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网络通信---四次挥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概述
- 四次挥手
- 第一次挥手:
- 第二次挥手:
- 第三次挥手:
- 第四次挥手:
- 问题:为什么是四次,而不是三次?
- 确保数据传输完成:
- 防止数据丢失:
- 避免旧连接干扰:
- 防止死锁:
- 全双工通信:
- 有序关闭:
- 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
- 符合TCP的设计理念:
- 小结
概述
之前写过网络编程的三次握手了。接下来聊聊四次挥手吧。
四次挥手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如下:
第一次挥手:
主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结束)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用来关闭主动方到被动方的数据传输。主动方进入FIN-WAIT-1状态。
第二次挥手:
被动关闭方接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确认)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作为回应,并且进入CLOSE-WAIT状态。主动关闭方接收到ACK后,进入FIN-WAIT-2状态。
第三次挥手:
被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请求关闭其到主动关闭方的数据传输。
第四次挥手:
主动关闭方接收到这个FIN后,发送一个ACK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作为回应,并进入TIME-WAIT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2MSL,即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的两倍)后,主动关闭方确保被动关闭方接收到了最终的ACK,然后关闭连接。
问题:为什么是四次,而不是三次?
TCP协议选择四次挥手而不是三次挥手来关闭连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确保数据传输完成:
四次挥手允许连接的两端独立地关闭各自的发送和接收通道。这意味着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并准备关闭连接时,另一方可能仍在发送数据。四次挥手确保了数据能够被完全传输和接收。
防止数据丢失: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延迟的数据包。四次挥手通过TIME-WAIT状态,确保了发送方等待足够的时间,以便接收方能够接收所有在途的数据包。
避免旧连接干扰:
TIME-WAIT状态还有助于避免旧连接的数据包干扰新的连接。如果连接被重新建立,旧的延迟数据包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新连接的一部分。
防止死锁:
三次挥手可能会导致死锁的情况。例如,如果双方同时发送FIN请求关闭连接,并且都等待对方的最终确认,那么如果没有额外的机制,它们可能会互相等待,导致死锁。
全双工通信:
TCP是全双工通信协议,这意味着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独立流动。四次挥手允许每个方向独立关闭,确保了全双工通信的完整性。
有序关闭:
四次挥手提供了一个有序的关闭过程,确保了连接的两端都能够完成必要的数据传输和确认。
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
网络环境可能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如延迟、丢包等。四次挥手通过额外的确认步骤,提高了关闭过程的健壮性。
符合TCP的设计理念:
TCP的设计目标是提供可靠、有序的数据传输服务。四次挥手机制符合这一设计理念,确保了连接关闭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四次挥手是TCP协议为了保证连接关闭的可靠性、有序性和数据完整性而采用的一种机制。
小结
本篇主要写了网络编程的四次挥手,先详细写了四次挥手的过程,以及每次挥手之后的tcp协议状态的改变;用以说明每次发生了什么以及原因。后边专门说明了为什么是四次挥手而不是三次。四次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本质上来说,三次挥手可以结束,但是基于安全,防止数据丢失等原因,还是采用了四次挥手。具体,可以参考上边答案。当然,也可以来学习学习。OK,本篇结束。
这篇关于网络通信---四次挥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