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实现React18】 (四) 如何触发更新 带你了解react触发更新的流程以及更新后如何触发render

本文主要是介绍【从0实现React18】 (四) 如何触发更新 带你了解react触发更新的流程以及更新后如何触发render,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常见的触发更新的方式

  • 创建 React 应用的根对象 ReactDOM.creatRoot().render()
  • 类组件 this.setState()
  • 函数组件 useState useEffect

我们希望实现一套统一的更新机制,他的特点是:

  • 兼容上述触发更新的方式
  • 方便后续拓展(优先级机制)

更新机制的组成部分

  • 代表更新的数据结构 Update
  • 消费update的数据结构——UpdateQueue

实现 Update 和 UpdateQueue

packages/react-reconciler/src/ 目录下新建 updateQueue.ts 文件:

 // packages/react-reconciler/src/updateQueue.ts
import { Action } from '@/shared/ReactTypes'
import { Update } from './fiberFlags'export interface Update<State> {action: Action<State>
}export interface UpdateQueue<State> {shared: {pending: Update<State> | null}
}/** 创建 Update */
export const createUpdate = <State>(action: Action<State>): Update<State> => {return {action,}
}/** 创建 UpdateQueue */
export const createUpdateQueue = <Action>() => {return {shared: {pending: null,},} as UpdateQueue<Action>
}/** updateQueue添加update */
export const enqueueUpdate = <Action>(updateQueue: UpdateQueue<Action>,update: Update<Action>
) => {updateQueue.shared.pending = update
}/** updateQueue消费update */
export const processUpdateQueue = <State>(baseState: State, // 初始状态pendingUpdate: Update<State> | null // 要消费的Update
): { memoizedState: State } => {const result: ReturnType<typeof processUpdateQueue<State>> = {memoizedState: baseState,}if (pendingUpdate !== null) {const action = pendingUpdate.actionif (action instanceof Function) {// baseState:1, update:(x)=>4*x  ——> memoizedState:4result.memoizedState = action(baseState)} else {// baseState:1, update:2  ——>  memoizedState:2result.memoizedState = action}}return result
}
 // packages/shared/ReactTypes.ts
// .../** useState支持的两种dispatch参数 */ export type Action<State> = State | ((prevState: State) => State) 

实现触发更新

接下来的工作包括:

  • 实现 ReactDOM.createRoot().render()时调用的API
  • 将该API接入上述更新机制中

需要考虑的事情:

  • 更新可能发生于任意组件,而更新流程是从根节点递归
  • 需要一个统一的根节点保存通用信息

  • ReactDOM.createRoot() 函数生成一个新的 Root 对象,它在源码中是 FiberRootNode 类型,充当了 React 应用的根节点。
  • rootElement 则是要渲染到的 DOM 节点,它在源码中是 hostRootFiber 类型,作为 React 应用的根 DOM 节点。
  • render() 方法将组件 <App/> 渲染到根节点上。在这个过程中,React 会创建一个代表 <App/> 组件的 FiberNode,并将其添加到 Root 对象的 Fiber 树上。

实现 FiberRootNode

根据上图,我们先来实现 FiberRootNode 类型:

 // packages/react-reconciler/src/fiber.ts// ...
export class FiberRootNode {container: Container  // 保存挂载节点 FiberRootNodecurrent: FiberNode // 指向 hostRootFiberfinishedWork: FiberNode | null // 最后递归完成的 fiberconstructor(container: Container, hostRootFiber: FiberNode) {this.container = containerthis.current = hostRootFiberhostRootFiber.stateNode = thisthis.finishedWork = null}
}

实现 render 调用的 API

接着我们来实现 ReactDOM.createRoot().render() 过程中调用的 API:

  • createContainer 函数: 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容器(container),该容器包含了 React 应用的根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配置信息。createContainer 函数会创建一个新的 Root 对象,该对象用于管理整个 React 应用的状态和更新。
  • updateContainer 函数: 用于更新已经存在的容器中的内容。在内部,updateContainer 函数会调用 scheduleUpdateOnFiber 等方法,通过 Fiber 架构中的协调更新过程,将新的 React 元素(element)渲染到容器中,并更新整个应用的状态。

新建文件 fiberReconciler.ts,里面有 createContainerupdateContainer 两个函数

import { Container } from 'hostConfig'
import { FiberNode, FiberRootNode } from './fiber'
import { HostRoot } from './workTags'
import {UpdateQueue,createUpdate,createUpdateQueue,enqueueUpdate,
} from './updateQueue'
import { ReactElementType } from 'shared/ReactTypes'export function createContainer(container: Container) {// 1.新建 hostRootFiberconst hostRootFiber = new FiberNode(HostRoot, {}, null)// 2.新建 fiberRootNodeconst root = new FiberRootNode(container, hostRootFiber)// 3.初始化hostRootFiber的updateQueuehostRootFiber.updateQueue = createUpdateQueue()return root
}export function updateContainer(element: ReactElementType | null,root: FiberRootNode
) {// 1.获取 hostRootFiberconst hostRootFiber = root.current// 2.新建 updateconst update = createUpdate<ReactElementType | null>(element)// 3.将该 update 插入到 hostRootFiber的updateQueue中enqueueUpdate(hostRootFiber.updateQueue as UpdateQueue<ReactElementType | null>,update)return element
}

实现在 updateContainer后进入wordLoop更新流程

将updateContainer方法与wordLoop的renderRoot更新流程连接:

workLoop.ts 文件中实现 scheduleUpdateOnFiber函数:

/** 实现在 updateContainer后进入wordLoop更新流程 */
export function scheduleUpdateOnFiber(fiber: FiberNode) {// TODO 调度功能// 先找到触发更新节点的根节点const root = markUpdateFromFiberToRoot(fiber)// 然后执行 renderRootrenderRoot(root)
}

然后在updateContainer中执行scheduleUpdateOnFiber(hostRootFiber)

export function updateContainer(element: ReactElementType | null,root: FiberRootNode
) {// ...// 进入wordLoop更新流程scheduleUpdateOnFiber(hostRootFiber)return element
}

另外,在上一节中,我们在实现 prepareFreshStack 函数时,直接将 root 作为参数赋值给了 workInProgress,但现在我们知道了,root 其实是 FiberRootNode 类型的,不能直接赋值给 FiberNode 类型的 workInProgress,所以需要写一个 createWorkInProgress 函数处理一下:

// fiber.ts 
/** 创建 WorkInProgress*/
export const createWorkInProgress = (current: FiberNode,pendingProps: Props
): FiberNode => {let wip = current.alternateif (wip === null) {// mountwip = new FiberNode(current.tag, pendingProps, current.key)wip.stateNode = current.stateNodewip.alternate = currentcurrent.alternate = wip} else {// updatewip.pendingProps = pendingPropswip.flags = NoFlags // 清除副作用}wip.type = current.typewip.updateQueue = current.updateQueuewip.children = current.childrenwip.memoizedProps = current.memoizedPropswip.memoizedState = current.memoizedStatereturn wip
}

然后更新wordLoop初始化:

// workLoop.ts
/** 初始化 */
function prepareFreshStack(root: FiberRootNode) {workInProgress = createWorkInProgress(root.current, {})
}

至此,我们已经实现了 React 应用在首次渲染或后续更新时的大致更新流程,一起来回顾一下:

  • 首先,我们通过 createContainer 函数创建了 React 应用的根节点 FiberRootNode,并将其与 DOM 节点(hostFiberRoot)连接起来;

  • 然后,通过 updateContainer 函数创建了一个更新(update),并将其加入到更新队列(updateQueue)中,启动了首屏渲染或后续更新的机制;
  • 接着会调用 scheduleUpdateOnFiber 函数开始调度更新,从触发更新的节点开始向上遍历,直到达到根节点 FiberRootNode
  • 接着会调用 renderRoot 函数,初始化 workInProgress 变量,生成与 hostRootFiber 对应的 workInProgress
  • 接着就开始 Reconciler 的更新流程,即 workLoop 函数,对 Fiber 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DFS);
  • 在向下遍历阶段会调用 beginWork 方法,在向上返回阶段会调用 completeWork 方法,这两个方法负责 Fiber 节点的创建、更新和处理,具体实现会在下一节会讲到。

这篇关于【从0实现React18】 (四) 如何触发更新 带你了解react触发更新的流程以及更新后如何触发render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88742

相关文章

SpringBoot3实现Gzip压缩优化的技术指南

《SpringBoot3实现Gzip压缩优化的技术指南》随着Web应用的用户量和数据量增加,网络带宽和页面加载速度逐渐成为瓶颈,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可以使用Gzip压缩HTTP响应,... 目录1、简述2、配置2.1 添加依赖2.2 配置 Gzip 压缩3、服务端应用4、前端应用4.1 N

SpringBoot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的3种方法小结

《SpringBoot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的3种方法小结》为了提高系统的读写性能和可用性,读写分离是一种经典的数据库架构模式,在SpringBoot应用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本文将介绍三... 目录一、数据库读写分离概述二、方案一:基于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实现动态

Python FastAPI+Celery+RabbitMQ实现分布式图片水印处理系统

《PythonFastAPI+Celery+RabbitMQ实现分布式图片水印处理系统》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PythonFastAPI如何结合Celery以及RabbitMQ实现简单的分布式... 实现思路FastAPI 服务器Celery 任务队列RabbitMQ 作为消息代理定时任务处理完整

Java枚举类实现Key-Value映射的多种实现方式

《Java枚举类实现Key-Value映射的多种实现方式》在Java开发中,枚举(Enum)是一种特殊的类,本文将详细介绍Java枚举类实现key-value映射的多种方式,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根据需要... 目录前言一、基础实现方式1.1 为枚举添加属性和构造方法二、http://www.cppcns.co

使用Python实现快速搭建本地HTTP服务器

《使用Python实现快速搭建本地HTTP服务器》: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快速搭建本地HTTP服务器,轻松实现一键HTTP文件共享,同时结合二维码技术,让访问更简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 目录1. 概述2. 快速搭建 HTTP 文件共享服务2.1 核心思路2.2 代码实现2.3 代码解读3.

MySQL双主搭建+keepalived高可用的实现

《MySQL双主搭建+keepalived高可用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双主搭建+keepalived高可用的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 目录一、测试环境准备二、主从搭建1.创建复制用户2.创建复制关系3.开启复制,确认复制是否成功4.同

Java实现文件图片的预览和下载功能

《Java实现文件图片的预览和下载功能》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文件图片的预览和下载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Java实现文件(图片)的预览和下载 @ApiOperation("访问文件") @GetMapping("

使用Sentinel自定义返回和实现区分来源方式

《使用Sentinel自定义返回和实现区分来源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使用Sentinel自定义返回和实现区分来源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Sentinel自定义返回和实现区分来源1. 自定义错误返回2. 实现区分来源总结Sentinel自定

Java实现时间与字符串互相转换详解

《Java实现时间与字符串互相转换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中实现时间与字符串互相转换的相关方法,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一、日期格式化为字符串(一)使用预定义格式(二)自定义格式二、字符串解析为日期(一)解析ISO格式字符串(二)解析自定义

opencv图像处理之指纹验证的实现

《opencv图像处理之指纹验证的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opencv图像处理之指纹验证的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 目录一、简介二、具体案例实现1. 图像显示函数2. 指纹验证函数3. 主函数4、运行结果三、总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