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中学数学美教育初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中学数学里也随处可见“美”的踪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教给了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补美法。更为重要的是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数学美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以为中学数学美学的教育应分三个层次,以下就此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 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建立起“美 ”与“真”的对应关系。
“美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数学也不例外。数学乃至整个科学的使命就是要从杂乱、无序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秩序就意味着真理,秩序就意味着和谐,就是“美”。
例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学生不难发现二项式系数在定理中都以某种对称的规律呈现出来。其实,当n不太大时,中国古代的大数学家杨辉早就用一个三角形表给出了这一规律。学生通过对“杨辉三角”的观察与验证,无不感慨古人的智慧,更感数学奇异的魅力。事实上“杨辉三角”是一种“美”的形式,它只不过是对二项式定理内涵的一种反映。就是说“美”与“真”是对应的。每一个“真”都应该以某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每一个“美”的背后都应对应着一个“真”。
又如:在讲比例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先测量一下书页的长与宽的比例,随后布置学生改动长与宽的比例重新设计书页的大小。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长与宽的比例大约在0.6左右的书页看起来最和谐。为什么呢?随着老师对“黄金比”的介绍,学生知道了“黄金比”在音乐、医学、人体工程、物理、数学等许多方面的应用,数学的美感也就油然而生。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数学美原来就在身边。数学美也源于生活,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并不是数学家们凭空臆造出来的。
(二)让学生去欣赏“美”,体验数学美带来的愉悦。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数学美的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有概念的美、公式的美等;从形式上看有对称的美、和谐与统一的美、奇异的美等等;从数学的思维及方法上看有简约的美、抽象的美、严谨的美等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应分二个层次来进行。
(1)欣赏显而易见的形式上的美。
数学美也和其它的美一样,必然以某种
这篇关于中学数学美教育初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