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 7系列FPGA Multiboot介绍-远程更新

2023-10-23 11:30

本文主要是介绍Xilinx 7系列FPGA Multiboot介绍-远程更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远程更新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双镜像来保护设计的稳定性。在进行更新设计的时候,只更新一个镜像,另一个镜像在部署之前就测试过没问题并不再更新。当更新出错时,通过不被更新的镜像进行一些操作,可以将更新失败的数据重新写入Flash。这样即使更新出错,也能保证设计至少可以被远程恢复。
Xilinx的双镜像方案成为Multiboot。本文对Xilinx 7系列的Multiboot做一些简单介绍。


Multiboot直接操作的是两个镜像,但实际上可以用于多个镜像。为了便于描述,Multiboot中的两个镜像分别成为G镜像(Golden)和M镜像(Multiboot)。
远程更新的方案,有一些是通过FPGA来读写Flash的,例如Xilinx平台下需要自己实现的Flash读写控制器,Altera平台下的ASML IP。当无法提供JTAG等其他连接时,Flash的更新就只有FPGA一种方案。
当写入Flash的操作出现错误,或者Flash中部分地址中的数据出现错误,导致无法正确写入或者存储的数据出现错误,这样会导致FPGA无法加载成功。
当FPGA无法加载成功或者工作不正常的时候,Flash的读写操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此时也就不能重新通过远程更新方案来重新读写Flash,纠正之前的错误。所以可以看到,如果Flash直接由FPGA控制,当远程更新出现错误时,很可能导致远程更新彻底失效,只能安排现场更新来修复。
对应方案就是使用双镜像(多镜像),更新的时候只更新M镜像,更新后直接使用M镜像。当出现M镜像更新出现错误的时候,则启动G镜像。通过G镜像中的设计来重新更新Flash中M镜像部分的数据。
由于G镜像从来没有被更新过,这样出现错误的概率也就非常小。这样即使M镜像出现错误,可以通过G镜像来完成一些工作(例如Flash读写操作),由此来保证设计一直可以使用。
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双镜像的方案,需要完成两个任务。
1.正常情况下,加载完成时应该是M镜像在运行
2.出现错误的时候,需要返回G镜像


图片来自UG470
从上图可以看到,Xilinx 7系列FPGA的Multiboot方案是从基地址开始存放G镜像,后续存放M镜像。加载过程中是先加载M镜像,配置完成后如果成功,则运行M镜像;如果运行失败,则重新加载G镜像。
下面就从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结合上图来进行介绍。
先看第一个任务,加载M镜像。
上电完成之后,FPGA就会按照设置,进行加载操作。在主动模式下,FPGA会开始对Flash的操作,尝试读取Flash中存储的配置镜像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主动模式下的这一系列操作都是FPGA自动完成的,用户无法控制。
所以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既然读取操作是自动的,那么FPGA是如何知道M镜像存储在哪里,并先加载M镜像呢?如果是从0地址开始读取,那么应该先完成G镜像的加载。否则,是否使用Multiboot及M镜像的地址,是如何传递给FPGA、让FPGA知晓呢?
Xilinx的Multiboot方案中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一条加载命令:IPROG。而这条命令,是放在G镜像中。
具体说,对于FPGA直接从0地址开始读取,先开始加载G镜像,但是这个G镜像是经过特别处理的,在镜像数据刚开始的部分添加了IPROG命令和M镜像的地址。当FPGA读取到这个命令之后,就会直接跳过后面的数据,从设置的地址开始继续加载。这样的操作,导致G镜像只是运行了最前面的几条加载命令,而M镜像也只是等了几条命令的操作就开始加载了,保证了M镜像的直接加载。
需要说明的是IPROG这是一条命令,所以既可以在G镜像中生效,也可以在设计中任意使用。用户可以将IPROG命令发给ICAP,来实现任意时间触发重新加载的需求。通过设置合适的地址,可以实现多个镜像的切换。


图片截取自Vivado
从vivado中的设置可以看出,Multiboot的主要设置只有这6个。第一个成为Fallback,最后一个成为Watchdog。这两个下文会做介绍。第四个第五个是关于RS pin。等熟悉Multiboot理解之后可以查看文档进行理解,本文不做深入介绍。
第二个是设置跳转到的地址、第三个是在G镜像中加入IPROG命令。这两个操作可以以命令的形式发给ICAP接口,从而触发Multiboot中转跳并加载新的镜像数据。
看完上述的分析,应该明白如何实现先加载M镜像这个需求了。下一步就是,在加载失败时如何回退到G镜像。
M镜像加载不成功,需要回退到G镜像的操作,Multiboot方案称这一步骤为Fallback。
Fallback在四种条件下会被触发:

1. ID Code错误
2. CRC错误
3. Watchdog超时
4. BPI地址越界
ID Code错误是指配置文件中的器件型号和当前器件不匹配。CRC校验是指配置数据送入FPGA之后会进行校验,如果数据不一样则会提示CRC错误。这两个基本原理比较容易理解,至于具体细节,需要能解析bit文件的内容之后才能充分理解。
Watchdog超时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无法配置成功,则触发Watchdog超时,进而会导致Fallback。
BPI地址越界是指发现逐步增长的BPI地址超过最大值,发生溢出,回到0,则除法Fallback。
大概理解一下四个条件之后可以看到,BPI是只针对BPI模式的,和Watchdog有一点类似,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加载成功,地址会逐步增加,计时器会逐步增加,超过范围后就触发Fallback,所以BPI就不做进一步解释了。
ID Code也不做进一步解释了,因为ID Code不对,大概率是用错镜像文件了。所以也没有太多可以分析的。
重点是2和3,当存在Multiboot镜像的时候,如M镜像的内容出现问题,则会触发CRC校验错误,这样可以保证镜像加载成功之后,数据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没有Multiboot镜像,则CRC校验无法进行,或者加载到一半就挂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Watchdog来触发Fallback。只要一定时间内加载没有完成,就一定会触发Watchdog超时。
所以CRC是用来保证加载正确的,Watchdog是用来保证一定会提示加载失败的。
注意,Watchdogd的计时设置,请设置好然后实际测试一下,而不要仅仅凭经验/文档来推断一个合适的值。
当发生了Fallback之后,工程会反跳回0地址开始加载,从新加载G镜像。这里,FPGA内部的配置寄存器会做记录,当发生Fallback之后,会自动忽略IPROG命令,直接加载G镜像后续的部分,来保证G镜像有机会被完整的加载。
FPGA自带一些寄存器,记录了FPGA加载时的一些状态,通常称为device status寄存器。当初出现加载失败的问题时,可以通过JTAG查看相关寄存器来寻找一些线索,帮助定位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可以实现双镜像的配置切换。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在配置完成之后可以快速的跳转、加载和返回。最关键的双镜像选择这一步是在加载初期就进行转跳,所以跳转非常迅速,适合一些对配置时间有要求的场合。缺点就是原理和设置都相对麻烦了一些。
和上述方法不一样的一个双镜像切换的方法就是用户自行做切换。大致原理是用户利用FPGA的可编程逻辑资源对ICAP模块进行控制,输入需要跳转的地址然后输入IPROG命令,来触发跳转操作。这个操作是需要先加载好G镜像并开始运行,然后由用户来控制什么时候进行跳转。
这样操作的优点有:
1.跳转地址由用户自行选择,所以可以在多个镜像中跳转,而不限于两个;
2.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加载,用户选择性更大。
主要缺点:
1.需要对配置过程、ICAP端口和控制命令有更多的理解
2.需要加载完至少一个镜像才能使用,所以对配置时间要求高的场景无法使用
如果仅仅是为了远程更新,那么这个方案,并不合适。用自动的双镜像方案更简单易用一些。只要G镜像调试完毕,整个方案对M镜像的要求比较低。

 

参考链接:1、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39005

2、https://www.cnblogs.com/chensimin1990/p/9067629.html

3、Xilinx FPGA程序升级(https://mp.weixin.qq.com/s/JcyvH0Nr29QM_gtUBXFc8A)

4、http://xilinx.eetrend.com/d6-xilinx/article/2014-04/7009.html

5、https://blog.csdn.net/Reborn_Lee/article/details/88937338

 

这篇关于Xilinx 7系列FPGA Multiboot介绍-远程更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67539

相关文章

Spring Security 从入门到进阶系列教程

Spring Security 入门系列 《保护 Web 应用的安全》 《Spring-Security-入门(一):登录与退出》 《Spring-Security-入门(二):基于数据库验证》 《Spring-Security-入门(三):密码加密》 《Spring-Security-入门(四):自定义-Filter》 《Spring-Security-入门(五):在 Sprin

性能测试介绍

性能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旨在评估系统、应用程序或组件在现实场景中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它通常用于衡量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关键指标。 为什么要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确定系统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找出性能瓶颈和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调整。 发现性能瓶颈:性能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即系统在高负载或高并发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水位雨量在线监测系统概述及应用介绍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智能监测系统已成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其中,水位雨量在线监测系统作为自然灾害预警、水资源管理及水利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水位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水位雨量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及用户终端四大部分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数据采集单元:这是系统的“眼睛”,

Hadoop数据压缩使用介绍

一、压缩原则 (1)运算密集型的Job,少用压缩 (2)IO密集型的Job,多用压缩 二、压缩算法比较 三、压缩位置选择 四、压缩参数配置 1)为了支持多种压缩/解压缩算法,Hadoop引入了编码/解码器 2)要在Hadoop中启用压缩,可以配置如下参数

poj3468(线段树成段更新模板题)

题意:包括两个操作:1、将[a.b]上的数字加上v;2、查询区间[a,b]上的和 下面的介绍是下解题思路: 首先介绍  lazy-tag思想:用一个变量记录每一个线段树节点的变化值,当这部分线段的一致性被破坏我们就将这个变化值传递给子区间,大大增加了线段树的效率。 比如现在需要对[a,b]区间值进行加c操作,那么就从根节点[1,n]开始调用update函数进行操作,如果刚好执行到一个子节点,

hdu1394(线段树点更新的应用)

题意:求一个序列经过一定的操作得到的序列的最小逆序数 这题会用到逆序数的一个性质,在0到n-1这些数字组成的乱序排列,将第一个数字A移到最后一位,得到的逆序数为res-a+(n-a-1) 知道上面的知识点后,可以用暴力来解 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include<algorithm>#include<cstring>#include<stack>#in

hdu1689(线段树成段更新)

两种操作:1、set区间[a,b]上数字为v;2、查询[ 1 , n ]上的sum 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include<algorithm>#include<cstring>#include<stack>#include<queue>#include<set>#include<map>#include<stdio.h>#include<stdl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扩展物种堆积图(Extended Stacked Barplot)

介绍 R语言的扩展物种堆积图是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它不仅展示了物种的堆积结果,还整合了不同样本分组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这种图形表示方法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物种在各个分组中的显著性差异,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解读方式。 加载R包 knitr::opts_chunk$set(warning = F, message = F)library(tidyverse)library(phyl

hdu 1754 I Hate It(线段树,单点更新,区间最值)

题意是求一个线段中的最大数。 线段树的模板题,试用了一下交大的模板。效率有点略低。 代码: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TREE_SIZE (1 << (20))//const int TREE_SIZE = 200000 + 10;int max(int a, int b){return a > b ? a :

图神经网络模型介绍(1)

我们将图神经网络分为基于谱域的模型和基于空域的模型,并按照发展顺序详解每个类别中的重要模型。 1.1基于谱域的图神经网络         谱域上的图卷积在图学习迈向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谱域图神经网络:谱图卷积网络、切比雪夫网络和图卷积网络。 (1)谱图卷积网络 卷积定理:函数卷积的傅里叶变换是函数傅里叶变换的乘积,即F{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