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成熟的3个标志:身段软、手段硬、脸皮厚

2023-10-13 10:50

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个人变成熟的3个标志:身段软、手段硬、脸皮厚,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古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30岁后人生状态的评价,成熟且坦然,也是很多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成熟不在岁,而在心。有的人五六十岁依然像个孩子,有的人二三十岁却成熟稳重。

有些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社会世俗的标准却不平庸;人情世故样样精通却不市侩;世事洞明,处事干练却不锱铢必较;即使随心所欲也能够从容不逾矩。和他相处,会感到踏实、安心。

而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改变,把浮躁当做激情;囿于眼前的天地,自以为是世面;把争来争去当做坚守自我。同他交流,更多的是心累。

之所以会有这些差别,就是因为心智的成熟与不成熟。他们对待事情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段都会不同,时间一久,状态一目了然。

生命是一段旅程,人生是一场修行。一路走来,会渐渐发现那些真正心智成熟、稳重的人往往最容易活得洒脱和幸福,亦或是更能早日达成心中的理想愿景。

《山居笔记》里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在我心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只有三个:身段变软、手段变硬、脸皮变厚。

身段软

电影《饮食男女》里有一句话,“使刀的人要身段放软,才不会被它伤害"。为人处世就和刀法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一把有锋芒的刀,刀法再硬,身段不软,终会自伤。

一个人的身段能软到什么地步,能低调到什么程度呢?我想到了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院士。

去年6月,一张照片让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意外成了“网红”。

在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个报告,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纸张铺满了整个高铁餐桌,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笔,精神专注地正在修改校对着什么。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刘先林院士脚上穿着的旧皮鞋,连袜子都没有。

这张照片,是团队里的一位博士拍下来的,他说,每次一起乘火车,看见老先生这么认真的工作,就会不由自主地拍下来。事后刘先林院士向记者解释:“这双鞋其实挺好的,很透气。”还强调照片中的衬衫:“我很少穿,那天我是特意为了谈项目穿的,2000万的项目。”

现实中的刘先林比网络上的照片更加低调,为了给国家节省出更多的科研经费,他拒绝配备专车和专门的司机;在高校兼职,近十年都未取工资,用作学生的奖学金;办公室的桌椅从1975年用在现在,整整43年......

而就是这位老人,从事测绘仪器研发55年,将中国的测绘仪器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为国家做出了无数贡献。

比起高调炫富的“富二代”、各种耍大牌上头条的红人,懂得放低身段和姿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的院士更加值得我们崇拜和尊敬。

我记得作家黄佟佟在评价马东时曾说过一句话:

他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放在任何一个容器里,都可以盛满这个容器。

一个身段柔软的人无论放在多高的位置、多大的容器,都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放下身段不是说卑微低头、摇尾乞怜,是让它成为你行走江湖的软猬甲。姿态放低一点,又不会死;打个躺地拳,又不会输。

手段硬

成熟不是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它是一种心态和思考方式的改变。一个人成熟不成熟,看他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便一清二楚。

朋友在一家食品公司工作,那天我约他和另一位朋友出来吃饭。席间,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没聊几句,他就破口大骂了起来。

从他手机里隐约传来的信息,能够判断对方是某某报社的,希望和朋友公司谈谈广告投放的事情,还声称最近报社接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投诉,不过被编辑压了下去,没有刊登出来。

尽管没有明说,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下马威,所谓好意,不过是砝码,最终还是要钱。朋友暴脾气自然忍不了,对方不停劝他稳定一下情绪,他不停大骂。

这时另一位朋友抢过了手机,淡定地说:“我是他的直系领导,你确定你要对现在说的话负责吗?给钱事情就能摆平,对么?”

电话那头的人,一听立马就乐了:“当然负责,能谈成这事我敢保证永远见不了版面,更加不会有人去其它地方投诉你们。”

我那位朋友听完后,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好,你刚才说的话我可是录音了的。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前段时间广电总局刚刚通报了9家报社受罚。某记者利用职务便利,以曝光环境污染、违规建房要挟封口费2.6万,已被警方逮捕,判有期徒刑2年零3个月,吊销记者证,列入不良从业记录,终身禁止从事新闻采编。要不我现在给省报社和省电视台打个电话看看,谁能曝光谁?”

对方楞了几秒,回了句“你牛逼”就把电话挂了,整个过程看得我和朋友目瞪口呆。

那位朋友笑道,这种人光靠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和他纠缠只会被他的小伎俩给浪费精力和时间。他黑你要被他更狠,他们做事不占理,你有理你怕什么。千万不要别人跟你斗狠时,你放下自己的理不用,也去以暴制暴,最后就算赢了阵但输了理,还是自己倒霉。

这世上有些人适合坐下来慢慢谈,有些人则只吃软不吃硬,手段硬就是用最合适的方式去处理不同的问题。

脸皮厚

网上有个段子:“成功的三要素,一是坚持,二是不要脸,三是坚持不要脸。”等你脸皮厚到城墙那样了,估计离成功也不远了。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辩护人》,只有高中学历的男主宋佑硕既没钱也没背景,但他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绝对不要放弃”。穷困潦倒,别人都耻笑他学历低,他也不在乎,一边当泥瓦匠,一边复习司法考试,最终成为了一名律师。

80年代的韩国,当律师不是很赚钱,他发现给别人搞物业登记可以来钱,但是行业内对这个嗤之以鼻,觉得是旁门左道。宋佑硕没有在乎别人的偏见,去做了。他到很多名流有钱人出没的场所给人们发名片,结果被同行讥讽是随时随地派发名片的夜店小弟,但他从来没有为这些流言蜚语所动,只要不违法,别人再怎么嘲笑,他也坦荡荡地去做。

就这样他让妻子和孩子过上了安稳的好生活。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他知道什么更重要,与其在乎颜面和别人的嘲笑,不如“厚”着脸皮拼一把。

《麦田守望者》里有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愿意为理想苟且的活着。所谓“苟且”,不过是脸皮放厚点。

别总觉得你的面子有多重要,面子是给别人看的,里子才是真正给自己的,外强中干,终究不会是长久之道,脸皮厚一点,会发现这个世界也会柔软一点。也不要以为脸皮厚的人是不知山高路远、是幼稚,因为,脸皮厚也是成熟人的一种情商。

我记得心理学家赫威斯特说一个人心理成熟有四个标准:平视异性、否定自己、学会宽容、重视简单。也就是说和异性相处不局促,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与不同观点和睦相处,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轻易诱惑。

依我看来,达到这四个标准,也就有了成熟的三大标准:身段软、手段硬、脸皮厚。

身段软,能和异性平等相处;手段硬,有认识事情的原则;脸皮厚,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作家周国平在他的书《灵魂只能独行》里说: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

所以说这么多,还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圆滑而有棱角,事故而心清明”的成熟之人。

这篇关于一个人变成熟的3个标志:身段软、手段硬、脸皮厚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02694

相关文章

COCO Kepoints 标志位

COCO 数据集中annotations字段keypoints是一个长度为3*k的数组,其中k是category中keypoints的总数量。每一个keypoint是一个长度为3的数组,第一和第二个元素分别是x和y坐标值,第三个元素是个标志位v,v为0时表示这个关键点没有标注(这种情况下x=y=v=0),v为1时表示这个关键点标注了但是不可见(被遮挡了),v为2时表示这个关键点标注了同时也可见

GitHub:代码是程序员沟通最直接的手段

如果不是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投资,估计 GitHub 很难被福布斯、CNN、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注意到。普通大众之前不了解这个工具,是因为它距离记者的世界太远了——GitHub 是一个程序员所使用的托管项目的服务。 但在一些程序员眼里,它不仅是托管项目的地方,还是“开源”项目的大本营,而且是提高程序员“技术水平”和“技术品味”的地方,更是一个程序员社交的地方。

互赖-真正成熟的关系

们从出生、长大到年老,无不生活在社会中、人际关系中。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那时,因为我们还小,不能自立,所以只能依赖大人;随着年龄渐大,大人们要我们学会自己面对生活和工作,于是我们学着去独立,并努力摆脱大人们的照顾。要做给他们看,也是要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切。于是,我们也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   真正走进工作岗位后,我们慢慢发现,有些独立的豪情不免会带来离群的尴尬,独立的

【软件逆向】第38课,软件逆向安全工程师之操作标志寄存器实例,每天5分钟学习逆向吧!

在这些实例学习中,我们使用汇编指令来操作标志寄存器,并根据标志寄存器的状态进行条件分支。这些操作对于编写高效的汇编程序以及理解程序的行为至关重要 实例 1:使用 PUSHF 和 POPF 保存和恢复标志寄存器状态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 初始化 AL 寄存器 MOV AL, 0xFF ; 对 AL 寄存器进行加一操作,这将导致 AL 寄存器的

【开源大模型生态1】逐步成熟

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发展,我们之前讨论过,我在人工智能考试笔记中,也有分享。 结合上图,一起再来回顾一下。 机器学习出现之后,大模型逻辑推理为主,聚焦决策、认知能力。 深度学习出现之后,大模型以概率统计的建模、学习和计算为主,聚焦感知、认知、决策。 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出现后,展现了更强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 下一步,大模型将聚焦执行与社会协作环节。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产生情

javascript的成熟分类

JavaScript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前端、后端以及全栈开发的编程语言。随着 JavaScript 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和技术栈也越来越广泛。JavaScript 的成熟分类可以从应用场景和技术栈两个角度来进行划分,下面是对 JavaScript 的成熟分类的详细说明。 一、按应用场景分类 前端开发 Web 前端开发:这是 JavaScript 最经典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开发网页的动态交互部分

NLP-文本处理:依存句法分析(主谓、动宾、动补...)【基于“分词后得到的词语列表A”+“A进行词性标注后得到的词性列表B”来进行依存句法分析】【使用成熟的第三方工具包】

句法分析(syntactic parsing)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对输入的文本句子进行分析以得到句子的句法结构的处理过程。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语言理解的自身需求,句法分析是语言理解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也为其它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提供支持。例如句法驱动的统计机器翻译需要对源语言或目标语言(或者同时两种语言)进行句法分析。 第三方工具包: 哈工大LTP首页 哈工大LTP4 文档

NLP-文本处理:词性标注【使用成熟的第三方工具包:中文(哈工大LTP)、英文()】【对分词后得到的“词语列表”进行词性标注,词性标注的结果用于依存句法分析、语义角色标注】

词性: 语言中对词的一种分类方法,以语法特征为主要依据、兼顾词汇意义对词进行划分的结果, 常见的词性有14种, 如: 名词, 动词, 形容词等. 顾名思义, 词性标注(Part-Of-Speech tagging, 简称POS)就是标注出一段文本中每个词汇的词性. 举个栗子: 我爱自然语言处理==>我/rr, 爱/v, 自然语言/n, 处理/vnrr: 人称代词v: 动词n: 名词vn

MySQL Order By 工作原理探究以及索引优化手段

背景 这篇文章出发的契机,主要是看到京东定时任务优化里面有使用到「游标」这种策略去完成查询优化 https://mp.weixin.qq.com/s/aYJV3Z-1MZ_a6tUjoHa_9g 刚好之前自己在开发业务的时候,也碰到类似的场景,需要在每个季度末将被申诉的卡片更新为删除状态并通知下游团队更新广告主业绩数据。这其中也会有定时任务调度触发,并且也使用了游标的优化手段,核心就是查询

临床医生与人工智能识别三级淋巴结成熟状态的研究对比|文献速递·24-08-24

小罗碎碎念 这期推文的主题是三级淋巴结,主要解决一个问题——临床上如何识别三级淋巴结&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三级淋巴结的识别。这两篇文献来源于临床和工科两位不同的老师,是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推荐的,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感谢!! 第一篇文献是教你怎么肉眼识别三级淋巴结,第二篇文章是介绍一种自动评估TLS的机器学习模型,并且这两篇文献完美匹配,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三级淋巴结的成熟状态对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