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风格迁移——基于VGG算法

2024-08-28 21:48
文章标签 算法 风格 神经 迁移 vgg

本文主要是介绍神经风格迁移——基于VGG算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文是基于吴恩达《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第四周习题而做。神经风格迁移的效果是将A图片的某些特征迁移到B图中,使B图具有与之相同的风格,具体的讲解可以观看达叔《深度学习》教程。

所需的第三方库如下,其中所用的数据集和辅助程序可点击此处下载。

import os
import sys
import scipy.io
import scipy.misc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pyplot import imshow
from PIL import Image
from nst_utils import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1.问题描述

神经风格迁移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深度学习技术,如下图所示,我们将两张图片进行融合,第一张图片是罗浮宫博物馆,我们称之为content 图像(用C表示),第二张是莫奈的风景画,我们称之为style图像(用S表示),二者融合后的图像具有莫奈画作的风格,我们称之为generated图像(用G表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个算法。

2.迁移学习

在达叔的之前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述过迁移学习的作用,即将其他任务中已经训练好的网络应用当前的新任务中。神经风格迁移也是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实现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VGG-19网络,由名字可知该网络是一个19层的VGG网络。这个模型已经在一个非常大的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因此这个网络已经可以识别很多低层级和高层级的图像特性。

运行下列代码可以下载VGG-19模型的参数,直接生成一个model

model = load_vgg_model("pretrained-model/imagenet-vgg-verydeep-19.mat")
print(model)

可以打印出模型各层的参数设置如下 

{'input': <tf.Variable 'Variable:0' shape=(1, 300, 400, 3) dtype=float32_ref>, 'conv1_1': <tf.Tensor 'Relu:0' shape=(1, 300, 400, 64) dtype=float32>, 'conv1_2': <tf.Tensor 'Relu_1:0' shape=(1, 300, 400, 64) dtype=float32>, 'avgpool1': <tf.Tensor 'AvgPool:0' shape=(1, 150, 200, 64) dtype=float32>, 'conv2_1': <tf.Tensor 'Relu_2:0' shape=(1, 150, 200, 128) dtype=float32>, 'conv2_2': <tf.Tensor 'Relu_3:0' shape=(1, 150, 200, 128) dtype=float32>, 'avgpool2': <tf.Tensor 'AvgPool_1:0' shape=(1, 75, 100, 128) dtype=float32>, 'conv3_1': <tf.Tensor 'Relu_4:0' shape=(1, 75, 100, 256) dtype=float32>, 'conv3_2': <tf.Tensor 'Relu_5:0' shape=(1, 75, 100, 256) dtype=float32>, 'conv3_3': <tf.Tensor 'Relu_6:0' shape=(1, 75, 100, 256) dtype=float32>, 'conv3_4': <tf.Tensor 'Relu_7:0' shape=(1, 75, 100, 256) dtype=float32>, 'avgpool3': <tf.Tensor 'AvgPool_2:0' shape=(1, 38, 50, 256) dtype=float32>, 'conv4_1': <tf.Tensor 'Relu_8:0' shape=(1, 38, 50, 512) dtype=float32>, 'conv4_2': <tf.Tensor 'Relu_9:0' shape=(1, 38, 50, 512) dtype=float32>, 'conv4_3': <tf.Tensor 'Relu_10:0' shape=(1, 38, 50, 512) dtype=float32>, 'conv4_4': <tf.Tensor 'Relu_11:0' shape=(1, 38, 50, 512) dtype=float32>, 'avgpool4': <tf.Tensor 'AvgPool_3:0' shape=(1, 19, 25, 512) dtype=float32>,

这篇关于神经风格迁移——基于VGG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15977

相关文章

SpringBoot实现MD5加盐算法的示例代码

《SpringBoot实现MD5加盐算法的示例代码》加盐算法是一种用于增强密码安全性的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Boot实现MD5加盐算法的示例代码,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 目录一、什么是加盐算法二、如何实现加盐算法2.1 加盐算法代码实现2.2 注册页面中进行密码加盐2.

Java时间轮调度算法的代码实现

《Java时间轮调度算法的代码实现》时间轮是一种高效的定时调度算法,主要用于管理延时任务或周期性任务,它通过一个环形数组(时间轮)和指针来实现,将大量定时任务分摊到固定的时间槽中,极大地降低了时间复杂... 目录1、简述2、时间轮的原理3. 时间轮的实现步骤3.1 定义时间槽3.2 定义时间轮3.3 使用时

如何通过Golang的container/list实现LRU缓存算法

《如何通过Golang的container/list实现LRU缓存算法》文章介绍了Go语言中container/list包实现的双向链表,并探讨了如何使用链表实现LRU缓存,LRU缓存通过维护一个双向... 目录力扣:146. LRU 缓存主要结构 List 和 Element常用方法1. 初始化链表2.

golang字符串匹配算法解读

《golang字符串匹配算法解读》文章介绍了字符串匹配算法的原理,特别是Knuth-Morris-Pratt(KMP)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模式串的前缀表来减少匹配时的不必要的字符比较,从而提高效率,在... 目录简介KMP实现代码总结简介字符串匹配算法主要用于在一个较长的文本串中查找一个较短的字符串(称为

通俗易懂的Java常见限流算法具体实现

《通俗易懂的Java常见限流算法具体实现》:本文主要介绍Java常见限流算法具体实现的相关资料,包括漏桶算法、令牌桶算法、Nginx限流和Redis+Lua限流的实现原理和具体步骤,并比较了它们的... 目录一、漏桶算法1.漏桶算法的思想和原理2.具体实现二、令牌桶算法1.令牌桶算法流程:2.具体实现2.1

在不同系统间迁移Python程序的方法与教程

《在不同系统间迁移Python程序的方法与教程》本文介绍了几种将Windows上编写的Python程序迁移到Linux服务器上的方法,包括使用虚拟环境和依赖冻结、容器化技术(如Docker)、使用An... 目录使用虚拟环境和依赖冻结1. 创建虚拟环境2. 冻结依赖使用容器化技术(如 docker)1. 创

SQL Server数据库迁移到MySQL的完整指南

《SQLServer数据库迁移到MySQL的完整指南》在企业应用开发中,数据库迁移是一个常见的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可能会从SQLServer转向MySQL,原因可能是成本、性能、跨平台兼容性等... 目录一、迁移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迁移范围1.2 评估兼容性1.3 备份数据二、迁移工具的选择2.1

将sqlserver数据迁移到mysql的详细步骤记录

《将sqlserver数据迁移到mysql的详细步骤记录》:本文主要介绍将SQLServer数据迁移到MySQL的步骤,包括导出数据、转换数据格式和导入数据,通过示例和工具说明,帮助大家顺利完成... 目录前言一、导出SQL Server 数据二、转换数据格式为mysql兼容格式三、导入数据到MySQL数据

Python中的随机森林算法与实战

《Python中的随机森林算法与实战》本文详细介绍了随机森林算法,包括其原理、实现步骤、分类和回归案例,并讨论了其优点和缺点,通过面向对象编程实现了一个简单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应用于鸢尾花分类和波士顿房... 目录1、随机森林算法概述2、随机森林的原理3、实现步骤4、分类案例:使用随机森林预测鸢尾花品种4.1

不懂推荐算法也能设计推荐系统

本文以商业化应用推荐为例,告诉我们不懂推荐算法的产品,也能从产品侧出发, 设计出一款不错的推荐系统。 相信很多新手产品,看到算法二字,多是懵圈的。 什么排序算法、最短路径等都是相对传统的算法(注:传统是指科班出身的产品都会接触过)。但对于推荐算法,多数产品对着网上搜到的资源,都会无从下手。特别当某些推荐算法 和 “AI”扯上关系后,更是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但,不了解推荐算法,就无法做推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