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Go并发模型:流水线模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Go作为一个实用主义的编程语言,非常注重性能,在语言特性上天然支持并发,Go并发模型有多种模式,通过流水线模型系列文章,你会更好的使用Go的并发特性,提高的程序性能。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流水线模型的流水线概念,后面文章介绍流水线模型的FAN-IN和FAN-OUT,最后介绍下如何合理的关闭流水线的协程。
Golang的并发核心思路
Golang并发核心思路是关注数据流动。数据流动的过程交给channel,数据处理的每个环节都交给goroutine,把这些流程画起来,有始有终形成一条线,那就能构成流水线模型。
但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
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入手
流水线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它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在当代社会流水线非常普遍,我们用的几乎任何产品(手机、电脑、汽车、水杯),都是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以汽车为例,整个汽车流水线要经过几百个组装点,而在某个组装点只组装固定的零部件,然后传递给下一个组装点,最终一台完整的汽车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Golang的并发模型灵感其实都来自我们生活,对软件而言,高的生产效率就是高的性能。
在Golang中,流水线由多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之间通过channel连接,每个节点可以由多个同时运行的goroutine组成。
从最简单的流水线入手。下图的流水线由3个阶段组成,分别是A、B、C,A和B之间是通道aCh,B和C之间是通道bCh,A生成数据传递给B,B生成数据传递给C。
流水线中,第一个阶段的协程是生产者,它们只生产数据。最后一个阶段的协程是消费者,它们只消费数据。下图中A是生成者,C是消费者,而B只是中间过程的处理者。
举个例子,设计一个程序:计算一个整数切片中元素的平方值并把它打印出来。非并发的方式是使用for遍历整个切片,然后计算平方,打印结果。
我们使用流水线模型实现这个简单的功能,从流水线的角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
- 遍历切片,这是生产者。
- 计算平方值。
- 打印结果,这是消费者。
下面这段代码:
- producer()负责生产数据,它会把数据写入通道,并把它写数据的通道返回。
- square()负责从某个通道读数字,然后计算平方,将结果写入通道,并把它的输出通道返回。
- main()负责启动producer和square,并且还是消费者,读取suqre的结果,并打印出来。
package mainimport ("fmt"
)func producer(nums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_, n := range nums {out <- n}}()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 2, 3, 4)ch := square(in)// consumerfor ret := range ch {fmt.Printf("%3d", ret)}fmt.Println()
}
结果:
➜ awesome git:(master) ✗ go run hi.go1 4 9 16
这是一种原始的流水线模型,这种原始能让我们掌握流水线的思路。
流水线的特点
- 每个阶段把数据通过channel传递给下一个阶段。
- 每个阶段要创建1个goroutine和1个通道,这个goroutine向里面写数据,函数要返回这个通道。
- 有1个函数来组织流水线,我们例子中是main函数。
如果你没了解过流水线,建议自己把以上的程序写一遍,如果遇到问题解决了,那才真正掌握了流水线模型的思路。
流水线FAN模式
流水线模型进阶,介绍FAN-IN和FAN-OUT,FAN模式可以让我们的流水线模型更好的利用Golang并发,提高软件性能。但FAN模式不一定是万能,不见得能提高程序的性能,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流水线。我们先介绍下FAN模式,再看看它怎么提升性能的,它是不是万能的。
FAN-IN和FAN-OUT模式
Golang的并发模式灵感来自现实世界,这些模式是通用的,毫无例外,FAN模式也是对当前世界的模仿。以汽车组装为例,汽车生产线上有个阶段是给小汽车装4个轮子,可以把这个阶段任务交给4个人同时去做,这4个人把轮子都装完后,再把汽车移动到生产线下一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就有任务的分发,和任务结果的收集。其中任务分发是FAN-OUT,任务收集是FAN-IN。
- FAN-OUT模式:多个goroutine从同一个通道读取数据,直到该通道关闭。OUT是一种张开的模式,所以又被称为扇出,可以用来分发任务。
- FAN-IN模式:1个goroutine从多个通道读取数据,直到这些通道关闭。IN是一种收敛的模式,所以又被称为扇入,用来收集处理的结果。
FAN-IN和FAN-OUT实践
我们这次试用FAN-OUT和FAN-IN,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计算一个整数切片中元素的平方值并把它打印出来。
- producer()保持不变,负责生产数据。
- squre()也不变,负责计算平方值。
- 修改main(),启动3个square,这3个squre从producer生成的通道读数据,这是FAN-OUT。
- 增加merge(),入参是3个square各自写数据的通道,给这3个通道分别启动1个协程,把数据写入到自己创建的通道,并返回该通道,这是FAN-IN。
FAN模式流水线示例:
package mainimport ("fmt""sync"
)func producer(nums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_, n := range nums {out <- i}}()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erge(cs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var wg sync.WaitGroupcollect := func(in <-chan int) {defer wg.Done()for n := range in {out <- n}}wg.Add(len(cs))// FAN-INfor _, c := range cs {go collect(c)}// 错误方式:直接等待是bug,死锁,因为merge写了out,main却没有读// wg.Wait()// close(out)// 正确方式go func() {wg.Wait()close(out)}()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 2, 3, 4)// FAN-OUTc1 := square(in)c2 := square(in)c3 := square(in)// consumerfor ret := range merge(c1, c2, c3) {fmt.Printf("%3d ", ret)}fmt.Println()
}
3个squre协程并发运行,结果顺序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你得到的结果,不一定与下面的相同。
➜ awesome git:(master) ✗ go run hi.go1 4 16 9
FAN模式真能提升性能吗?
相信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以的。我们还是使用老问题,对比一下简单的流水线和FAN模式的流水线,修改下代码,增加程序的执行时间:
- produer()使用参数生成指定数量的数据。
- square()增加阻塞操作,睡眠1s,模拟阶段的运行时间。
- main()关闭对结果数据的打印,降低结果处理时的IO对FAN模式的对比。
普通流水线:
// hi_simple.gopackage mainimport ("fmt"
)func producer(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i := 0; i < n; i++ {out <- i}}()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 simulatetime.Sleep(time.Second)}}()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ch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ch {}
}
使用FAN模式的流水线:
// hi_fan.go
package mainimport ("sync""time"
)func producer(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i := 0; i < n; i++ {out <- i}}()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 simulatetime.Sleep(time.Second)}}()return out
}func merge(cs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var wg sync.WaitGroupcollect := func(in <-chan int) {defer wg.Done()for n := range in {out <- n}}wg.Add(len(cs))// FAN-INfor _, c := range cs {go collect(c)}// 错误方式:直接等待是bug,死锁,因为merge写了out,main却没有读// wg.Wait()// close(out)// 正确方式go func() {wg.Wait()close(out)}()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 FAN-OUTc1 := square(in)c2 := square(in)c3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merge(c1, c2, c3) {}
}
多次测试,每次结果近似,结果如下:
- FAN模式利用了7%的CPU,而普通流水线CPU只使用了3%,FAN模式能够更好的利用CPU,提供更好的并发,提高Golang程序的并发性能。
- FAN模式耗时10s,普通流水线耗时4s。在协程比较费时时,FAN模式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间,同样的时间,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simple.go
go run hi_simple.go 0.17s user 0.18s system 3% cpu 10.389 total
➜ awesome git:(master) ✗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go
go run hi_fan.go 0.17s user 0.16s system 7% cpu 4.288 total
也可以使用Benchmark进行测试,看2个类型的执行时间,结论相同。为了节约篇幅,这里不再介绍,方法和结果贴在Gist了,想看的朋友瞄一眼,或自己动手搞搞。
FAN模式一定能提升性能吗?
FAN模式可以提高并发的性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都使用FAN模式?
不行的,因为FAN模式不一定能提升性能。
依然使用之前的问题,再次修改下代码,其他不变:
- squre()去掉耗时。
- main()增加producer()的入参,让producer生产10,000,000个数据。
简单版流水线修改代码:
// hi_simple.go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000000)ch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ch {}
}
FAN模式流水线修改代码:
// hi_fan.go
package mainimport ("sync"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000000)// FAN-OUTc1 := square(in)c2 := square(in)c3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merge(c1, c2, c3) {}
}
结果,可以跑多次,结果近似: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simple.go
go run hi_simple.go 9.96s user 5.93s system 168% cpu 9.424 total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go
go run hi_fan.go 23.35s user 11.51s system 297% cpu 11.737 total
从这个结果,我们能看到2点。
- FAN模式可以提高CPU利用率。
- FAN模式不一定能提升效率,降低程序运行时间。
优化FAN模式
既然FAN模式不一定能提高性能,如何优化?
不同的场景优化不同,要依具体的情况,解决程序的瓶颈。
我们当前程序的瓶颈在FAN-IN,squre函数很快就完成,merge函数它把3个数据写入到1个通道的时候出现了瓶颈,适当使用带缓冲通道可以提高程序性能,再修改下代码
merge()中的out修改为:
out := make(chan int, 100)
结果: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_buffered.go
go run hi_fan_buffered.go 19.85s user 8.19s system 323% cpu 8.658 total
使用带缓存通道后,程序的性能有了较大提升,CPU利用率提高到323%,提升了8%,运行时间从11.7降低到8.6,降低了26%。
FAN模式的特点很简单,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如果记不清了看这里,本文所有代码在该Github仓库。
FAN模式很有意思,并且能提高Golang并发的性能,如果想以后运用自如,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还是要写写自己的Demo,快去实践一把。
这篇关于Go并发模型:流水线模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