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JVM垃圾判定算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垃圾收集技术是Java的一堵高墙。Java堆内存中存放着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垃圾收集器在对堆内存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中哪些还存活,哪些已经死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也就是判定垃圾。通常有两种方法: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的算法是:给每个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有一个引用,计数器值加1;当引用失效,计数器值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值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这种方法实现简单,判定效率也很高,但有个问题: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package org.hbin.gc;/*** VM args: -XX:+PrintGC -XX:+PrintGCDetails* @author Haley* @version 1.0* 2024/9/1*/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private Object instance;private byte[] array = new byte[1024 * 1024 * 5];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eferenceCountingGC 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ReferenceCountingGC 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a.instance = b;b.instance = a;a = null;b = null;System.gc();}
}
运行上述代码,并打印GC日志:
[GC (System.gc()) 12918K->616K(125952K), 0.0010921 secs]
[Full GC (System.gc()) 616K->459K(125952K), 0.0097270 secs]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到,GC日志中包含12918K->616K,说明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对象互相引用而不回收,也从侧面说明虚拟机并不是通过引用计数法来判断垃圾的。
根可达性分析算法
根可达性分析算法的基本思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图论: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在Java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局部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引用分类
在JDK1.2之前,引用的定义是:如果reference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这块内存代表着一个引用。
JDK1.2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四种: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这四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代码中普遍存在的,类似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类的引用。只要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这些对象。
- 软引用:Soft Reference,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不骨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相关Java类:SoftReference
- 弱引用:Weak Reference,也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但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当垃圾回收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弱引用关联的对象。相关Java类:WeakReference。
- 虚引用:也称幽灵引用或幻影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虚引用不影响对象的生成时间,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设置虚引用的唯一目的是能在这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相关Java类:PhantomReference。
这篇关于JVM垃圾判定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