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end C算子性能优化实用技巧01——流水优化

2024-08-28 05:36

本文主要是介绍Ascend C算子性能优化实用技巧01——流水优化,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Ascend C是CANN针对算子开发场景推出的编程语言,原生支持C和C++标准规范,兼具开发效率和运行性能。使用Ascend C,开发者可以基于昇腾AI硬件,高效的实现自定义的创新算法。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使用Ascend C,我们将通过几期“Ascend C算子性能优化”专题分享,围绕开发者最为关心的算子性能优化环节,介绍Ascend C算子常用的优化技巧,帮助开发者自主构建出更优性能的算子。专题内容将围绕流水优化、搬运优化、内存优化、API使用优化以及Tiling优化等优化技巧,从方案讲解、优化案例、性能对比等多角度展开介绍。下面进入第一期内容:Ascend C流水优化,您将了解到以下流水优化技巧:

  • 基于Ascend C编程范式快速高效实现AI Core内流水并行
  • 使能double buffer将待处理的数据一分为二,提高Vector单元利用效率
  • 使能Iterate异步接口,避免AIC/AIV同步依赖

基于Ascend C编程范式实现AI Core内流水并行

AI Core内部的执行单元异步并行地执行接收到的指令。每一个执行单元都可以看成是流水线上的节点,通过流水线并行的方式来提高计算效率。如下图所示,从输入数据到输出数据需要经过3个阶段任务的处理(T1、T2、T3),多个执行单元并行处理,每个执行单元只会专注于一个任务的处理,会处理所有的数据分片。

流水线并行示意图

这里的流水线并行和工业生产中的流水线是类似的,执行单元1完成对某个数据分片的处理后,将其加入到通信队列,执行单元2空闲时就会从队列中取出数据继续处理;可以类比为生产流水线中的工人只完成某一项固定工序,完成后就交由下一项工序负责人继续处理。


基于Ascend C编程范式进行代码编写,实际上就是应用这种流水线式的编程范式,把算子核内的处理程序,分成多个流水任务,通过队列(Queue)完成任务间通信和同步,并通过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块(Pipe)来统一管理内存、事件等资源。


Ascend C流水编程范式将单核算子处理逻辑划分为多个流水任务,CopyIn搬入,Compute计算,CopyOut搬出,基于该编程范式,可快速搭建算子实现的代码框架。以Vector编程范式为例:

  • CopyIn负责搬入操作:将输入数据从Global Memory搬运到Local Memory(VECIN用于表达矢量计算搬入数据的存放位置),完成搬运后执行入队列操作;
  • Compute负责矢量指令计算操作:完成队列出队后,从Local Memory获取数据并计算,计算完成后执行入队操作;
  • CopyOut负责搬出操作:完成队列出队后,将计算结果从Local Memory(VECOUT用于表达矢量计算搬出数据的存放位置)搬运到GM。


从编程的角度来讲,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Vector编程范式算子实现流程

相关伪代码示例:

TPipe pipe;   //创建全局的资源管理    
TQue<VecIn, 1> queIn;  //创建CopyIn阶段的队列 
TQue<VecOut, 1> queOut; //创建CopyOut阶段的队列 
// Init 阶段: 
pipe.InitBuffer(queIn, 2, 1024);  // 开启double buffer,将待处理的数据一分为二,实现流水并行 
for-loop { 
    //CopyIn 阶段{ 
    auto tensor = queIn.AllocTensor<half>();     //从Que上申请资源, 长度1024 
    DataCopy(tensor, gm, len);                   //搬运数据从GM到VECIN 
    queIn.EnQue(tensor);  
    } 
    //Compute阶段{ 
    auto tensor = queIn.DeQue<half>(); 
    auto tensorOut = queOut.AllocTensor<half>(); 
    Abs(tensorOut, tensor, 1024); 
    queIn.FreeTensor(tensor); 
    queOut.EnQue(tensorOut); 
    } 
    //CopyOut 阶段{ 
    auto tensor = queOut.DeQue<half>(); 
    DataCopy(gmOut, tensor, 1024); 
    queOut.FreeTensor(tensor); 
    } 
}

按照上述编程范式进行编程即可实现单核上数据的并行处理。需要处理的数据被切分成n片,每个并行任务(Stage1、2、3)需要依次完成n个数据切片的处理。Progress1、2、3代表处理的数据分片,对于同一片数据,Stage1、Stage2、Stage3之间的处理具有依赖关系,需要串行处理;不同的数据切片,同一时间点,可以有多个任务在并行处理,由此达到任务并行、提升性能的目的。

流水任务运行示意图

使能double buffer,提高Vector单元利用效率

执行于AI Core上的指令队列主要包括如下几类,Vector指令队列(V)、Cube指令队列(M)、Scalar指令队列(S)和搬运指令队列(MTE1/MTE2/MTE3)。不同指令队列间的相互独立性和可并行执行的特点,是double buffer优化机制的基石。


矢量计算前后的CopyIn、CopyOut过程使用搬运指令队列(MTE2/MTE3),Compute过程使用Vector指令队列(V),不同指令队列可并行执行,意味着CopyIn、CopyOut过程和Compute过程是可以并行的。如下图所示,考虑一个完整的数据搬运和计算过程,CopyIn过程将数据从Global Memory搬运到Local Memory,Vector计算单元完成compute计算后,经过CopyOut过程将计算结果搬回Global Memory。

数据搬运与Vector计算过程

在此过程中,数据搬运与Vector计算串行执行,Vector计算单元无可避免存在资源闲置问题,假设CopyIn、Compute、CopyOut三阶段分别耗时相同均为t,则Vector的利用率仅为1/3,等待时间过长,Vector利用率严重不足。

未使能double buffer的流水图

为减少Vector等待时间,可以使能double buffer机制将待处理的数据一分为二,比如Tensor1、Tensor2,如下图所示:

使能double buffer机制

当Vector单元对Tensor1中数据进行Compute计算时,Tensor2数据流可以执行CopyIn的过程;而当Vector切换到计算Tensor2时,Tensor1数据流可以执行CopyOut的过程。由此,数据的进出搬运和Vector计算实现并行执行,Vector闲置问题得以有效缓解。

使能double buffer的流水图

总体来说,double buffer是基于MTE指令队列与Vector指令队列的独立性和可并行性,通过将数据搬运与Vector计算并行执行以隐藏大部分的数据搬运时间,并降低Vector指令的等待时间,最终提高Vector单元的利用效率。通过为队列申请内存时设置内存块的个数为2,使能double buffer,实现数据并行,简单代码示例如下:

pipe.InitBuffer(inQueueX, 2, 256);

下面给出一个实际的使用示例,未使能double buffer:

__aicore__ inline void Init(__gm__ uint8_t* src0Gm, __gm__ uint8_t* src1Gm, __gm__ uint8_t* dstGm) 

    src0Global.SetGlobalBuffer((__gm__ half*)src0Gm); 
    src1Global.SetGlobalBuffer((__gm__ half*)src1Gm); 
    dstGlobal.SetGlobalBuffer((__gm__ half*)dstGm); 
    // 不使能double buffer,占用的物理空间是 1 * sizeSrc0 * sizeof(half) 
    // 3个InitBuffer执行后总空间为1 * (sizeSrc0 * sizeof(half) + sizeSrc1 * sizeof(half) + sizeDst0 * sizeof(half))  
    pipe.InitBuffer(inQueueSrc0, 1, sizeSrc0 * sizeof(half)); 
    pipe.InitBuffer(inQueueSrc1, 1, sizeSrc1 * sizeof(half)); 
    pipe.InitBuffer(outQueueDst, 1, sizeDst0 * sizeof(half));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Process() 

    // 需要round*2次循环才能处理完数据 
    for (uint32_t index = 0; index < round * 2; ++index) { 
        CopyIn(index); 
        Compute(); 
        CopyOut(index); 
    } 
}


使能double buffer:

__aicore__ inline void Init(__gm__ uint8_t* src0Gm, __gm__ uint8_t* src1Gm, __gm__ uint8_t* dstGm) 

    src0Global.SetGlobalBuffer((__gm__ half*)src0Gm); 
    src1Global.SetGlobalBuffer((__gm__ half*)src1Gm); 
    dstGlobal.SetGlobalBuffer((__gm__ half*)dstGm); 
    // InitBuffer中使用2表示使能double buffer,占用的物理空间是 2 * sizeSrc0 * sizeof(half) 
    // 3个InitBuffer执行后总空间为2 * (sizeSrc0 * sizeof(half) + sizeSrc1 * sizeof(half) + sizeDst0 * sizeof(half))  
    pipe.InitBuffer(inQueueSrc0, 2, sizeSrc0 * sizeof(half)); 
    pipe.InitBuffer(inQueueSrc1, 2, sizeSrc1 * sizeof(half)); 
    pipe.InitBuffer(outQueueDst, 2, sizeDst0 * sizeof(half)); 
    } 
__aicore__ inline void Process() 

    // 开启double buffer的前提是循环次数 >= 2 
    for (uint32_t index = 0; index < round; ++index) { 
        CopyIn(index); 
        Compute(); 
        CopyOut(index); 
    } 
}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采用double buffer能有效提升Vector的利用率,缩减算子执行时间。然而,double buffer机制缓解Vector闲置问题,并不代表它总能带来整体的性能提升。例如:

  • 当数据搬运时间较短,而Vector计算时间显著较长时,由于数据搬运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时间占比较低,double buffer机制带来的性能收益会偏小。
  • 当原始数据较小且Vector可一次性完成所有数据量的计算时,强行使用double buffer会降低Vector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double buffer的使用需综合考虑Vector算力、数据量大小、搬运与计算时间占比等多种因素。

使能Iterate异步接口避免AIC/AIV同步依赖

同步模式指的是程序执行时,需要等待某个操作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 异步模式指的是程序执行时,不需要等待某个操作完成就可以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


对于包含矩阵计算和矢量计算的MIX编程模式,调用Matmul Iterate或者IterateAll时,AIV(AI Vector核)发送消息到AIC(AI Cube核)启动Matmul计算。Matmul的Iterate和IterateAll接口提供了同步和异步两种模式。


为避免数据内存地址踩踏或时序错误等问题,可以使用接口的同步模式,编译时内部自动插入同步指令,但冗余的同步指令会降低算子的性能。若通过Iterate<sync=true>同步方式,每次调用都会触发一次消息发送,如下图所示:

同步方式消息发送示意图

而通过Iterate<sync=false>异步方式,仅第一次需要发送消息,后续无需发送消息,从而减少Cube与Vector核间交互,减少核间通信开销。因此,mix场景推荐使用Iterate<false>或者IterateAll<false>异步接口,如下图所示:

异步方式消息发送示意图

开发者可参考如下示例使能Iterate异步接口避免AIC/AIV的同步依赖:

TQueBind<TPosition::CO2, TPosition::VECIN>  qVecIn; 
TQueBind<TPosition::VECIN, TPosition::VECOUT>  qVecOut; 
mm.SetTensorA(gmA); 
mm.SetTensorB(gmB); 
mm.SetWorkspace(workspace, size);//其中,workspace为临时空间的物理地址,size为singleCoreM*singleCoreN大小的矩阵C占用的内存大小:singleCoreM*singleCoreN*sizeof(float) 
int16_t scalar = 2; 
 
while(mm.template Iterate<false>()){ 
    auto cInUB = qVecIn.AllocTensor<float>(); 
    mm.GetTensorC(cInUB); 
    qVecIn.EnQue(cInUB); 
    cInUB = qVecIn.Deque<float>(); 
    auto cOutUB = qVecOut.AllocTensor<float>(); 
    Muls(cOutUB, cInUB, scalar, baseM*baseN); 
    qVecIn.FreeTensor(cInUB); 
    ... 
}

这篇关于Ascend C算子性能优化实用技巧01——流水优化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13869

相关文章

Springboot中分析SQL性能的两种方式详解

《Springboot中分析SQL性能的两种方式详解》文章介绍了SQL性能分析的两种方式:MyBatis-Plus性能分析插件和p6spy框架,MyBatis-Plus插件配置简单,适用于开发和测试环... 目录SQL性能分析的两种方式:功能介绍实现方式:实现步骤:SQL性能分析的两种方式:功能介绍记录

Deepseek使用指南与提问优化策略方式

《Deepseek使用指南与提问优化策略方式》本文介绍了DeepSeek语义搜索引擎的核心功能、集成方法及优化提问策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提供精准搜索结果,适用于智能客服、知识库检索等领域... 目录序言1. DeepSeek 概述2. DeepSeek 的集成与使用2.1 DeepSeek API

Tomcat高效部署与性能优化方式

《Tomcat高效部署与性能优化方式》本文介绍了如何高效部署Tomcat并进行性能优化,以确保Web应用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响应,高效部署包括环境准备、安装Tomcat、配置Tomcat、部署应用和启动T... 目录Tomcat高效部署与性能优化一、引言二、Tomcat高效部署三、Tomcat性能优化总结Tom

解读Redis秒杀优化方案(阻塞队列+基于Stream流的消息队列)

《解读Redis秒杀优化方案(阻塞队列+基于Stream流的消息队列)》该文章介绍了使用Redis的阻塞队列和Stream流的消息队列来优化秒杀系统的方案,通过将秒杀流程拆分为两条流水线,使用Redi... 目录Redis秒杀优化方案(阻塞队列+Stream流的消息队列)什么是消息队列?消费者组的工作方式每

Oracle查询优化之高效实现仅查询前10条记录的方法与实践

《Oracle查询优化之高效实现仅查询前10条记录的方法与实践》:本文主要介绍Oracle查询优化之高效实现仅查询前10条记录的相关资料,包括使用ROWNUM、ROW_NUMBER()函数、FET... 目录1. 使用 ROWNUM 查询2. 使用 ROW_NUMBER() 函数3. 使用 FETCH FI

C#使用HttpClient进行Post请求出现超时问题的解决及优化

《C#使用HttpClient进行Post请求出现超时问题的解决及优化》最近我的控制台程序发现有时候总是出现请求超时等问题,通常好几分钟最多只有3-4个请求,在使用apipost发现并发10个5分钟也... 目录优化结论单例HttpClient连接池耗尽和并发并发异步最终优化后优化结论我直接上优化结论吧,

Java内存泄漏问题的排查、优化与最佳实践

《Java内存泄漏问题的排查、优化与最佳实践》在Java开发中,内存泄漏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头疼的问题,内存泄漏指的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已经不再使用的对象没有被及时释放,从而导致内存占用不断增加,最终... 目录引言1. 什么是内存泄漏?常见的内存泄漏情况2. 如何排查 Java 中的内存泄漏?2.1 使用 J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yield关键字在C#中简化了数据迭代的方式,实现了按需生成数据,自动维护迭代状态,本文主要来聊聊如何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感兴... 目录前言传统迭代和yield迭代方式对比yield延迟加载按需获取数据yield break显式示迭

MySQL不使用子查询的原因及优化案例

《MySQL不使用子查询的原因及优化案例》对于mysql,不推荐使用子查询,效率太差,执行子查询时,MYSQL需要创建临时表,查询完毕后再删除这些临时表,所以,子查询的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给大家... 目录不推荐使用子查询和JOIN的原因解决方案优化案例案例1:查询所有有库存的商品信息案例2:使用EX

MySQL中my.ini文件的基础配置和优化配置方式

《MySQL中my.ini文件的基础配置和优化配置方式》文章讨论了数据库异步同步的优化思路,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幂等性、时序和延迟,作者还分享了MySQL配置文件的优化经验,并鼓励读者提供支持... 目录mysql my.ini文件的配置和优化配置优化思路MySQL配置文件优化总结MySQL my.ini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