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并发模型:流水线模型

2024-09-08 13:38
文章标签 go 模型 并发 流水线

本文主要是介绍Go并发模型:流水线模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Go作为一个实用主义的编程语言,非常注重性能,在语言特性上天然支持并发,Go并发模型有多种模式,通过流水线模型系列文章,你会更好的使用Go的并发特性,提高的程序性能。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流水线模型的流水线概念,后面文章介绍流水线模型的FAN-IN和FAN-OUT,最后介绍下如何合理的关闭流水线的协程。

Golang的并发核心思路

Golang并发核心思路是关注数据流动。数据流动的过程交给channel,数据处理的每个环节都交给goroutine,把这些流程画起来,有始有终形成一条线,那就能构成流水线模型。

但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

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入手

流水线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它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在当代社会流水线非常普遍,我们用的几乎任何产品(手机、电脑、汽车、水杯),都是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以汽车为例,整个汽车流水线要经过几百个组装点,而在某个组装点只组装固定的零部件,然后传递给下一个组装点,最终一台完整的汽车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Golang的并发模型灵感其实都来自我们生活,对软件而言,高的生产效率就是高的性能。

在Golang中,流水线由多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之间通过channel连接,每个节点可以由多个同时运行的goroutine组成。

从最简单的流水线入手。下图的流水线由3个阶段组成,分别是A、B、C,A和B之间是通道aCh,B和C之间是通道bCh,A生成数据传递给B,B生成数据传递给C。

流水线中,第一个阶段的协程是生产者,它们只生产数据。最后一个阶段的协程是消费者,它们只消费数据。下图中A是生成者,C是消费者,而B只是中间过程的处理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举个例子,设计一个程序:计算一个整数切片中元素的平方值并把它打印出来。非并发的方式是使用for遍历整个切片,然后计算平方,打印结果。

我们使用流水线模型实现这个简单的功能,从流水线的角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

  1. 遍历切片,这是生产者。
  2. 计算平方值。
  3. 打印结果,这是消费者。

下面这段代码:

  • producer()负责生产数据,它会把数据写入通道,并把它写数据的通道返回。
  • square()负责从某个通道读数字,然后计算平方,将结果写入通道,并把它的输出通道返回。
  • main()负责启动producer和square,并且还是消费者,读取suqre的结果,并打印出来。
package mainimport ("fmt"
)func producer(nums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_, n := range nums {out <- n}}()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 2, 3, 4)ch := square(in)// consumerfor ret := range ch {fmt.Printf("%3d", ret)}fmt.Println()
}

结果:

➜  awesome git:(master)go run hi.go1  4  9 16

这是一种原始的流水线模型,这种原始能让我们掌握流水线的思路。

流水线的特点

  • 每个阶段把数据通过channel传递给下一个阶段。
  • 每个阶段要创建1个goroutine和1个通道,这个goroutine向里面写数据,函数要返回这个通道。
  • 有1个函数来组织流水线,我们例子中是main函数。

如果你没了解过流水线,建议自己把以上的程序写一遍,如果遇到问题解决了,那才真正掌握了流水线模型的思路。

流水线FAN模式

流水线模型进阶,介绍FAN-IN和FAN-OUT,FAN模式可以让我们的流水线模型更好的利用Golang并发,提高软件性能。但FAN模式不一定是万能,不见得能提高程序的性能,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流水线。我们先介绍下FAN模式,再看看它怎么提升性能的,它是不是万能的。

FAN-IN和FAN-OUT模式

Golang的并发模式灵感来自现实世界,这些模式是通用的,毫无例外,FAN模式也是对当前世界的模仿。以汽车组装为例,汽车生产线上有个阶段是给小汽车装4个轮子,可以把这个阶段任务交给4个人同时去做,这4个人把轮子都装完后,再把汽车移动到生产线下一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就有任务的分发,和任务结果的收集。其中任务分发是FAN-OUT,任务收集是FAN-IN。

  • FAN-OUT模式:多个goroutine从同一个通道读取数据,直到该通道关闭。OUT是一种张开的模式,所以又被称为扇出,可以用来分发任务。
  • FAN-IN模式:1个goroutine从多个通道读取数据,直到这些通道关闭。IN是一种收敛的模式,所以又被称为扇入,用来收集处理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AN-IN和FAN-OUT实践

我们这次试用FAN-OUT和FAN-IN,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计算一个整数切片中元素的平方值并把它打印出来。

  • producer()保持不变,负责生产数据。
  • squre()也不变,负责计算平方值。
  • 修改main(),启动3个square,这3个squre从producer生成的通道读数据,这是FAN-OUT。
  • 增加merge(),入参是3个square各自写数据的通道,给这3个通道分别启动1个协程,把数据写入到自己创建的通道,并返回该通道,这是FAN-IN。

FAN模式流水线示例:

package mainimport ("fmt""sync"
)func producer(nums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_, n := range nums {out <- i}}()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erge(cs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var wg sync.WaitGroupcollect := func(in <-chan int) {defer wg.Done()for n := range in {out <- n}}wg.Add(len(cs))// FAN-INfor _, c := range cs {go collect(c)}// 错误方式:直接等待是bug,死锁,因为merge写了out,main却没有读// wg.Wait()// close(out)// 正确方式go func() {wg.Wait()close(out)}()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 2, 3, 4)// FAN-OUTc1 := square(in)c2 := square(in)c3 := square(in)// consumerfor ret := range merge(c1, c2, c3) {fmt.Printf("%3d ", ret)}fmt.Println()
}

3个squre协程并发运行,结果顺序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你得到的结果,不一定与下面的相同。

➜  awesome git:(master)go run hi.go1   4  16   9 

FAN模式真能提升性能吗?

相信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以的。我们还是使用老问题,对比一下简单的流水线和FAN模式的流水线,修改下代码,增加程序的执行时间:

  • produer()使用参数生成指定数量的数据。
  • square()增加阻塞操作,睡眠1s,模拟阶段的运行时间。
  • main()关闭对结果数据的打印,降低结果处理时的IO对FAN模式的对比。

普通流水线:

// hi_simple.gopackage mainimport ("fmt"
)func producer(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i := 0; i < n; i++ {out <- i}}()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 simulatetime.Sleep(time.Second)}}()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ch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ch {}
}

使用FAN模式的流水线:

// hi_fan.go
package mainimport ("sync""time"
)func producer(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i := 0; i < n; i++ {out <- i}}()return out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 simulatetime.Sleep(time.Second)}}()return out
}func merge(cs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var wg sync.WaitGroupcollect := func(in <-chan int) {defer wg.Done()for n := range in {out <- n}}wg.Add(len(cs))// FAN-INfor _, c := range cs {go collect(c)}// 错误方式:直接等待是bug,死锁,因为merge写了out,main却没有读// wg.Wait()// close(out)// 正确方式go func() {wg.Wait()close(out)}()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 FAN-OUTc1 := square(in)c2 := square(in)c3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merge(c1, c2, c3) {}
}

多次测试,每次结果近似,结果如下:

  • FAN模式利用了7%的CPU,而普通流水线CPU只使用了3%,FAN模式能够更好的利用CPU,提供更好的并发,提高Golang程序的并发性能。
  • FAN模式耗时10s,普通流水线耗时4s。在协程比较费时时,FAN模式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间,同样的时间,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simple.go
go run hi_simple.go  0.17s user 0.18s system 3% cpu 10.389 total
➜  awesome git:(master) ✗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go
go run hi_fan.go  0.17s user 0.16s system 7% cpu 4.288 total

也可以使用Benchmark进行测试,看2个类型的执行时间,结论相同。为了节约篇幅,这里不再介绍,方法和结果贴在Gist了,想看的朋友瞄一眼,或自己动手搞搞。

FAN模式一定能提升性能吗?

FAN模式可以提高并发的性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都使用FAN模式?

不行的,因为FAN模式不一定能提升性能。

依然使用之前的问题,再次修改下代码,其他不变:

  • squre()去掉耗时。
  • main()增加producer()的入参,让producer生产10,000,000个数据。

简单版流水线修改代码:

// hi_simple.go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000000)ch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ch {}
}

FAN模式流水线修改代码:

// hi_fan.go
package mainimport ("sync"
)func square(inCh <-chan int) <-chan int {out := make(chan int)go func() {defer close(out)for n := range inCh {out <- n * n}}()return out
}func main() {in := producer(10000000)// FAN-OUTc1 := square(in)c2 := square(in)c3 := square(in)// consumerfor _ = range merge(c1, c2, c3) {}
}

结果,可以跑多次,结果近似: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simple.go    
go run hi_simple.go  9.96s user 5.93s system 168% cpu 9.424 total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go        
go run hi_fan.go  23.35s user 11.51s system 297% cpu 11.737 total

从这个结果,我们能看到2点。

  • FAN模式可以提高CPU利用率。
  • FAN模式不一定能提升效率,降低程序运行时间。

优化FAN模式

既然FAN模式不一定能提高性能,如何优化?

不同的场景优化不同,要依具体的情况,解决程序的瓶颈。

我们当前程序的瓶颈在FAN-IN,squre函数很快就完成,merge函数它把3个数据写入到1个通道的时候出现了瓶颈,适当使用带缓冲通道可以提高程序性能,再修改下代码

merge()中的out修改为:

out := make(chan int, 100)

结果:

➜  awesome git:(master) ✗ time go run hi_fan_buffered.go 
go run hi_fan_buffered.go  19.85s user 8.19s system 323% cpu 8.658 total

使用带缓存通道后,程序的性能有了较大提升,CPU利用率提高到323%,提升了8%,运行时间从11.7降低到8.6,降低了26%。

FAN模式的特点很简单,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如果记不清了看这里,本文所有代码在该Github仓库。
FAN模式很有意思,并且能提高Golang并发的性能,如果想以后运用自如,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还是要写写自己的Demo,快去实践一把。

这篇关于Go并发模型:流水线模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48260

相关文章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的操作流程

《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的操作流程》DeepSeekR1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多个领域发... 目录0基础租个硬件玩deepseek,蓝耘元生代智算云|本地部署DeepSeek R1模型,3步搞定一个应

Go路由注册方法详解

《Go路由注册方法详解》Go语言中,http.NewServeMux()和http.HandleFunc()是两种不同的路由注册方式,前者创建独立的ServeMux实例,适合模块化和分层路由,灵活性高... 目录Go路由注册方法1. 路由注册的方式2. 路由器的独立性3. 灵活性4. 启动服务器的方式5.

Deepseek R1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详细教程(释放AI生产力)

《DeepseekR1模型本地化部署+API接口调用详细教程(释放AI生产力)》本文介绍了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和通过API调用将其集成到VSCode中的过程,作者详细步骤展示了如何下载和... 目录前言一、deepseek R1模型与chatGPT o1系列模型对比二、本地部署步骤1.安装oll

Spring AI Alibaba接入大模型时的依赖问题小结

《SpringAIAlibaba接入大模型时的依赖问题小结》文章介绍了如何在pom.xml文件中配置SpringAIAlibaba依赖,并提供了一个示例pom.xml文件,同时,建议将Maven仓... 目录(一)pom.XML文件:(二)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一)pom.xml文件:首

Go语言中三种容器类型的数据结构详解

《Go语言中三种容器类型的数据结构详解》在Go语言中,有三种主要的容器类型用于存储和操作集合数据:本文主要介绍三者的使用与区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基本概念1. 数组(Array)2. 切片(Slice)3. 映射(Map)对比总结注意事项基本概念在 Go 语言中,有三种主要

Go Mongox轻松实现MongoDB的时间字段自动填充

《GoMongox轻松实现MongoDB的时间字段自动填充》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Go语言如何使用mongox库,在插入和更新数据时自动填充时间字段,从而提升开发效率并减少重复代码,需要的可以... 目录前言时间字段填充规则Mongox 的安装使用 Mongox 进行插入操作使用 Mongox 进行更

如何在本地部署 DeepSeek Janus Pro 文生图大模型

《如何在本地部署DeepSeekJanusPro文生图大模型》DeepSeekJanusPro模型在本地成功部署,支持图片理解和文生图功能,通过Gradio界面进行交互,展示了其强大的多模态处... 目录什么是 Janus Pro1. 安装 conda2. 创建 python 虚拟环境3. 克隆 janus

本地私有化部署DeepSeek模型的详细教程

《本地私有化部署DeepSeek模型的详细教程》DeepSeek模型是一种强大的语言模型,本地私有化部署可以让用户在自己的环境中安全、高效地使用该模型,避免数据传输到外部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也能根据自... 目录一、引言二、环境准备(一)硬件要求(二)软件要求(三)创建虚拟环境三、安装依赖库四、获取 Dee

Go语言利用泛型封装常见的Map操作

《Go语言利用泛型封装常见的Map操作》Go语言在1.18版本中引入了泛型,这是Go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本文将通过泛型实现封装常见的Map操作,感... 目录什么是泛型泛型解决了什么问题Go泛型基于泛型的常见Map操作代码合集总结什么是泛型泛型是一种编程范式,允

DeepSeek模型本地部署的详细教程

《DeepSeek模型本地部署的详细教程》DeepSeek作为一款开源且性能强大的大语言模型,提供了灵活的本地部署方案,让用户能够在本地环境中高效运行模型,同时保护数据隐私,在本地成功部署DeepSe... 目录一、环境准备(一)硬件需求(二)软件依赖二、安装Ollama三、下载并部署DeepSeek模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