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mysql 性能优化篇】性能配置,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tmp_table_size:该参数用于决定内部内存临时表的最大值,每个线程都要分配(实际起限制作用的是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e的最小值),如果内存临时表超出了限制,MySQL就会自动把它转化为基于磁盘的MyISAM表,优化查询语句的时候,要避免使用临时表,如果实在避免不了的话,要保证这些临时表是存在内存中的。
现象:如果复杂的SQL语句中包含了group by/distinct等不能通过索引进行优化而使用了临时表,则会导致SQL执行时间加长。
建议:如果应用中有很多group by/distinct等语句,同时数据库有足够的内存,可以增大tmp_table_size(max_heap_table_size)的值,以此来提升查询性能。
query_cache_size:该参数用于控制MySQL query cache的内存大小。如果MySQL开启query cache,在执行每一个query的时候会先锁住query cache,然后判断是否存在query cache中,如果存在直接返回结果,如果不存在,则再进行引擎查询等操作。同时,insert、update和delete这样的操作都会将query cahce失效掉,这种失效还包括结构或者索引的任何变化,cache失效的维护代价较高,会给MySQL带来较大的压力。所以,当我们的数据库不是特别频繁更新时,query cache是比较好用的;但如果写入非常频繁,并集中在某几张表上的时候,query cache lock的锁机制会造成很频繁的锁冲突,对于这一张表的写和读会互相等待query cache lock解锁,导致select的查询效率下降。
现象:数据库中有大量的连接状态为checking query cache for query、Waiting for query cache lock、storing result in query cache。
建议:RDS默认关闭query cache功能,如果您的实例打开了query cache,当出现上述情况后可以关闭query cache。当然有些情况也可以打开query cache,以解决数据库性能问题。
案例分析
场景:某客户正在将本地的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在RDS上运行时间明显要比线下自建数据库运行时间要慢1倍。
原因:自建数据库与RDS的参数配置不同,如下所示:
用户本地参数配置:
join_buffer_size = 128Mread_rnd_buffer_size = 128Mtmp_table_size = 128M
RDS参数配置:
join_buffer_size = 1Mread_buffer_size = 1Mtmp_table_size =256K
架构差异
RDS采用了主从复制的高可用模式,同时打开了半同步复制,半同步复制是MySQL异步复制的改进,当主库在执行完客户端提交的事务后不是立刻返回给客户端,而是等待从库接收到并写到relay log中才返回给客户端。相对于异步复制,半同步复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迟,这个延迟最少是一个TCP/IP往返的时间。所以半同步复制增加了事务的响应时间,详情如下图所示。
这篇关于【mysql 性能优化篇】性能配置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