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数说故事×北拓资本:AI技术与数据产业的未来展望,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北拓资本「数字科技百日谈」,邀请数说故事创始人&CEO徐亚波博士,共同探讨如何以AI大数据打造全价值链解决方案及做好智能决策访谈的第三部分。
Q7 数说故事既不是传统的BI公司,也不是营销公司,商业边界是怎样定义的?
07 徐亚波博士:
本质上是什么呢?我觉得我们的使命叫数据驱动智能决策。我觉得一家公司的成功是通过做大量的决策成功的,做大量的正确的选择成功的。就好像我们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叫个人的选择大于努力。我自己设想这个企业的终极形态,它肯定会有一个企业大脑,它会在不同方面不停为企业做各种各样决策,使得企业运作效率很高,不停创新,让员工也能够自如发挥各种各样的能力,人机协同。大的形态肯定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从数说故事的角度来说,数说故事的边界就会被数据和应用场景这两端不停迭代的能力所限制,或者说我们是这么去看待边界的。第一,我看待任何一个场景的时候,我问这个场景是不是我应该做的,我会首先问到底是不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场景。假如说它是一个流程驱动的产品,比如说阿里做钉钉这些低代码平台,如果说是一个流程驱动的产品,是一个审批流,那这就不是我企业做的事。我一定是去看说数据能不能驱动使刚刚这个逻辑做得更好,这是我们的产品选择。我们的边界并不是说是营销还是说后台,而是去看数据能不能使这件事情变得更好。
第二,假如数据能使它变得更好,那么这就是一个候选场景,接下来我就应该看自己的能力。在我的能力上,我到底具不具备数据能力使它变得更好,也就是说我在数据上是不是有优势,或者说长期我能不能做出这个数据优势来。如果说我能发展出来,那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我更会想做的,或者说战略上就会升到另外一个级别去看这个事。
第三个级别是我长期去做这个事情,我的客户基础会不会使得我的成本会比行业更低。也就是说我刚刚说的,我在客户身上能不能复用。所以这个逻辑是很清晰的,这个场景是不是我想做的,数据能力能不能到,竞争力上是不是有足够优势,只要是这个,我根本不会去管边界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是这个,我根本不会去碰,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Q8 关于数说故事自身,以及徐总您对市场的融资节奏、估值的把握,您怎么看待这个事?
08 徐亚波博士:
今年疫情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在去年做了两轮融资,今年年初的时候做了一轮,前后三轮融资了五六亿,我觉得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真的是很幸运。回到资本市场,在别人特别看好的时候我反而有点冷静。但是在今天这个时候,我还是要想办法给所有同行一些共同的信心。
从投融资上可能有高潮和低潮,从业务上没有那么多的高潮和低潮,或者说他只是一个轻微的上下浮动。比如说在疫情之下,企业上半年会节省一些,因为要应对不确定性。到了下半年,他觉得情况稳定下来了,他还是会重新花钱去升级。或者是疫情之后,他会更加想加强数字化和线上化。在疫情的几年里,我们一直看到这样的趋势。比如说去年整个行业普遍比较好,是因为去年经过前年疫情一定的压抑之后,去年大家都觉得比较稳定了,就开始谋求数字化这件事。所以我觉得大家淡定一些。
另外,从融资角度来说,在以前比较火的时候,很多公司估值都比较高,肯定还会有一个回归到区间的过程。慢慢把自己的营收做上去,把自己的能力做上去,使得你的估值和营收相匹配,这个时候又会重新走向一个正确的节奏。
也就是说我觉得创业者始终要用乐观的心态看问题,就是说把它看成是一个公司调整节奏,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好节奏上,这样所有公司都可以走得更远一些,这个对行业不是坏事。
Q9 对香港和东南亚华人区的数据科技、数据产业怎么看?
09 徐亚波博士:
我自己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正处于香港的黄金时代,当时香港的几所大学开始呈现欣欣向荣,很多海外教授回到香港任教。其实大家不从事这一行不知道,其实在整个华人科学家领域,做的最强的两个领域,一个是数据科学,一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CV)。今天你在CV领域看到非常多的华人科学家,包括商汤、云从等等一系列的公司都是基于CV来做的。数据科学领域也很多,包括我原来的导师,在这个领域里做的都是非常棒的,所以在这一块中国的人才基础非常强。
第二,经过这两个领域长达二三十年的发展,其实中国的人才厚度已经很厚了,已经接近TOP了。所以我自己非常看好在这两个领域出身的技术型创业者,他只要能比较接地气,我是非常看好的,尤其是在整个东南亚和香港,我觉得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另外,传统意义上大家觉得香港不太擅长商业创新之类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误区。其实后来从香港毕业出来去做了很多科技企业的人很多,只是说香港比较小,承载不了巨大的市场。
本文作者:数说故事
这篇关于数说故事×北拓资本:AI技术与数据产业的未来展望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