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ault distance算法的一点理解

2024-06-07 21:20

本文主要是介绍refault distance算法的一点理解,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这个算法看了好几次了,都没太理解,今天记录一下,加深一下印象。
引用某个博客对这个算法的介绍

一次访问page cache称为fault,第二次访问该页面称为refault。page cache页面第一次被踢出LRU链表并回收(eviction)的时刻称为E,第二次再访问该页的时刻称为R,那么R-E的时间里需要移动的页面个数称为Refault Distance。
把Refault Distance概念再加上第一次读的时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第一次和第二次读之间的距离(read_distance)。
read_distance = nr_inactive + (R-E)
如果page想一直保持在LRU链表中,那么read_distance不应该比内存的大小还长,否则该page永远都会被踢出LRU链表,因此公式可以推导为:
NR_inactive+(R-E) <= NR_inactive+NR_active
(R-E) <= NR_active

看来半天,其实一直没太理解(R-E)的含义。干脆,抛开这个,讲讲自己的理解。
按当前内核设计,一个pagecache被加入系统中时,会加入到不活跃lru链表。一段时间后,这个页被挪到了不活跃链表的最尾部,记这个时间为T0,并被内核的内存回收机制发现最近没被访问,则这个page cache页会被踢出lru链表,记这个时间为T1。
一段时间后,内核需要访问该page cache里的内容,但是发现该page cache不在内存里了,只好重新从存储介质中将其内容读出来,记这个时间点为T2。
这个时候,应该将这个page cache放到活跃lru链表还是不活跃lru链表呢?这个决策就是由refault distance算法来做。
这个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来避免pagecache这层缓存的颠簸;换成大白话来说就是,如果这个时候(第二次读入pagecache缓存),我把这个pagecache页放入活跃lru链表,有没有可能(或者说增大可能),在下次用户需要读取这个pagecache的时候,他还在lru链表上(无论是活跃还是非活跃链表),这样的话,就代表这个页还没被踢出lru链表,从而用户访问的时候,就没必要从存储介质中重新读了,毕竟从存储介质读内容的性能肯定比不上从内存里读,如果能直接从内存里(lru链表上)读到,岂不美哉?
那么,需要怎么去做这个判断呢?
首先,拿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的数据当样本值。怎么采样判断呢?本质核心是这样的,假设用户要读取的pagecache在T0时刻被加入了活跃lru链表,并且,在T2时刻进行第二次刚好没有被踢出lru链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需要满足: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链表挪动的pagecache页数,小于等于活跃lru链表页的数量。
举个例子吧,如果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lru链表挪动的pagecache页数是10,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想读的pagecache在被踢出内存这段时间,lru链表挪动的pagecache页数是10,并且,如果一开始活跃链表上的页的数量超过10的话,那这个pagecache肯定还没有被挪动到不活跃lru链表的尾端,反之,这个pagecache肯定被挪动到不活跃lru链表的尾端并被踢出内存。这里说的lru链表挪动的pagecache页数,包括把页从不活跃lru链表踢出内存的数量,也包括把页从不活跃lru链表升级到活跃lru链表的数量。(当然这只是估算,从活跃链表尾挪到活跃链表头肯定也会产生挪动)。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无非就是统计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链表挪动的pagecache页数,小于等于活跃lru链表页面数的话,肯定是需要挪动到活跃lru链表头的,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缓存颠簸,否则如果大于活跃lru链表页面数的话,即使是挪到活跃lru链表头,按采样的规律大概率也没办法在被踢出内存前重新访问到,那直接放在非活跃lru链表即可。
罗里吧嗦的,希望能看懂。

这篇关于refault distance算法的一点理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40327

相关文章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本文深入讲解了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概念与应用,用于表示矩阵、表格等二维数据结构,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引言二维切片的基本概念定义创建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操作访问元素修改元素遍历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动态调整追加行动态

从原理到实战深入理解Java 断言assert

《从原理到实战深入理解Java断言assert》本文深入解析Java断言机制,涵盖语法、工作原理、启用方式及与异常的区别,推荐用于开发阶段的条件检查与状态验证,并强调生产环境应使用参数验证工具类替代... 目录深入理解 Java 断言(assert):从原理到实战引言:为什么需要断言?一、断言基础1.1 语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本文解析了雪花算法的原理、Java实现及生产实践,涵盖ID结构、位运算技巧、时钟回拨处理、WorkerId分配等关键点,并探讨了百度UidGen... 目录一、雪花算法核心原理1.1 算法起源1.2 ID结构详解1.3 核心特性二、Java实现解析2.

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解决方案

《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解决方案》雪花算法由Twitter提出,设计目的是生成唯一的、递增的ID,下面:本文主要介绍使用雪花算法产生id导致前端精度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代... 目录一、问题根源二、解决方案1. 全局配置Jackson序列化规则2. 实体类必须使用Long封装类3.

Springboot实现推荐系统的协同过滤算法

《Springboot实现推荐系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协同过滤算法是一种在推荐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算法,用于预测用户对物品(如商品、电影、音乐等)的偏好,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下面给大家介绍Springboot... 目录前言基本原理 算法分类 计算方法应用场景 代码实现 前言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

spring IOC的理解之原理和实现过程

《springIOC的理解之原理和实现过程》:本文主要介绍springIOC的理解之原理和实现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IoC 核心概念二、核心原理1. 容器架构2. 核心组件3. 工作流程三、关键实现机制1. Bean生命周期2.

深入理解Apache Kafka(分布式流处理平台)

《深入理解ApacheKafka(分布式流处理平台)》ApacheKafka作为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的核心中间件,为构建高吞吐量、低延迟的数据管道提供了强大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Kafka的核心概念、架构... 目录引言一、Apache Kafka概述1.1 什么是Kafka?1.2 Kafka的核心概念二、Ka

openCV中KNN算法的实现

《openCV中KNN算法的实现》KNN算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分类算法,本文主要介绍了openCV中KNN算法的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 目录KNN算法流程使用OpenCV实现KNNOpenCV 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它提供了各

springboot+dubbo实现时间轮算法

《springboot+dubbo实现时间轮算法》时间轮是一种高效利用线程资源进行批量化调度的算法,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boot+dubbo实现时间轮算法,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 目录前言一、参数说明二、具体实现1、HashedwheelTimer2、createWheel3、n

C++中std::distance使用方法示例

《C++中std::distance使用方法示例》std::distance是C++标准库中的一个函数,用于计算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std::distance使用方法示例,具... 目录语法使用方式解释示例输出:其他说明:总结std::distance&n编程bsp;是 C++ 标准