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阅读 《大规模并行处理器程序设计》影印版心得 第六章 Performance Consideration,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6.1 More on Thread Execution
warp的概念
warp是如何组织的:按x,y,z逐渐增大的方式来线性化多维方式组织的线程,然后从前往后,每32个线程为一个warp
The hardware executes an instruction for all threads in the same warp before moving to the next instruction. This is so called SIMD
但是有分支的情况下,warp表现就不那么好。就需要两个或多个pass去执行不同的分支。
reduction algorithm为例。图6.3显示了常规的并行化方案,最开始是编号为偶数(2的倍数)的线程计算编号为偶数的数组元素和其后续相邻(+1)元素的和,并且把和存储在编号为偶数的数组元素的位置;然后是编号为4倍数的线程计算编号为4的倍数的数组元素和其后续相邻(+2)元素的和,并且把和存储在编号为4的倍数的数组元素的位置;然后是编号为8的倍数的线程计算编号为8的倍数的数组元素和其后续相邻(+4)元素的和,并且把结果存储在编号为8的倍数的数组元素的位置......
图6.5显示了一个改进的并行化方案。主要是考虑到warp的结构:threadIdx.x值连续的32个线程组成一个warp。则巧妙设计如下:最开始是编号为0的线程计算编号0的数组元素和编号为256的数组元素的和,并且把和存储在编号为0的数组元素的位置,编号为1的线程计算编号为1的数组元素和编号为257的数组元素的和......;则经过第一轮以后,所有的和都放在了编号小于256的数组元素的位置了。并且,编号为0线程开始的warp(线程0到线程31)执行相同的分支,因此,不会增加多余的pass,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性能。
但是图6.4的算法并不能完全消除divergence,尤其是第五轮以后还会出现分支执行步调不一致的情况。
6.2 Global Memory Bandwidth
主要讨论global memory使用时的问题。 目标是最好一次性读出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这样效率最高,性能最好。
注意: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连续的thread最好能读取连续的global memory空间。图6.6就显示了这样的效果。图6.6A图中,两个连续的thread在每次迭代中,都是读取同样列号的矩阵元素。则这些元素的存储空间不是连续的,对性能有负面影响。而在图6.6B图中,两个连续的thread在每次迭代中,都去读取同样行号的矩阵元素。则这些元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即同样一个warp(线程号threadIdx.x连续)中的线程读取连续的global memory空间,有助于提升性能。这里理解的一个关键是,warp中的线程的运行是SIMD的,每次迭代时,是先运行第一个线程的读取一个元素的操作,然后是下一个连续线程的读取一个元素的操作。因此,需要把这两个线程读取的空间连续起来,提升性能。
当算法是在没有办法让连续号的线程读取联系的存储空间时,可以考虑用tile技术,把global memory中的数据依次拷贝到shared memory中来提升性能。此时,即使相邻线程不读取联系空间,性能也不会太差。因为shared memory带宽比global memory宽多了。
6.3 Dynamic Partitioning of SM Resources
SM资源包括寄存器,thread block slot和thread slot,GPU可以动态配置这些资源的数量。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源都是有数量上限的。不合理的配置资源的数量,可能会导致SM的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
对寄存器来说,也可能会发生performance cliff,即一个很小的资源利用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程序并行性方面的大的减弱并进而影响程序的性能。一个例子就是增加一个自动变量(寄存器变量),可能会导致一个SM中运行的block数量的减少(因为寄存器变量的数量),并进而导致总线程数量的减少。
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增加自动变量,却可能导致减少global memory访问的开销,并进而提升程序的性能。这里的一个计算很有意思:在一个global memory load和its use之间,如果有4条独立指令,并假定买个指令的执行时间是4个时钟。则4条指令将执行16个时钟。已知一个global memory latency是200个时钟,因此,我们至少需要200/16 = 14个warp来达到zero-overhead scheduling。即当一个线程进入等待global memory latency时,如果有至少14个warp,则一定可以找到一个warp来执行。如果增加自动变量能增加global memory load和its use之间的独立指令条数时,则用更少的warp都可以达到一定可以找到warp来执行的效果。
6.4 Data Prefetching
Data prefetching,跟6.3中最后谈到的内容有些相似。主要思想是:矩阵相乘算法中,把global memory中存储的Md元素存取到shared memory中,其实需要两步:1)从global memory到registers;2)从registers到shared memory中。但是原来的算法,在这两步之间无independent instructions,无法在内存读写忙时,提供更多的代码来执行。其改进思想如图6.13显示。先进行一个data prefetching(从global memory读到registers),然后进入循环。循环中,先把先前读入到registers中的数据传递到shared memory中,然后同步。然后在把下一步中要用到的数据(next tile)从global memory中读取到registers中,然后进行真正的点积运算(贡献出很多的independent instruction)。这里有两个假定:1)数据读取可以是异步的,即发出读取指令后,程序继续运行。只有程序需要用到要读取的数据时,线程才进入等待状态;
6.5 Instruction Mix
这一节很好理解。就是把循环语句改变为不循环的语句。即unroll the loop。
把for (i = 1; i<=10;i++) sum+=i; 变为sum = 1+2+3+4+...+10; 这样做,可以提升性能。少了i变量的加减运算,同时提升了对数组元素的访问性能。
6.6 Thread Granularity
主要意思是:很多情况下,把线程进行合并,可以有效利用线程所读取的数据(读一次,利用2次),提升性能。
6.7 Measured Performance and Summary
主要结论是:tiles技术是提升性能的关键。当tiles足够大时,则loop unrolling和data prefetching技术也变得重要起来。
这里是主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即自动优化技术,在特定硬件上综合各种优化技术达到最大的性能,而且要求这一过程是程序实现,自动进行的。有参考文献可以看。
这篇关于阅读 《大规模并行处理器程序设计》影印版心得 第六章 Performance Consideration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