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网络基础】探讨以太网:封装解包、MTU、MAC地址与碰撞,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1. 概念
- 2. 帧格式
- 3. 如何解包和封装
- 4. 整体网络思想 谈 跨网络通信
- 5. 碰撞问题
- ① 汇总整体的网络通信过程,发现问题并补充细节
- 6. 认识MAC地址
- 7. 对比理解MAC地址与IP地址
- 8. 认识MTU
- ① MTU对UDP协议的影响
- ② MTU对TCP协议的影响
- ③ MSS 与 MTU的关系
- ④ 命令 查看硬件地址MAC与MTU
- ⑤ MTU 与 分片
1. 概念
“以太网” 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而是一种技术标准;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 也包含了一些物理层的内容。
- 例如:规定了网络拓扑结构, 访问控制方式, 传输速率等;
- 例如以太网中的网线必须使用双绞线; 传输速率有10M, 100M, 1000M等;
-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和以太网并列的还有令牌环网, 无线LAN等。
2. 帧格式
- 目标 MAC 地址(6 字节):指定数据包要发送到的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
- 源 MAC 地址(6 字节):指定发送数据包的源设备的 MAC 地址。
- 类型/长度字段(2 字节):
- 类型字段:如果值大于 1500(0x05DC),则表示数据包中数据的协议类型(例如 IPv4、IPv6 等)。
- 长度字段:如果值小于等于 1500,则表示数据部分的长度。
- 数据部分(46-1500 字节):实际传输的数据。
- CRC 校验字段(4 字节):循环冗余校验(CRC)码,用于检测以太网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3. 如何解包和封装
-
封装:将网络层的数据(如 IP 数据包)与数据链路层的头部和尾部组合。头部包括目标和源 MAC 地址、类型/长度字段等,尾部则是 CRC 校验码。这个过程确保数据在物理网络中正确传输。
-
解包:接收到数据后,数据链路层会剥离头部和尾部,提取出网络层的数据。解包过程中会检查 CRC 校验码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
4. 整体网络思想 谈 跨网络通信
首先看下面的图:
下面列举一个情况:
H1 给 H6 发数据时,局域网内会发生什么?
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这个消息,并对比目标地址M6和自己的地址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接收消息,否则就不继续接收
5. 碰撞问题
在局域网通信中,如果在两台主机通信时,其他主机同时进行通信,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局域网中,同时有多台主机进行通信,数据间就发生了碰撞问题。
尽管主机知道发生了碰撞问题,但碰撞后的数据已经无法使用。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碰撞问题。
首先思考两个问题:
-
局域网中,主机数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 **当然是越少越好!**主机越多发生数据碰撞的几率就越大
- 如果在一个局域网中,不得不有很多的主机,怎么办?
- 存在一种设备,叫做:网桥(交换机)
- 交换机会把主机分为一个个的小区间,而实际上依然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划分碰撞域)
- 如图所示,比如当交换机识别到了某区间发生了数据碰撞,就不会再向其他区间发送数据
- 又比如当交换机识别到发送方和接收方在的区间时,依然不会再像其他区间发送,减少了不必要的传输
-
局域网数据帧越长越好还是越短越好?
- 越短越好! 数据帧过长意味着数据传输的时间会加长,其他设备在局域网传输数据的机会少了,自然数据碰撞的概率增大了
但数据帧如果非常的小,实际上一次传输的内容就会很少,所以局域网设置了一个值:MTU
① 汇总整体的网络通信过程,发现问题并补充细节
-
网络转发过程,目的IP不变,MAC帧报头会发生变化吗?
- 会变化!
- 会变化!
-
任何一个主机,都暂时无法知道下一跳的MAC地址,如果不知道,无法封装MAC帧
6. 认识MAC地址
-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 长度为48位, 及6个字节. 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08:00:27:03:fb:19);
-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 不能修改. 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 可能会冲突; 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mac地址)。
7. 对比理解MAC地址与IP地址
如果将局域网中两台主机的通信比作 一个人从A点要走向D点。
- IP地址描述的是路途总体的 起点 和 终点;
- MAC地址描述的是路途上的每一个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如果,A到D点中间需先经过B、C点,那么整体的通信过程为:
-
起始阶段:
- A点(源主机)知道要到达D点(目标主机),因此它将数据包封装在一个数据帧中,并附上目标主机的IP地址(D点的IP地址)。
- 但是,A点并不知道到达D点需要经过B点和C点,所以它将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设为路由器的MAC地址(A到B点的路由器)。
-
到达B点:
- 数据帧到达B点后,路由器解析数据包,并发现数据需要继续前往D点。路由器根据自身的路由表确定下一跳,并将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修改为下一跳路由器到达C点的MAC地址。
- 路由器将修改后的数据帧发送到局域网上,以便继续向目标主机传输数据。
-
到达C点:
- 数据帧再次到达另一个路由器(B到C点的路由器),路由器解析数据包并进行相同的操作,将目标MAC地址修改为下一跳路由器到达D点的MAC地址。
- 修改后的数据帧被发送到局域网上,继续传输向目标主机。
-
到达D点:
- 最终,数据帧到达了目标主机D点,D点的主机解析数据包并处理其中的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IP地址确定了通信的起点和终点(A点到D点),而MAC地址则标识了每一步的具体路径(A到B点的路由器,B到C点的路由器,最后到达D点的目标主机)。通过使用IP地址和MAC地址,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准确地路由到目标主机。
8. 认识MTU
前面碰撞问题中引入的MTU:
MTU(最大传输单元) 相当于发快递时对包裹尺寸的限制。这个限制源于不同数据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具体来说:
- 以太网帧:数据长度范围规定为最小 46 字节,最大 1500 字节。如果 ARP 数据包的长度不足 46 字节,则需要在其后填充位以满足最小长度要求。
- 最大值 1500 字节 称为 以太网的 MTU。不同的网络类型具有不同的 MTU。
- 当一个数据包从 以太网 路由到 拨号链路 时,如果数据包长度超过了拨号链路的 MTU,则需要对数据包进行 分片(fragmentation)。
不同的数据链路层标准具有不同的 MTU。
① MTU对UDP协议的影响
我们知道对于 UDP协议:。
- 一旦UDP携带的数据超过1472(1500 - 20(IP首部) - 8(UDP首部)), 那么就会在网络层分成多个IP数据报。
则:
- 多个IP数据报有任意一个丢失, 都会引起接收端网络层重组失败. 那么这就意味着, 如果UDP数据报在网络层被分片, 整个数据被丢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② MTU对TCP协议的影响
首先,对于TCP协议:
- TCP的数据报不能无限大,受制于MTU;而TCP的单个数据报的最大消息长度, 称为MSS(MaxSegment Size);
- TCP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 通信双方会进行MSS协商.
- 理想的情况下,MSS的值恰好是IP不会被分片处理的最大长度(该长度受限于数据链路层的MTU)
- 双方在发送SYN时会在TCP头部写入自己能支持的MSS值.
- 当双方得知对方的MSS值之后,选择较小的作为最终的MSS.
- MSS的值就是在TCP首部的40字节变长选项中(kind=2)
③ MSS 与 MTU的关系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关于最大传输单元(MTU)和最大分段大小(MSS):
-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在不发生分片的情况下,网络层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包大小。对于以太网,常见的 MTU 是 1500 字节。
-
MSS(Maximum Segment Size):TCP 报文段中 TCP 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它影响 TCP 连接双方协商的数据传输效率。MSS 通常由 MTU 减去 IP 头部和 TCP 头部的长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
- IP 头部长度为 20 字节。
- TCP 头部长度也是 20 字节(若无特别指定)。
因此:
- MSS = MTU - IP 头部长度 - TCP 头部长度
- MSS = 1500 - 20 - 20 = 1460 字节
这意味着在给定的 MTU 下,TCP 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为 1460 字节。因此,为确保数据不会被分片,TCP 连接的 MSS 不能大于 1460 字节。
④ 命令 查看硬件地址MAC与MTU
在 Linux 系统中:
-
查看硬件地址(MAC 地址):
ip link show
或者
ifconfig
-
查看 MTU:
ip link show
输出中会显示每个接口的 MTU 值,例如
mtu 1500
。
在 Window 系统中:
-
查看硬件地址(MAC 地址):
ipconfig /all
-
查看 MTU:
netsh interface ipv4 show interfaces
⑤ MTU 与 分片
由于数据链路层MTU的限制, 自然对于较大的IP数据包就要进行分片。
- 将较大的IP包分成多个小包, 并给每个小包打上标签;
- 每个小包IP协议头的 16位标识(id) 都是相同的;
- 每个小包的IP协议头的3位标志字段中, 第2位置为0, 表示允许分片, 第3位来表示结束标记(当前是否是最后一个小包, 是的话置为1, 否则置为0);
- 到达对端时再将这些小包, 会按顺序重组, 拼装到一起返回给传输层;
- 一旦这些小包中任意一个小包丢失, 接收端的重组就会失败. 但是IP层不会负责重新传输数据。
这篇关于【网络基础】探讨以太网:封装解包、MTU、MAC地址与碰撞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