程语言,下面给大家介绍SQL中如何添加数据,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目录在mysql中,有多种方法可以添加数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及其示例。1. 使用INSER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