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再谈舒适区,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两天表弟给我发消息,想跟我了解毕业设计的事,就顺便聊了聊毕业后想去哪的事情。
我:你毕业想去哪个城市啊?
表弟:想回老家(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工作。
我:为啥啊,老家也没有你这专业的工作。
表弟:父母女朋友都在老家,老家也有房子,回老家可能更好。去大城市看过,节奏太快了。
我:…
就没再说了,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但是年纪轻轻就选择回老家安逸的生活,总感觉对不起这年纪。
也许是表弟老家是个小城市,上学的地方也是个小城市,适应了慢节奏的生活。
不过说真的,我现在也没体会出北京的生活节奏和我老家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北京这边下班更晚,上班更早。
仔细想想,也许表弟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那么到底什么是舒适区,为什么都说要走出舒适区?
舒适的感觉有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我们现在说的舒适区指的都说的是心理上的舒适,因为我们内心的感觉要远远大于身体上的感觉。
就像最近你有心事,很烦躁,想出去旅游缓解心情,但其实即使你出去了,心里还是不断会重复那点事,也不能痛快的玩。
内心不舒适,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愉悦。
我把舒适区理解为对未来的焦虑程度,舒适区和非舒适区的分界线就是做这件事是否会让你感到焦虑。
每个人的舒适区都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那么你就会因为无所事事而感到焦虑,你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那么你就会对平淡的生活感到焦虑。反过来也是一样,你的舒适区可能是别人焦虑区。
最近我一直在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自己选需求做的时候,我选择了对结果没把握的性能优化相关需求,同事休假,他做的部分出了问题,测试来找我帮忙修,我在本身有工作的情况下选择接了这个问题,即使我不能把握接下来的时间。
马伯庸说
“走出舒适区,其实是进入更大的舒适区”
对这句话我不能再赞同了。当然,这句话是从曹大(caoz的梦呓)的文章中看到的。
以前我不喜欢写作,现在我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写作带给我思维的变化,享受输出带来乐趣。
以前我不喜欢经济学和心理学,每每提到经济学我就会有一种及其枯燥的感觉,并且觉得研究心理学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但是真的接触之后发现经济学其实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不光不无聊,还能带给我很多新的认知,心理学也是一样,开始享受认知提高的过程。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也说过自己的例子:
在北大当第七年老师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教专业英语了。
教专业英语每个礼拜只要上四个小时的课。一个礼拜,7天,礼拜一就把四个小时上完了。
剩下6天可以到处去旅行,或者是睡觉,到图书馆看书。
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觉得这样混下去,就可以变成一个副教授,然后再读个硕士博士,就可以变成三级教授,然后北大也会给你低价买房子。
人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往广处走。**也就是说一辈子哪怕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你可以走遍全世界。
**第二条,往深处走。**可以让一生的泉水不断地冒出来,这也是生命成就。
我决定走出北大的舒适区,出来了。
接下来的事都知道了,俞敏洪创立的新东方,成为了中国第一教育培训机构的老板。
我想说的走出舒适区,就是一个这样的舒适区,一个会让你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舒适区。
如果每天生活在温水里,总有一天被生活“煮熟”而不自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后知后jue」,欢迎关注。
这篇关于再谈舒适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