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揭穿你,根本就不懂云原生!

2024-09-02 08:38
文章标签 云原生 根本 字长 揭穿

本文主要是介绍万字长文揭穿你,根本就不懂云原生!,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点击上方“朱小厮的博客”,选择“设为星标”

后台回复"书",获取

后台回复“k8s”,可领取k8s资料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概念和技术的普及,云原生一词也越来越热门,无论是应用还是安全,凡是和云相关的,都要在云后面加上原生二字,好像不提云原生,在技术上就落后了一大截。

一、云原生产生背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企业上云已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将应用部署到了云上。但是应用上云并不意味着就能充分利用云平台的优势。目前,大部分云化的应用,都是基于传统的软件架构来搭建的,然后再移植到云上去运行,和云平台的整合度非常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操作系统依赖强

传统应用程序和底层操作系统、硬件、存储和后备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使得应用程序在跨越云基础设施进行迁移和扩展时非常复杂且有风险。

2. 系统紧耦合

传统的企业应用多采用单体架构,将许多不同的功能模块捆绑在一个部署包中,导致功能模块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依赖,并导致开发和部署过程中丧失敏捷性,无法独立的部署、发布更新、重启。

3. 手动化扩展

通过手工管理基础设施,包括手工编写管理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的配置脚本。在大规模复杂的操作中,操作人员在诊断问题时会很慢,而且无法大规模地实施。手工制作的自动化脚本还有可能将人为错误硬编码到基础设施中。

4. 恢复缓慢

基于虚拟机的基础设施相对于基于微服务的应用程序来说,是缓慢而低效的。因为单个虚拟机启动/关闭的速度很慢,并且在部署应用程序代码之前就会带来巨大的开销。

5. 瀑布开发

传统应用的开发模式,IT团队定期发布软件,通常间隔几周或几个月。尽管发布的许多组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并且没有依赖关系,也必须等待版本中的其他组件。客户想要的功能被延迟,企业失去赢得客户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总体来说,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只是对云计算最初级的利用(提升利用率,按需使用,不够了随时扩容),无法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要想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弹性、高可用性、易扩展性),就必须进行真正的云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平台的变化,应用也需要做出改变,这就需要摈弃传统的方法,在架构设计、开发方式、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和方面都基于云的特点重新设计,从而建设全新的云化的应用,也就是云原生的应用。

二、云原生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云原生,不同的人定义不同,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主要来自Pivotal公司和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简称CNCF)。

1. Pivotal的定义

Pivotal公司是云原生应用的提出者,并推出了Cloud Foundry和Spring系列开发框架。早在2015年,Pivotal公司的Matt Stine写了一本名为《迁移到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小册子,其中探讨了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几个主要特征:符合12因素的应用、面向微服务架构、自服务敏捷架构、基于API的协作以及抗脆弱性。

在2017年10月,接受采访时,Matt Stine对云原生的定义做了小幅调整,将云原生架构定义为具有以下六个特质:模块化(Modularity)、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可部署性(Deployability)、可测试性(Testability)、可处理性(Disposability)以及可替换性(Replaceability)。而Pivotal官网对云原生概括为4个要点: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以及容器化。

图 1:Pivotal云原生思想

Matt Stine认为云原生是一个思想的集合,云原生既包含技术(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也包含管理(DevOps、持续交付、康威定律以及重组等),云原生也可以说是一系列云技术、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

2. CNCF的定义

CNCF是在2015年由Google联合Linux基金会成立的,它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主要宗旨是统一云计算接口和相关标准,通过技术优势和用户价值创造一套新的通用容器技术,推动云计算和服务的发展。起初CNCF对云原生(Cloud Native)的定义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 应用容器化

  • 面向微服务架构

  • 应用支持容器的编排调度

到了2018年,随着云原生生态的不断壮大,所有主流云计算供应商都加入了该基金会,且从云原生的全景图中可以看出云原生正在蚕食原先非云原生应用的部分。

CNCF基金会中的会员以及容纳的项目越来越多,该定义已经限制了云原生生态的发展,CNCF为云原生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于2018年6月11日明确了云原生定义1.0版本: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

图 2:云原生代表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

三、云原生相关技术

依据CNCF发布的云原生1.0版本的定义,云原生技术主要包括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不可变基础设施以及声明式API,下面就这几类技术做个概述:

1. 容器技术

容器技术和云原生好比一对螺旋体,容器技术催生了云原生思潮,云原生生态推动了容器技术发展。从2013年Docker技术诞生,到2015年CNCF这个云原生领域重量级联盟成立,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云原生关键技术之一的容器,从2013年诞生以来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3年之前,云计算行业一直在为云原生的正确打开姿势而操心。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看起来是个有前途的方向。2006年Fotango公司发布的Zimi服务,可以说是PaaS行业的鼻祖,具有按使用付费、免运维(Serverless)、API化配置和服务等典型云原生的特征;2008年Google推出Google App Engine(GAE);2011年Pivotal发布Cloud Foundry。

这些早期的PaaS平台在云原生领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云原生生态的健康发展,但是这些早期探索技术并没有形成大的行业趋势,而是局限在一些的特定的领域。直到Docker开源,大家才如梦方醒,原来不是方向不对,而是应用分发和交付的手段不行。

Docker真正核心的创新是容器镜像(docker image),一种新型的应用打包、分发和运行机制。容器镜像将应用运行环境,包括代码、依赖库、工具、资源文件和元信息等,打包成一种操作系统发行版无关的不可变更软件包。

容器镜像打包了整个容器运行依赖的环境,以避免依赖运行容器的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build once, run anywhere”。容器镜像一旦构建完成,就变成read only,成为不可变基础设施的一份子。

2.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相对于单体架构来说的,两者分属不同的架构风格。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是一个单一的、可独立部署的软件组件,它实现了一些有用的功能,服务的API封装了其内部实现,与单体架构不同,开发人员无法绕过服务的API直接访问服务内部的方法和数据,因此,微服务架构强制实现了应用程序的模块化。

微服务架构的最核心特性是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性。服务之间的交互采用API完成,这样做就封装了服务的实现细节,从而实现了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对实现方式做出修改。

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大的系统按照业务服务的粒度进行拆分,每个服务可独立开发、测试、验证和部署,这样分解后,带来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 使大型的复杂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

  • 每个服务都相对较小并容易维护

  • 服务可以独立部署

  • 服务可以独立扩展

  • 微服务架构可以实现团队的自治

  • 更容易实验和采纳新的技术

  • 更好的容错性

3. 服务网格

服务网格是用于处理服务间通信的专用基础设施层,负责在微服务间进行可靠地请求传递。服务网格通常通过一组轻量级网络代理来实现,这些代理与应用程序代码一起部署,而不需要感知应用程序本身。

随着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服务网格包含的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它的需求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指标收集和监控以及通常更加复杂的运维需求,例如A/B测试、金丝雀发布、限流、访问控制和端到端认证等。其部署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3:服务网格部署图

服务网格有如下几个特点:

  • 应用程序间通讯的中间层

  • 轻量级网络代理

  • 应用程序无感知

  • 解耦应用程序的重试/超时、监控、追踪和服务发现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什么是服务网格,可以将它比作是应用程序或者说微服务间的TCP/IP,负责服务之间的网络访问、限流、熔断和监控。对于编写应用程序来说一般无须关心TCP/IP这一层(比如通过HTTP协议的RESTful应用),同样使用服务网格也就无须关系服务之间的那些原来是通过应用程序或者其他框架实现的事情,比如Spring Cloud、OSS,现在只要交给服务网格就可以了,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微服务应用的开发。

4. 不可变基础设施

一个工作负载(比如容器、虚拟机等)一旦部署以后就不会被修改。当需要更新,修复或修改某些内容的时候,只需要将新的、经过验证的工作负载替换旧的即可。

不可变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系统的稳定性方面。传统的应用程序一旦部署到用户特定的服务器上以后,服务器系统是会不断变化的,不是操作系统升级,就是安装了新的应用,可能引起冲突,导致应用程序需要跟着用户系统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升级,这中间就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而不可变基础设施就规避了所有的这些问题,因为云原生应用是部署在不可变的基础设施上的,因此就不存在变化的问题。

5. 声明式API

声明式API是一种比命令式API更高级的接口设计方式,简单来说,命令式API提供给用户怎么做的能力,而声明式API给用户提供了做什么的能力。

声明式API是比命令式API更高级的一种接口,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有一个炒菜机,如果炒菜机提供的接口是放油、放调料、放食材、大火、小火等操作,那就是命令式API。

如果炒菜机提供的接口是来盘宫保鸡丁、来盘鱼香肉丝之类的,那就是声明式API了。声明式API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数据库提供的SQL接口,只需要告诉数据库你需要什么数据即可,至于怎么去获取这些数据,数据库自己会去按步骤操作。

四、云原生的意义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在使用云计算平台时和使用物理机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那么就没有将云平台的能力利用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云原生就是用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将云计算平台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让企业应用能够利用云平台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和弹性伸缩,是云原生应用重点关注的地方。它要求云原生应用具备可用性和伸缩性,以及自动化部署和管理能力,可随处运行,并且能够通过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提升研发、测试与发布的效率。云原生应用并未完全颠覆传统的应用,采用云原生的设计模式可以优化和改进传统应用模式,使应用更加适合在云平台上运行。

云原生存在的意义是解放开发和运维,而不是让开发和运维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云原生还关注规模,分布式系统应该具备将节点进行水平扩展的能力,能轻易地扩展到成千上万的规模,并且这些节点具备多租户和自愈能力。云原生使得应用本身具备“柔性”,即面对强大压力的缓解能力以及压力过后的恢复能力。

五、云原生当前生态

作为云原生领域最具权威的组织,CNCF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都会提及CNCF Landscape项目,该项目开始于2016年11月,旨在为云原生应用者提供一个资源地图,帮助企业和开发人员快速了解云原生体系的全貌。CNCF Landscape项目在Github上已经获得超过7000颗星,表明广大开发者和使用者对该项目的关注和重视。该项目给出当前云原生生态的全景图(如下图所示),通过该全景图我们可以了解云原生相关的各种类型的项目和产品:

图 4:CNCF生态全景图

这张全景图从云原生的层次结构,以及不同的功能组成上,展现了云原生体系的全貌,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组件层次去选择恰当的软件和工具进行支持。总体来看,云原生生态分为以下几层:

1. Kubernetes服务提供商

图中最底层是Kubernetes认证的服务提供商,以及Kubernetes认证的培训伙伴。

2. Provisioning

有了物理机或虚拟机后,在运行容器化服务之前,需要为容器准备标准化的基础环境,这就是Provisioning这一层的作用。在Provisioning这一层中,分为以下几个功能组成模块:

  • Automation & Configuration:用于自动化部署和配置容器运行平台和环境,代表工具和厂商包括Ansible、Chef、Puppet、VMware以及OpenStack。

  • 容器镜像库:容器镜像库是整个CNCF云原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因为基于容器的运行环境中,所有的应用都需要借助容器镜像库来进行安装和部署。容器镜像库又分为公有和私有,公有的容器镜像库包括docker官方的registry,AWS的Elastic Container Registry,Google的Container Registry等。在私有镜像库中,VMware中国团队主导的Harbor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的容器平台目前都基于Harbor构建其镜像仓库。

  • Security & Compliance:Notary和TUF(The Upgrade Framework)是这个领域两个主要的项目,其中TUF是一个开源的安全标准,Notary是其中一个实现。Notary软件除了确保软件的出处外,它还能保证在未经容器镜像提供者批准的情况下,不会在镜像供应链的任何地方修改镜像内的内容,从而确保从开发到运营的过程中,安全都被无缝统一地嵌入到整个工作流中。

  • Key Management:主要用于在整个容器平台中进行秘钥管理。

3. Runtime

Runtime这一层可以理解为容器的整个运行环境,是云原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包括了计算、存储、网络三大块:

  • Container Runtime:Docker是最广为人知的容器运行环境,但生产环境下也有一些其他的容器环境在运行。Containerd是满足OCI规范的核心容器运行时,从设计上就是为了嵌入大型系统的。它由Docker Inc公司启动,并且在2017年3月份捐赠给了CNCF。此外,CoreOS的RKT是一个用于在Linux上运行应用程序容器的CLI,也可以作为安全、可组合和基于标准的容器虚拟化运行环境。

  • Cloud-Native Storage:起初,容器为无状态的运行单元,容器最上一层文件系统无法保存其在运行时写入的文件或数据,容器重建或重启后,这些写入的数据将丢失。但随着数据库、消息队列等中间件逐步在容器环境中得到应用,如今用户对容器持久化存储的理解和需求也更加深入和迫切。

  • Cloud-Native Network:网络历来是虚拟化技术中最灵活多变的部分,目前,大多数客户使用的主要包括Calico、Flannel、Open vSwitch等方案。

4. Orchestration Management

这一层主要负责容器平台的编排和调度,包括服务的发现和治理,远程调用,服务代理,微服务治理等组件,包括:

  • 计划与编排:在这个领域,Kubernetes是当仁不让的头号玩家,目前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生态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它的编排工具还包括Mesos和Docker Swarm等。

  • 协调与服务发现:分布式计算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个服务之间的协同以及服务发现(或节点发现的问题),从老牌的ZooKeeper到近年来在很多互联网厂商和应用中流行的Consul(Docker Swarm默认使用),都可以用于分布式服务的发现和配置,Kubernetes默认使用的则是CoreOS旗下的etcd。

  • 远程过程调用:微服务间进行通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HTTP REST-JSON的方式,另一种为RPC方式,两者相比,RPC方式效率更高。常用的包括Google开源的GRPC、Apache旗下的Thrift框架、Netflix开源的自带负载均衡的Ribbon和Avra数据序列化框架。

5. App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这一层就是容器平台上运行的具体应用和工具了,可以理解为容器平台的应用商店。根据应用的不同作用的使用场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数据库(例如MySQL、MariaDB、MongoDB、PostgreSQL、Cassandra等)、流处理和消息队列(例如Spark、Storm、RocketMQ、Kafka、RabbitMQ等)、应用和镜像制作(用于将应用封装成标准镜像,使应用能在标准的容器平台上运行,例如Helm、Docker Composer、Packer等)、CI/CD(最常见的Jenkins、Atlassian公司开发的Bamboo等)。

6. Platform

从横向上看,整个云原生还包括众多的经过认证的平台供应商。

7. Observability and Analysis

这个部分包含了大量用于对平台进行监控(Prometheus、Nagios、Grafana、Zabbix等)、日志(Fluentd、ElasticSearch、Logstash)、以及追踪(Jaeger)的工具。

综上所述,CNCF Landscape全景图中包含了CNCF社区成熟或使用范围较广、具有最佳实践的产品和方案供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选择,而且该生态还在快速发展中。

六、云原生实施路径

关于如何实现云原生应用,CNCF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利用开源软件和云原生技术的参考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 5:CNCF云原生技术路线图

整个路线图分成了十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用户或平台开发者将云原生技术在实际环境中落地时,需要循序渐进思考和处理的问题:

1. 容器化

目前最流行的容器化技术是Docker,你可以将任意大小的应用程序和依赖项,甚至在模拟器上运行的一些程序,都进行容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分割,并将未来的功能编写为微服务。

2. CI/CD(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

创建CI/CD环境,从而使源代码上的任意修改,都能够自动通过容器进行编译和测试,并被部署到预生产甚至生产环境中。

3. 应用编排

Kubernetes是目前市场上应用编排领域被最广泛应用的工具,Helm Charts可以用来帮助应用开发和发布者用于升级Kubernetes上运行的应用。

4. 监控和分析

在这一步中,用户需要为平台选择监控、日志以及跟踪的相关工具,例如将Prometheus用于监控、Fluentd用于日志、Jaeger用于整个应用调用链的跟踪。

5. 服务代理、发现和治理

CoreDNS、Envoy和LInkerd可以分别用于服务发现和服务治理,提供服务的健康检查、请求路由、和负载均衡等功能。

6. 网络

Calico、Flannel以及Weave Net等软件用于提供更灵活的网络功能。

7. 分布式数据库和存储

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提供更好的弹性和伸缩性能,但同时需要专业的容器存储予以支持。

8. 流和消息处理

当应用需要比JSON-REST这个模式更高的性能时,可以考虑使用gRPC或者NATS。gRPC是一个通用的RPC(远程调用)框架(类似各种框架中的RPC调用),NATS是一个发布/订阅和负载均衡的消息队列系统。

9. 容器镜像库和运行环境

Harbor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容器镜像库,同时,你也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容器运行环境用于运行容器程序。

10. 软件发布

最后可以借助Notary等软件用于软件的安全发布。

作者丨yoshang 

来源丨网址: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network/269379.html

想知道更多?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

后台回复"技术",加入技术群

后台回复“k8s”,可领取k8s资

这篇关于万字长文揭穿你,根本就不懂云原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9498

相关文章

90、k8s之secret+configMap

一、secret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 加密配置:保存密码,token,其他敏感信息的k8s资源 应用配置:我们需要定制化的给应用进行配置,我们需要把定制好的配置文件同步到pod当中容器 1.1、加密配置: secret: [root@master01 ~]# kubectl get secrets ##查看加密配置[root@master01 ~]# kubectl get se

K8S(Kubernetes)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安装步骤详解

K8S(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以下是K8S容器编排平台的安装步骤、使用方式及特点的概述: 安装步骤: 安装Docker:K8S需要基于Docker来运行容器化应用程序。首先要在所有节点上安装Docker引擎。 安装Kubernetes Master:在集群中选择一台主机作为Master节点,安装K8S的控制平面组件,如AP

【Kubernetes】K8s 的安全框架和用户认证

K8s 的安全框架和用户认证 1.Kubernetes 的安全框架1.1 认证:Authentication1.2 鉴权:Authorization1.3 准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 2.Kubernetes 的用户认证2.1 Kubernetes 的用户认证方式2.2 配置 Kubernetes 集群使用密码认证 Kubernetes 作为一个分布式的虚拟

828华为云征文|华为云Flexus X实例docker部署rancher并构建k8s集群

828华为云征文|华为云Flexus X实例docker部署rancher并构建k8s集群 华为云最近正在举办828 B2B企业节,Flexus X实例的促销力度非常大,特别适合那些对算力性能有高要求的小伙伴。如果你有自建MySQL、Redis、Nginx等服务的需求,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赶紧去看看吧! 什么是华为云Flexus X实例 华为云Flexus X实例云服务是新一代开箱即用、体

云原生之高性能web服务器学习(持续更新中)

高性能web服务器 1 Web服务器的基础介绍1.1 Web服务介绍1.1.1 Apache介绍1.1.2 Nginx-高性能的 Web 服务端 2 Nginx架构与安装2.1 Nginx概述2.1.1 Nginx 功能介绍2.1.2 基础特性2.1.3 Web 服务相关的功能 2.2 Nginx 架构和进程2.2.1 架构2.2.2 Ngnix进程结构 2.3 Nginx 模块介绍2.4

用Cri-O,Sealos CLI,Kubeadm方式部署K8s高可用集群

3.6 Cri-O方式部署K8s集群 注意:基于Kubernetes基础环境 3.6.1 所有节点安装配置cri-o [root@k8s-all ~]# VERSION=1.28[root@k8s-all ~]# curl -L -o /etc/yum.repos.d/devel:kubic:libcontainers:stable.repo https://download.opensu

培训第九周(部署k8s基础环境)

一、前期系统环境准备 1、关闭防火墙与selinux  [root@k8s-master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root@k8s-master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Removed symlink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firewalld.servi

诺瓦星云校招嵌入式面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面试题、10万字长文)

SPI 通信有哪些内核接口? 在嵌入式系统中,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通信通常涉及以下内核接口: 时钟控制接口:用于控制 SPI 时钟的频率和相位。通过设置时钟寄存器,可以调整 SPI 通信的速度以适应不同的外设需求。数据发送和接收接口:负责将数据从主机发送到从机以及从从机接收数据到主机。这些接口通常包括数据寄存器,用于存储待发

k8s 存储(PV、PVC、SC、本地存储、NFS)

存储持久化相关三个概念: PersistentVolume (PV) 是对具体存储资源的描述,比如NFS、Ceph、GlusterFS等,通过PV可以访问到具体的存储资源;PersistentVolumeClaim (PVC) Pod想要使用具体的存储资源需要对接到PVC,PVC里会定义好Pod希望使用存储的属性,通过PVC再去申请合适的存储资源(PV),匹配到合适的资源后PVC和PV会进行绑定

k8s调度(pod亲和、反亲和、污点、容忍度)

pod亲和性 针对对象为Pod,目的是实现,新建Pod和目标Pod调度到一起,在同一个Node上。 示例: apiVersion: v1kind: Podmetadata:name: testpod01labels:app: myapp01env: test1spec:containers:- name: testpod01image: nginx:1.23.2---apiVer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